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六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53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三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第二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偈颂第三到第六首,我们用很长的时间学习了修学重要的纲领,「止观」。今天我们看看清凉大师在这段经文里面的注解,我们好好在一起学一遍。我们看《疏》「第二四偈」,第二就是第二段,二住菩萨。这四首偈清凉有一句总的纲领,「了法真性真见佛」,这一句把这四首偈全都说尽了。佛教,学佛在社会上过去如是,现在更如是,一般人总是问佛在哪里?都想见见佛。佛是什么?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搞清楚、搞明白,都叫做迷信。祖师大德在此地告诉我们,「了法真性真见佛」,佛是什么?佛就是真性。谁的真性?一切法的真性,说法把人都包括在里面,说人不能包括法。所以佛家讲法相,一切诸法的现象,这就把整个宇宙,在佛法里面讲世出世间万事万物一个都不漏,全部包括里面,这叫法。法相森罗万象,无量的差别,虽然差别很多,法性是一个,性是什么?性是空。所以止观里面的基础,这修行理论的基础,观是真空观,止叫真空止。真空是性,这个性是一切法的理体,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一切法从哪里来的?从它生的,从它现,从它变。它是能生、能现、能变,整个宇宙万事万物是所生、所现、所变。有人说佛法不是哲学,从什么地方讲?就是从能所上讲。哲学里面讲能所,有能、有所,能所是对立的。佛法也讲能所,为什么不是哲学?佛法能所是一不是二,能就是所,所就是能。
 
  所以古人用金、器来做比喻,譬如我们用黄金做个手镯,做个项链,手镯、项链这是器,手镯不是项链,项链不是手镯;但是手镯是金做的,项链也是金做的,所以从体上讲是一样的,决定没有差别。把金比作性、比作能生,真空;法相这是万有,像手镯、项链这是相。相有生灭,性没有生灭,我这一只手镯,我不想要手镯,我想把它做个项链,可以,你把它做成项链还是那么多黄金。所以这就说明什么叫不变,什么叫变,我们拿黄金可以做种种器具,譬如塑像,我可以用这个黄金塑个佛像,它是佛;我用这个黄金做个小玩具,做个小猫、小狗,它是畜生相,其实体是一个不是两个。在体会变的时候,随缘,这个缘是什么?缘就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着。随顺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法相就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法相是一个真性。真性为什么叫空?这几天我们都在学习这桩事情,真性,它不是精神,它不是物质,所以我们六根都缘不到,但是它存在,它真有,不能说它无。所以佛法的空,空不当作无讲,空是什么?你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到,你闻不到,你摸不到,这是说它不是物质。物质我们就能摸到,能接触到。想都想不到,它不是精神,精神是什么?我们用思惟能想象得到。
 
  所以说这个体性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我们言语说不出来,我们想不到。心行处灭就是你想不到,没法子想象,你不能用思想去想它,你不能用言语去说它,所以叫它做空,这个空不当作无讲,它能生万法。现在科学家也发现这个现象,钟茂森居士做过几次讲演,讲得很清楚,科学家现在发现物质不是真的,物质是无中生有。能讲出这句话不容易,可是跟佛讲的还是不一样,无中生有,真的无怎么会有呢?无决定不能生出有。所以佛家这个空不是无,用现在科学家的术语来讲,是一种能量。科学家也说宇宙之间没有物质,只有场,场是他们的一个名词,场的意思是什么?能量。能量聚集在一起它会变成物质,散开它就不能够产生物质现象。这是科学家从实验当中、观察里面,得到这么一个结论。总的来说,没有佛法讲得那么圆满,讲得那么合情、合理、合法。我们要问这个能量,为什么会有聚?为什么会有散?你要问,什么原因聚?什么原因散?这就说不出来,所以总有问题不能解决。
 
  而佛给我们说,诸法从缘生,佛法讲了一个缘字。最初的缘是什么?一念不觉,这就叫什么?无始无明,它用的词句用得好。什么叫无始无明?就是一念不觉;什么叫一念不觉?无始无明。无始就没有开始,什么时候一念不觉?当下。为什么讲没有开始?你讲到开始,开始已经过去,就不是现在,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说现在,现在就过去。所以《般若经》上跟我们讲,三心不可得,三际不可得。三际是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不可得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不是真佛,不是真性,为什么?真性里面没有三际,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真性里面没有一法是对立的,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堕落成为凡夫,永远不能够回归自性,永远见不到真佛,原因在哪里?对立。所以我们修行,要把这个看为什么?根本烦恼,根本的根本。佛讲根本烦恼讲贪瞋痴,讲三个,我贪、我瞋、我痴。
 
