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七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分,第五小段精进慧菩萨,他代表第五具足方便住。
我们继续看清凉大师的开示,《疏钞》里面跟我们说明三性、三无性,我们现在接着昨天的钞文,「次三缘起无生者」,从这里看起。他这个开示是总说,因为这一章经文十首偈颂,前面九首是观法,「次三」就是四、五、六这三首偈,是说缘起无生。「缘起,即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缘起,「古经论中,亦名缘起性,今疏文从简,故云缘起」。缘是说因缘,为什么不说因缘,单单讲缘不讲因?因缘,佛在一切经论当中告诉我们,因缘太复杂了,无量因缘。佛在教学当中,无量因缘讲起来就太费事,浪费时间,如果心不够细的人,他会听乱了。所以世尊在教学,用现在所谓的归纳法,把复杂的东西归纳为简单。无量因缘把它归纳为四大类,四缘是四大类的缘,第一类就是因,叫「亲因缘」,一切法的生起,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一个条件。譬如我们种瓜,瓜最重要的条件是瓜子,这是因。如果没有这个因,你有再好的技术你也不能把瓜种出来。但是这个因能不能长成瓜要靠缘,所以缘决定因能不能生法。虽然因很重要,可是缘有决定性,所以佛就不说因生,他就讲缘生,这个讲得很有道理。如果我们讲十法界,十法界的因,每个众生统统具足,没有一个人是缺少一样的,统统具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就是作佛的因,每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因。你为什么不能成佛?你缺少缘。好象瓜子,西瓜的西瓜子,我们把西瓜子放在一个瓶里,放在一个碗里,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成瓜,为什么?它没有缘。它的缘要什么?它要土壤、它要肥料、它要阳光、它要水分。这些缘具足,它才会生长,它才能结成瓜。因虽有,没有缘是决定不能成就的。所以,佛家讲缘生而不说因生,道理就在此地。
缘,佛又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这三大类第一个是「所缘缘」。十个因,十法界十个因,这十个因里头你缘哪一个因,那就决定那个因会结果。如果我们这十个因里面,我们所缘缘成佛的这个因,你就有作佛的希望。佛的因是什么?世尊是归纳上讲,因也很多,最重要的因是平等,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诸位一定要记住,说平等,平等一定清净。我们供佛最重要的一个供具,不是香花灯明,不是这些,最重要的供具是供水,这个要知道。不供香花、不供香灯都可以,供一杯水。为什么?水代表成佛的因。惠能大师讲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无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就是清净平等,不动摇就平等,不生灭就平等了。所以,清净平等是成佛的因。我们真正发心就修清净平等,你看《无量寿经》上讲修行的三个因素,清净、平等、觉,这在经题上。果报是什么?果报是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佛果。清净平等觉是因心,修清净平等觉你就能得到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无量寿是自性的性德,庄严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相好。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大乘是如来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怎么样才能够修得?现在是迷了,迷了失掉了,如何来修?用清净心、平等心、觉心。清净平等觉能成就,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缘这个缘,一心一意这一生当中要作佛,究竟圆满。发这个心,这是所缘缘的心,我的目标锁定了,这一生就是要成佛。真成得了,因为你有因,你本来是佛,你有因。这个心发了之后不能间断,一断了效果就没有了,所以还需要一个「无间缘」,不能间断。所缘缘是锁定目标,这个目标永恒不间断,日夜都不间断。最后一个叫「增上缘」,增上就是外面,外面的力量帮助你。你看你必须先具足这两种缘,无间缘、所缘缘,你具足这两种缘,增上缘才帮得上忙,没有这两种缘,帮不上忙。你有这两种缘,一切诸佛菩萨来给你做增上缘,他看到你欢喜,他来帮助你,来成就你。诸佛菩萨怎么帮助?做种种示现,全是感应,就跟江本博士水实验的道理完全相同。我们感应的一些诸佛是自性佛,我们所感的国土依正庄严是唯心土。总的说来,心现识变,这样你才真正能体会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全是自性变现的。你在这上坚定了信心,这叫真信佛。所以信佛的人很多,真信的人没几个,真信的人决定成就。
