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八一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0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八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最后的一段「别陈其名」。

  我们学习清凉大师的《疏钞》,学习到第八「童真住」,今天我们接著看第九「法王子住」,大师的注解不多。「从法王教生解,当绍佛位故」,虽然只是一句话,这个里面意思非常之深。学佛终极的目标是要证得佛果,也就是一定要回归自性,贤首国师所说的妄尽还源。十法界里面依正庄严都不是真实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幸遇到佛法,更幸运的,遇到好老师、遇到大乘经教,许多年来乐此不疲,多多少少是契入少分,少分的受用也相当可观。所以这句话我们能够体会,从法王教生解,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一些,彻底明了那我们还不够,不敢说,多少明白了一些。明白一些,对於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宇宙观、人生观就不一样。我们怎么看宇宙、怎么看人生、怎么样看自己,确实跟没有接触佛法之前不一样。没有接触佛法之前,确实,哪个人不是自私自利,哪个人不是以为身是我?人生在这个世间目标是什么?追求名闻利养,追逐五欲六尘,确实是如此,我们自己也不例外。学佛之后,才把这个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知道什么?尤其是《华严》大经,知道整个宇宙一切万法跟我们自己原本是一体,一个真心所现,也是一个阿赖耶所变,心现识变。这是讲什么?这是佛经里面讲伦理、道德,真的讲到究竟圆满,晓得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是我们心现,真的是自性弥陀、自性释迦、自性毗卢遮那。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三恶道,也是自性畜生道、自性饿鬼道、自性地狱道,没有离开自性。自性是能生、能现,阿赖耶是能变,阿赖耶是什么?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能现、能生一切万法。妄心让这些所现、所生的产生变化,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这个东西。关系搞清楚了,就不糊涂,不会胡作妄为,知道过去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错了,那是真的造了恶业。

  一真法界里面纯净纯善,所以称为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不仅仅是阿弥陀佛的净土,一切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都叫做极乐世界,这个要知道。我们知道这个世间有许多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他们修行终极的目标,有的说是天堂,有的说是天园,名称不相同,其实都可以称之为极乐世界,不过极乐世界这个里面的净善真的是有差等的。实际上,我们现在了解,实际上是平等,为什么会有差等?你就拿《华严经》来说,初住菩萨就生到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土,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还给我们讲实报庄严土里头有四十二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个阶级,上面有等觉、妙觉?这就是说,同在这个世界里面,感受的纯净纯善的程度不一样,愈低的他感受得粗,我们可以这样说,地位愈高的感受得非常微妙,有粗细之分。为什么?虽然他们烦恼真的断了,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都没有,他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这个东西没断。这个东西实在讲断不了,没有方法断。所以到这个境界里面怎么个修行?无功用道。古大德有所谓「此处用不得力」,这是真的,为什么?你稍微一用力,不就起心动念了吗?起心动念就堕落了。没有起心动念,你怎么用功?所以到这个境界里纯是利他,绝对没有自利。就像观世音菩萨弘愿里头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千不是数字,是讲多,遍法界虚空界里面苦难的众生,哪个地方有求他,他哪个地方就应,感应道交,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就这么一桩事,除这桩事情之外,没别的事。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首先现身,现同类身,我们人间求他,他现人身;天人求他,他现天身;畜生求他,他现畜生身,不现同类身没法子沟通,沟通一定要现同类身,这就对了。众生有感,真的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的时候叫冥感,实际上自己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那个心太细了,自己不晓得。但是这个波动,佛菩萨已经接收到,他一接收到,立刻就有反应,这个反应就是应。佛菩萨的应,不但没有分别执著,就是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他这个应叫法尔如是,自自然然,这是性德。我们要不从《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些事情?

  我们知道了,能解、能信,现在当前必须要做的功课,就是我们要能行才行。怎么个行法?日常生活工作照办,你在什么岗位,尽心尽力把你本分事情做好,为社会大众造福,自己决定不为名闻利养,不为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人就叫菩萨,这就叫修行。所以修行里头有自利、有利他,利他就是为大众服务,自利呢?自利就是放下万缘,这真的自利。为别人服务还要讲报酬,那就错了,那就是生意买卖,那不是菩萨,那是六道凡夫,六道人都是这么干的,所以他出不了六道。他如果反过来学佛菩萨,为一切众生服务,心里面痕迹都不著,妄就尽了,你才能还源。妄尽,定慧现前,为一切众生服务,福德现前,佛家不是常说吗?福慧双修。如果你只有放下,没有为别人服务,你有慧,你没有福报,没福;为别人服务,自己不肯放下,有福没有定慧。这都是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的,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应用在生活当中,生活就是修行;应用在工作当中,工作是修行;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哪一样不是修行?你说什么地方不是道场,什么时候不是道场?大乘佛法多活泼。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部经上给我们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也无碍,理事无碍,最后是事事无碍,这真的叫得大自在。事事无碍,我们前面学的八我,「八自在我」,你全都现前。

