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巴利语汇解 二、佛陀
 
{返回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412

二、佛陀

佛陀:巴利(梵)语buddha的古音译。意为觉者,觉悟者。

“佛陀”有两种含义:

1.以解脱究竟智觉悟了一切应了知者,称为佛陀。

2.自己无需老师的指导而觉悟了四圣谛,也能教导其它有情觉悟者,称为佛陀。

义注中解释说:“凡有任何应了知者,皆以解脱究竟智觉悟了那一切,故为佛陀。或因为自己觉悟了四圣谛,也能令其它有情觉悟,以这些理由故为佛陀。”(Pr.A.1 / Vm.1.141)

 

世尊:巴利(梵)语bhagavant的意译。bhaga,意为祥瑞,吉祥,幸运;vant,意为具有,拥有。bhagavant直译为“具祥瑞者”。

诸经律的义注采用语源学的方法解释了bhagavà的六种含义:

1.以具诸祥瑞(bhàgyavà'ti)故为bhagavà;

2.以已破坏(bhaggavà'ti)一切危险故为bhagavà;

3.以有诸福德(bhagà assa santã'ti)故为bhagavà;

4.以分别(vibhattavà'ti)一切法故为bhagavà;

5.以亲近(bhattavà'ti)诸上人法故为bhagavà;

6.以已除去诸有(bhavesu vantagamano'ti)故为bhagavà。(Pr.A.1 / Vm.1.142-4)

在巴利圣典中,通常用Bhagavà来尊称佛陀。

 

阿拉汉:巴利语arahant的音译。意为应当的,值得的,有资格者。

“阿拉汉”有五种含义:

1.以已远离(àrakattà)一切烦恼故为arahaü;

2.以已杀烦恼敌故(arãnaü hatattà)为arahaü;

3.以已破轮回之辐故(arànaü hatattà)为arahaü;

4.以有资格(arahattà)受资具等供养故为arahaü;

5.以对恶行已无隐秘故(pàpakaraõe rahàbhàvato)为arahaü。(Pr.A.1 / Vm.1.125-130)

“阿拉汉”是对佛陀的尊称,也可以指一切的漏尽者 (khãõàsava,断尽烦恼者),包括诸佛、独觉佛及阿拉汉弟子。

汉传佛教依梵语arhant音译为“阿罗汉”,谓为小乘极果。其音、用法皆与上座部佛教有所不同。

 

全自觉者:对佛陀的尊称,为巴利语sammàsam- buddha的直译。sammà,意为完全地,彻底地,圆满地,正确地;sam,于此作sàmaü解,意为自己,亲自;buddha,即佛陀,意为觉悟者。全自觉者即自己完全地觉悟了一切法的人。

诸义注中说:“完全地、自己觉悟了一切诸法,故为‘全自觉者’。”(Sammà sàma¤ca sabbadhammànaü buddhattà pana sammàsambuddho'ti.) (Pr.A.1 / M.A.1.12 / A.A.1.170 / Vm.1.132)

汉传佛教依梵语samyak-sambuddha音译为三藐三佛陀;意译作正等觉者,正等正觉者,正遍知。

 

苟答马:巴利语Gotama的音译。我们现在佛陀的家姓,通常用来指称佛陀。我们现在的教法时期是苟答马佛陀的教法时期。

汉传佛教依梵语Gautama音译为乔答摩、瞿昙等。也常依佛陀的族姓称为释迦牟尼(øakyamuni)。

 

独觉佛:巴利语paccekabuddha。在没有佛法的时期,能无师而通达四圣谛,但却不能教导其它众生的阿拉汉圣者。

汉传佛教依梵语pratyekabuddha译作辟支佛、贝支迦、缘觉佛等。

 


{返回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巴利语汇解 三、戒律
下一篇:巴利语汇解 一、佛教
 圣典篇 燃烧经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目录
 学处篇 第五节、自受五戒法
 巴利语汇解 二、佛陀
 巴利语汇解 四、教理
 圣典篇 算术师摩嘎蓝经
 圣典篇 大心材譬喻经
 业处篇 第十节、平衡诸根
 圣典篇 应作慈爱经
 圣典篇 转*轮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面授口诀:药师佛[栏目:药师佛·论疏钞解]
 相应55经 大地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56.谛相应]
 我的爸爸[栏目:人间佛教的人情味]
 第七册 佛教常识 第十课 学佛行仪[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七册]
 每次为恶 前程转暗[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行住坐卧都可以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四]
 降伏其心 二 一心不乱做事就是修行[栏目:万行法师]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四讲[栏目:金刚精要引导文讲记]
 学习一代大德——慧远大师一生的行持风范有感(昇皓)[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六三七)[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