[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培养爱心 三法印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01

三 法 印

   真正的佛法一定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磐寂静。第一法印是诸行无常。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连续两个刹那保持不变。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孔夫子在注目江河时,慨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佛陀要求我们不要只是谈论无常,而要把它作为工具,以帮助我们契入实相,从而获得解脱的智慧。
  我们也许想说因为事物是无常的所以才有痛苦。但佛陀却鼓励我们进一步观察一下:没有无常,生命怎么可能产生?没有无常,我们怎么能够转化掉自己的痛苦?没有无常,我们的小女儿怎么能够成长为一个如花似玉的年轻女郎?没有无常,社会状况怎么能改善?为了社会正义和希望,我们需要无常。

  如果你很痛苦,那不是因为事物无常,而是因为你错以为事物有恒。一朵花凋谢时,你不会太难过,因为你知道花开易谢,原本无常。但是你却不能够接受你所热爱的人遭受无常,当她去世时,你会悲痛万分。如果你看透事物无常的本质,那么你现在就会尽最大努力使她过得快乐。认识到无常,你会变得积极、慈悲和富有智慧。无常是好事情。没有无常,一切都将成为不可能;有了无常,每一扇门都为变化敞开着。我们不仅不应该抱怨,相反我们应说:"无常万岁"!无常,是我们解脱的一个工具。

  第二法印是诸法无我。如果你相信有一个持久的、永恒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我",那么你的信仰就不能被称之为佛教。无常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说的,无我则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说的。当我们修习《金刚经》时,愈深入地体察我、人、众生、寿者这些名相,我们就会发现,我与非我、人与非人、众生与非众生、寿者与非寿者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当我们在绿色的原野上漫步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是由空气、阳光、矿物质和水构成的,我们是大地和蓝天之子,与其它所有有生命、无生命的事物都有联系。这就是修习无我观。佛陀教导我们要安住于正念,谛观互即、无我、无常,从而进入三摩地。

  第三法印是"涅磐寂静",涅磐的意思是"灭除" 灭除烦恼和名相。人类的三个基本烦恼是贪、嗔、痴。"痴"(avidYa)是没有能力理解事实真相,是其它两种烦恼的基础。因为愚痴,我们贪求那些会将我们毁坏的事物,并对很多事情感到嗔怒。我们试图按自己的设想来把握世界,结果我们很痛苦。涅磐,熄灭所有的烦恼,象征着自由的诞生。一个事物的湮灭总是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诞生 当黑暗消失时,光明就出现了;当痛苦消失时,安详和幸福就会出现。

  很多学者说涅磐就是空,空无所有,佛教徒所追求的就是不生。他们曾经被涅磐之蛇咬过吧。在很多经典中,佛陀说,很多苦行者和婆罗门把他的教义描述成空无所有和不存在,这是错误的。佛陀告诉我们,涅磐是为了防止我们执著于无常、无我这些名相;如果我们被涅磐束缚住了,我们又怎能解脱呢?

  如果我们学会了怎样灵活地运用名相概念,而不被它们所束缚,那么名相概念就是有用的。临济禅师说:"佛来佛斩",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佛这个念头,妨碍了你直接去体验佛性,你就是被你的名相概念束缚住了,解放自己、体验佛性的唯一方法是除掉你心中"佛"这个概念。这是修行的秘诀。如果你被名相概念束缚住了,你就会失去解脱的机会。学会超越你对有关真实的心灵构想(即想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满脑子是名相概念,你就永远不可能获得解脱。学习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直接体验实相而不是用名相概念这些术语来描绘它,这就是修行。

  每个能够经受住三法印检验的法就是佛法。佛陀教我们以无常作为深入观察的工具,但是如果我们被无常束缚住了,他就提供我们无我这个工具;如果我们又被无我束缚住了,他就教给我们涅磐 灭除一切苦恼和名相概念。《百喻经》中佛陀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人很渴,人们叫他到河边去喝水,可是他看到浩浩荡荡的河水,却烦恼起来,说:"我怎么能喝得完这么多的水呢?"他拒不饮水,最后死在河岸上。我们当中有很多人也是这样死的。如果我们把佛法当名相概念来接受,那我们就会死于因误会事物本质而产生的痛苦中。但是如果我们依佛法修行,运用我们自己的智慧,我们就有机会喝到水,并且渡过河流、到达彼岸。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培养爱心 溯源而上
下一篇:培养爱心 道别
 以慈悲甘露熄灭愤怒的火焰
 培养爱心 华藏世界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爱 序言 让真爱在心中生长 推荐序 谛观..
 你可以不生气 第七章 化敌为友
 你可以不生气 第六章 你的“心经”
 观照的奇迹 第四章 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
 你可以不生气 引言 快乐的修炼
 佛之心法 八正道之正命
 你可以不生气 第三章 真爱之语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爱 第三章 爱自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讲记(三十一)[栏目:传道法师]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七日 向无下手处参[栏目:日慧法师]
 佛陀的业止息了吗?Did the Buddha bring about the cessation ..[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佛教慈善 不是什么都可以拿来拍卖[栏目:刘元春教授]
 福德日记11月30日─观照死亡,加深出离心[栏目:福德日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无住心当下即是[栏目:慧律法师]
 禅修与气脉明点[栏目:宋智明居士]
 五浊恶世[栏目:圣开法师]
 略说“三士道”[栏目:珍珠之鬘·冈波巴大师全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