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乌巴庆老师的内观方法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907

乌巴庆老师的内观方法

乌巴庆老师的开示

一、 专注于呼吸(入出息)   

        在缅甸「国际禅修中心」的学生,我们会敦促他将注意力集中于鼻底上唇处,调和呼吸进出的动作,静观吸入呼出,以协助学生培养专注力,达到心专注于一境。不管生命的起源,是佛教所说的来自个人行为的精神力量(行蕴),还是天主教揭示的发始于上帝,生命象征都是一样的。它是潜在于人身体的节奏、悸动,或振动。事实上,呼吸是生命象征的一种表现。注意呼吸的安那般那念静坐法为禅修中心所采取。它很大的优点是呼吸不仅自然的,而且要集中注意于它,排除所有的杂念,随时都可利用它。

        人祇要坚定努力集中意志,就可首先缩小思绪范围到鼻子周遭,然后在上唇上一点,祇接触到呼吸的热气,呼吸也变得愈来愈短。没有理由说,一位用功静坐的学生,在几天训练中,不能够获得稳固的心专注于一境上。努力方向正确时,总是有静坐进步的指标,这种指标是以视觉象征外表方式,用一些黑白东西的形式来对照。

        首先,看到的形状是云或棉花,有时是白色东西的形状,例如蛛丝、花或碟子。可是当注意力愈来愈集中时,呈现像闪电、光点、小星星、月亮,或太阳。假如在静坐中出现这些指标(当然,这时是闭目的),那么就可认定专注已然建立。此时,最重要的是,学生在短暂放松之后,尝试尽快返回有各类如「光」指标的专注状态。

        假如能将注意力集中于鼻底某点,而有小光点停止不动某些时间,这是比较好的,因为此时,已达到所谓的「近分定」。

 

二、观察感受

 

        在我们的中心,当学生在练习入出息禅修几天后,已经达到某程度的专注(最好到达近分定)时,训练课程更改为内观。这需要利用已经修得的强大的专注透视力,并且要检查个人的一切内在倾向。

        学生被教导去感受自身有机体正在进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当学生全神贯注于这种自然结果的感觉,他生理、心理上自然会了解到,他的生理身体最终祇是一团会改变的物质。这是佛教无常的根本概念的本质,会发生在宇宙中任何东西上,不管它有生命或无生命。他也可以因此推论出,苦或不幸与生命合一。这是真实的,因为一个生命的构造,是由极微组成,而这所有原子是在持续燃烧的状态。最后他可以了解无我的概念。随着禅修的进展,学生自会了解,没有所谓的「自我」,也没有这样东西做为生命的中心。

在我们「中心」修习内观时,我们特别强调无常真理。假如你真正了解无常,你会知道苦和无我的真理,因为它们三者是一起呈现的。

要了解无常,人必须严格、勤奋地依循八正道而行。在这点,我要说明,任何一个行为、言语或思惟的动作,都留下行动的力量,即业力,并依据这行动是善或恶,而变为个人存款或负债,这个不可见的东西我们称为「行」或行为力量,是心理的产物,每个动作都和它有关连。它没有外延元素。整个宇宙充满着所有生物的行为力量。

        我们每天因新行为,制造新业,唯有透过修习正观无常,才能打断这种过程。它可能会花费一生或更久时间来祛除所有的业。完全除业的人才会停止痛苦,因为那时没有余物可给他维持任何生命形态的能源。这是佛陀和阿罗汉在生命结束,进入最后涅槃时,达到苦的灭绝。今天,我们修习内观,假如十分了解无常,它应足够达到觉悟的第一阶段(初果)。

修习知觉无常,可开展下列的感觉(在此是指身体的感受):

用眼根看可见物,用耳根听,用鼻根闻,用舌根尝,用身根触,用意根想。

事实上,人都可利用六个感觉器官的任何一个来修习了知无常。然而实际上,我们发现在所有感觉中,身体各部分在改变过程中所得的接触感觉,涵盖了内省禅法最佳精华。不仅如此而已,接触(利用磨擦、幅射和振动内在极微)身体部分产生的感觉比其他方式明显,以内观的初学者,经由身体感受最容易了知无常。这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身体感受作为快速了知无常的媒介的主要原因。任何人可以尝试其他方法,不过我的建议是在采用其他方式感觉之前,应利用自己的身体来了知无常,打下基础。不过,其他感觉方式也可以。

在我们的中心,当静坐从知觉呼吸改为知觉无常时,老师会利用明确的方法,教导学生开始练习专注扫瞄全身,一部分一部分地感觉所有接触和感受的无常。在无常知觉持续时,行者会了解,专注和正念的力量,而除去身体内能量流动的障碍。这种专注会变得更快、更清楚,当身体清楚感觉到能量流动,所有知觉的无常(苦和无我)感更明显时,行者的注意力移到心间。这时候对变化的知觉和感觉的正念和专注如此强烈,以致于了知所有的觉知,即使是心灵活动都是一种改变和振动。对整个世界,物质和心灵的觉知,将减低成各种持续改变不同层次的振动。行者利用内观更为精致地洞察存在的真实本质。就是这清晰的洞察引导行者停止这种持续的剎那改变,进入涅槃。

 


{返回 著述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杂阿含经的「受相应」及摄事分的提要
下一篇:内观──组织管理的艺术
 感受的众多路径
 禅修是什么(威廉·哈特)
 禅修与情绪(缅甸 葛荣居士)
 我与正念动中禅的因缘(续智法师)
 观(Jack Kornfield)
 由观根尘识体证无我
 内观大师赞念长老的禅修法门
 身观念处的十项功德
 只管观察——访杨增善法师
 护经念诵的意义(达磨难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百罗汉 081、毕陵伽蹉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俱舍论颂疏[栏目:五部大论专集·俱舍论·参考]
 张慧炳往生西方决疑论[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要发誓从此以后不起贪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马祖的主要禅法思想探析[栏目:唐思鹏居士]
 修身为本 教学为先 和谐社会从我做起[栏目:净空法师]
 应成式辩论形式(祁顺来)[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2011《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七)[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
 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栏目:张秉全居士]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0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