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
若是没有将悲心与空性并重修持,即便是修持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瑜伽,也无法进入遍知的道路。就好像没有菩提心、空性而修持圆满次第,或是气脉,许多外道外教也是有的,而佛教的特殊就在于,不论作任何修持,皆持有菩提心与空性。若是能够将前行、正行、结行完整的修持,才能真正进入正遍知佛果。
要完整菩提心,首先要具备慈心与悲心,在此首先要讲慈心。慈心就好像一位好的母亲,当然不是每个母亲都好,不过可以先这么想,一位好的母亲,一定对孩子是慈爱的、是关爱的,为了孩子幸福、快乐,无在乎身体的辛劳,甚至牺牲性命也要拼命为孩子获得受用资财。当然这是指好的母亲而言,要是不好的母亲,除了打孩子以外,大概不会关爱孩子。就像这个比喻,如虚空般的无尽众生没有一个不曾做过我们母亲。一些过去曾经是母亲,一些现在正是父母,一些未来即将是父母,一切众生三时都是父母,因此对这三时为父母的等虚空众生,生起「若都能获得快乐!」这种无造作的想法,甚而为了众生真正获得快乐,将自己身体,资财,以至三时所造一切善业,为了利益如母的一切众生而回向,这种将善业尽回向给众生获得福乐的思想行为,即是慈心。将这样的发心不断增长,直到有一日,慈心便能成为慈无量心。就像母亲非常爱着孩子,甚至孩子有错误也看不到,总想着「我的儿子学习最好」「我的儿子品行最好」一样,当有慈无量心时,便不会见到众生的错误、过患,只见到众生的功德善心即会生起。
若有这样的心,就算众生迫害我们,欺侮我们,也不会真的有伤害,并能将之转为慈心的修持,成为转恶缘为菩提道的修持。因此,父母亲人,朋友眷属,困难苦乐如何发生,便能互相帮助互相利益。因为一切众生无一不是我们的父母、亲人、朋友,所以让他们都幸福快乐,并且用方法使他们幸福快乐是很重要的。以上是修习慈心的正面方法。反面方法,我们知道慈心的反面即是嗔心,也是与善业相违背的。嗔心就像火,一旦燃烧,所有善法都会烧尽。因此嗔心如火这道理不可不知道。经典中也说,就算贪欲如山高,一刹那的嗔心也比之力量更大。过去有一位噶当巴的格西来问嘉瓦喇嘛,说慈心要如何生起,嘉瓦喇嘛回答,就像爱自己孩子一样的去爱一切众生。也有位上师说,我们要是吃得饱,朋友们也不生气的话,有时就会生起一点慈心。事实上慈心并非如此,那是要无分别的对众生慈爱,但是一开始要无分别的对众生慈爱不容易,所以首先要从父母、喜爱的人、亲近的人、自己容易生起慈心的对象练习,渐渐的范围就越来越大,心也越熟练,而渐渐能生起大慈心。这是慈心的部分。
再说到悲心,也有正面反面两种,首先讲正面,悲心是什么呢,就是希望众生都脱离痛苦的心即是悲心。是依止着一些不悦意的境,比如说会令人难过的境,会使人产生悲心。但是这样的悲心并不是嘴上说的悲心,而是由心底生起的悲悯。这里有个故事是说,过去有位修行者,抓着一只山羊要拉去宰杀,想要供养肉的荟共,他抓着山羊的胡子拉着走,山羊就哀嚎着叫,一旁的邻人看到了,这个行者就赶快解释,这只羊的胡子太长了,不割掉一些它不能吃草。他嘴上说着好像很有悲心的话,但心中却盘算着要杀这只羊,这种就是口是心非的悲心。所以悲心就是不光只是嘴上说要真正舍弃只想着自己的心。过去西藏的那些老牛老马,那真是只有被杀的份,一些人心想,可怜啊这么老了,把它杀了吧!心中像是有悲心,却做着害命的行为,这是不对的。不是为了自己私欲找借口,要是思想与行为二者都一致的慈悲一切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慈悲要无偏私,有偏私即不成为慈悲,只对自己的孩子亲人好,对别人就去欺侮欺骗,这不能算是菩萨特殊的行持。一个菩萨的慈悲,是无偏私的,因为就算是一个畜生,也会有具偏私的慈悲。因此我们要修慈悲、学菩提心,为一切众生,获殊胜解脱,以致究竟佛果遍知果。如此发起慈悲心、菩提心,非凡夫心的对众生不以为敌不以为凡。若能思维众生都是父母,就不会对众生有敌意,我们也能生起感恩的心,自然敌意就会消除。又对众生不起平凡想,以显来说即是要思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由密而言一切万象皆是本尊,因此不可轻视众生。
菩提心是重要的,尤其是现今这个时代,是非常需要有慈悲心、菩提心的时候,我们学佛的人,更不应将这珍贵的道理隐藏不用,事实上是更应该将之成为修持的法门,这就是我要说的。
最后我们要将功德回向,为这世界的和平幸福,以及在座各位的现前究竟安乐圆满而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