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4 七种作意和四谛十六行相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134

(4)七种作意和四谛十六行相

◎凡欲灭苦,必须观修四谛。

◎观修四谛时,有七种作意和十六行相。

 

〔观修四谛〕

 

◎若乐往趣出世间道,应当依止四圣谛境,渐次生起七种作意,所谓最初「1.了相作意」(2.胜解作意;3.远离作意;4.观察作意;5.摄乐作意;6.加行究竟作意),最后「7.加行究竟果作意」,乃至证得阿罗汉果。

 

【1.了相作意】

◎修瑜伽师于四圣谛略标、广辩增上教法,听闻受持,或于作意已善修习,或得根本静虑、无色,由四种行了苦谛相,谓无常行、苦行、空行、无我行;由四种行了集谛相,谓因行、集行、起行、缘行;由四种行了灭谛相,谓灭行、静行、妙行、离行;由四种行了道谛相,谓道行、如行、行行、出行,如是名为「了相作意」。

 

〔苦谛四行相〕

◎由十种行观察苦谛,能随悟入苦谛四行。何等为十?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六、结缚行。七、不可爱行。八、不安隐行。九、无所得行。十、不自在行。

◎如是行者,以其十行摄于四行,复以四行,了「苦谛相」。

○谓无常行:五行所摄,一、变异行;二、灭坏行;三、别离行;四、法性行;五、合会行。

○苦行:三行所摄,一、结缚行;二、不可爱行;三、不安隐行。

○空行:一行所摄,谓无所得行。

○无我行:一行所摄,谓不自在行。

 

〔集谛四行相〕

◎复由四行,于苦谛相正觉了已,次复观察如是苦谛,何因?何集?何起?何缘?由断彼故,苦亦随断,如是即以「集谛四行」,了集谛相。

○谓了知「爱」能引苦故,说名为因。

○既引苦已,复能招集令其生故,说名为集。

○既生苦已,令彼起故,说名为起。

○复于当来诸苦种子能摄受故,次第招引诸苦集故,说名为缘。

 

〔灭谛四行相〕

○于集谛相正觉了已,复正觉了:如是集谛,无余息灭,故名为灭。

○一切苦谛,无余寂静,故名为静。

○即此灭、静,是第一故、是最胜故、是无上故,说名为妙。

○是常住故、永出离故,说名为离。

 

〔道谛四行相〕

○于灭谛相正觉了已,复正觉了真对治道:

于所知境,能通寻求义故、能实寻求义故、由于四门(谓四种圣谛差别)随转义故、一向能趣涅槃义故,所以说名道、如、行、出。

◎如是名为:于四圣谛,自内现观「了相作意」。彼既如是于其自内现见诸蕴,依诸谛理无倒寻思正观察已,复于所余不同分界不现见蕴,比度观察。

◎又即如是「了相作意」,当知犹为闻思间杂。

 

【2.胜解作意】

◎若观行者,于诸谛中,如是数数正观察故,由十六行,于四圣谛证成道理,已得决定。复于诸谛尽所有性、如所有性,超过闻思间杂作意,一向发起修行胜解,此则名为「胜解作意」。如是作意,唯缘谛境一向在定。

 

【A、诸谛尽所有性】

◎于苦、集谛

于此修、习、多修习故,于「苦、集二谛」境中,得无边际智。由此智故,了知无常,发起无常无边际胜解;如是了知苦等,发起苦无边际胜解、空无我无边际胜解、恶行无边际胜解、往恶趣无边际胜解、兴衰无边际胜解,及老病死愁悲忧苦一切扰恼无边际胜解。

此中,无边际者,谓生死流转。

◎于灭谛

一、灭:如是诸法无边无际,乃至生死流转不绝,常有如是所说诸法,唯有生死无余息灭,此可息灭,更无有余息灭方便。

二、静:即于如是诸有诸趣死生法中,以无愿行、无所依行、深厌逆行,发起胜解,精勤修习胜解作意。

三、妙:复于如是诸有诸生增上意乐,深心厌怖,及于涅槃随起一行,深心愿乐。彼于长夜,其心爱乐世间色声香味触等,为诸色声香味触等滋长积集,由是因缘,虽于涅槃深心愿乐,而复于彼不能趣入、不能证净、不能安住、不能胜解,其心退转。于寂静界,未能深心生希仰故,有疑虑故,其心数数厌离、惊怖。

