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不共加行 连载二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05

第二届宗门实修法座《四不共加行》教授连载二
2006.12.24 《四不共加行》第2天课程

首先向在座的每一位仁波切、法师,还有与会的大众说札西德勒。今天要讲解的是皈依。到底要如何上课呢?我要说中文,也要说藏文…。总之,今天的课程,同时有其它语言的翻译,这很好,但是由于时间不多,因此我会尽力用中文来讲解…(大众鼓掌),这时候其它语言的翻译,例如英文,大家是用FM系统在听,如果幸运的话,可以听到翻译,不幸运的话,我也没办法了,因为不这样上课会上不完的。但有的时候,我也会说一些藏文的。无论如何,接下来我们就这样来上课。

我的中文不好,你们别见笑啊!今天,我们要说明的就是皈依。

简单来说,皈依有两个部分,就是「皈」和「依」。「皈」有去的意思,举例来说,就像一个被判死刑的人,如果突然看到了包公,就会拼命的跑过去,跪下来求救。「依」的意思呢?就是依靠、靠山的意思。所以,皈依,他的意思这两个字里都有聚集。

接下来,接续昨天讲到的部份。(翻译补充:请各位翻到第九页)“齐心专注皈依发菩提”,(翻译补充:接下来第十一页)“我与一切众生,皈依上师,皈依本尊,皈依佛陀,皈依正法,皈依僧伽。”“尽力修持皈依五宝。观想后接续为发菩提心。”

在这里提到五宝。平时加上出世间的智慧护法,会说有六宝。但是在这里,我所依据的原典当中,只有提到五宝,并没有提到智慧护法。因此我写的内容当中,只提到了五宝,并没有将智慧护法特别归入皈依福田境中。为什么没有呢?某方面来说,所谓的智慧护法,若是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他可以成为皈依处而依止。然而,从形象与依止的方式上来说,护法具有保护佛教或守护瑜伽行者的形象,但却不是皈依境。例如在某些上师的轨范仪则里,观想皈依福田境的时候,护法仅具有守护的形象,而不属于皈依福田境。由于这个原因,这部法本没有提及护法。

这里皈依境里面,有所谓的五宝:就是上师宝,本尊宝,佛陀宝,正法宝,僧伽宝,这些就是五宝。有的时候,在皈依境里面,也有那种护法,本智的、出世间的护法,有时候,有些皈依境中有这些出世的护法众。但是,这里面只有五宝,并没有提到什么护法,皈依境里没有谈到护法。这是因为依据的原文中就没有。

举例来说,就好像乾隆,清朝的乾隆,你们都会知道吧?(大众笑)清朝的乾隆他三次游江南,那时候,随从也要装着不知道他是皇帝,还要称他三爷、四爷、五爷一样,这样子才会得到皇帝的奖赏。要是他们直接喊说:“皇帝驾到了”的话,当时皇帝可能不会说什么的,但是回到京城之后,这个人就惨了。就好像这个例子,护法众虽然是出世间的圣尊,但是为了某些需要,会示现听命行事的护法。所以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要在皈依境中,观想护法众。所以这里面没有谈到护法众。

虽然护法不在皈依福田境当中,但是应该还是可以观想护法众,围绕在福田境的外围。

接下来要讲解皈依。有些法友今天请求皈依,由于跟各位有关系,所以接下来我觉得应该讲解皈依,我会简略的讲解。

首先,皈依的因有两个部份:恐惧(害怕)与信心。因为惧怕害怕行苦等,才会想要找寻依靠的对象。因为了解三宝具有能救护的力量,所以会生起皈依的念头。所以想要皈依的人,一定要具备这两种皈依的因,恐惧与信心是很重要的。

但是所谓恐惧,可以说只是一个起头,鼓励我们生起皈依的心;真正的因还是信心。由于有恐惧而想皈依,其实并不是合乎标准的正因。所以,虽然皈依的因里谈到恐惧,但是他仅是一种找寻皈依的对象,才需要恐惧与害怕。真正的皈依的因,就是信心。需要一个信心,我们才能会真正的依止三宝。害怕是一个暂时的因,信心是永恒的皈依的因。

