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幸福快乐与痛苦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61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许多欲求与愿望,若要细细说明每一个愿望和欲求那是说不尽的,但是所有的欲求总归起来,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变的愿望,那就是追求快乐与幸福。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为什么人人都有这共同的欲求。

首先,无论是没有任何知识的小孩或是学问、经验丰富的成年人,都希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内心里追求幸福快乐的念头与欲望都是一样的,也许个人对快乐的认知有所不同,对快乐的感受也不同,但是其根本‘欲求快乐’这个基础是众生平等的。

其次,我们从小到大,经过学习、生活经验、各种变迁,我们的心思、想法、愿望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心,随着时间、学习、知识和成长,也在不断地变迁。只有一个欲求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对‘幸福快乐’的追求。这是从生到死,每一个生命都在追求的东西--‘幸福快乐’。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知道,追求快乐是每一个众生的共通性。

我们感受苦的主要接收器即是我们的身与心,而身体的种种苦乐觉受,又取决于心的认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心是主要感受苦乐的基础。当心感到喜乐时,恶劣的外境不会影响我们,当心感到痛苦时,最好的环境条件也无法让我们快乐。所以心的喜乐与心的觉受是主宰我们身心苦乐以及一切苦乐的根源。也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心是一切的根本,一切境相皆由心的造作而产生。

要如何才能将心平衡,不落苦境呢?即是要生起利他心、关怀心。若无利他的心,就会感受到恐惧与害怕。

在痛苦时要如何修行呢?

我们不应沉溺在自身的痛苦中,要时常思维别人所受的苦以及他人也如同我们一样有各种痛苦,并且想想要如何帮助利益他人,这么去做时,自我的苦痛就会减少。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不可无众生
下一篇:为团体授皈依戒时的开示
 修行者的基本特质
 智慧的忍辱
 以身体的根识来做利他的修持
 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法门
 2010年秋季课程 第四天 以智度众
 四不共加行 连载一
 修心七要 连载六
 《大手印了义炬》第一堂课
 《三主要道》释论开示之四
 感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琉璃光水 慧日甘露[栏目:传喜法师]
 请问有一种人人先天体质特别,台湾称作通灵,或这个叫鸞,大众叫马仙,叫出马仙,这样的体质是过去世怎样的..[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40 金刚经如是解(明.张坦翁)[栏目:04 经注]
 《金刚经》系列开示 49[栏目:常福法师]
 增支部1集66经[栏目:增支部1集]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八课 应世[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三乘佛法指要 第一篇 前行法(前方便)第一章 四正观(四共加行)第四节 深观业果[栏目:卡卢仁波切]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佛七讲话 第八集 第二期 第六天 清净三业了脱生死[栏目:智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