  阿赖耶识里的末那,末那是四大烦恼常相随,我见、我爱、我痴、我慢,你想想看,全从对立里头产生的。如果没有对立,哪里会有这些妄念!念称为妄念,想称为妄想,你要听到这个名词,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妄,妄不就没有了吗?就不再想它,问题解决了。这个妄想从哪来?为什么会有这个妄想?妄上再加妄,妄永远不能解决妄。如何解决妄?止就解决,止就是到此为止,不再有念头,妄就没有了,它是妄的,它不是真的。如果说这个妄是什么理由真,它有理由那就变成真的,不叫妄了;几时生的,那是真的,那也不叫妄。《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就叫无始无明,这就叫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它叫妄,告诉你根本没有这回事!你在这上体会到,你就见到真佛了。真佛在哪里?你睁开眼睛所看的,没有一样不是真佛;竖起耳朵听,没有一个音声不是真佛。
 
  宗门大德彻悟之后叫明心见性,你看见性的人,真佛在哪里?真性在哪里?真性就是真佛。真性在哪里?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一不是,心开意解。这个境界,古大德有个形容,「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能说得出吗?我喝一杯水,你这水热不热?我说热。你含糊笼统得个概念,热,热成什么程度你不知道,必须你自己喝一口就明白;你没有喝一口,人家说凉、说热总是隔靴搔痒。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佛法是最高的哲学,我学了半个世纪,我补充一句,不但是最高的哲学,是最高的科学。科学,科学的精神是讲实证,要有证明。佛法处处叫你证明,你自己不能证实不算数,你是听释迦牟尼佛讲的,道听涂说靠不住。释迦佛值得我们佩服、值得我们尊敬在哪里?就是他所讲的,我们听了,我们要去证得才算数,我们不能证得不算数,这是科学精神,是大科学家的作风。
 
  这四首偈八十个字,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了。真的了解,你不再有烦恼,你不再有疑惑,你不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这就是用一句话来形容、来称呼你,你就成佛了,你就是真佛。所以佛这个意思,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觉悟,你真的彻底觉悟、真的明白了。所以人家问我,你们学佛的人,什么是佛?觉悟的人叫做佛,印度人叫做佛,明白宇宙万有的真相,这个人就称之为佛。所以佛在哪里?你明白了你成佛了,他明白了他成佛了,哪个人明白哪个人就叫做佛,佛不是专指某一个人。我们现在称佛,通常都是指释迦牟尼佛,他做个代表,他明白,他觉悟了。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很重要。本来是佛,你现在不是佛,什么原因?你迷了,你不觉。不觉就叫做凡夫,你是六道凡夫,你不是佛,觉了那你就是佛。
 
  迷,实在讲我们用凡夫的话来说,不用凡夫的话来说大家听不懂。我们一念迷,第二念又迷,念念都迷了;如果有一念不迷,念念不迷,那就成佛了。迷是自己迷的,没有原因,世尊在《楞严经》上举个例子,「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像演若达多的事情,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可以见到,我在学《楞严经》的时候,老师讲到这段经文,我就常常想到做学生的时代,抗战时期中学生就有军训的课程,打仗!我们念初中一、二年级,每个星期都有几堂军训课,紧急集合,一个学期总有那么两、三次,训练紧急集合,时间很短,这个号一吹的时候马上就要起床,很快就要漱口洗脸,服装整齐,跑步到操场集合。几乎常常发生这个事情,发生什么事情?衣服都穿好,紧急集合,自己突然忘掉,非常紧张,帽子找不到,怎么找都找不到。问别人「我帽子在哪里,你有没有看到?」人家指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这一摸真的在头上,这就叫迷头认影,这就是演若达多的故事。明明已经穿整齐了,突然想到我一个帽子不见了,到处去找,这叫迷,这叫不觉。
 
  这个经验我们自己有,所以听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故事,我们印象就很深。你说这个迷有没有原因?什么时候迷的?没有原因,就是那一念不觉。从这些经验当中,我们体会到佛教导我们,迷,觉了就完了,不要再去追求什么原因不原因,那是妄的,你追求它干什么?你追求原因叫妄上加妄。妄上加妄,迷上加迷,愈迷愈深,回不了头来,六道凡夫。四圣法界里面迷得浅,容易回头,好教;六道凡夫,尤其是恶道迷得太重,很不容易觉悟,很不容易回头。佛无论是示现,无论是说法,极其深奥的道理,他用很简单的动作,很简单的言语。如果我们心地清净,对佛所说的、佛所行的没有疑惑,真的,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懂得。听到妄想,马上就懂得,妄不是真的,所以疑虑都没有了。
 
