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五根》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763

五根菩提分

2-1【五根】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 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 诸比丘!应于何观信根耶?四预流支是。 应于此观信根。 诸比丘!应于何观精进根耶?四正勤是。 应于此观精进根。 诸比丘!应于何观念根耶?四念处是。 应于此观念根。 诸比丘!应于何观定根耶?四静虑是。 应于此观定根。 诸比丘!应于何观慧根耶?四圣谛是。 应于此观慧根。 诸比丘!此为五根。」

(南传相应部六 根相应,杂阿含二六、六~一四 (大正藏二、一八二b~一八三b))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断。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此诸功德,一切皆是慧为其首,以摄持故」。乃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北传杂含667(六五五))

五根,梵语 pa.cendriyāni。五无漏根。此五者对于降伏烦恼、引入圣道具有增上之作用,故称五根。即:

(一)信根(梵 .raddhendriya),由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之四预流支,而逐渐笃信三宝、圣戒、四谛等之道理者。

(二)进根(梵 vīryendriya),又作精进根、勤根。于四正勤勇猛修善法者。

(三)念根(梵 smātīndriya),于四念处忆念正法者。

(四)定根(梵 samādhīndriya),勤修四禅止观,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失者。

(五)慧根(梵 praj.endriya),由定中观智所起,而了知如实之真理者。

此五者皆为能生起一切善法之根本,故称为五根。又「根」有增上、出生等之义,上记五种能令人出生无漏圣道,故称为五根。

另据大乘义章卷十六说明根之意义,即:此五种出生「出世圣道」之力偏强,故称为根;又此五种有依次对治不信、懈怠、放逸、掉举、无明烦恼等之作用,故称为根。此外,止观辅行传弘决(会本)卷七之一举出,修行之人虽善芽微发,然根犹未生,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此五法皆称为根。

五根与三十七道品中第五科之五力同体,五力乃显示五根行破惑增上之力用。据俱舍论卷二十五举出五根之次第如下:即于因果先起信心(信根),其次为果修因而起精进(进根),次由精进而念住所缘(念根),复由忆持念力而心便得定(定根),心得定则能知如实之理(慧根)。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1 信根
下一篇: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2《四如意足》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3 十二处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5 慧力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身念处》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3《心念处》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2 威仪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5 正命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2《受念处》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1-3 令生勤(修断)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法念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reefold Learning[栏目:Buddhist Article]
 享受牺牲[栏目:成功的理念·迷悟之间 ]
 第四章 随对治六妙门[栏目:白话六妙门]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 十方佛赞 第二十三[栏目:净空法师]
 印光大师说故事 15、因行不同 果报迥异[栏目:灵岩故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贯 附录二:宋·苏东坡序[栏目:成观法师]
 323.徽州简上座信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唯识简介 十五[栏目:唯识简介]
 真正的享受是安闲[栏目:慧语禅心]
 吃素的殊胜功德[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