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摄大乘论 第48讲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81

  第48讲:第三品(第6页第14行-第7页第2行)

  (1995年8月6日)  

  (或第47讲后半部分、或第48讲前半部分没有录音,此处应正讲第6页第14行:“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计。”)

  相分也就是原由,我们为什么认为有一种所取,它有一种原由。这原原由就是依他起,见分甭说更是依他起。能辨别的识是依他起,它所辨别、所缘的东西,也是依他起,只是一种相。

  这能诠所诠也是这样,能诠说到底,所诠并没有它那个假说,那个所谓自性,没有。只是有一种依他起的、好象是它所诠表的东西,它也有一个原由,有一个依据,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不过它望风扑影,本来没有的东西它给加上去了。所以实际上只有依他起,并没有遍计所执,可这依他起跟依他起,形成一种能缘所缘,形成一种能诠所诠的时候,就剩了我。

  底下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又若由此相”,大家注意玄奘法师翻的相,这里一个“相”字有很多意义,象这个相,  

  “由此(行)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遍计,此中是名遍计所执自性。”

  这地方很微细,大家特别要注意,要“由此行相”,由这种样子,依他起自性就成为所遍计,实际上就是成为遍计所执。“此中是名遍计所执”。由这种行相令依他起,变成它的所遍计。

  本来所遍计也是依他起,到了它这个意识能遍计的时候,这时,前头我们说过,就是有所错位,他这个所遍计实际上就是遍计所执,“由此相”,大家注意这由此相,由此行相就使依他起自性的东西,变成它这个能遍计跟所遍计,就是遍计所执性。

  底下就特别分析,这个怎么一下子把这依他起性、自性,变成了遍计能执的所执?本来都是依他起,能遍计也是依他起,所遍计也是依他起,但是,它能遍计用这依他起的相分,用依他起的所诠,变成它自己的所遍计、它自己的所诠的时候,已经把依他起变了质了,大家听清楚没有?

  这个地方很微细,这一变,实际上本来没有这个所取能取,本来没有一个真正的能诠所诠,本来没有人我法我,本来没有独立存在跟常一不变,就在这个地方,就因为意识的能遍计的关系,使得依他起性的相分,依他起的所缘所诠,都变成它自己的所取、有自性的所诠,于是就叫作遍计所执。底下就把这个意思更细微地解释出来,  

  “由此相者是如此义。”由何行相是如此义?所谓这个行相,就是由什么样子的行相,由何行相是如何之义,由何行相者,是怎么样子,于是乎,变成如何之义。这是把前头的话,进一步的分析,就是怎么样变成这样的义?简单说起来,能遍计怎么样变成这个一个结果?它依靠什么样的情况,来变成这样一个结果?

  由此相者,在藏文里就是由何行相,由何行相就是怎么样的,是如此义,是如何之义,怎么样变成这样的情况?就是它原来是依他起,通过一种什么过程,变成了这样的结果?是如此义,在藏文里就是是如何之义,它是用的什么过程,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这样的情况?就是变成了一个遍计所执。通过一个什么过程,于是得到这样的结果。底下细微地分析:  

  “复次,云何遍计能遍计度?”底下就是怎么一个变化的过程,得到一个遍计所执性的结果,能遍计度,这地方要注意,好象是重复似的,怎么叫遍计能遍计?问题就是怎么样能遍计他遍计了?

  这个情况,实际上就是云何能遍计能遍计度?就是遍计能执,如何能遍计遍计能执?实际上是遍计能执。

  能遍计度,本来是一种没有执著的,实际上后来形成执著,可这执著的东西根本是没有的。所以这个藏文里头看,他这能遍计变成了遍计能执,这个在藏文里不明显,总是能遍计他本身还是能遍计,他不讲这个执著。

  前头讲遍计所执的时候,就是能遍计的本身,作为颠倒的原由,并没有另外的有一个能相的东西,他不提遍计所执的那个常一不变独立存在或者二我,他不提,这地方他始终也不提,不提所,还是能遍计的怎么样的能遍计,还是不提所,这地方一会儿引一段其它的供大家参考。

  我看,根本佛教里头他认为真实的清净所缘的东西根本没有杂染的东西,没有所遍计,没有遍计所执。没有遍计所执,这地方很忽略,没有的东西不能认为有,根本没有,你怎么能认识?所以遍计所执里头,不太讲这个所执的问题,就影影绰绰,它是根本没有那么一种能相的东西,那二我跟所取能取,都没有能相,甭说所相了,你没法儿界定,你没法儿把它划出来,所以根本没有的东西不承认,我看不见,就是还是能遍计。

  这能遍计怎么能遍计呢?这地方,读这个书的时候,这是很细微的地方。我们认为真真实实的有,不理会。是不是这样子?你看它这过程里头,这个能遍计还是“能遍计度”,怎么能遍计度?这过程,一直没有提到所执问题,也不提遍计能执的问题,他说这能遍计的时候  

  “缘何境界?”它怎么能遍计度呢?缘的什么境界啊?  