接下来,讲解皈依的境,就是佛、法、僧三宝。

皈依佛宝,就是深念佛陀为指导者而皈依。也就是说如何来皈依佛呢?就是想:佛陀是指导者而依止他。

皈依法宝,就是深念佛法是救护我们出离大恶与大恐惧的救星而皈依。

同样,皈依僧宝,就是思惟僧伽是成就法道的伴侣而皈依。

但是,即便我们皈依了佛宝,并且真正知道法宝是脱离恐惧的方法,然而却没有实际修持的话,还是无法解脱。同样,虽然依止法宝,想要开始修持,但是却没有正确的僧伽或可称为友伴、善知识、法友的话,那么一开始会不知所措而无法入门。因此,我们一定要皈依完整的三宝,缺一不可。所谓皈依处唯有三宝,并且是完整无缺的三宝;这在我们做皈依时,是最重要的一个部份。

第二这里要谈皈依境。我们要知道,皈依境有佛、法、僧三宝。

我们要怎么样才是皈依佛宝呢?我们要做到佛宝是指导者而皈依,这就是皈依佛陀,皈依佛宝。

怎么样才是皈依法宝呢?我们要认识他是拯救苦难的方法而皈依。这就是皈依法宝。

怎么样才是皈依僧宝呢?就是将他视为修行的同伴、友伴而皈依。这个就是皈依僧宝。

即便我们将佛宝当作指导者而皈依,并且知道法宝是脱离恐惧的真实方法,然而若是没有实际的修持的话,就无法解脱。所以,光只是皈依了佛,也不会解脱,所以一定要皈依法宝。虽然依止佛宝与法宝,但是却没有僧伽作为友伴的话,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根本就无从入门与下手。所以,对于一个佛弟子来说,所谓的皈依处或皈依境,唯有三宝,并且是完整无缺的三宝,如此就会圆满。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

皈依的利益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对凡夫最重要的利益是什么呢?就是在皈依三宝之后,缘三宝而做某一件事,却没有具备善的动机,这时候,因为所缘的境具有大的力量,也能使缘三宝的一切作为成为成佛的因。因此,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平时我们都想要有善念,但很多时候并不容易。因此自己不需要出太多力,而能够依靠对境给予力量的话,这会让我们更有信心的。因此,我觉得他的利益很大。以上是皈依的利益。

接下来要说明皈依的学处。本来应该先给皈依,再说学处的。但是,可能各位先知道该要怎么做的话,就会知道对自己合不合适。知道后,才能决定要不要皈依。

皈依的学处可分为两个部份:不共与共通的两种学处。

首先是不共的学处,分为遮遣三学处与成办三学处。

在这里先说遮遣三学处,之后再说成办的学处。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我们凡夫来说,首先不该做的、不能做的、该被禁止的就太多;而该做的部份,又是那么的不足,因此先说遮遣的学处。

遮遣三学处为:皈依佛,不依止世间神魔。皈依法,不伤害众生。皈依僧,要远离恶友。(由于前一段麦克风出了问题,因此法王提醒大家)没关系的,大家要放轻松。之前我说过,这是新的一个会场,房子是新的,器材也是新的,因此总会出些问题。不过这不是很好吗?刚刚我们有机会休息了一下。

首先,皈依佛之后,不依止世间神祇,这句话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我们皈依,至少要具备害怕、恐惧行苦的心,或是害怕未来堕入轮回的苦;这是恐惧心的最低标准。除此之外,如果只是因为害怕今生的一点挫折与困难,而想来依靠三宝,那并不是符合标准的皈依。同样因此,这里谈到世间的神祇,我们会因为想得到今生暂时的一些安乐而想依止他们,但是世间的神祇本身也身不由己,所以皈依祂们并没有意义。所以这句话最主要的意思在于,其实皈依之后,就像经典所说:「除己之外,别无依处」,只有透过自己修持的力量,才能真正得到救护,这才是重点;而祭祀求福还是其次。

这里谈到要害怕痛苦,我不知道各位的理解是什么?这里所谓的害怕痛苦,并不是说要各位去经历痛苦。有的人会认为害怕苦,就是刻意去找苦头吃,然后才知道苦,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学佛就变成是一件痛苦的事了,什么都是苦,都是无常;并不是这个意思。这里说要恐惧这些苦,并不是说要刻意去体验苦的感觉,而是我们要懂得并且做到出离苦的方法。因此,我们不是要去自讨苦吃。