  佛陀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些电视、电影,这是一卷八厘米的电影的录影带,这是个卡通片,八厘米的。这个东西如果懂得话,你一看这个带子在放映机里面,一张一张的,我们现在讲的幻灯片,一格就是一张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镜头一打开,这一张幻灯片就投影到银幕上去了,你在银幕上看到,镜头马上关起来就放第二张。开关的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次,就是在一秒钟当中二十四张的幻灯片,这叫动画,现在叫动画,这一卷是动画,是卡通的动画。张张不一样,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人就动作了,你就看到动作。这个东西一看,要是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看,就晓得是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我说出来了,你们大家懂不懂?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为什么说不生不灭?第一张幻灯片,不是第二张;第二张幻灯片,不是第一张。它只是时间太短,二十四分之一秒,太短,我们的头脑跟不上。我们这个头脑起一念的时候,它已不知道放了多少张,这跟不上。所以我们常常讲电影,你在银幕上看到的景象,它的速度就是生灭的速度,速度再快,佛经上讲都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镜头一打开,这是成;影像立刻过去,二十四分之一秒,那个时间是住,就是它画面存在的时间;镜头一关起来,这是坏;关起来之后银幕上没有东西了,这是灭,成住坏空那是空。这是一个生灭,一个生灭里头具足成住坏空,那时间就更短。
 
  现在我们在经典上看到弥勒菩萨的报告,释迦牟尼佛问他,佛说人的想,我们的想,想一桩,一个念头想起来,想,这想里头有几个念?这个念就是生灭。你现在起心动念,这个念头里有几个生灭?有几个现象?现象就是物质,无中生有,现在科学家讲无中生有,它有几个现象?有几个识?现象是物质,识是精神。就是有几个物质现象?有几个精神现象?弥勒菩萨的答复,我们要记住,要常常作如是观,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叫真相。弥勒菩萨说一弹指,一弹指之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这是一弹指。我们把它算出来,三百二十兆,兆,万亿是兆,叫一个兆,万亿一个兆,三百二十兆,这是说明什么?一弹指有这么多生灭。我们现在电影,放电影银幕上一秒钟才二十四个生灭。那要是一弹指,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乘四。一秒钟有多少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这个念就生灭,就像我们现在电影机开关的速度,它这么快。一秒钟二十四个念,我们已经被迷了,以为这都是真的,都看不出来。现在告诉你,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念,你怎么知道这现象是假的?现象不是真的!
 
  所以佛给我们讲,给你讲真的是空,那就是法性,法性是真,为什么?永恒不变。现象是假的,现象包括精神,我们今天讲唯物唯心,心跟物都是假的。真性里面,它不是心,也不是物。一念不觉,佛在经教里面给我们讲「迷唯一念」,一念里面它就现象,这个物质现象就出现;物质现象出现,精神现象同时出现,没有先后。佛讲是有次第的,迷了之后先出现精神现象,再出现物质现象。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是物质,物质怎么来的?物质从心想来的。这个心想是讲能变,一念迷的时候是能现,物质现象现前,但是没有变化。物质现象会产生变化是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物质现象就发生变化。这一变,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这都是分别执着变的。没有分别执着,是实报庄严土,这就是我们讲佛的剎土,《华严经》上叫华藏世界,没有分别执着。极乐世界没有分别执着,所以称为净土,这个世界美好。
 
  有分别,没有执着,也算是净土,但是不是纯净,为什么说它是净土?因为这里面没有善恶,善恶是从执着里头来的。染净,净没有善恶,染里头有善恶,染是六道,六道才有善恶。善现三善道,恶现三恶道,什么时候现的?记住,一秒钟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这才是事实真相。「了法真性」,你知道这是妄想,你才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不再干这个傻事,那你就成佛。你本来是佛,成佛没有什么了不起,你本来是佛。在这么快的速度里面,万法皆空,善也是这么短的时间,恶也是这么短的时间。所以善恶没有了,真妄没有了,所有一切对立都不存在。我们如果是连这个微细的,我们不能够理解,我们就用电影的影片,你从这里看,二十四分之一秒就不可得,你能得到吗?一秒钟太长了,一秒钟就二十四次,二十四分之一秒的时候就不可得,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你怎么能得?所以佛在《般若经》上给我们做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四句话讲得究竟圆满。
 
  我们现在有烦恼、有忧患,不了解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相,什么忧患都没有。为什么?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不但真见佛,你是真成佛,真成佛才真见佛,见佛就是见性。性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万物当中,哪个地方不是性!连虚空都是的,虚空是性变的,这样你才能入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华严境界在哪里?就在当处。不是说离开我们这个世界,别有一个华严世界,错了,哪有这种道理?当处就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华严境界也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不过它那里的相续相是因为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它的变化不大,很小很小,小到几乎你都不能发现。这种现象都在我们面前,如果你细心、你很冷静都看得到,极其微细的生灭相你能看到;变化很大的这些相续,你也看见了;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你看得清清楚楚。
 
