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佛教的道德规范与修持
佛教与道德
佛教的道德规范,并非人类功利主义所缔造的道德规范。
今天的世界一片混乱,传统的价值观被全面的推翻了,唯物主义无所不疑的精神,破坏了传统道德的本质。但是,还有不少关心传统道德和生活文明的人,注意到实际的道德问题。道德是人类行为中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有关我们自己和全人类的切身问题。人类并非天生就完美的,因此,有赖于道德的扶持。一个人必须训练自己以臻完美,因此,道德就成为人类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
佛教的道德标准,不是以人类功利主义的目的为基础而创造的,也不是某个独裁者的任意发明,更不是无缘无故自由设定。人类的法律和社会习尚,不足以成为佛教的道德规范。举个例子来说,人类的服装是为了适合气候、时代和文明而设计的,对不同的气候、时代和文明就不适合了。这就是社会风尚的问题,并没有丝毫道德成份在内。但是,人类为社会所累积的风俗习尚,却不断的混淆和破坏道德的原则。佛教的道德基础是一种恒久不变的自然规律,它不断的改变社会不良的习俗和风尚。佛教的道德价值根源于自然界不变的因果律,佛教的道德观,实际就是扎根于自然界的自然法。佛教的道德规范,有效的改变了现代的世界,而且能令所有人都可以接受。事实告诉我们,超过二千五百年历史的佛教道德,并未因时间的消失而有所减损。
佛教的道德规范是讲求实际的,是引导我们迈向永恒幸福的最佳工具。对佛教的解脱目标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幸与不幸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为自我拯救而努力奋斗。佛教所提倡的自我拯救,是以自我坚韧的意志力来克服业力的结果,既不能加强于人,也不能接受他人的赠与。佛教的使命,在于启发人类生存的本质,并告诫人类如何利益自己、利益他人。因此,佛教不以教条强迫信徒遵守,佛陀只告诉世人,什么样的因缘能获得长期的利益。佛陀不用诸如:无耻、邪恶、卑鄙、废物、亵渎等教训罪人的字眼,他只是这么说:「因为你的愚痴,所作的事情,给你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佛教的道德伦理,表现在不同的戒律和修持,这些戒律或教诲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人类获得终极的解脱。虽然很多戒条表现的很烦琐,但是,我们不可因此而认为佛教的道德观是既不作恶,也不行善。
佛教的道德原则,可浓缩为三点:
停止造作一切恶行,奉行一切善行,
净化自己的心识,这是诸佛的教导。
《法句经》.V183
佛教对善恶业行的区别非常简单,所有的行为,基于自私心而生起的贪、嗔、痴,以及所衍生的种种损害和自我的错觉,都是罪行、不善巧或坏的,这些就是造就恶业的恶行。所有基于道德和智慧所做出来的事,就是造就善业的善行。善行与恶行都是基于身、语、意的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