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车匿的故事
林崇安编著
{返回 觉性的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363

车匿的故事

在禅修的过程中,要排除傲慢和瞋恚的心理。傲慢是一种看低别人的心理。瞋恚是一种生气的心理。

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小时候有一位玩伴,名字叫做「车匿」,或叫做「阐陀」。

当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出家时,由车匿一人驾车送行。等到太子成佛后,车匿也来出家修行。

但是车匿跟所有的比丘们都相处得不好,因为他认为自己很早就伴随佛陀,交情比别人深,因而生起了傲慢的心理。他对佛陀的上首二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特别看不顺眼。

佛陀劝了车匿几次,仍然改不了他的傲慢与瞋恚。

佛陀入灭后,比丘们依照佛陀临终前的指示,对车匿施行「梵罚」。梵罚就是大家都不跟他说话。

车匿只好自己在鹿野苑附近精进修行,但是证不了果。这时他的傲慢与瞋怒开始降温,想起了阿难尊者,便去找阿难指点,他问道:

「阿难尊者!身心一切都是无常和无我的。那么,做了善恶业后,是谁承受果报呢?还是没有人承受果报呢?」

阿难尊者看到车匿的傲慢与瞋恚已冷却下来,知道他已是接受佛法的好根器了,便向他解说甚深的「缘起」的道理:

『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并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我,由于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在承担果报,所以不落入「常见」。另一方面,在身心的连续变化中,有一后续的身心存在着,这个后续出现的身心承受着果报,所以不落入「断见」。』

经由阿难的指点,车匿以强大的觉性看清身心现象的缘起过程,灭除了常见和断见,处在中道而证得了圣者的果位。

所以,大家要好好守护自己的心,不要给傲慢、瞋恚或无明所占据。

 


{返回 觉性的故事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年青比丘的故事
下一篇:大象的故事
 提沙的故事
 车匿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
 年青比丘的故事
 珠宝商的故事
 苏卡的故事
 梵吉沙的故事
 波斯匿王的故事
 朴娜的故事
 富楼那的故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所谓的苦不过是心里的感受,和环境无关?[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出世解脱之善因 八关斋戒 十二[栏目:宽运法师]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8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前言[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悼玉慧观居士并勉正信会员[栏目:太虚法师]
 问2:尊者,您能否解释一下念处的含义?[栏目:马哈希尊者访谈 An Interview with Mahasi Sayadaw]
 为什么会着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二)~A 一、秽品经[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