  这样好的课程,究竟圆满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给我们什么?给我们究竟圆满的幸福。早年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说这是世间找不到的,你有机会遇到要感到非常幸运。这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怎么样才能对得起我们这一次的遭遇?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天遇到了,我怎么对得起它?要认真努力学习,依教奉行,修行证果,就对得起。如果没有修行证果,你把它当作一种学问来研究,也行,在这个世间可以得一个佛学博士,可以接受学校聘请,你将来可以做个名教授,实际上你没有办法超越轮回。这不是佛菩萨、这不是老师对你的期望,老师对你的期望是希望你这一生当中成佛、成菩萨,你真得受用;至少你要超越六道,算小成就,超越十法界是大成就。如果拿这个东西去换世间名闻利养,你的损失就太大了,那你简直是不识货。像拿一块金条去买块糖吃,那自己就真不识货。

  所以我们确实是感激,此地讲的法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王是自在的意思,佛在一切法里面得大自在,像前面所说的,一字一句能说出无量义,这是自在。当绍佛位故,这句话重要,绍是继承,继承佛的地位。这个话怎么讲?继承释迦牟尼佛,把佛法全心全力的介绍给有缘众生。这句话要记住,大乘教里面佛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佛的慈悲心是圆满的,决定没有差别,为什么不度无缘人?无缘人他不愿意接受,不是佛不帮他,他不能接受。你要把佛法送给他,他毁谤,佛不忍心,毁谤佛法有罪业,而且罪业很重,佛不能害众生。他不能够信受的时候决定不去碰他,在旁边等著,到哪一生哪一世他的缘成熟,佛就把佛法送给他。所以这个世间众生的根机分三等,上等的叫根成熟了,这个是诸佛如来特别照顾你,为什么?他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有成就,就是说他能信、能解、能行,后面一定有能证。在末法时期,念佛往生净土就是证果,就是圆满,根熟的众生。第二等的,第二等的是能信、能解、能行,他不想求证,他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还不想超越六道轮回,这是算第二等,中等的。佛对他们也不舍弃,帮助他们提升。都帮助,帮助你提升,希望你来生的时候继续再学习,不至於往下坠落。第三等的,根本就不相信,不能接受,他不相信,他也不能理解。佛还是不舍弃他,为他种善根,什么叫种善根?他看到佛像,阿赖耶识里头落了佛的种子。所以,造像功德不可思议,他这一生到哪里看到佛像,他跟佛就有缘,但是这个缘这一生不会成熟,种子种下去了。听到佛的名号,我们念阿弥陀佛、念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听到佛的名号,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种子佛法里称叫金刚种子,落在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会磨灭。来生后世,遇到佛法的缘它就起现行,阿赖耶识有种子。所以古大德才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都不舍,慈悲到了极处。

