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 六生喻经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39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第三讲

六生喻经

【重点】:身念住。

【经典依据】:《杂阿含经》的第1171经。

有一时期,佛陀住在拘睒弥国的瞿师罗园里。园内有比丘们在这儿禅修着。每到黄昏的时候,比丘们都聚集在佛陀的面前,聆听开示。这一天,佛陀说:

「就好象有一个人,来到一个空宅,捉到了六种不同的动物。

第一种是狗,其次是鸟,其次是毒蛇,其次是野干(狼类),又其次是失收摩罗(鳄鱼),最后是猕猴。

他把这些捉到的动物,用六条绳子绑在一起。

那只狗,喜欢跑入村庄。

那只鸟,喜欢飞向天空。

那条蛇,喜欢爬进洞穴。

那只野干,喜欢躲在坟冢。

那只鳄鱼,喜欢游向湖海。

那只猕猴,喜欢住进山林。

这六种动物被绳子绑在一起,可是它们各有各的嗜好,各有喜欢的地方,厌恶其他的地方;现在被绑在一起,虽然各自用力,跑向自己喜欢的地方而不能脱离。最后剩下最有力气的动物,拖往自己喜欢的方向,但是仍然无法挣脱绳索。」

佛陀说完譬喻后,接着说:

「如是六根种种境界,各各自求所乐境界,不乐余境界。

眼根常求可爱之色,不可意色则生其厌;

耳根常求可意之声,不可意声则生其厌;

鼻根常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则生其厌;

舌根常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则生其厌;

身根常求可意之触,不可意触则生其厌;

意根常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则生其厌。

此六种根,种种行处,种种境界,各各不求异根境界。

此六种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随觉境界。」

说明:

一般人的六根都有「野性」,例如,眼根想看美色,耳根想听美言,鼻根想闻香味,舌根想尝美味,身根想触柔软的东西,意根想追求可意的对象;反过来,这六根对自己不喜欢的对象就生起厌恶和排斥的心理。

如果我们让六根各自发挥,不去特别规范,各自发展,久了就有一根特别发达,例如,成为美术家,眼根就特别发达,对色彩、形状,有特别的鉴赏能力;成为声乐家,耳根就特别发达,对音色、音调,有特别的鉴赏能力;成为大厨师,舌根就特别发达,对美味、美食,有特别的鉴赏能力。

这些美术家、声乐家、大厨师等,虽然某一根特别发达,其他五根好似降服了,但是面对生活时,仍然还是有烦恼的问题,心还是未安,还是未解决生命的问题。

佛陀为了使弟子们进一步知道如何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继续以「六种动物」的譬喻作说明,他说:

「如彼士夫,系六众生于其坚柱,正出用力,随意而去;往反疲极,以绳系故,终依于柱。」

说明:

这意思是说,这人想要彻底解决烦恼的问题,就要把六种动物全都绑在一根坚固的大柱子上。这六种动物各自用力,虽想跑向自已喜欢的地方,不断来回冲撞,只弄得筋疲力竭,无法脱离,因为被绳子绑在柱子上,最后只好乖乖依着柱子,寂息下来。

佛陀以这一譬喻,向弟子们指出如何解决六根的「野性」问题,所以接着说:

「诸比丘!我说此譬,欲为汝等显示其义。

六众生者,譬犹六根;坚柱者,譬身念处。

若善修习身念处,有念、不念色,见可爱色则不生着,不可爱色则不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于可意法则不求欲,不可意法则不生厌。是故,比丘!当勤修习,多住身念处。」

说明:

这意思是说,要彻底解决六根的「野性」问题,就要好好修习「身念处」:对自己身体的一举一动都要念念分明,时时觉知。训练久了,就能够:眼睛看见可爱的色法时,不会生起贪爱的心理,眼睛看见不可爱的色法时,不会生起瞋恚的心理;同样的,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意觉知到可爱的对象时,不会生起贪爱的心理,觉知到不可爱的对象时,不会生起瞋恚的心理。

所以,佛陀要弟子们努力地修行,多多安住于「身念处」,时时觉知自己当下的身体动作,把心绑在身体这根「大柱子」上,如此,不论六根如何野性,必可驯服下来,就如同那六种动物不论如何奋力挣扎,也终将乖乖依着柱子,寂息下来。

佛陀讲完经后,所有听讲的比丘们都高高兴兴地遵行佛陀的教导。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讲 观受如风
下一篇: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禅修的原则和一个方法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讲 觉性的培养
 谈谈《本生经》的集成
 汉藏的佛性论
 《入中论》破「实质有的我」的探究
 《杂阿含经》经文的厘正初探
 《法句经》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
 《杂阿含334经》的要义
 密宗的方法--密宗修行的次第总说
 天的证悟和佛法的源流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果的真相 第四章(三)潜入你最深层的“起心动念”,拔除恶的种子[栏目:因果的真相]
 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生活与修行[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十一届:在开营式上的讲话(夏泽红)[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与祖师同行 拾 体证生活禅 永嘉大师说境界[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佛教哲学简论(徐文明)[栏目:佛教与哲学]
 哈尔滨有位出家人说,你们给他助念,他死后,他的冤亲债主将来在你临终时要跟你算帐,所以有人就不敢助念了..[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十一国使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这一天是行善多还是造业多?[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魏德东:佛教界的抗争[栏目:佛教视野与观察]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