那我现在还不想成佛,我想作菩萨,怜悯一切苦难众生,我得要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你这个所缘缘就缘菩萨了。菩萨是什么?菩萨是四摄六度,六波罗蜜是菩萨的智慧德能,四摄法是菩萨的慈悲摄受,那个缘锁定在四摄六度,这是菩萨道。诸佛菩萨来帮助我们、来做示现,就示现四摄六度。我们得认真去学习,增上缘这才能现前。诸位同学你们发的真心,实际禅寺这个道场是增上缘,你有修学的环境,实际禅寺四众护持是增上缘。可是你自己要具足清净平等觉,你才会成功,如果没有清净平等觉,你很难成就。清净心是戒,平等心是定,觉是慧,换句话说,你如何在增上缘里面成就自己的目标方向?你一定要修戒定慧,清净平等觉就是戒定慧。
诸佛菩萨所示现的就是你自己六根所接触的依正庄严,依报是物质环境,正报是人事环境。在人事环境里面,你所看到的,有看到你很欢喜的,有看到你很讨厌的,这是诸佛菩萨平等示现的。你要怎么修法?用感恩的心修,在这个里面生起感恩心,生起真诚心。前面「十信品」里面给你讲的十信,顺境,很欢喜的,不生贪爱,你的心就清净平等了;生起贪爱,你心就动了,就不平等,你的清净心失掉了,你的真心失掉了。看到你不喜欢的,看到这个人搞贪瞋痴的、搞不如法的,你心里不高兴,生烦恼,你的心又被破坏了。这是你自己不会修!逆境里面不生烦恼,看到之后立刻回光返照,看到善的,我要向他学习;看到恶的,我马上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于作恶的人一定还是真诚恭敬,他做了错的事情,不赞叹;他做一点好事,赞叹。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这样教给我们的,这样你就会修了。会修,顺境是佛菩萨示现的增上缘,逆境也是佛菩萨示现的增上缘,把我们的习气贪瞋痴慢,就在这个人事、物质环境里面把它淘汰得干干净净,你成佛了。你看到这个欢喜、看那个讨厌,不行,那你起烦恼了。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给我们点醒,叫历事炼心。你要不经历这些事相,你怎么能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淘汰掉?所以道理在此地。
真正修行,你不学,不学你就无法修,蕅益大师跟我们讲得很明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自己的心,就是起心动念。境是讲物质环境,缘是讲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是法相,人事环境是法性,都是清净平等的。为什么我们看到有好丑、有好恶?那是我们自己烦恼习气接触外头境缘起了反应,这个反应是烦恼的反应,是习气的反应,不是自性。如果要是自性,那就像古时候宗门大德大彻大悟的时候所说的话一样,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说见佛,他这一看,哪一个不是佛!说阿弥陀佛,个个都是阿弥陀佛,说释迦如来,人人都是释迦如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点都不假,是我自性变现的,能生万法。这个人叫什么?叫会了,他真会了!你看宗门大德常常测验学生,你会么?我们听不懂这个意思,会么就是刚才讲的这个意思。你什么时候能够眼睛一看,这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就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入华严境界。你得的心是清净平等觉,绝不会起一个念头,这就入不二法门。我们真感激世尊,无尽的感激,他老人家一生当中不断的在宣说,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候我们真的被他唤醒过来。
