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四、总破九十六外道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2
【论文】
 
一‧二三六 然诸外道,品类虽多,所执有法,不过四种:
 
 
 
【疏翼】
 
  第三外道小乘别问别破所取非有文分为二,第一别问别破外道中,第一已别破十三种外道计,今为第二总束九十六种﹝亦即总束六师及十三种外道﹞,为四句破。于中有二︰初、总,后、别。别中依次分四。此即总摄为四种所执。
 
 
 
【述记‧卷六】
 
  以下第二、总摄为四种。于中有二︰初、总,后、别。此即总举讫。
 
 
 
【论文】
 
一‧二三七 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如数论等。
 
 
 
【疏翼】
 
  第二总束九十六种外道为四句破中,第二别举并破。于中有四︰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二、执定异,三、执亦一亦异,四、执非一非异。初中分四︰一、叙计,二、破有性违自比量,三、破有性违自教及违世间,四、破同异性。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此即僧佉自部之中,分为十八部,故今言「数论等」。或他外道等非一。彼说胜论所执大有、同异,我自宗中不离有体法外别有此二性,二性即法体[1]。法体与此一故。
 
  「有等性」者,等同异性也。不言同异,言「等性」者,显有等是彼性故[2]。又等同异,显类别故[3]。以是法性,故别破之。
 
 
 
【论文】
 
一‧二三八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体无差别?
 
 
 
【疏翼】
 
  第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中,第二违自比量。
 
 
 
【述记‧卷六】
 
  此、非之也。
 
  第一、违自[4]比量,「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是一无差。汝既执有体法即是有性,但是有体法有义不殊,皆是有故,故有体法应无差别。
 
  今立量云︰汝唯、量等[5]应无差别。即有性故。如诸法非无,诸法非无,即是有性,有性皆无别。其有性,既无差,法亦应尔,故以为喻。
 
 
 
【论文】
 
一‧二三九 便违三德──我等体异,亦违世间诸法差别。
 
 
 
【疏翼】
 
  第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中,第三破有性违自教及违世间。
 
 
 
【述记‧卷六】
 
  此、违自教及违世间。
 
  汝宗二十三谛,自望虽无别,以体即自性故,而许三德及我四法有别,故论中言三德及我。又汝三德及我四法,皆应无差。即有性故。如二十三谛。二十三谛体无别故,若言一切悉皆无差,岂不自违宗意?
 
  又「我等」者,等二十三谛差别体相。又违世间现见,可知。
 
  此破大有,即有三违︰一、比量,二、自宗,三、世间。
 
 
 
【疏翼】
 
  以上三违破有性讫。
 
 
 
【论文】
 
一‧二四○ 又若色等,即色等性,色等应无青、黄等异。
 
 
 
【疏翼】
 
  第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中,第四破同异性。
 
 
 
【述记‧卷六】
 
  次、难同异性。
 
  但言色性,即一切色无有差别。一切色法,皆有变碍为色性故,诸人共许。今立量云︰此青黄等色,应无差别。即色性故。如色性。色性一切色是一[6],诸色皆色性,故以为喻。
 
  问︰破一切法即大有、同异,今汝佛法,岂离法外别有大有耶?
 
  答曰︰我但破汝之非,非我即为定也。
 
 
 
【疏翼】
 
  以上破执有法与有等性定一讫。
 
 
 
【论文】
 
一‧二四一 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异,如胜论等。
 
 
 
【疏翼】
 
  第二别举并破四句计中,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文分为四︰一、叙计,二、总破,三、破有性违自宗及世间,四、破同异性。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胜论自部亦有十八,故复言「等」。计,前已叙。
 
 
 
【论文】
 
一‧二四二 彼计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非有性故,如已灭无,体不可得?
 
 
 
【疏翼】
 
  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中,第二总破。
 
 
 
【述记‧卷六】
 
  此、总破也。
 
  汝大有外,一切法体应不可得。非有性故。如已灭无。即举五无[7]之中一也。
 
 
 
【论文】
 
一‧二四三 便违实等──自体非无,亦违世间,现见有物。
 
 
 
【疏翼】
 
  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中,第三破有性违自宗及世间。
 
 
 
【述记‧卷六】
 
  若体不可得,便违自执实等是有,违自宗也。亦违世间现见有物。三失[8]如前,此破大[9]有。
 
 
 
【论文】
 
一‧二四四 又若色等,非色等性,应如声等,非眼等境。
 
 
 
【疏翼】
 
  第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中,第四难同异句。
 
 
 
【述记‧卷六】
 
  次、难同异。
 
  难︰色若非色性,应如声,非眼境。量云︰汝色应非眼境。非色性故。如彼声等。
 
  此中「色等」言,即「等」取自所依三大[10],及余眼境者,恐有不定过故[11]。又更互作法,等一切法,故复[12]言「等」。
 
  问︰若难色非眼境,岂不违宗、世间、现量等过?
 