第二,皈依法之后,不伤害众生。这只是局部的说法。主要的意思是,皈依法后,我们一切因为道谛与灭谛的相违处——烦恼与覆障而导致的行为、语言与思想,都应该尽力断除。不害,不仅是不伤害他人,总的来说,只要伤害的因——烦恼还存在,就会有伤害他人的危险存在。因此,我们不消除这个因,是不行的。例如一颗原子弹,你可能想现在不用放着,但他的危险性依然存在,我们不知它何时会爆炸。同样,我们的原子弹,就是心中的三毒烦恼,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切身口意的恶行都要断除。

第三,皈依僧之后,要远离恶友。所谓的恶友,是指我们自身最细微善因的摧毁者,这样的人就被称为恶友。所以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一定要注意。要不然,很多时候我们要等到很大问题发生了,才赫然发现那是不好的;而对于当时到底自己是如何从小处慢慢被影响和转变,却毫不留心。因此事实上,见微知着啊。所以对于那些障碍我们细微善心生起的人,都要特别留心。

以上解释了遮遣的学处。对于不该做的知道了,该做的部份,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多说了;对的都该去做,不正确的我也说了,因此该做的部份请各位尽力去做。

接下来要给予皈依戒了。刚刚谈得只是在文字、语言上的一个介绍,而接下来要领受的皈依戒可不是死板板的文字或语言的东西了,这里的文字也是活生生的,意思就是有感觉的。因此,是要有感觉的;现在,各位若能以真心来皈依,结合自己当下就具备的来皈依的话,才会有所感受。

首先,我们好好想一想,我们说皈依佛,佛在哪里?如果我们连佛是谁都不认识的话,那我们怎么能皈依佛呢?因此,我们现在观察看看什么是佛?佛经当中有提到,真实的佛就是具备一切功德、断尽一切罪障者,现在我们可能找不到这样一个断证功德都圆满的人,但现在,我们可以观想在前方,有着可以说跟我们有法缘的上师、善知识或说法者,他们代替佛陀,我们视其如佛,如此来做皈依。


然而善知识也只是一个所依而已,他不能代替掉我们的烦恼。真正能够降服烦恼的是什么呢?是法宝。所以接下来,我们要想想,什么是法?法是很广泛的,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法最主要的意思,也是我过去常讲的,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现在都具备着的一念微细的善心,可以是信心、虔诚心或是慈悲心,都可以。或者说法就是我们从小与身俱来的一念善心。因此现在,请大家好好的回忆,将我们本有的微小善心开显出来;我们要知道:有了这念善心,一切佛法的修持才能开展。所以在皈依法时,大家要这样来想。

前一段时间,我在弥律寺说过,这里我想再重复说一次。举自己为例,我在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段很深刻的记忆。当时是在牧区,由于是牧民,总是会杀生的。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牧民在杀生,或许可以说是悲心或怜悯心吧,总之当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生起。这是我四、五岁时的记忆。一直到现在,我也二十岁了,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我读了不少佛典,有时也好像在做一些修持,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找到比小时候那念慈悲心更好、更深刻的感受。所以意思是说,比起妄念造作而成的千百种修持,自然、本有的一念功德是更加殊胜的。因此,对于我们本具的功德,那一念慈爱之心,我们要好好珍惜,并且将之升华到佛法当中,这会非常的好。

接下来皈依成就法道的友伴——僧宝。这次参加课程的学员很多,有的互相之间是法友。很多时候我们心中只想到上师、上师,而忽略了身边的法友。所以,现在要好好想一想法友,我们要互相照顾、关爱,并且要有清净的誓言跟戒律,就这样带着互相关爱法友的心来皈依僧宝。总之,照着以上的想法来皈依三宝。

皈依的人中,其中也有一些藏族。有些藏族人,轻轻松松的坐在那儿,心中想:反正课程是针对华人与西方弟子的,好像有点事不关己。这可不行,我现在就在说藏文啊。为什么我要说藏文呢?某方面来说,就是为了让你们听懂才说的。因此,你们也不应该掉以轻心。你们当中有一些是自己要皈依,也有一些带着很多人的照片要皈依,所以呢,你们一起发愿皈依就行了。

接下来要跟着来念诵皈依文,首先先念诵藏文的皈依文,之后再跟着念诵中文的皈依文,大家要想起刚刚所提到的佛、法、僧的思惟。

桑杰拉架苏企喔(皈依佛)
确拉架苏企喔(皈依法)
给敦拉架苏企喔(皈依僧)(念三遍)

