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1 佛法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53

1.1 佛法

二千六百年前,印度北方释迦小王国的悉达多太子,因为见到他生活周遭苦的逼迫,离开了他的妻儿(注1)展开独自追寻灭苦的方法。他追随当时印度苦行者的修行目标寻求神我——或不死。他跟一位老师修行,成就了第七次第定(共有八个次第定、四种色界定、四种无色界定)。后来,和另一位老师修行,又成就第八次第定。但他很快地发现这些禅定只是暂时的状态,根本无法灭苦。然后他开始修苦行,这种苦行是以绝食来净化灵魂而摆脱苦痛。他一直修到全身只剩下皮包骨。最后他接受一位名为苏嘉塔(Sujata)的牧羊女所供养的热乳粥而停止了绝食的苦行。他体会到极端的欲乐(定乐)和苦行并非灭苦之法。唯有中道法才是灭苦之法。当夜,在禅定中,他体证了四谛法而彻悟了。他就是后来为佛教僧侣所熟悉称颂的无上正等正觉者(三藐三佛陀)——或「不由他的觉者」。

今天世界上越来越多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富足生活,但是内心却觉得很空虚,都逐渐转向学习四圣谛和中道法。释迦牟尼佛经过四十五年辛勤地弘法利生,他只教导一件事:「苦和苦的止息」。佛陀并不喜欢探究类似「宇宙有尽无尽」这种令哲学家殚精竭虑的问题。然而他却明白地指出整个宇宙的器世间是色法,而生于其中的有情是心法与色法(名色或五蕴)。在佛陀体证的教法中,并没有永恒的自我、上帝创造的灵魂或人的灵魂。佛法的修持,其实可以简单地定义成把身心当不断变化的事物来观照(明觉)而已。经过二千多年来,透过许多身心观照的结果已经累积了大量的专门知识。(甚至近代西方国家对于「梦」的某些研究成果,早在两千年前就为佛教徒所熟知了)。

(注1:他们后来又团圆了,在他悟道几年之后和他身边的常随众回到故乡,他为他父亲、妻子和儿子说法。)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1.1.1 什么是佛法? 简介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3.遍知智
 第二篇 实修 2.1.3 中道
 第一篇 理论 1.12.1 如何以十二缘起破除邪见
 第二篇 实修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3.种姓智(行道智见清净)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2.随顺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8.厌离随观智
 第一篇 理论 1.4.6 灭谛(第三圣谛)
 第二篇 实修 2.1.1 四种姿势
 第二篇 实修 2.3.6 妄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第一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