  秘诀就是止观这两个字,所以先必须要止,然后你才有能力观,观是你见到了。你不止,止是什么?止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东西要止住。止住烦恼习气,首先要止住对立,这是我讲了多年,决定不跟一切人事物对立,把内心深处对立的障碍化解掉。他跟我对立,我点头,我笑一笑,为什么?他还没觉悟,他还在迷。我不对立,我很幸运我这一关突破,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也是搞对立!所以在六道里面对立是正常现象;不对立这奇怪了,不对立,六道就没有了。所以他是六道凡夫,六道我们待过,我们从那里出来,现在回头看看,他还在里头,还出不来,为什么出不来?对立,有我、有人就对立了。不对立是什么境界?不对立是无我、无人,《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只要不对立的话,四相就没有。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练,天天练。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当中去练,这就真正叫依教奉行。不分人我,这日子怎么过?这社会不就乱掉了吗?在诸佛世界里头没有人我,六道凡夫有人我。佛菩萨应化到六道来,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说我,我说我、你、他,随顺世间,心里有没有这个执着?没有,这就对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烦恼!法喜充满,智慧充满,法喜跟智慧是分不开家的。没有智慧,哪来的喜悦?烦恼里头没有喜悦,智慧里头才有喜悦。所以要放下,我们今天讲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你就自在。我们要工作,要认真努力去工作。在佛法,佛菩萨应化要不要?要,但是跟世间人不一样。世间人拼命努力工作,它里头有报酬的,有自己利益的;如果没有自己利益,他就不会干了。佛菩萨干这个叫普度众生,为什么要认真努力?是教化众生。工作是身教,言语是言教,愿力是意教,身口意三轮教化不一样,一点自私自利没有,没有我相,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了不可得,这是真佛,真佛见真佛。
 
  所以不了诸法真性,那就是迷惑。见佛,见佛就是见一真法界,在十法界里头还是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一念迷了全是妄,妄心没有不造业的,所以六道众生哪个不造业?业里头有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心善、言善、行善,《太上感应篇》说得好,一天有这三善,三年,善的果报一定得到。如果心不善、言不善、行不善,三年一定有灾难来了,有凶灾,这是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就是:因缘果报虽是假的,它真有;你没有觉悟,那你还得真受,你不能不受。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从起心动念就要注意,不能有个恶念。为什么?一个恶念就一次恶报,真的明白了,自然就改掉了。
 
  知道宇宙之间万事万法是自己自性现的,善是自性,恶也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善恶,善恶从哪里来的?善恶是从分别执着里来的,分别执着完全是假的。真正通达明了了,善,没有欢喜心,为什么?欢喜是烦恼,你的心是清净的。有欢喜就不清净,有瞋恚也不清净,全是染污的。所以善人、善事清净心对待,恶人、恶事还是清净心对待,平等。凡夫不平等,为什么?那是烦恼,他怎么会平等!佛菩萨觉悟了,平等,永远平等。所以一切人事物,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动,他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诸法实相,他照见。我们凡夫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对外面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迷惑颠倒,所以想错了、看错了、说错了、做错了,果报自然现前。这些事实真相真正要通达明了,自己晓得怎么样回归自性。
 
  所以首先抓住最重要的教诲,佛陀教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真的,你要这样看,你真的要放下。于一切法不再执着、不再分别,这是止;一切法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观。如果我一切都止了,但是一切都不知道,那不是真正的止,那还是你用一点功夫把它控制住,不起作用,像石头压草一样,伏烦恼,没有真正止;真正止的时候,他里头有智慧,这叫禅定。你看禅定,禅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他清楚。虽然心里如如不动,他外头清清楚楚,样样明了,他不糊涂。如果心地很清净,一个念头都没有了,外头什么都不知道,叫无明,无明不能解决问题,无明出不了六道。所以我们在经典上天天在学习,着重在观,可是佛在经教里处处教我们放下,我们真的放下这是止。止观双运,定慧等学,这就对了,一点都不错,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止中有观,观中有止。止观不二,定慧一体,这个修行方法才能见真佛,见真佛就是真的解脱了。所以这一句纲领说尽了。佛教初学:
 
  【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
 
  教我们看一切法。实在讲,我们怎么看法?怎么看法你看到诸法『无所有』。我们现在从这个比喻当中,如果诸位真正能用上,就是电影的录相带你看得很清楚,一张一张的幻灯片。我们从这个现象里面看出一个事实真相,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摄相机的镜头给你照相,时间是多长?二十四分之一秒,它照一张照片。你从东面走到西面,我在这个地方给你照,从东到西你走了一秒钟,你一秒钟,我给你照二十四张,你有没有走?有没有从东到西?没有,真的没有。一秒钟如果太短了,就十秒钟,十秒钟大概可以从墙这一面走到这一面,十秒钟,十秒钟照了多少张?二百四十张。你有没有从这边到那边?没有,有什么证明?我这个摄相机就是证明,你根本就没走。
 
