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54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1)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说:

比丘不论行往、归来,正知而作;观前、顾后,正知而作;

弯曲身体、伸展身体,正知而作;搭衣、持钵,正知而作;

食、饮、咀嚼、尝味,正知而作;大、小便利,正知而作;

行、住、坐、卧、醒来、讲话、静默,都正知而作。

(2)禅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正念、正知并放松。禅修者一旦能够长期保持正念、正知并放松,那么内心将感觉到喜悦、轻安,而得到生活中的定。

(3)现在,大家一起来经行而后坐禅。经行前,先在经行路径的一端安置座椅,作为坐禅之用,而后站在路径的一端,先放松身体:由头顶慢慢往下觉察自己的身体,一直到脚指头,而后开始轻松的行走,行走时只要一直觉知自己脚步的移动。杂念生起时,仍是一直回到觉知自己的移动,使这觉知延续不断。至少三十分钟后,可以改为坐禅,坐在座椅上,眼睛自然地张开,将注意力由头顶慢慢往下放松到脚指头,体会感受的无常和无我。一些时间后,再站起来继续轻松地经行。如此不断练习。

(4)在回家的途中、早上散步时、日常工作时,一直轻松地觉知自己肢体的移动,使这觉知延续不断。一日又一日,耐心地回到觉知动作上;并定期以「觉知评量表」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终必有成。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 六生喻经
下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讲 觉性的培养
 《法句经》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讲 觉性的培养
 汉藏的佛性论
 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摩他及毗钵舍那
 《阿含经》的菩萨道──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
 从〈菩萨地〉来看菩萨道
 佛学研究法及其特色
 阿含问答
 《增一阿含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出离,不需厌离[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普门品》图文释义 22、现婆罗门身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转凡成圣需修心——客堂开示[栏目:传喜法师]
 恶习难觉[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4年]
 《金刚经》主要句型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异同[栏目:圆觉之友·圆觉文教基金会]
 静思 Quiet Contemplation[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佛陀的喜悦 The Joy of the Buddha[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圣者言教 第四课(十四)了脱生死才是真正的成功[栏目:圣者言教]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德麦彭仁波切赞叹法华经!---佛法功德不可思议[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