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51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1)佛陀在《大念住经》中说:

比丘不论行往、归来,正知而作;观前、顾后,正知而作;

弯曲身体、伸展身体,正知而作;搭衣、持钵,正知而作;

食、饮、咀嚼、尝味,正知而作;大、小便利,正知而作;

行、住、坐、卧、醒来、讲话、静默,都正知而作。

(2)禅修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正念、正知并放松。禅修者一旦能够长期保持正念、正知并放松,那么内心将感觉到喜悦、轻安,而得到生活中的定。

(3)现在,大家一起来经行而后坐禅。经行前,先在经行路径的一端安置座椅,作为坐禅之用,而后站在路径的一端,先放松身体:由头顶慢慢往下觉察自己的身体,一直到脚指头,而后开始轻松的行走,行走时只要一直觉知自己脚步的移动。杂念生起时,仍是一直回到觉知自己的移动,使这觉知延续不断。至少三十分钟后,可以改为坐禅,坐在座椅上,眼睛自然地张开,将注意力由头顶慢慢往下放松到脚指头,体会感受的无常和无我。一些时间后,再站起来继续轻松地经行。如此不断练习。

(4)在回家的途中、早上散步时、日常工作时,一直轻松地觉知自己肢体的移动,使这觉知延续不断。一日又一日,耐心地回到觉知动作上;并定期以「觉知评量表」来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终必有成。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 六生喻经
下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讲 觉性的培养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3 止观的四种所缘
 从《罗怙罗经》来看佛法的教学
 《法句经》的要义
 无我和空性 第四讲 破真实有和自性有
 佛教存有论和认识论的核心命题
 《坛经》中的阿含精神
 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阿含经的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
 《入中论》破「实质有的我」的探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非要不食油盐吗?[栏目: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八大人觉经 题解[栏目: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劝修念佛法门之一[栏目:宽运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六八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尽善尽美 永恒人生[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珍惜生命,给幸福一个载体[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妙月和尚(陈全忠)[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六祖坛经讲话 第七 机缘品 经文.注释[栏目:六祖坛经讲话·星云大师]
 宝积经讲记 菩萨败坏之相[栏目:普献法师]
 第七章 第二节 虹光化身实地考证与科学解说[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