  为什么没走?你在这里出现个现象马上灭掉了,你到这个地方来又生一个相,又灭掉了。你生灭的相,这十秒钟已经二百四十个生灭,你不相信你看这个记录,二百四十个相。这二百四十个生灭,就是《楞严经》上佛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在二十四分之一秒的时间里面出生就灭了,第二个又是二十四分之一秒的生,又灭了。所以这个生灭,不是活了几十年你才死,不是,当处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分段生死。你了解这个现象,有没有生死?没有,不生不灭。照弥勒菩萨的说法,那个我们没有办法想象,我们用电影能想象。那个想象不到,那个没有办法觉察到,我们用电影摄影机,能够检查得清清楚楚,所以你真的没生灭。
 
  讲到速度快的,我们就用摄影机,二十四分之一秒,我们去拍照,飞机起飞,那速度很快,飞机飞起来了,在空中我们去照它,照一秒钟二十四张,照十秒钟二百四十张。二百四十张,你看那飞机一张一张,它有没有动?没动。连续起来,飞机从这里飞到那里,其实每张都没动,张张都不动,没有来去。《中观论》里面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你就在这个画面上统统看到,你在电影的影片上就看到。《中观论》上讲的八不中观很不好懂,一看就明白了,真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拿《楞严经》上这句话印证,全明白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在这里面才真正能够透视出万法皆空,「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真的看出来。这是什么?这是佛跟我们讲宇宙万法的真相。
 
  了解真相之后,心就是定的,为什么?自私自利没有了,是非人我没有了,贪瞋痴慢没有了,慢慢自然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像能大师所说的,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自性不生不灭。自性在哪里?一切处、一切时、一切万物全是自性,连虚空都是自性。时间是假的,空间也是假的,都能从电影底片里面看出来,它能够证实佛经里面所说的许许多多的道理。现在电视发展出来之后,电影被淘汰,电视没有发明之前,电影是兴旺过一段时期。我在年轻的时候玩过这个东西,我从拍摄到冲洗剪接都自己干过,所以对这印象很深,在佛经里面看到这个,马上就想到,容易领悟。万法皆空,怎么空法?怎么知道空的?从这里看,完全明白,知道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有没有动?没有,清净寂灭相。
 
  到底动的相是从哪里来?动是人心动。所以六祖当年在广州听印宗法师讲经,讲《涅槃经》,听众里面有两个人,看到外面旗杆上挂的幡,风吹这个幡。一个人说风动,另外一个人在争论,不是风动,幡动。两个人在争,一个风动,一个幡动,争论不休。能大师坐在旁边,给他们解除这个纠纷,告诉他,「仁者」,你看能大师待人的礼节,称呼人仁者,仁者是什么?菩萨,仁慈的人,对菩萨的敬称。「仁者,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马上就服了,风也没有动,幡也没有动,是你的心、你的妄想分别在动,这一下就点醒了,风也没有动,幡也没有动。我们用摄相机去照的话,它真的不动,那是什么现象?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根本不存在!
 
  所以《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首偈教给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你要这样,你这种看法这是佛知佛见,你什么烦恼都不会生起来。也就是说你不会在这里头产生分别执着,到最高的境界你不会起心动念。不会起心动念,无明就没有了,妄想断掉。起心动念叫妄想,分别执着是造业,分别造的业轻,执着造的业重。怎样才不造业?有止有观不造业,那是智慧,真实智慧。所以佛教导我们,这教初学,你怎么样能够看到万法皆空?缘生。我们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在摄影机上,缘生,很清楚的看到是缘生。缘生的时间很短,非常之短,所以它没有自体,它现个相马上就没有。难得现在科学家看到物质现象无中生有,而物质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所看到的物质是什么?是短暂的相续相,就像看电影。所以你看电影银幕里头什么都没有,正在放的时候也什么都没有,它是幻相的一种相续相,根本不存在。从这里看出来它的自性空寂。底下两句:
 
  【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
 
  这是你看它的生灭,生灭时间那么短,所以假名,你可不要认真,这是随俗,随顺世间,你见到真相!后面两句中观: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
 