四、离:虽于一切苦集二谛,数数深心厌离、惊怖,及于涅槃,数数发起深心愿乐,然犹未能深心趣入,何以故?以彼犹有能障现观粗品我慢,随入作意,间无间转,作是思惟:「我于生死曾久流转,我于生死当复流转,我于涅槃当能趣入,我为涅槃修诸善法,我能观苦真实是苦,我能观集真实是集,我能观灭真实是灭,我能观道真实是道,我能观空真实是空,我观无愿真是无愿,我观无相真是无相,如是诸法是我所有。」由是因缘,虽于涅槃深心愿乐,然心于彼,不能趣入。

◎于道谛

一、道:彼既了知如是我慢是障碍已,便能速疾以慧通达。

二、如:弃舍任运随转作意,制伏一切外所知境,趣入作意。

三、行:随作意行,专精无间,观察圣谛,随所生起心谢灭时,无间生心,作意观察,方便流注,无有间断。

四、出:彼既如是以心缘心,专精无替,便能令彼随入作意,障碍现观粗品我慢,无容得生。

 

【B、悟入诸谛如所有性】

◎悟入苦谛:如是勤修瑜伽行者,观心相续,展转别异,新新而生,或增、或减,暂时而有,率尔现前,前后变易,是「无常性」。

○观心相续入取蕴摄,是为「苦性」。

○观心相续,离第二法,是为「空性」。

○观心相续,从众缘生不得自在,是「无我性」。

◎悟入集谛:次复,观察此心相续,以爱为因、以爱为集、以爱为起、以爱为缘。

◎悟入灭谛:次复,观察此心相续,所有择灭是永灭性、是永静性、是永妙性、是永离性。

◎悟入道谛:次复,观察此心相续,究竟对治趣灭之道,是真道性、是真如性、是真行性、是真出性。

◎如是先来未善观察,今善作意方便观察,以微妙慧于四圣谛能正悟入,即于此慧亲近、修习、多修习故,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正智得生。

由此生故,能断障碍爱乐涅槃所有粗品现行我慢。又于涅槃深心愿乐,速能趣入,心无退转,离诸怖畏,摄受增上意乐适悦。

 

【起四善根】

一、暖:如是行者,于诸圣谛,下忍所摄,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智生,是名为暖。

二、顶:中忍所摄,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智生,是名为顶。

三、谛顺忍:上忍所摄,能缘所缘平等平等智生,名谛顺忍。

四、世第一法:彼既如是断能障碍粗品我慢,及于涅槃摄受增上意乐适悦,便能舍离后后观心所有加行,住无加行、无分别心。彼于尔时,其心似灭而非实灭,似无所缘而非无缘。

○既得如是趣现观心,不久当入正性离生,即于如是寂静心位最后一念无分别心。从此无间,于前所观诸圣谛理起内作意,此即名为「世第一法」。

◎如是行者,乃至世第一法已前,名胜解作意。

 

【3.远离作意】

◎从此无间于前所观诸圣谛理起内作意,作意无间随前次第所观诸谛,若是现见若非现见诸圣谛中,如其次第有无分别决定智现见智生。

一、断障

由此生故,三界所系见道所断附属所依诸烦恼品一切粗重皆悉永断。

二、得果

○若先未离欲界贪者,彼于今时既入如是谛现观已,粗重永息,得预流果。

◎于诸圣谛现观已后,乃至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名远离作意。

◎由能知智与所知境和合,无乖现前观察,故名现观。此亦成就众多相状:

○谓证如是谛现观故,获得四智,谓于一切若行若住诸作意中,善推求故,得唯法智、得非断智、得非常智、得缘生行如幻事智。

○若行境界,由失念故,虽起猛利诸烦恼缠,暂作意时,速疾除遣。

又能毕竟不堕恶趣,终不故思违越所学,乃至傍生亦不害命。

○终不退转弃舍所学,不复能造五无间业。

○定知苦乐非自所作、非他所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无因而生。

○终不求请外道为师,亦不于彼起福田想。

○于他沙门婆罗门等,终不观瞻口及颜面。

○唯自见法、得法、知法、证法源底,越度疑惑,不由他缘,于大师教非他所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终不妄计世瑞吉祥以为清净。

