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9 奢摩他与毘婆奢那修法的差别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05

1.9奢摩他与毘婆奢那修法的差别

有两种修法,奢摩他和毘婆奢那修法:

奢摩他修法

毘婆奢那修法

1)真实的自性是定,会产生平静的心态。

1)真实的自性是般若(智慧)。

2)修行的所缘是假法(传统的实相)诸如任何一个遍处为所缘(观遍处的圆盘)。

2)修行的所缘是实相(实相或身心);是以四念处修法中的四组念处为所缘,可以引发实相般若。

3)奢摩他的特质是远离掉举的现象。

3)毘婆奢那的特质是可以显示实相的智慧。

4)奢摩他的作用是降伏五蕴:贪欲、瞋恚、掉举、昏沈和疑。

4)毘婆奢那的作用是断除无明(对四圣谛的无知)。

5)奢摩他的结果是心一境性。

5)毘婆奢那的结果是成就正见(或了解身心自然的真实状态)。

6)奢摩他的效果是心无贪欲,并且对于三摩地(定)感到满足和快乐。

6)毘婆奢那的效果是产生以四念处为所缘的定(剎那定)可以引发实相般若。

7)奢摩他的利益是此生可成就三摩钵提(八个次第的禅定),心无贪瞋非常清净,来世可生梵天(梵界)

7)毘婆奢那的利益是可以断除个人的宿业或烦恼。没有烦恼就不再轮回,也就是涅槃。因为涅槃了就不受后有,就是快乐。

8)对于奢摩他而言,一次只用一个所缘和两个根,如眼根和意根(如观遍处或观可见物)或鼻触和意根,如安那般那念(观呼吸)。

8)对于毘婆奢那而言,六根都要用到,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所缘,只要观照身和心是无常、苦、无我(自然的真实状态)。甚至在法念处修法中,五盖也可以成为一个所缘。

9)根据经典,修行者决定修奢摩他,应该要先了解自己是属于那一种性行:

贪的性行。

‚瞋的性行。

ƒ痴的性行。

„信的性行。

…慧的性行。

†觉的性行。

然后,可以参考《清净道论》针对修行者的性行而分别,允以对治的法门。例如,属于贪的性行的人,应该修不净观等等。

9)佛陀说想要修四念处禅观的人,要先了解四种性行那一种跟他比较类似。每一种类型应修的念处不同。(1a、1b等)(例如,贪爱性行而利慧者(1a)应该观受念处。

贪爱性行

a)利慧

b)钝慧

‚见执性行

a)利慧

b)钝慧

现在,假设每个人都是贪爱性行而钝慧者,所以应该观身念处。根据佛陀说,这个时代成就阿罗汉道唯有从身念处着手(粗和细的动作)。


禅定的修法是善法,但仍在生死轮回之中。这种修法在佛陀以前就早已存在了。毘婆奢那的修法也是善法,但它能出生死轮回,而且是佛陀发现的修法。

襌定成就的感受是一种常、乐、我的感受(无明仍然存在),体证观智(第四至第十二阶智)的觉受是了知无常、苦、无我的觉受。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10 色和心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8.1 善恶和无记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6.怖畏现起智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3.遍知智
 第一篇 理论 1.12 十二因缘(缘起)
 第一篇 理论 1.4 四圣谛
 第一篇 理论 1.4.4.3六根中的苦
 第二篇 实修 2.2.5 适应初学者的简化的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3.6 七菩提分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
 第一篇 理论 1.4.9 结论
 第一篇 理论 1.1 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建立佛化家庭的意义[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不忙歌(李炳南)[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心经广义 释题[栏目:冯达庵居士]
 轮回(saṃsāra)[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321-340)[栏目:冯学成居士]
 I Know, but I Dont Know: Contemplation of Death[栏目:Ajahn Brahmavamso]
 佛教正信会缘起[栏目:太虚法师]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圆满的生涯规画[栏目:找回自己]
 请以亲身经验谈谈,作为佛弟子现实生活中应如何以佛法之本怀善巧方便行持善法?[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新宏明集序[栏目:太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