  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在哪里?就在现前,真假空都在现前。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就在现前,是我们的生活,不是书本。书本是释迦牟尼佛的报告,他的生活报告。「大方广」就是整个宇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能生万法就是大方广。觉悟的人那就是「佛华严」,佛是觉悟,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在万法里面他得大自在,他不会起心动念,他不会有分别执着。离妄想分别执着就得大自在,佛法还有个名词叫解脱,真正解脱得大自在。所以要晓得,体是真的,体是真空,相是假有,真空不可执着,假有你何必执着?所以你体真止,你自然就放下了。中观不偏于真,也不偏于假,真假是一不是二,相有性空,事有理空,性相理事都不可得。所以我们凡夫有得失心,这是非常严重的烦恼,患得患失。人要是把得失的心、念头放下,大概他可以得自在的百分之七、八十,应该可以得到,这百分之七、八十的烦恼他都没有了,他都尽了。最严重的烦恼就是得失,没有的想得到,有的又怕丢掉,这真是劳累身心,这真的叫负担,这个负担是虚妄的,为什么?根本得不到。再给你说,根本也没有失掉,没有得失,你说多自在!这个话是真的,但是很难接受。为什么难接受?不了解事实真相,迷了,我要是今天不得到钱,我明天怎么过日子?事实真相不知道,因果也不知道。
 
  我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在没有遇到云谷大师之前,命被孔先生算定。「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他心是定的,他什么都不求了,在一切法里真的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但是他不明了,只知道命有,算得真准确。是个读书人,每年参加考试第几名,命里注定的,一点没错,二十年一点没错,每年收入也是一点都没错,所以他一念不生。在云谷大师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不起心、不动念,云谷禅师很佩服。一个凡人,三天不起一个念头,这是很了不起的功夫,就问他:你参禅多少年?你功夫怎么得来?了凡先生说老实话,他也没有参过禅,也没有用过什么功夫。为什么你能不起心、不动念?命被人算定,想也没用处,想也想不到,干脆不想。不想,在无明里头。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凡夫。」了凡先生听不懂,这话怎么说?云谷禅师才给他一个开示,告诉他:命运是有,是你前生的行业,这一生得的果报。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你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你怎么求求不到;用什么样的手段得来的,还是命里有的,所以干脆不用了。懂得因果的人,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小人拼命去追求,追求所得到的还是命里有的,你说冤不冤枉?而且用不正当的手段去得到的,他得到的东西打折扣了。本来今天可以能赚一千块钱,因为用心不正,结果只赚了五百。自己以为了不起,我今天赚五百了,其实他命里今天该赚一千的,为什么?用心不善,打折扣,就冤枉。所以教他断恶修善,改造命运。他听明白了,真的就发心改造自己命运,积极行善。这个心一发,真干,他不是假的,他真干,真的依教奉行,第二年参加考试,命里注定的是第三名,他考到第一名,收入也增加了。从此以后,孔先生给他算的不灵了。
 
  命运决定是有!你每天的行业,起心动念都有加减乘除,但是加减乘除幅度不大,所以这个命一般讲还是很准确。如果你大善,不灵了,变了;大恶往下降,也变了;小善、小恶大致上都很准,这个道理要懂。所以真正懂得因果的人,他造不造恶?不造,为什么?造恶对于自己命运有减损,不干这个事情。不行善,也不造业,就跟了凡先生一样。所以这个道理要懂,他心是定的,没有过分的希求。明白道理,通达因果,断一切恶,行一切善,对自己的利益太大,不但这一生命运改了,来生的果报比这一生更殊胜。广结善缘,你照顾别人,别人照顾你;你能够包容人,别人包容你。无论走到哪个地方都遇到善人,算命的讲遇到贵人,帮助你的人很多。所以,人何必要为自己?为自己的人是世间最可怜的人,佛经上常讲的,我们常看到「可怜悯者」,可怜悯者是谁?为自己的人。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损人利己,这是世间最可怜的人,果报不好,他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不能做。尤其是你的行为,如果对社会安危有影响,那造业就更重了。佛教人没有别的,教你开智慧,教你了解事实真相,教你通达因果报应。然后无论是什么境缘当中,你的处置都是正确,你能够化解业障,你不会再去造业。
 
  谚语说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生活在人间,跟人接触、跟环境接触,称心如意的太少,不称心、不如意确实十之八、九,这个日子怎么过?你要晓得,都是自己造的业,自己应该要受的报应。遇到别人真的无缘无故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一想,这一生没有结这个怨,过去生中有这些业,现在现前了,好事情,报掉了。逆缘里面没有怨恨心,这个结就化解,以后就是好朋友了。如果我们不能忍受,不能接受,还要去反驳,还要去争,甚至还要跟他斗,这个结愈结愈深。不但这一生受苦受难,来生果报比这一生还要惨烈,双方都痛苦,这何必?这错误的。所以我们就承受、接受,欢欢喜喜接受,就化解了,这是真实智慧,在六度里面是忍辱波罗蜜。
 