  我早年在大专佛学讲座里面上课,我送给同学们一串念珠。那个时候台湾佛教风气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风气没有形成,同学不好意思说自己学佛,学佛也偷偷摸摸的学,不敢公开。为什么?怕人家笑话,笑他搞迷信。所以我就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我说你不要害怕,你拿著一串念珠,你同学看到这串念珠,他的善根就种下去了。佛,佛这个念头就从他阿赖耶识里生起来,你度了多少人!我说你们在学校里面,每个人都有课本,课本通常都写个名字,我说你不要写名字,你写个「阿弥陀佛」,写个「观世音菩萨」。人家一看,阿弥陀佛的,你看看,有意无意他就念了一声,这是有形、无形你都在那里度众生,都在帮助同学种善根,好事情!我这么一提倡以后,慢慢大家就也不在乎了,手上可以拿念珠,书本上可以写名字,可以写佛号,广度众生。这应该在十几年之前,我在香港,香港从九七回归之后,同修们又邀请我去讲经,每年去一次,一次大概讲一个月的样子。我看到现在年轻人穿的衬衫、T恤,前后的图案都是妖魔鬼怪。我看到这个东西之后,我说我们为什么不写上「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就做了很多,同修们穿了,你看穿这一件T恤在街道上走一圈,度多少人!多少人看到了,「阿弥陀佛」。所以,现在有现在给众生种善根的方式,我们要学会。有人说衬衫上面写佛的名号,这个怕得罪佛,对佛不恭敬。是的,你要是有这个意思,那就得罪佛。如果你没有这个念头,我只知道叫众生跟阿弥陀佛结个缘,阿弥陀佛也会欢喜,也鼓掌欢迎,不会怪你。我们觉得这样做非常好,对於现在这个社会,普遍给大家种善根。经文,有的时候经文这些句子,我们也把它印在衣服上,这是佛不舍一人的教诲,没有过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我们是善意,我们没有恶意,我们希望的是人人都能接触到大乘佛法,人人都能够脱离苦海,你只要接触,真的是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佛说得很清楚,苦从迷惑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佛法的教学是帮助人破迷开悟,断疑生信。悟的是什么?信的是什么?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本来是佛。佛法里面讲信,跟其他宗教不一样。我有一年在美国,很早了,有二十多年,我住在达拉斯。达拉斯那边有基督教会,有三位牧师,中国人,他知道我在那个地方建了个小道场,来拜访我,我非常欢迎他。他说,他们信基督跟我们信阿弥陀佛是相同的,是一样的,我们都是从信心上立足的。我告诉他,我说还是不一样。他说:怎么会不一样?我们信上帝,你们信佛。我说:你没有了解佛经,你要是读佛经,你就知道了。佛经里面信,第一个是信自己,第二个信他,《弥陀经》上讲信愿行,头一个信自己。信自己什么?信自己有佛性。像我们中国过去传统文化里面讲信,也是头一个信自己,《三字经》上第一句话就是讲这个,「人之初,性本善」,你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自性本善,这是头一个,不是信他。第二个才信他,信释迦牟尼佛、信阿弥陀佛,那是第二个,第一个信自己。不信自己,光信阿弥陀佛、信释迦牟尼佛没用,这怎么会一样?我这么一分析,他才明白了。

  所以佛家净土宗讲,信是有六个,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讲六个信。在《华严》,你看看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过多少次,「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你首先相信你自己是佛,你才成得了佛。现在呢?现在迷了,迷失了自性;换句话说,是糊涂佛。释迦、弥陀是个明白佛,我们现在是糊涂佛,现在如何把糊涂放下,恢复到我们明了,我们也做个明了的佛,明白佛,就这么个意思。这是佛法教学终极目标,要我们真正了解整个宇宙一切万物的真相,大乘教的名词叫诸法实相。这个诸法就是宇宙、人生、万物,要了解它的真相,你就不糊涂了。现在一问都不知道,这糊涂!我,我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将来到哪里去也不知道,这就苦了。小乘人,小乘初果他就知道了,我从哪里来的,我这一生死了之后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佛把宇宙之间一切万法归纳为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六个字,统统讲清楚、讲明白了。

  当绍佛位,这一句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就这么个意思。玄奘大师在很年轻的时候,学佛他就有这个志愿,他参加考试,考度牒,官员给他出的题目、考题,他回答时候八个字,人家问他,你为什么要出家?出家想干些什么?他说「远绍如来,近光遗教」。人家马上就批准。远绍如来,绍就是这个绍字,绍是继承的意思。远的来说,我继承释迦牟尼佛的教诲,近的方面说,我要把释迦牟尼佛的大法把它发扬光大,利益一切众生。这种心出家是正确的,正是这个经上所讲的。

  法王子住,在《楞严经》里面说是「谓自发心至生贵」,发心住到生贵住,这是初住到四住,「名入圣胎」。从方便具足住到童真住,就是第五住到第八住,「名长养圣胎」。「至此」,此就是第九住,「长养功成,名出圣胎。既出胎已,则为佛之真子,而继绍佛种也」。这个说法,这比喻说的,说得很好。从比喻里面给我们一个启示,这个启示让我们能想到,初入住的菩萨,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初发心住,菩提心现前,是真心不是妄心。在这个之前,我们在十法界,没有离开十法界,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也就是妄念,八识五十一心所,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你说这个心多复杂,妄心多复杂。妄心放下了,法相宗的名词叫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菩提是真心。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六意识分别,放下分别,妙观察智现前,转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为成所作智,成就如来事业,不再造业。转八识成四智,刚刚转过来这是发心住。四智就是菩提心,就是真心。这个心刚刚发,要渐渐培养它,所以叫入圣胎;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向上提升,长养圣胎;到九住,好比他出生,这一出生就是王子,比喻法王子,他是真的法王子。所以他能够继承佛种,他能够续佛慧命,能够真正肩负起正法久住世间。