接下来用中文念皈依文。

我从今天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念三遍)

现在念完皈依文了,我们要想,过去得到过皈依戒的,现在皈依戒更加的稳固与增长。以前没有受过皈依戒的,我们现在得到皈依了。所谓得到,不是得到个什么新的东西,而是得到了一种承担与誓言的力量。

需要皈依名字的,之后可以跟课程的主办单位联系,他们会给予各位。现在我给予了皈依戒了,那么皈依戒给完之后,对于各位,我有一些希望。也没什么特别的,就像刚刚所讲的学处,希望各位尽力做到,这是一般性的希望。那特别的,我个人的希望是什么呢?今天给予了皈依戒之后,我并不会期望各位多精进的修持,修成如佛一般的大神通,甚至修到头上有法髻,脚上有*轮等等,当然,各位如果这样精进,也很好,但我不会勉强各位,因为我自己的法髻都还没长出来。

重要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团体、一个群体都是非常重要的。团体之间,若是互相伤害,它可能毁灭整个地球。但是,如果团体之间是互相的关爱,整个地球也会和平。我们现在大家聚在一起,我也给予了皈依戒,我希望每一位都能生起关怀世界的心,一种责任感、一种勇气要生起来。大家的心要关怀整个世界,不只是心中想而已,也希望大家以实际的行动来关怀我们的周遭,关怀整个世界。我是带着这样的期望,而给予各位皈依戒的,所以大家要尽力培养利他的心,培养慈悲的心。实际的行动可以从小地方开始做,例如从家里、亲人开始,慢慢的扩大到我们的社会及国家。这个就是我传授皈依戒之后,我个人对于各位的寄托跟期望。希望你们尽力做到。

以上皈依圆满。接下来是发心,前几天在灌顶时,已经简略的介绍过了,如果天天都只是说…;事实上,发心这个词很好,它是发心,并不是发口或发语,意思是要在心上做的事情,不是口上念念文字而已。希望各位能在心上真正培养菩提心珍宝,而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有菩提心的种子,我们并不是去得到一个新的东西,而是训练、开展原有的菩提心。因此,请大家好好承担,观修菩提心。


接下来要介绍有关礼拜、顶礼的部份。皈依大礼拜的时候,顶礼很重要,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要怎么拜,拜不标准,所以很辛苦,流汗。听说在台湾很热,整天都在流汗,如果一个人要做皈依大礼拜的话就惨了。

顶礼有三种,即是身、语、意三门的顶礼。第一,身的顶礼是什么意思呢?合掌和礼拜都是属于身的顶礼。赞颂、唱颂属于语言上的礼拜。心中意念着佛菩萨的功德而生起尊敬心,这就是心的礼拜。但是,可能有的人会想,语上的唱颂与信心可能不是顶礼吧!觉得要身体摇动才算的上顶礼。这没事的,因为,顶礼的意思就是南无,南无是梵文,南无同时有礼拜与尊敬的意思。所以顶礼可以有三种顶礼,就是身、语、意的顶礼。

顶礼有很多的功德,讲也讲不完。在此先讲一个故事,一九二五年,在上海,有一个屠夫,对佛陀升起信心而单手合了一个掌,就死去了。九个月后,他的家人都作了一个相同的梦。梦里,死去的家父说:“明天,邻居家的猪圈会出生一只长着人手的猪。所以你们要救我。”隔天,真的就发生了。因此,家人就把这只猪,放生到一个寺院的放生园里。这可能就是一只手合掌的利益。好奇怪是吧!没这一只手的话还可能认不出来了。所以,一只手合掌都有这样的利益的话,那两只手的话就可能长出翅膀。所以不是光只是身的动作,背后有着信心及恭敬心更重要。身的动作,有时候会假装,可以做的漂漂亮亮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心。心也要清静,身也要清静,这两者都清静的话,就有大功德出现。

