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幸福快乐与痛苦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22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许多欲求与愿望,若要细细说明每一个愿望和欲求那是说不尽的,但是所有的欲求总归起来,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变的愿望,那就是追求快乐与幸福。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为什么人人都有这共同的欲求。

首先,无论是没有任何知识的小孩或是学问、经验丰富的成年人,都希望获得快乐,远离痛苦,内心里追求幸福快乐的念头与欲望都是一样的,也许个人对快乐的认知有所不同,对快乐的感受也不同,但是其根本‘欲求快乐’这个基础是众生平等的。

其次,我们从小到大,经过学习、生活经验、各种变迁,我们的心思、想法、愿望不断地在改变,我们的心,随着时间、学习、知识和成长,也在不断地变迁。只有一个欲求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对‘幸福快乐’的追求。这是从生到死,每一个生命都在追求的东西--‘幸福快乐’。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知道,追求快乐是每一个众生的共通性。

我们感受苦的主要接收器即是我们的身与心,而身体的种种苦乐觉受,又取决于心的认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心是主要感受苦乐的基础。当心感到喜乐时,恶劣的外境不会影响我们,当心感到痛苦时,最好的环境条件也无法让我们快乐。所以心的喜乐与心的觉受是主宰我们身心苦乐以及一切苦乐的根源。也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心是一切的根本,一切境相皆由心的造作而产生。

要如何才能将心平衡,不落苦境呢?即是要生起利他心、关怀心。若无利他的心,就会感受到恐惧与害怕。

在痛苦时要如何修行呢?

我们不应沉溺在自身的痛苦中,要时常思维别人所受的苦以及他人也如同我们一样有各种痛苦,并且想想要如何帮助利益他人,这么去做时,自我的苦痛就会减少。


{返回 狮吼音·开示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修行不可无众生
下一篇:为团体授皈依戒时的开示
 行者应勇于面对苦难
 克服昏沉的三种方法
 教授开示《大手印五支证道歌》第二天
 九百年纪念 系列活动 圣地烟供 祈请第一护法玛哈嘎拉
 真正的慈悲心
 我们应当成为自己的戒律师
 四不共加行 连载二
 利他
 修心就是一种转变过程
 实修课程教授第3天II:止的禅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2经 色经[栏目:相应部 26.生相应]
 爱情中的如来[栏目:药师山·紫虚居士]
 海公上师德尘亲闻录[栏目:任杰居士]
 什么是冬参夏学?[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九七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大乘佛法的精髓——金刚经(释朗明)[栏目:金刚经研究·参考文集]
 古学大吉仁波且一至五世简史[栏目:格鲁派大德传记]
 得远离沉掉,入定出定皆得圆满殊胜轻安之三摩地,究於五道,属何道呢?[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