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4.4.1苦的四种形式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6

1.4.4.1苦的四种形式:

1)苦苦(一般肉体上的疼痛——而心知痛——且身痛会引起心苦,只有证到阿罗汉果的人,才是只觉得身痛而不会引起心苦)。

2)行苦(修行在变换姿势时正在变化或止息的疼痛。行苦比苦苦更难体会)。

3)苦相(照见身心的三法印而生起对苦的认知,这是在十六阶智中的第四阶智所体证的——生灭随观智。)

4)苦谛就是认知身心全然是苦,而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事情的真理——这是真正的事实。如:我们无法改变老、病、死。由烦恼而生的苦在证得阿罗汉果以后就灭除了,但肉体上的苦只有在死后不受后有的情况下才能灭除的。

苦苦就像医院中的病患。

行苦就像一个不乐于照顾病人的护士。

初学者要先体会苦苦,因为苦苦最容易体会。然后接着就体会到行苦,行苦比苦苦更难体会。而要体会苦相就必须具足实相般若了。

以智慧证得苦谛时,修行者就体会到世间唯苦无乐。而体证了苦谛就圆满了所有四圣谛。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4.4.2 佛陀所发现的十一种苦谛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4.4 苦谛
 第一篇 理论 1.6.1 实相(自然的真实状态)
 第一篇 理论 1.3.6 七菩提分
 第一篇 理论 1.3.1.3 如理作意和觉察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第一篇 理论 1.11 隐蔽三法印的因缘法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
 第一篇 理论 1.4.4.2 佛陀所发现的十一种苦谛
 第一篇 理论 1.7 精进-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和觉察力
 第一篇 理论 1.12.1 如何以十二缘起破除邪见
 第一篇 理论 1.2 智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命 生活 生死[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悉地本源》师徒关系与敬师之道 遥唤上师 释义开示[栏目:祈竹仁波切]
 禅修手册 悲心的修习[栏目:禅修手册]
 皈依问答(三十六):没有真正为了了脱生死而闻思修法宝的学佛人,应该从提婆达多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栏目:益西彭措·皈依问答录]
 禅修手册 禅修初步(前方便)[栏目:禅修手册]
 禅带[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怎样发心修行 1[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二三五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宽容关爱 如左右手一样亲如一家[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菩萨修行之道[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