  现在真正学佛,人愈来愈少,是不是我们常说的,现在人善根缺少,没有福报?从事上看,好像是这么回事情,如果从理上看,那就不然。理上看,就像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迷得再重、迷的时间再长都无所谓,只要真正肯忏除业障,极短的时间就能收到殊胜的效果。为什么?业障不是真的,时间也不是真的。佛在经上有个比喻,比喻暗室,这个房间里面是密封的,阳光进不来,里头又没有灯,这个暗室多久?千年暗室,一千年了,你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你的业障再重,经过的时间再长,累劫造作的这些恶业,一盏灯就把它破掉了。这个灯是什么?灯是光明、是智慧,智慧一开,业障就消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想消除业障,智慧不开,业障怎么消得了?每天磕头,古人告诉我们,头磕破了,业障也没消除。得要智慧开,智慧光明把黑暗照破,你得懂这个道理。

  忏除业障,这在佛门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早年章嘉大师教我,忏悔是后不再造,你知道这个事情是错了,以后不会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忏悔。我才明了。这不就是孔老夫子讲的不贰过吗?孔老夫子赞叹颜回,别的同学跟他比,比不上他的,就是他能做到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不会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忏悔。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事情,我们在《释迦谱》、在《释迦方志》、在经典里面看到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真的,他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今天佛门里面所有的这些仪规,都是祖师大德制定的,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没有,他一生只是教学,帮助别人破迷开悟,他就做这个。你悟了之后,你怎么样忏悔、怎么改过、怎么自新、怎么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从前佛陀在世,修行,佛不管你这个事情的,那是你个人事情,那不需要别人督促你。那个时候的学生真都是好学生,个个都听老师话,不用人督促。佛法,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流弊就很多了。刚传来的时候,中国人也还不错,也都能够依照经典教训去修行,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成就的人很多。可是愈往后来,就有人只学习经教,不重视修行。於是祖师才想出一个方法,大家在一起修,叫共修,你就没有法子偷懒,这叫什么?依众靠众,用这个方式,起了很大的效果。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放弃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是中国人发明的。正式建立是百丈禅师,惠能大师底下两代,惠能是第六代,百丈是第八代,这才立了规矩,立了早晚课,百丈清规。问题还是要我们自己能够自觉,自己不能自觉,虽然有很好的清规,阳奉阴违,还是不能成就。

  所以,人必须要自觉。而自觉,因果教育真的是帮了很大的忙,人要是相信因果,他就不能骗人,骗人容易,骗不了自己,骗不了因果。我们看《往生传》、看《净土圣贤录》,宋朝莹珂法师的故事,那就是相信因果。他是个出家人,但是业障深重,恶习气放不下,所以破戒,不守清规。他自己晓得,自己这种心行,在佛经里面讲因果,他决定是堕地狱。想到地狱苦他就害怕了,但是习气难改。他向同学们请教,像我这个样子还有救吗?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不堕地狱?同学们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就下了个决心,念佛,求阿弥陀佛帮助他。真干!在寮房里把门关起来,三天三夜不睡觉、不吃饭,这一句名号念了三天三夜,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诚则灵!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好好用功,十年之后我来接你。这就告诉他了,他还有十年阳寿。莹珂听了之后,想一想不行,跟阿弥陀佛说:我的恶习气太重,这个十年,我禁不起诱惑,十年不知道又造了多少罪业,我十年阳寿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阿弥陀佛听了之后也就答应了,他说:好吧!三天以后我来接你。真的,他三天之后就往生了,也没有生病。这不是假事,记录在《往生传》、在《净土圣贤录》里,都有他。这是什么?怕地狱果报,十年寿命不要了。佛真慈悲,真的把他接走。古往今来,像这种例子很多。