我在这个地方,我们是共同学习,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一句话。因为过去我们在学习当中,老一辈的,我们上一辈常常告诉我们,小小戒可以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年轻时候听到觉得这也有道理,现在时代不断在进步。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学习,我们现在省悟过来,小小戒比什么都重要。小小戒是什么?小小戒是基础,基础的基础,往往被别人疏忽掉。我们身上的汗毛像小小戒,这不重要,看不起它,你要是把全身汗毛拔掉,你看怎么样?你决定感染皮肤病,严重时候命就送掉了。这个小小的汗毛保护皮肤的,它能不重要吗?我们今天佛法衰微了,可以说衰到极处,眼看着恐怕佛法会在这个世间消失了。我在日本访问的时候,曾经提出日本那边的佛友们,我看到了我们没有弘护的人才,要积极培养。如果现在不培育真正弘护人才,三十年之后,佛教会在这个世间消失。我提醒他们。回到中国来也不例外。这桩事情就落实在诸位同学们的身上,你们是真正走到了佛法是存还是亡,还是兴、还是衰,走到最后的关口。佛法的延续、兴旺靠你们,你们要不发心,佛教在你们这一代就灭亡了,消失了。这个使命感,诸位你不能不直下承当!真正要承当,你不能不勤修戒定慧。从戒入手,小小戒,小到不能再小的,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如果你不从《弟子规》下手,你怎么样修学,修学一百年、修学三百年,你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你没有根;纵然有根,根不牢,摇摇晃晃的,你根不牢。什么时候你真正认识,《弟子规》才叫真正的根本,佛法就有救了,中国传统文化就能起死回生。你救了佛教,你救了正法,你也救了中国传统文化,你救了国家民族,你也救了这个世界,你的功德一切诸佛菩萨来称赞都称赞不尽。这个缘稀有难逢,你们遇到了。
真干从哪里干起?就从《弟子规》字字句句落实干起。然后再以因果教育做加行,就是《感应篇》,东北杨居士给我们讲的,都是属于《感应篇》一类的,她讲的是近代的,亲身所见所闻,真实不虚。以这个底子,这两样基础奠定之后,十善业自然落实。能落实十善业,你才能够落实三皈五戒、沙弥律仪,正法就能兴起来。诸位要记住,舍弃儒跟道,不学《弟子规》、不学《感应篇》,你从十善业道做起,难!真难!比登天还难,不妨你试试看。你用一年的时间去试验,你浪费一年时间,你用十年时间,你十年空过。会学的人把一年当十年用,不会学的人十年是白白浪费,这个真可惜!
《弟子规》的教学真正是得祖宗保佑,三宝加持,在汤池做实验,不到两年的时间做出成绩出来,做成功了。这就好比我们做养殖业,好象培养树苗,汤池的工作是刚刚培养出小树苗,培养成功了。这个树苗要让它生根茁壮,开花结果,那有待于戒定慧三学的提升。汤池只做到小小戒,做成功了,它需要因果教育的滋润,需要十善业道帮助它成长,然后才能够融会在儒释道三家学术之中。这个认知比什么都重要,你真认清楚了,你才肯真干!你为什么不肯干?对它不认识,而对它轻视,以为这个太容易了,不屑、不值得一学。多少人抱着怀疑的心态到汤池参观,来看看到底你们搞些什么玩意。听了三、五天课才恍然大悟,感动到流泪。这种人太多了,这是我们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如果我们自己还是掉以轻心,那叫当面错过,这就太可惜了。无论从哪里到这里来修学,都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国外。我们住在旁边,住在旁边古人常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我们得最殊胜的利益。我为什么没得到?不认识,或者虽认识,不够,认识的程度不够。认识的程度真正够了,我就相信你,你会把一切放下,你到那里去好好学,至少要学个半年到一年,根扎稳,没有半年到一年,根不稳。所以这些都是属于增上缘,增上缘要具足,成长就太快了。
增上缘就是依他起,他是外缘,依他起。古今论中也叫它做缘起性,所以我们懂得缘起性就是此地所讲的缘起,把「性」字省略掉了。疏文从简,简化了。中国人喜欢简单,言语跟文字都希望是愈简单愈好,愈少愈好。虽然少,要说清楚,所以古人言语、文字,它的标准也是几千年没有变,四个字,简要详明,简是简单,要是扼要,简单扼要,还要求什么?要求要明了,说得要详细,不能说漏了。你看看简单扼要的言语文字,能把一桩事情讲得详细、讲得明白,这好文章,好的言语,不啰嗦。今人,你看一篇报告长篇大论几千字、几万字,古人没有,古人一篇报告二、三百字就很多了。你去看《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里最长篇的文章没有超过一千字的,长文,五百字就算长文,十之六七都不超过五百字。人家里面叙说的,真的这四个标准做到了,简要详明。我们应当要学!一篇好文章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不能加一个字,加一个字是累赘,可以删掉;不能少一个字,少一个字意思就不能连贯,就不完整。做到恰到好处,一个字不能增减,叫好文章。我们知道了,应当努力向这个方向目标去迈进。