○终不更受第八有生。

○具足成就四种证净。

        

【4.观察作意;5.摄乐作意】

◎由「观察作意」,于一切修道数数观察已断、未断,如所得道而正修习。

◎如是于修勤修习者,于时时间,应正观察所有烦恼已断、未断。于时时间,于可厌法深心厌离;于时时间,于可欣法深心欣慕。如是名为「摄乐作意」。

◎修品类差别,有十一种:一、奢摩他修;二、毗钵舍那修;三、世间道修;四、出世道修;五、下品道修;六、中品道修;七、上品道修;八、加行道修;九、无间道修;十、解脱道修;十一、胜进道修。

○奢摩他修者,谓九种行令心安住,如前已说。

○毗钵舍那修,亦如前说。

○世间道修者,谓于诸下地见粗相故,于诸上地见静相故,乃至能趣无所有处一切离欲。

○出世道修者,谓正思惟:苦真是苦,集真是集,灭真是灭,道真是道;由正见等无漏圣道,乃至能趣非想非非想处一切离欲。

○下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最粗上品烦恼。

○中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所有中品烦恼。

○上品道修者,谓由此故,能断所有最后所断下品烦恼。

○加行道修者,谓由此故,为断烦恼发起加行。

○无间道修者,谓由此故,正断烦恼。

○解脱道修者,谓由此故,或断无间证得解脱。

○胜进道修者,谓由此故,从是已后修胜善法,乃至未起余地烦恼能治加行,或复未起趣究竟位。

 

【6.加行究竟作意】

◎彼即于此摄乐作意,亲近、修习、多修习故,有能无余永断修道所断烦恼,最后学位喻如金刚三摩地生,由此生故,便能永断修道所断一切烦恼。当知此中,金刚喻定所摄作意,名「加行究竟作意」。

问:何因缘故此三摩地名金刚喻?

答:譬如金刚,望余一切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等诸珍宝,最为坚固,能穿能坏所余宝物,非余宝物所能穿坏。

如是此三摩地,于诸有学三摩地中,最上、最胜、最为坚固,能坏一切所有烦恼,非上烦恼所能蔽伏,是故此三摩地名金刚喻。

◎从此金刚喻三摩地,无间永害一切烦恼品粗重种子,其心于彼究竟解脱,证得毕竟种姓清净。

 

【7.加行究竟果作意】

◎最上阿罗汉果所摄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

○具足成就「六恒住法」,谓眼见色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如是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

○又亦不能于云雷电、霹雳、灾雹及见种种怖畏事已,深生惊怖。

○住「有余依般涅槃界」,度生死海,已到彼岸,亦名任持最后有身。

○先业烦恼所引诸蕴自然灭故,余取无故、不相续故,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

◎此中,都无般涅槃者,如于生死无流转者,唯有众苦永灭、寂静、清凉、灭没,唯有此处最为寂静,所谓弃舍一切所依、爱尽、离欲、永灭、涅槃。


{返回 林崇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5 入出息念的十六胜行
下一篇:《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3 止观的四种所缘
 《本事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坛经》的心性与佛性略探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1 修止的九种心住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3 止观的四种所缘
 《杂阿含经》的探索
 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
 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第六讲 观察无我
 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
 西藏大手印的思想
 评析藏传逻辑论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藏传净土法 第八十四课[栏目: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
 佛法与现代人的“心病”[栏目:陈兵教授]
 妙湛大和尚的宏图大愿[栏目:妙湛老和尚纪念文集]
 我们的功夫在这里![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漫说《杂阿含》(卷四)~B 第89经(优婆迦经)[栏目:界定法师]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二八、我对于在家学佛的一点希望[栏目:慈航法师]
 六祖坛经讲记 第53集[栏目:六祖坛经讲记·达观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一)~C 三、说处经[栏目:界定法师]
 仁者无敌[栏目:法忍法师]
 十届:《普贤菩萨行愿品》开示(妙峰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