  我们想想莹珂法师这个人,他有没有善根?有没有福德?可以说,那一念回头的时候,善根福德统统具足;在没有回头的时候,善根福德都没有。一念悔改,功德莫大,他就成功了。所以晚近印光大师,这是个了不起的人,《永思集》里面有一个故事,说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好像是中学生,她做了一个梦,梦到观世音菩萨。她虽然不学佛,观世音菩萨名气很大,她知道有观世音菩萨,白衣观音,见过观音菩萨的像。就梦到白衣观音,观音菩萨告诉她:大势至菩萨过几天要到你这个地方来弘法,你要去听。她说:我又不认识,哪个是大势至菩萨?他就告诉她:印光法师。她醒过来之后就很奇怪,她好像有个姑妈是学佛的,就向她姑妈请教,佛教有没有大势至菩萨?她姑妈也不清楚,姑妈好像也大概识字不多,念佛还不知道佛菩萨的这些名字,就在佛门里打听,真有一个大势至菩萨。然后又问,有没有个印光法师?正好他们邀请印光法师到上海去做护国息灾法会,於是她就记住了。

  到这一天,她的家人统统到法会里去见印光法师,把这个梦告诉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把她诃斥了一顿,不准说,没有这回事情,你不可以胡造谣言。而且观世音菩萨告诉她:大势至菩萨住世只有四年,四年以后他就走了。果然四年之后,印光大师往生,她才把这个事情公开。所以很多人说印光大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有这么个故事,这个也记载在《永思录》里头。可不可能?我们想想可能,为什么?印祖一生的行谊跟《大势至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很相应。我曾经请教过李老师,李老师是皈依印光大师的,净土是跟印光大师学的。他告诉我,可以相信。诸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应化的很多,身分不暴露,只有极少数的人暴露身分,但是身分一暴露就走了,你再也找不到他。身分暴露要不走,那就妖言惑众,那就大错特错。所以印祖虽然距离自己往生只有四年的时间,禁止这个小孩,决定不能够乱说,严重警告她,这是这个小孩跟印祖有特别的因缘。还是到印祖往生之后,她才把这桩事情公开。

  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印光大师一生,我觉得他对我们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提倡因果。你看他老人家在世,他八十岁走的,一生极力提倡的,三本书,第一本书《了凡四训》,第二本书《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三本书《安士全书》,极力提倡。尤其对《安士全书》的赞叹,他说这本书是近一百年来中国第一奇书。《安士全书》里面是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占全书二分之一多一点,篇幅最大,它的性质跟《太上感应篇》相同。第二部分「万善先资」,专门劝人戒杀,讲杀生的果报。第三篇「欲海回狂」,专门讲邪淫的果报。造业,这两种是最重,一个是杀生,一个是邪淫,讲得非常详细。最后一篇介绍净土,叫「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祖师住世八十年时时刻刻没有忘掉的,这三本书。我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弘化社的书籍,也就是印祖他老人家一生所倡印的。他是把四众对他的供养全部做为印经布施,做法布施,他不做别的。连一生的事业也就这么单纯一样,不搞别的事情,印送经论、善书。这三样东西不是经论,算是善书,真的会救世。我那个时候看到这三本书的版权页,当时我都呆了,为什么印这么大的数量?在那个时代,这三本书我看它的版权页,仔细的去算了一下,大概超过三百万册。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太难得了。所以想来想去,这是一代祖师,对於经论为什么没有大量的印,而印这三种书?我想了很久,现在是完全明白了,他就是要救现在的社会。现在社会用什么救?用因果救,你说用伦理、道德、佛法,有些人来学学什么?表面的,不踏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阳奉阴违。但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他就真干了,像莹珂法师一样,真干!真干就真的消业障,真有成就。所以我们愈想,祖师给我们引导的正确,拯救今天的世界,离开因果没有第二个好方法。孔子的东西、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你真的叫人家心服口服吗?没那么容易,那真的是要有像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人,遇到圣教、遇到经典他会有恭敬心,认真学习,他得利益,毕竟是少数人。要让大多数人回头,断恶修善,安分守己,离开因果教育没有别的办法。