  “取何相貌?”玄奘法师翻相貌的时候,都是所相,真谛法师翻也是所相,相貌,所以玄奘法师翻译东西时候也参考真谛的。可是大家注意凡是玄奘法师翻作相貌的时候,实际上都是所相,它取何所相?它是能遍计,是能的方面,取什么所相?  

  “由何执著?”由什么来执著?这都是它如何计度的情况,它这计度里头,缘的什么境界?里头什么所相?由何执著?  

  “由何起语?”生起语言,  

  “由何言说?”以至于  

  “何所增益?”这都是一连串的都是解释如何能遍计,能遍计度,就是它能遍计怎么样的能遍计?说破了也就是能遍计怎么样的变成遍计能执?也就是这样,就是能遍计怎么变成遍计能执?

  可是这里边根本不提执著,只是结果是遍计所执。底下这“缘何为境?”也答了:  

  “谓缘名为境”,这个很重要,一个名字,因为它这能遍计里头都是由名言熏习生起,这地方就是由名为境,缘名为境,这非常重要。就是它缘的信息、缘的符号,缘的能诠。缘名为境,就是它使能遍计变成了遍计能执,也是很关键的。

  大家要注意这“缘名为境”,现在我们也是,缘这个信息为境,缘这个符号为境。  

  “缘名为境,于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这取彼相貌,就是指取彼所相,在依他起里头它有根据,他不是完全没根据就变成了执著,它就是把依他起性取它那个所相,这样也是一种根据。不但缘名为境,同时,它有一个所诠的东西,这所诠的东西也是从依他起里头取来的,取来的所相,取彼相貌,取它的所相的东西,作为它所缘的东西,作为它所诠的东西。

  这依他起的、所诠的东西,并不是完全没有,还是依他起。可是用依他起性,变作它的所相,那时候就有问题了。这也就是遍计能执的所取,它也依靠依他起,但它已经变质,其实它所取的、所诠的东西都不是依他起,它是拿依他起作为一个原由,你想,所取能取、人我法我,既没有所相,也没有能相,所相还是要依靠能相,你能界定。这二取根本不能界定,你没法儿界定。所以它一方面缘名为境,一方面又以依他起中的所诠当做它的所诠,那就已经有自性。(休息) “由何执著”,讲这由何执著呢,由依他起自性,“取彼”,取它的所相,本来是依他起,它拿依他起当成它的所相,这地方也就是它把这个依他起变质了,也就是错位了,这错位的原因也跟名言有关系,  

  “由见执著”,由这个见执著了,它取依他起为它的所相的时候,它是依靠依他起,把依他起当成它的所相,这就是变了,错了位了,这就形成颠倒。“由见执著”,就是由这个见,见就象是现前看见了,真实的识有,由见执著。  

  “由寻起语”,这寻伺,由寻分别生起语言,  

  “由见闻等四种言说而起言说”,由名开始,把这个所诠的问题错了位,然后又由寻生起语言,由见执著。  

  “于无义中增益为有”,根本没有这它认为的所相,根本没有象前头说的那莫须有的外义,或者所诠的自性,根本没有。“于无义中增益为有”,根本没有的东西它认为是有,这增益特别重要,指一个是增益值、一个是损减值,根本没有的东西它增益出来为有,根本有的东西它损减为无。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也就是由此能遍计它变成遍计能执了。它这个过程都是讲的能遍计,怎么样能遍计的,实际上就是前头说的,它怎么样的能够错了位,变了质。就是由所遍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能遍计变成了遍计能执。

  底下讲三自性的关系。  

  “复次,此三自性,为异为不异?应言,非异非不异。”

  这三种自性到底是一个还是不同的、是异的?“此三自性为异为不异?应言非异非不异,”  

  “谓依他起自性,由异门故,成依他起。”这个异门,在真谛翻译的时候叫“差异”,不同的意义,在世亲释里头,所谓异门,叫观待不同。什么叫异门呢?

  今天气力不成了,下次再讲吧。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摄大乘论 第49讲 (第50-54讲没有录音)
下一篇:摄大乘论 第47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七 十一、释诸外难
 摄大乘论 第39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十二、结三自性皆不离心
 摄大乘论 第7讲
 摄大乘论 第32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七、明熏习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八、第八善染等心所不相应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十、解所缘门
 摄大乘论 第133讲
 摄大乘论 第46讲 (第45讲没有录音)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五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所谓最后一口气,是指断气的那一刹那,或者神识离开人身的时候?[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戒律无法清净,是否仍有护法神保护[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一]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十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心要珍宝[栏目:敦珠法王]
 即心即佛(有马赖底)[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法句经要义 第八品 千品 比丘尼吉舍瞿昙弥 得见涅槃尊贵又神圣[栏目:法句经要义]
 三毒详解[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废除苛政,蝗虫散去[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安居讲法第二十四讲[栏目:智海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