接下来再谈到一个礼拜的功德,就是我们可以作七支都具备的礼拜。那怎么作呢?第一,身口意三门恭敬而修行便是「顶礼」。此事让佛欢喜的部分,就是「供养」。依靠这个诸佛菩萨欢喜的力量,而清净罪障,就是「忏悔」。对此感到欢喜,就是「随喜」。依靠这个因缘,诸佛菩萨都会愿意「常转*轮」,「常住世间」。佛菩萨开心的话,他们会常住世间,常转*轮,不开心的话,他们不会做(大众笑)。虽然有菩萨心,但是需要功德圆满,如果功德不圆满、不具足的话那就没办法。然后,将此事的一切善根,都回向菩提,就是「回向」。所以一个礼拜都聚集了七支供养。所以顶礼不只是身体的动作,其背后还有很大利益,是很深广的法门。

接下来先讲合掌的方式!这里讲的是西藏的方式,所以你们在做大手印前行的大礼拜的时候,你们可以做这个,但是平常你们要怎么合掌,我也不管了(大众笑)。首先,合掌时指尖要合在一起,但掌心不要碰到一起,要留着一个空间。两个拇指要放进去里面。形状像是合着的莲花,早上都会卖的那个(大众笑)。这些代表什么意思呢?这里空心代表法身,三身中的法身,也就是空性。手的形状代表色身,两只手代表的是方便和智慧,但这是我们拜的时候会代表,其它时候就不定了,有的时候这两只手会一些坏的事情,那时候可能就不是方便和智慧,可能就是魔鬼吧!一个是魔,一个是鬼(大众笑)魔鬼合了起来。但是做善事的时候,两只手代表了方便和智慧。两手合起来,具备了方便智慧双运未生起到开起,开起者稳固,稳固者更加增长,合掌代表这么好的缘起。拜的时候,先合掌于眉间,即是成就佛顶髻的因,有的时候,密教提到要放在顶门,但这里是说放在眉间,有时候放在顶门不方便,我的手是没问题,很长,但是那些短短的手的话,就会需要低头啦!(大众笑)。之后,合掌于喉间。(这一段法王合掌示范说不需要硬将双手碰到喉部,象征的放在喉部就好。要不然放在心间的话,还要把心拿出来才行了。)所以合掌放在喉间,会成就佛颈部的功德,如同白海螺的相好。合掌放在心间,会成就大智慧。同时这些都会清净三门的罪业。都懂了吗?(大众回答:懂了。)

拜的时候,有很多的拜法,一般来说,大礼拜是属于密乘的拜法;小礼拜是一般在显教的拜法,是属于整个佛教的拜法。所以你们在拜的时候,做大礼拜也可以,小礼拜也可以,中间应该没有了(大众笑)。如果腿不好的,跪着拜就可以了,把手放在三门然后再拜。我见过在显教中就有这样拜的。以前在中国的传统,就会这样拜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拜的时候,不一定要十万遍,因为有时候为了做十万遍,就累得半死,还会生气、讨厌…,实在不像在修法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轻松一点,一千、一万都可以,但是至少要一千拜。(众鼓掌…),但是这是我说的,别人不会说。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刚才说的,礼拜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礼拜的时候,会展现出一种清净三门,尊敬恭敬的相展现出来,这才是礼拜的标准,这是我们要达到的。要不然,在西藏有的人拜的时候,一付很紧张,很恐怖的样子,不像是清净三门、恭敬的相。所以达到礼拜的标准,才是真正的大礼拜。所以将来各位做大礼拜的时候,心中不要想大礼拜是一件很困难、很麻烦的事情,要想这是造福、修心的方法。所以你们要继续做。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

〈待续...〉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不共加行 连载三
下一篇:四不共加行 连载一
 法王教禅修:安住在佛陀成道相
 第十世法王的快乐颂
 如何强化心灵的力量,克服习气
 米觉多杰教言(第六天)
 修行需要放、定、安
 幸福快乐与痛苦
 呼吁吃素篇
 龙树亲友书 第一堂课
 2007年法王生日开示及祈愿
 为团体授皈依戒时的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那律(天眼第一) 佛陀亲为缝三衣[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以柔制刚,以弱胜强 Overcoming Hardness With Softness,Conque..[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学佛先从做人起[栏目:太虚法师]
 幸福(吴承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僧训日纪[栏目:莲池大师]
 助念与超度有什么区别?遇亲人过世,应当选择助念还是超度?[栏目:念佛实用问答·净宗法师]
 第八 那伽萨玛罗品[栏目:譬喻经]
 如何让丈夫回头[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苦难的童年——苦谛思维修之三[栏目:道坚法师]
 空有无碍观(超定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