  西方社会也一样,现在都讲究科学,忽略了宗教。西方宗教排斥轮回的说法,但是在最近半个世纪,西方的心理医生多了,普遍展开的是用催眠的方法来治病。在深度催眠,人会回到过去世,这样证明真有轮回,不是假的。所以西方现在相信有轮回、相信有奇迹的人愈来愈多,这是个好现象。美国魏斯博士的四本书,我听说报导,它已经翻译成三十多种不同的文字,在全世界流通。他是从他自己做的这些案例,催眠的案例,确确实实证实有前世,人有前世,当然会有后世,给西方世界重新肯定了轮回的概念。他这四本书在台湾都有中文的译本,有同修送过来给我看,我看了很欢喜。在佛法来说,这些人都是菩萨再来,都是来救这些灾难的,帮助这些人重新肯定因果教育、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什么?宗教教育你看看《华严经》上所说的,不外乎伦理,但是它伦理讲的范围太大了。伦理是讲关系,它讲整个宇宙,山河大地、树木花草、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是什么关系。你看,伦理讲到究竟圆满,跟我是一体。宇宙的本体,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自性,也叫真如,也叫法性,名称总有几十个,讲的是一桩事情。这个我都跟同学们介绍了,为什么佛要这样说法?佛是因为要你知道,不要执著名字,不要执著言说,能懂得意思就行了。所以四依法里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让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能体会到佛所讲的真实义就好,这是他教学的一种手段。《楞严经》上讲的这个比喻也讲得非常好。我们学佛,特别是在今天,今天佛法真正研究经教、认真学习经教的人愈来愈少,所以真正发心是无量功德。我是鼓励大家,发心出来学经教,自利利他,你自己得到真实利益,然后弘法利生,把佛法介绍给别人。

  后面第十灌顶位,「从上九住观空,得无生心,最为上故,诸佛法水灌心顶故」,这是十住行满。在《华严经》,我们前面读过十信,第九信是法师位,第九住、第九行、第九回向、第九地都是法师位。真正护持正法,帮助正法久住世间,都在这个地位上,所以法王子位。我们要发大心,这是鼓励我们。九,九也是有长久的意思,要发长久的心,不能够中断。护持正法,怎么护持?依教修行是护持,护自己的正法;把如来的正法传授给别人是利他,是护他的正法。护自、护他合起来就是护持如来正法,是这么个意思,这个要懂。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从前面九住,最重要的都是观空,得无生心。无生心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生心,无生心最为上。实际上,得无生心是从发心住开始证得。放下起心动念,就是一般大乘教里面讲的破无明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不起心、不动念了。经历前面九个梯次的修行,当然他这个功夫是愈来愈深,对於观空愈来愈相应。此地讲的观空,是对我们讲的一个名词,一种善巧方便。我们要问,十住菩萨还有没有观空这个念头?如果有观空,他就不空了,他心里有个观空,那就不空;观空的念头都没有,他才叫真的观空,真正不起心、不动念,这是自己完全成就了。再提升到十行,十行是自己的功夫落实了。十住是解,著重在解,真正通达明了,十行是落实,十回向是全部利他,没有自利,完全是利他,十地是圆满,自利利他圆满。所以这部经自始至终全讲的是自己,同学们要是会学的,一定要直下承当。《华严》是什么?《华严》是自己,我们在没有入华严境界之前,学《华严》,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见解、我们的言行,与《华严经》相应。契入境界了,那完全不一样,步入境界就法喜充满,经上常讲的常生欢喜心,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一定要不断向上提升,要把心空掉,为什么?空掉,你跟真心、跟自性就相应。

