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3.6 七菩提分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03

1.3.6 七菩提分

(图1-1)

(菩提分是可以引发八正道的勇猛智慧,八正道可以导致悟道,而此道始于四念处)

1)念觉支(念住)

正念变得非常强:在这个阶段修行者确定他将可以证到四圣谛,并成为圣者。要圆满正念,修行者必须:

a)修四念处时保持正念正知。

b)不要跟不修行的人接触。

c)随时令身心保持在当下观照四种姿势。

2)择法觉支(研究)

检查或研究法:此智是体会身心是无常、苦、无我的,必须圆满此智,例如:

a)修行必须保持平衡,如果信太强会生贪爱,慧太强会疑法。精进和定必须平衡,太过精进会生掉举,太偏定会使精进和精神变差。修行者可能太自满而卡在第十二阶智,而必须从头开始。

b)要保持只与见道的人接触。

3)进觉支(精进)

精进变得更强,必须圆满十一法,例如:

a)会更精进保持修行,因为在这个阶段,会生起一种生于恶道是无益的感觉。

b)修行者会更加精进,因为现在他对于四念处是灭苦的唯一道路不再感到怀疑。

4)喜觉支(喜悦)

这种喜是生于实相般若而不是世间生于贪爱烦恼的快乐。必须圆满十一法,例如:修行者会想到佛、法、僧、戒和涅槃的功德。

5)轻安觉支(寂静)

此智以身心的三法印(无常、苦、无我)为其所缘,必须圆满七法,例如:

a)修行者必须随时具足正念正知,意即保持在当下。

b)必须只接触有平静心和了解实相的人。

c)吃东西只为了维持色身继续修行和灭苦。

6)定觉支(专注)

必须圆满十一法,其中如:

a)信和慧必须保持平衡。

b)进、慧、喜必须很猛利以引导行者入八正道。

c)必须随时随地保持正念正知。

7)舍觉支(平静)

必须圆满五法,例如:

a)修行者体会到身心即实相(「非男、非女」),而身心只是业的果报——不需要再为身心做什么了(舍)。

b)必须随时随地保持正念正知。

注:

1.每一觉支都必须以三法印(无常、苦、无我)为其所缘。

2.每一觉支都是由四念处而引发的,只是力量更强,智慧更猛利了,以明觉(三心)修四念处直到圆满菩提分而入于圣道——导致悟道。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3.7 八正道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3.5 五力
 第一篇 理论 1.4.4.2 佛陀所发现的十一种苦谛
 第一篇 理论 1.1.1.2 讨论
 关于阿姜念与布堪甲那南禅修中心简介
 第二篇 实修 2.3.5 定
 第一篇 理论 1.3.5 五力
 第二篇 实修 2.2 实修
 第一篇 理论 1.12 十二因缘(缘起)
 第一篇 理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5.果智
 第一篇 理论 1.4.8 体证四圣谛的般若智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门是平等的[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禅坐会打瞌睡,要如何才不瞌睡?[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八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四集]
 诸法一心,一个自性[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世间?谁遮络世间?谁结缚众生?..[栏目:界定法师]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六章 取相忏的意义[栏目: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离别[栏目:实修教言]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一○九○)[栏目:杂阿含经]
 东林佛号念唱要点[栏目:大安法师]
 华山游·4首[栏目:成峰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