  佛法里面告诉我们,「能忍耻者安,能忍辱者存」。你不能够忍耻,身心不安;不能忍辱,你的生存就有问题,这是佛陀的教诲。所以这些现象遇到不是不好,我过去这些行业果报现前,好事情,不能有怨恨心,不能有报复心,而且要有感恩的心,我们把恶缘转变为善缘,把冤家转变为亲朋好友,这是好事情。以前不懂得,迷惑颠倒造的业,现在明白了,要把它转过来,使我们自己心里常生欢喜心,没有怨恨,没有对立,身心安稳自在,知道一切法是自己心现识变的,知道整个宇宙是跟自己息息相关。善缘、恶缘都是自己结的,问题都要从自己本身去解决,不在外面,从外面解决问题是永远没有办法。
 
  联合国想化解世界的争端、冲突、矛盾,促进世界社会安定和平,天天开会开了三十七年,世界愈开愈乱,为什么?问题在外面就永远不能解决。我们有这个缘分进入到联合国,告诉大家解决问题从内心,从我们本身才能解决问题,这是给他一个新的思考方向。很难得,那些专家学者很多能接受,能重新思考。我们在汤池做的这个方法,就是给联合国提出一个好样子,化解冲突要办班教学,说明人是教得好的。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靠什么?靠教育。不是靠开会,更不是靠武力的镇压报复,不是的;中国人是用伦理、道德、因果,把问题化解。所以我们把这些经验贡献给联合国,贡献给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善心人士,我们欢迎他们到汤池来参观,到这边来考察。这是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一条光明大道。
 
  清凉大师后面有几句话说得很好,「诸法如即是佛,如无生灭,佛体本常,观称于如,则佛常现,况三观一心,则佛之体用,无不现矣」。这几句话说得好,在这里重要的一个字,如,诸法如,「如」是什么意思?法是相,「如」是什么?如其性。我们还用古人这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你看到这个器,器怎么?看这金镯子,金镯子就是金,它跟金分不开,离了镯子没有金,离了金没有镯子,金跟镯子是一不是二。从这个比喻上你去体会,所有一切现象如其性,为什么?心现的。性在哪里?性跟相结合成一体,离了性没有相,离了相没有性。所以你要见性,在哪里?相中见性。相是幻相,幻相里有真性,没有真性就起不了幻相,所有一切相都是一个性。诸法如,你晓得一切法就是真性,那你就是佛了,为什么?佛才见到。凡夫,见不到的人叫凡夫,见到的人叫佛。我们要学:在相中见性,在生灭当中见到不生灭,在染污里面见到清净,在迷惑里面见到智慧,在自私自利里头见到慈悲。你不是佛,距离成佛也不远了。
 
  「如无生灭」,如是性,真性没有生灭,相也没有生灭,怎么没有生灭?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你找它的生灭找不到。你想想看,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你把生灭找出来,找不到,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不生不灭。找不到!连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我们都没有办法找到,何况一秒钟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你怎么会找到!所以你就晓得,本无生灭,性相一如,理事不二。「佛体本常」,常是永恒的,就是没有生灭,没有染净,没有来去,没有一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观称于如」,你的看法能够与如相应,你就见到佛了,那就是宗门大德讲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有一法不是。「则佛之体用,无不现矣」,佛的体有事有理,体有两种,理是法性,事是法相,用是什么?用是享受、受用,受用自在。所以「大方广」三个字,大是从体上说的,方是从相上说的,广是从用上说,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的,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大自在的体用。他们这个大自在体用都在现前,我们问题就是会不会?会不会要问你觉不觉?你要觉了,跟他没有两样。所以今天难得,我们在走上始觉,刚开始,这始觉很可贵,始觉不异本觉。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要干的是什么?要干的是时时处处一切事缘当中,要给还在迷、不觉的众生做出觉悟的最好榜样,那你就是救世主。从哪里做起?你们诸位同学人数不多,十来个人,真干,那你们就是十几尊的菩萨。天天反省,天天忏悔,天天改过。一个人能见到自己的过失非常不容易,看别人过失很容易,这是六道凡夫的通病。几个人能够看别人过失,反省自己?别人是我的一面镜子,我看到他的过失,立刻回头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是有,赶快改;我要是没有,我要小心防范,我不要犯这个过失。这个犯过失的人是佛,他来教我,我对他要感恩,我不能把他的过失记在我心里,记在我心里变成我的过失。常常记一切人的过失,我的心就变成一切罪恶的垃圾桶,这是世间最糟糕的人,最可怜的人,最不幸的人,但是不是没有,真有这种人。学佛的人不是这样,见到别人过失,感恩他,他没有过失,他做给我看,他是菩萨,他是故意表演给我看的。你能作如是观,这是真佛弟子。他是不是真的表演给我看?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是这样心想,他就是真的。他在我面前是菩萨,在别人面前那是凡夫;凡夫的心看他,他是凡夫;佛心看他,他是佛;菩萨心看他,他是菩萨。外面没有任何,外面现象随自己心在转,你才成得了佛。要不是随自己心转的话,被外面所转,那没有一个人能成佛,永远成不了佛。这个道理,大乘经里面讲得透彻,讲得清楚。
 