  答︰彼所执色,通常、无常,是无碍德句收者,佛法不许[13]。既言「汝所执色」,以别其宗,故无违教、现量等过。
 
 
 
【疏翼】
 
  以上破执有法与有等性定异讫。
 
 
 
【论文】
 
一‧二四五 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如无惭等。
 
 
 
【疏翼】
 
  第二别举并破四句计中,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文分为五︰一、叙计,二、同前二计过,三、二相相违过。四、一切同一过,五、一异应非实。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即是尼犍子[14]。今正翻云「离系」[15],亦云「无惭」,即无羞也。离三界系缚也,以其露形。佛法毁之曰「无惭」,即无惭羞也。
 
  言「等」者,种类非一故。其「有等」,如共相一切法体不无,体皆同有[16]故。法[17]如别相,相状异故[18]。如共相[19],即非一。即别法体,故非异,不是别计有[20]大有等,而说「亦」言,同异性亦尔。一切法[21]同一、同异故。此表成俱句[22],其第四师遮,即返[23]此说,义亦同故。
 
 
 
【论文】
 
一‧二四六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一异同前,一异过故。
 
 
 
【疏翼】
 
  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异中,第二同前二计过。
 
 
 
【述记‧卷六】
 
  「一」同初过;「异」同第二过故。
 
 
 
【论文】
 
一‧二四七 二相相违,体应别故。一异体同,俱不成故。
 
 
 
【疏翼】
 
  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中,第三二相相违过。
 
 
 
【述记‧卷六】
 
  一异既相违,如苦乐体异。一异体应别。相[24]二相违故。如苦乐等。
 
  「一异体同,俱不成」者,一异不应同体。相相违故。如苦乐等。一即非一。体即异故。如异。异即非异,体即一故。如一。言「俱不成」,一异二法,俱不成故也。
 
 
 
【论文】
 
一‧二四八 勿一切法,皆同一体。
 
 
 
【疏翼】
 
  第四、一切同一过。
 
 
 
【述记‧卷六】
 
  汝一切法应皆同体。许相违法得同体故。如一异相违[25]。一异[26]相违,许同体故,一切法成一体也。
 
 
 
【论文】
 
一‧二四九 或应一异,是假非实,而执为实,理定不成。
 
 
 
【疏翼】
 
  第五、一异应非实。
 
 
 
【述记‧卷六】
 
  一故,一切法同体;异故,诸法体不同。如杌似人、牛,说为人、牛,是假非实,而义说故。
 
  此中量云︰汝一异应假非实。二相违法一处说故。如似人、牛。
 
【疏翼】
 
  以上第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讫。
 
 
 
【论文】
 
一‧二五○ 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如邪命等。
 
 
 
【疏翼】
 
  第二别举并破四句计中,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文分为九︰一、叙计,二、同前过失,三、问定遮表,四、表不双非,五、遮应所执,六、遮表相违,七、俱非成戏论,八、违世共知,九、总结非。此即初文。
 
 
 
【述记‧卷六】
 
  如「如邪命等」者,即是阿时缚迦外道[27]。应云「正命」,佛法毁之,故云「邪命」,邪活命也。此执非一,故亦言「等」。
 
 
 
【论文】
 
一‧二五一 彼执非理。所以者何?非一异执,同异一故。
 
 
 
【疏翼】
 
  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中,第二同前过失。
 
 
 
【述记‧卷六】
 
  谓若言非一,同前异过;若言非异,同前一过也。
 
【论文】
 
一‧二五二 非一异言,为遮?为表?
 
 
 
【疏翼】
 
  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中,第三问定遮表。
 
 
 
【述记‧卷六】
 
  彼若复言,不须别言。若非一,同前异破;别言若非异,同前一破;应一时言非一非异。此问定也。
 
 
 
【论文】
 
一‧二五三 若唯是表,应不双非。
 
 
 
【疏翼】
 
  第四、表不双非。
 
 
 
【述记‧卷六】
 
  双非,非表故。如云石女无儿无女。双无之言,无所表故[28]。
 
 
 
【论文】
 
一‧二五四 若但是遮,应无所执。
 
 
 
【疏翼】
 
  第五、遮应无执。
 
 
 
【述记‧卷六】
 
  量云︰汝应无所执。但遮他故。如言石女无儿女等。汝所执法,即是所表,云何言遮都无所表?无所表故,应无所执。以无执故,何所竞耶?
 
 
 
【论文】
 
一‧二五五 亦遮、亦表,应互相违。
 
 
 
【疏翼】
 
  第六、遮表相违。
 
 
 
【述记‧卷六】
 
  若遮时,无表故;若表时,无遮故;此二相违,如何言一?汝之表遮,应非体一。相相违故。如水火等。
 
  又此言「表」,即同第一。若言[29]「遮」者,即同第二[30]。
 
【论文】
 
一‧二五六 非表、非遮,应成戏论。
 
 
 
【疏翼】
 
  第七、俱非成戏论。
 
 
 
【述记‧卷六】
 
  何所名目?但是戏论,俱无所成。
 
 
 
【论文】
 
一‧二五七 又非一异,违世共知有一异物,亦违自宗色等有法,决定实有。
 
 
 
【疏翼】
 
  第八、违世共知。
 
【述记‧卷六】
 
  即违世间有一异物。谓青是一,与黄为异故。以双非故,即无有法,便违自宗色等有法决定实有。一异相违,非实有故,如何「非一异」?岂色与色「非一」,与声等「非异」[31]?
 