  性体是空寂的,我们不妨常常记住六祖惠能大师开悟那个报告,他真的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这一放下就见性了。性是什么样子?他向五祖提出的报告,就是说明自性的样子,五句话。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用现在的话说,没想到,没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染污是什么?染污是意识,意识是妄心,我们的真心从来没有染污过,纵然堕阿鼻地狱也没有染污过,所以诸佛如来尊重。不像我们,我们对佛很轻慢,不尊重。佛对我们非常尊重,为什么?我们有佛性,我们的佛性跟他的佛性丝毫不差,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饿鬼、地狱、畜生的性也是佛性,跟如来的佛性同一个佛性,他怎么可以轻慢?我们现在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相信经典所说的,但是我们还没做到,我们还做不到像佛那样对畜生、对饿鬼、地狱那种恭敬心,这个恭敬心我们还起不来,这就是我们不如他的地方。所以佛的心真的是平等。第二句,能大师说「自性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古印度宗教里所讲的大般涅槃,佛经上也说。般涅槃是梵语,意思就是不生不灭,这是我们自己,禅宗里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就是指的这个,明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又说「自性本自具足」,自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我们净宗极乐世界的四土,最上面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就是自性。常寂光里面什么都没有,但是它什么都能够现,什么都能够生。佛家常讲隐现,常寂光是在隐的状态之下,虽有,不现。这个东西就像现在科学家所讲的,自性是什么?自性是能量,能量里头有信息,能量里面有物质,但是它不现;它可以现物质现象,可以现信息的现象,但是它不现,不现的时候就是常寂光。又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自性本定。所以要知道,定与自性相应,定是什么?定是心地里头没有浮动、没有昏沉。没有浮动、没有昏沉,这是定里头的状况,自性本定,它本来是这样的,从来没有动过,从来没有昏沉过。昏沉,那个麻烦大了,众生有感,他就不会去应,昏沉他怎么应法?所以他永远不昏沉,永远不动摇,他才有能力跟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十法界感应道交,他有这个能力。常寂光在哪里?自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迷惑颠倒,不能觉察,只有放下起心动念的人感触到,发现它存在。你看能大师发现了,才说出这个真相,清净、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祖忍和尚一听,不必说了,行了,衣钵就给他,他就是法王子,他不是传宗接代传给他了吗?五祖就传给六祖了。他真见到才行,你不真见到,说不出来。现在我们读了六祖的《坛经》,我们也会说,说得也好像有这么回事情,其实完全不一样。他说的是真见到了,我们说的是听他讲的,怎么会一样?所以他有受用,我们得不到受用。我们得真干,真干才能解决问题,不真干不行。得无生心,这是最上的,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这个意思。无生心,起心动念不生、分别不生、执著不生,通常我们说这个三大类,真放下了。

  诸佛法水灌心顶故,这叫灌顶住。诸佛的心水,是不是真的有心水灌了?不是,比喻,这个要知道,比喻。所以灌顶,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他本人是密宗上师,他跟他的老师夏莲居居士修净土,他在晚年的时候专修净土,念佛往生。我听说往生前一个月,他每天念佛号十四万声,非常精进。密宗所修的法门他都不用了,专门持名念佛。他给我们解释密宗的灌顶,他说灌就是传授的意思,顶是最上的佛法,没有比这个更高的,这叫顶,把最高的佛法传给你叫灌顶,是这个意思,并不是真的拿一点水在你头上洒一洒,那没用的。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意思。最上的佛法是什么?《无量寿经》。所以他说,你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十方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真的灌顶。所以,这个意思你要不搞清楚,你就变成迷信了。为什么《无量寿经》是最上的佛法?诸位都知道,一般我们讲到最上的佛法,叫一乘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有大乘、有小乘,也有人把它分作五乘,有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叫五乘佛法。《法华经》上告诉我们,「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这是佛在法华会上讲的。什么是一乘法?成佛,成佛的法才叫一乘法。教你成菩萨,修行最后证到菩萨果位,证得声闻果位、缘觉果位,那都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决定教你成佛,教你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一乘经,古大德给我们说只有三部,第一部《华严》,第二部《法华》,第三部是《梵网》。《梵网经》只有一品「菩萨戒品」传到中国来,全经没有传来,听说分量也很大,所以只有这一品两卷。谈到一乘经,大家都会想到《华严》,《华严》跟《法华》最后都是导归极乐,所以极乐世界就变成《华严》跟《法华》的核心。这样说,《无量寿经》才是最上的,最为上故。所以黄老居士讲,你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你看十方诸佛给你灌顶一次,你每天念,天天给你灌顶。这是我们真正对灌顶的意思搞清楚、搞明白了。

  下面我们再看看大师给我们分析的,「然此十住,得名有三」。为什么叫发心住,为什么叫治地住,为什么叫修行住,这些名称怎么来的?「谓四八九十」,第四生贵住,第八童真住,第九法王子住,第十灌顶住,「从喻为名」,这是比喻,这四个都是比喻。「第七」,不退,是「离过受称」,它这个名称是远离过失。「余约功德」,其他的五住,发心、治地、修行、具足方便、正心,都是从功德上讲的。这是把十住名称由来为我们说出来。

