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52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1)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说:

比丘不论行往、归来,正知而作;观前、顾后,正知而作;

弯曲身体、伸展身体,正知而作;搭衣、持钵,正知而作;

食、饮、咀嚼、尝味,正知而作;大、小便利,正知而作;

行、住、坐、卧、醒来、讲话、静默,都正知而作。

(2)禅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正念、正知并放松。禅修者一旦能够长期保持正念、正知并放松,那么内心将感觉到喜悦、轻安,而得到生活中的定。

(3)现在,大家一起来经行而后坐禅。经行前,先在经行路径的一端安置座椅,作为坐禅之用,而后站在路径的一端,先放松身体:由头顶慢慢往下觉察自己的身体,一直到脚指头,而后开始轻松的行走,行走时只要一直觉知自己脚步的移动。杂念生起时,仍是一直回到觉知自己的移动,使这觉知延续不断。至少三十分钟后,可以改为坐禅,坐在座椅上,眼睛自然地张开,将注意力由头顶慢慢往下放松到脚指头,体会感受的无常和无我。一些时间后,再站起来继续轻松地经行。如此不断练习。

(4)在回家的途中、早上散步时、日常工作时,一直轻松地觉知自己肢体的移动,使这觉知延续不断。一日又一日,耐心地回到觉知动作上;并定期以「觉知评量表」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终必有成。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 六生喻经
下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讲 觉性的培养
 禅修对现代生活的适应
 谈谈《本生经》的集成
 缘起「三是偈」的解说
 林崇安佛学著作集
 内观问答
 佛学研究法及其特色
 佛教的宇宙观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2 四种毗钵舍那(内观)
 阿含问答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5 入出息念的十六胜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四卷[栏目:圆瑛法师]
 烦恼的类型与对治法 烦恼的生起--攀缘四识住[栏目:法增法师]
 中道的修行[栏目:永海法师]
 解脱道的实践:章华寺三坛大戒开示(三)[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问25 在第二阶段时,如果有超过一个相同强度的感觉时我应怎么做?[栏目:宣隆内观禅修法问答]
 福德日记7月11日─小心财富[栏目:福德日记]
 相应48经 无取着般涅槃经[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福德日记9月5日-真正的保护[栏目:福德日记]
 您说山河大地皆露法王身,这是什么意思?[栏目:成刚法师·修学问答]
 为什么有那么多“为什么”[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