 
 
【论文】
 
一‧二五八 是故彼言,唯矫避过,诸有智者,勿谬许之。
 
 
 
【疏翼】
 
  第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中,第九、总结非。
 
 
 
【述记‧卷六末】
 
  总结非也。
 
  此唯矫诈,复苟避过。诸有智者勿谬许之,谓为中理[32]。
 
 
 
【疏翼】
 
  以上别破外道中,第二总束九十六种为四句破讫。亦即初破计五段科文第三外道、小乘别问别破所取非有中,第一外道别问别破终。
 
 
 
 
 
 
 
 
--------------------------------------------------------------------------------
 
[1] 法外无性,不作两重看。
 
[2] 智周《演秘》云︰
 
若论明言有及同异,不知此二是诸法性。
 
[3] 智周《演秘》云︰
 
准此论破有性不唯在于三德,故论﹝下文﹞结云︰便违三德我等体异,亦违世间诸法差别。故知有性通二十五,二十五差异,即为同异。
 
[4] 「自」字,《金藏》有,余无。
 
[5] 谓五唯与量德。
 
[6] 「一」字下,《金藏》衍「切」字。
 
[7] 「五无」,谓未生无、已灭无、更互无、不会无、毕竟无。
 
[8] 违比量、违自宗、违世间。
 
[9] 除《义演》、《金藏》外,余衍「大」字。
 
[10] 谓地、水、火,除风。
 
[11] 智周《演秘》云︰
 
其所说色,为如声等,非色性故,非是眼境?为如数等,非色性故,是眼境耶?
 
[12] 「复」字,《金藏》作「后」。
 
[13] 「许」字,《金藏》误作「计」。
 
[14] 「尼犍子」,梵文为「nirgrantha」。
 
[15] 「系」字下,《金藏》有「子」字。
 
[16] 「有」字,《金藏》有,余无。
 
[17] 「法」,谓有法。
 
[18] 有法与有等性,有如别相与共相。共相可用为别相之根底,造成两
 
 重层次。
 
[19] 「相」字下,《金藏》有「根」字,余无。
 
[20] 「有」字,《金藏》作「即」。
 
[21] 「法」字,《金藏》作「法」,余作「色」。
 
[22] 「句」字,《金藏》有,余无。
 
[23] 「返」字,《金藏》作「返」,余作「违」。
 
[24] 「相」字,《金藏》有,余无。
 
[25] 「相违」,《金藏》作「一异」。
 
[26] 「一异」,《金藏》作「相违」。
 
[27] 「阿时缚迦」,梵文为「ajivaka」。
 
[28] 道邑《义蕴》云︰
 
但言石女「无儿」,即知石女无女,何须更云「无女」?后「无女」言,无所表也。今言「非一」,即是表异。何须复言「非异」?后「非异」之言,无所表也。
 
[29] 「言」字,《金藏》作「云」。
 
[30]  智周《演秘》云︰
 
第四计中,有四句破。表,同第一不双非难;遮,同第二无所执难。
 
问︰且如大乘,一切色上有质碍性,此名「有性」;色法即有,非色法无,名「同异性」;此之二性与色等法,亦得名为亦一亦异,非一非异,还同外道,如何破他?答︰大乘宗义假名施设,非识外实。迷悟有别,由是悟故,四句皆是。若也迷者,四句皆非,故不同彼。
 
问︰今以四句破彼外宗,大乘正义,何句所摄?答︰有义大乘非四句收。不可言故;无定性故。详曰︰若同外计,一句亦非。若依假诠,通有四句。而有何失?更互相望,得成四句。如前应悉。
 
 大乘法外不执有性与同异性,有质碍性对色等法,只是共相。自相、
 
 共相,想心所法等之依他起相分,非离自证分有。自相、共相相望
 
 亦不可说定一定异,如说定一定异,即是遍计所执。定执妄情正是
 
 所破。
 
 本论卷八云︰
 
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愚夫于此横执我、法,有、无,一、异,俱、不俱等,如空华等,性、相都无,一切皆名遍计所执。
 
[31] 亦即岂青与青「非一」,与黄等「非异」?
 
[32] 「也」字,《金藏》有。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五、别破小乘──正量部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三、破顺世外道极微实常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一、明伏断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八、广十地
 摄大乘论 第138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六、诤答有无出世末那
 摄大乘论 第91讲
 摄大乘论 第141讲
 摄大乘论 第27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一、破有为相有实自性等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八、第八善染等心所不相应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六、别破小乘──经部、萨婆多等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空(Amoghavajra 705-774)[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天台小止观 讲解 第十六集[栏目:天台小止观讲解·成观法师]
 密宗的基础[栏目:林钰堂博士]
 除之益患[栏目:公案100]
 在家的人可以向别人灌预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学佛初阶的误区[栏目:道坚法师]
 夜夜夜思(圣印法师)[栏目:其它法师]
 《坛经》的心性与佛性略探[栏目:林崇安教授]
 人忙心不忙[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学佛可以净化心灵[栏目:心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