  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我们来看看《楞严经》上的灌顶住的讲法,都值得我们参考。「十、灌顶住,谓表菩萨既成佛子,堪行佛事,佛以智水而灌其顶,犹如刹利、转轮王之子受职,而父王以大海水灌其顶也。」这个是由比喻,从比喻的,这个比喻讲得很清楚。菩萨既然成为法王子,继承如来家业,如来的家业就是讲经教学,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为我们示现的,三十岁开悟,惠能大师是二十四岁开悟的。释迦牟尼佛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我们一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一生教学,讲经四十九年,一天都没有空过。所以我们护持佛法,怎么护持?讲经教学就是真正护持佛法。现在佛法衰了,为什么衰?不讲经了,不教学了。在佛在世的那个时候,讲经教学,出家人做这个工作,在家人也有做这个工作。你看跟佛同时代的,维摩居士就是在家的,他也天天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赞叹他,而释迦牟尼佛常常派弟子去听他讲经。所以舍利佛、目犍连这些常随弟子也都是维摩长者的弟子,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佛法是师道,师道老师第一大,不论他出家、在家,老师第一大。我们初学,我们对佛尊敬,对出家的老师尊敬,对在家的老师同样尊敬,这就对了,尊师重道,对老师不能轻慢。诸佛如来对於蜎飞蠕动这些小动物都那么样的尊重,都不敢轻慢,何况是人,又何况是讲经弘法的居士。我的佛法,同学们都知道,我是跟台中李炳南居士学的,我跟他十年,在佛法里面讲他是我的和尚。和尚是印度话,意思是亲教师,他亲自指导我、亲自教导我的老师,这是我的和尚。和尚不能随便称,不是直接教导我的不称和尚,在佛经里面称阿闍梨,不称和尚。必须是真正指导我,我的佛法是得自於他的,这个人是我的和尚。所以我,真正教给我佛法的,两个人,前面是章嘉大师,这是出家人,我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往生了,以后我就亲近李老师,跟李老师十年,我学习是有十三年。我出来讲经,到今年五十一年,马上过年就五十二年。

  所以,无论我们出家、在家,真正肯发心讲经,不怕吃苦。佛教给我们,佛在入灭之前教导后世的弟子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所以我们要持戒,不怕吃苦。在现前社会里面,特别要重视修布施波罗蜜、修忍辱波罗蜜。持戒为什么这么难?不但说出家,连在家的都没有办法持,什么原因?我们冷静细心观察,是我们的基础疏忽了。基础是《弟子规》、是《感应篇》、是《十善业》,尤其是《感应篇》跟《弟子规》,太重要了,那是什么?那是人,人间的基本戒律。如果这个没有,十善业怎么可能会成就?十善业是建立在《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上。中国世世代代它是这样承传,所以它没有问题,我们十善业道就能做到。十善业道能做到,三皈五戒,再往上提升,出家戒、在家戒,统统都能做到,那不是形式,也不困难。所以这一点我们要特别认知,要认真努力去做,才真正能够续佛慧命。寺庙,寺庙是学校,寺庙应该天天讲经、天天教学,那就对了。修行,在中国自古以来修行,法门是多,但是总的归纳,不外乎一个是念佛,一个是参禅,这一、二千年来,这是最多的、最普遍的。我们一个寺庙,有个念佛堂就可以了,念佛的用念佛堂,不是念佛的,有个禅堂就行了。一定要教学,不教学、不上课不行,佛教会兴不起来,这个是要知道。

  灌顶,有这种用水灌顶的仪式,这是古印度的俗家的,皇太子登基的时候受灌顶的礼。佛法用这个来做比喻,这个叫做灌顶,实际上它是传授成佛之道。特别在末法时期,佛在《大集经》里面讲,正法戒律成就,像法禅定成就,末法净土成就。所以黄念祖把《无量寿经》称作最上法是有道理的,特别应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机。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八二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八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九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一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六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五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五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七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五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六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0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一0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讲解第十七讲[栏目:慧祥法师]
 心是颠倒的煮饭锅[栏目:禅林衲子心]
 心中有明月[栏目:心灵对话]
 圆瑛大师文集—一般性弘法[栏目:圆瑛法师]
 迦旃延(论议第一) 论长者的资格[栏目:佛陀十大弟子传·星云大师著]
 一九九九年两岸禅学研讨会论文集序[栏目:惠空法师]
 第二篇 平等的两性关系 - 婚姻中的奉献[栏目:觉情书]
 从有相到无相[栏目:宋智明居士]
 法华漫话系列:成佛快慢谈[栏目:学诚法师]
 明观此心,哪个起心动念是痛苦的因?[栏目:达真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