  明白这个道理,成佛不必要来世,这一生就办妥了。我们要相信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六祖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华严经》善财给我们示现的,《法华经》龙女给我们示现的,都是一生圆满成就。所以忏悔业障,太重要了!普贤菩萨这十个修行的纲目,那就是成佛的秘诀。第一个「礼敬诸佛」,诸佛是什么?除我之外,一切人是佛,佛来给我表演,给我示现。一切万物是诸佛,「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对一切人的恭敬,就是对佛的恭敬;我对一个人不恭敬,我对佛不恭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对一个人不恭敬,我对一切佛都不恭敬。我对一桩事情不负责任、不认真,我对一切事情不负责,就是不恭敬。然后对天地万物,没有一样不是真佛,这个礼敬诸佛才圆满。
 
  「称赞如来」,如来是性德,与性德相应的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就是恶的,恶的人、恶的事我们见到不称赞。要学习,要反省,学习是什么?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反面的教材,善人善行,佛是正面教材,正反都要学,才能成就自己圆满的性德。所以说忏悔这个法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能有一天舍掉,天天要修忏悔。忏悔从哪里忏起?从《弟子规》,从十善业,从《感应篇》。我们天天拿着这东西,都不长,拿来对照自己我这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大家果然真的能这样做法,恶的要改就是止,善的要学就是观,都在这中间里头。三年,《太上感应篇》上说的,你的心善、言善、行善,三年天必降之祥,吉祥。
 
  我给蔡老师讲,真正修忏悔法门三年,天天认真改过自新三年,你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君子,圣贤教育第一个学位拿到,君子。《学记》里面讲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七年小成是贤人,九年大成是圣人。圣贤君子十年完成,真干。尧舜是人,圣人,他能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孔孟学尧舜,学到了。我们今天学孔孟、学尧舜,十年之内肯定做到,没有别的,就是不善的是自己、善的是别人,常常存这个心。世间所有一切人没有过失,过失是我一个人,我天天改过,天天自新。他们在这里表演,做一面镜子帮助我,我藉这面镜子来照自己,成就自己。自己成就了,自行而后能化他;自己不能行,没有办法教人,人家不相信,你不是个好样子。自己是个好样子,自自然然感化别人,不要有意,无意当中,无形无意自然感化很多人。你说佛感化多少人?尧舜感化多少人?孔孟感化多少人?这不都是我们的榜样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们起心动念都要想想,我这个念头对社会大众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好的影响这个念头要起,不好的影响不可以起。我这句话,对别人有没有好的、善的、正面的、负面的,都想清楚,不善的、负面的不说。决定不能够让社会大众接触我,生起负面的想法、说法、做法,那就错了。我们要做个好样子,起心动念是好样子,言语造作是好样子,我们自己心安理得,这就是夫子所说的「不亦说乎」,你心多舒畅,多快乐,佛法里面讲的「法喜充满」。对自身不说别的,对自己的健康就是第一保障,人为什么衰老?忧能使人老,他有忧虑。人为什么会有病?贪瞋痴慢会生病,是疾病的根源。你能够舍贪瞋痴慢,修礼敬、修赞叹、修供养,你说你多快乐!孔颜之乐,佛菩萨的欢喜,我们全能得到,得到才像学佛的佛弟子,才像圣人的学生。古人讲作圣之徒,徒弟就是学生,圣贤的学生。
 
  我们立志就是向圣贤,向这目标,向这方向。而且克期成就,三年忏除业障,我们达到儒家君子的标准。七年达到贤人的标准,孟子是贤人;九年达到圣人的标准,孔子是圣人。认真努力,他能做得到,我也做得到,只要肯放下,肯放下自私自利,肯放下名闻利养,肯放下五欲六尘,肯放下贪瞋痴慢,没有一个做不到。所以这个事情不要争,没有竞争的,竞争做不到。用平常心,平等心,长是长久的心,永恒的心,平等心,自然就做到了。为什么?你本来是圣人,你本来是佛。「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是圣人、是佛,所以佛讲的话没有一点过分,佛讲的话全是真实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七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二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一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七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四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七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七二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83经 波估那之问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高振农)[栏目:六祖坛经思想研究]
 放下即自在[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十九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心法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为何不在十八界之内?[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密法漫谈[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密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三)三乘教法寂灭轮回之因的方法[栏目:圣者言教]
 佛说朝圣功德[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1年]
 四十二章经讲录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栏目:苏行三博士]
 第七十四课[栏目:量理宝藏论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