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2《受念处》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1

5-2《受念处》

受念住(梵 vedanā-smrty-upasthāna,巴 vedanāsu vedanānupassī viharati ātāpī sampajāno satimā),又作受念处。即观于欣求乐受中反生苦之原由,并观苦、空等共相,以对治乐颠倒。

诸比丘!比丘于此,若在感乐受,知:「我在感乐受。」在感苦受者,知:「我在感苦受。」在感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不苦不乐受。」若在感肉体之乐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乐受。」又在感精神之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乐受。」或在感肉体之苦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苦受。」又在感精神之苦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苦受。」或在感肉体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肉体之不苦不乐受。」

又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者,知:「我在感精神之不苦不乐受。」如是,或于内受,观受而住;于外受,观受而住;又于内外受,观受而住。或于受,观生法而住;于受,观灭法而住;又于受,观生灭法而住。尚又智识所成及忆念所成,皆会「有受」之思念现前。彼当无所依而住,且不执着世间任何物。诸比丘!比丘如是,于受观受而住。


(南传长部二 大念处经281-282)

诸比丘!比丘如何于受随观受而住耶?于此,比丘受乐受而知:「予受乐受;」受苦受而知:「予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而知:「予受不苦不乐受;」受物质之乐受而知:「予受物质之乐受;」受非物质之乐受而知:「予受非物质之乐受;」受物质之苦受而知:「予受物质之苦受;」受非物质之苦受而知:「予受非物质之苦受;」受物质之不苦不乐受而知:「予受物质之不苦不乐受;」受非物质之不苦不乐受而知:「予受非物质之不苦不乐受。」如是,于内受而随观受,于外受而随观受,于内外受而随观受。于受而随观集法、于受而随观灭法、于受而随观集灭之法而住。若彼现「受存在」之念,如是资其慧,资其思念,彼无有依止而住。不执着世间。如是,比丘于受随观受而住。

(南传中部一 念处经76-77)

三受,梵语 tisro vedanāh,巴利语 tisso vedanā。又作三痛。受,领纳之义。即内之六根,触对外之六境,所领纳之三种感觉。即:

(一)苦受(梵 duhkha-vedanā),又作苦痛。即领纳违情之境相,令身心受逼迫。

(二)乐受(梵 sukha-vedanā),又作乐痛。即领纳顺情之境相,令身心适悦。

(三)舍受(梵 upeksā-vedanā),又作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痛。即领纳中容之境相,身心无有逼迫,亦无有适悦。

此三受通于眼等六根,亦通有漏无漏。或各自分成两种,与五识相应者,即肉体感官 (物质),称为身受;与意识相应者,即精神意识 (非物质),称为心受。这三受随着因缘的变化,而不断的交互发生从不暂留,于多苦性的身心来说,追求乐受是分外的辛苦,因此佛陀说:「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

于内在精神上所生的感受心不忧喜,观受而住;于外在肉体上所生的感受身不悲乐,观受而住;于内外同时发生的感受身受而心不受,观受而住;或着于随生之任一感受不贪着不忧虑,观生法而住;于随灭之任一感受不贪着不忧虑,观灭法而住;于随生随灭之任一感受身受而心不贪着不忧虑,观生灭法而住;这些依受的观察自然会有「受是存在」的念头,但此受是乐少苦多非依止之处,应当无所依而住,且亦不执着世间之任何物而住,这才是修习受念处的目的。

 


{返回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3《心念处》
下一篇: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1-6 墓园九想观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1-3 令生勤(修断)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3 正语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2《受念处》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1 正见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5 慧根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3《心念处》
 两翼篇 四、四正勤、四如意足 4-1-1 不生勤(断断)
 薄尘篇 五、四念处、七觉支 5-4-1 五盖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1《五根》
 心、慧解脱篇 六、四圣谛、八正道与十二缘起之关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52经 执取经[栏目:相应部 12.因缘相应]
 福德日记4月3日─读诵《郁伽长者会》[栏目:福德日记]
 空性与菩提[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学着拥有旷达的人生[栏目:看开]
 为了利益众生而流通法物,在此过程中赚取基本的生活费用,也是造地狱的因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六八)[栏目:杂阿含经]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 第一节 中国佛教哲学的界说[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0273 金刚三昧经(失译)[栏目:天台宗 - 所依经典]
 唐密三皈依礼式[栏目:真圆法师]
 不要留下遗憾[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