缘起为什么讲无生?无生就是生无自性性观,这个无生就是三无性里面生无性。生无性,生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个虚幻不实的现象,不能执着,也不用分别。佛法里有句话说叫「法尔如是」,自自然然它就是这样子的,这是性德的现象。「后三」,就是七、八、九三首偈,后三,「圆成无性」,圆成实,圆成就是圆成实性,「言无性者,即胜义无自性性」。这几句话是清凉大师把这一章经文里面的十首偈,前面九首观法大意给我们介绍出来了。底下说「偏言无性者」,这个偏是特别侧重在无性上讲,为什么?「向真性上说无性故」,这个意思是完全从真性上来讲,真性上来讲无性,这个无性不是说什么都无,它不是空无,它是有。有为什么说无?你不能执着它,你不能分别它,所谓是分别就错了,「动念即乖」,乖是违背,违背了真性。因为你一动念,真性立刻变成阿赖耶;你一有分别,末那起来了,意识起来了,立刻就出现法界虚空界,能生万法。念头一动,万法就生了,万法从哪来的?是你自心念头变现出来的,除了念头之外,没有一切法。所以《般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向真性上说无性故,亦是古名,并从简耳」,这些交代的话意思很深,深在哪里?古人老实,谚语所谓老实人有福,这句话真的吗?是真的。老实人心是定的,老实人心是清净的,老实人心里没有欲望,老实人的生活是心安理得,这就有大福报。
现代社会人不老实,不老实是念头多、妄想多,心不定。现在崇尚创新,崇尚立异,标新立异,崇尚要创作发明,老实人没有这种念头。孔老夫子是老实人,他自己说的,他没有创新,他没有发明,他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全是古圣先贤的东西。他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述就是传别人的,述说别人的,自己没有,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一部《论语》里面所讲的,全是古圣先贤所说的。夫子一生求学的态度是「信而好古」,对古人东西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没有自己的东西。释迦牟尼佛亦复如是。我是从《华严经》注疏,就是清凉大师这个《疏钞》,经题里面,清凉大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一切经,都是古佛所说的,世尊自己讲,他没有在古佛所说经典上增加一个字。
我读到这一段开示,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他们的心态都相同。学了五十多年,这个里头的奥秘,就是甚深的秘密,我们能够明白了几分。为什么没有方法创造发明?他自性是圆满的,你看像《华严经.出现品》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圆满的,没有一丝毫欠缺。你成佛了,你没有增加一点,你堕阿鼻地狱,你也没有减少一点,只有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没有两样。这个道理透彻之后,我们才真正肯定了佛佛道同,今佛所说如古佛所传的,没有两样。你有什么东西可以发明?你发明就是破坏自性,你有创新、有发明是破坏性德,你不是随顺性德,随顺性德那就没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夫子信而好古,释迦牟尼佛效法古佛,这是教给我们无上甚深的奥秘法。但是迷久了,对古圣先贤东西怀疑,不相信,这才使我们一下想到,佛在大乘教里面说菩萨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怀疑。对圣教怀疑,对古佛怀疑,菩萨只要有这么一个疑惑,就障碍他不能向上了。
所以佛法的承传,两种人最容易成就,一种是上上根人,一句、两句话他就开悟了,为什么?他不怀疑,没有怀疑。信而好古的人容易开悟。另外一种人是下下的愚人,你不要看他愚,他有善根,什么善根?你叫他走东他就东,叫他走西他就西,他不怀疑,他会一直走下去,他能走到目的地。下下根人教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不怀疑,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到不到三年,他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带他走了。这两种人好度,这两种人叫根熟众生,熟透了!所以诸佛如来对这两种人是绝不舍弃的,他这一生可以圆满成就。最难的是当中,上不上、下不下,就是我们讲上中下三根,这个难度!妄想、杂念、疑惑太多,除不尽。纵然学佛,学佛不知道放下,把一切佛法变成所知障,这糟透了!那是什么?执着佛所说的,分别经所讲的,他用分别执着来学佛法,佛法变成了所知障,变成了法执。
马鸣菩萨教我们那个话是真的,我们听教(讲经是听教)、读诵,听教不执着言说相,读诵不执着文字相;无论是听教、是诵经不能执着名字相;不可以有心缘相,心缘相是什么?想这个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不能想。为什么?因为你要想,你的心所缘缘缘到哪里去?缘到经文里面去,缘到名词术语里头去,听经缘到声音里面去。你想想,言语、文字、名相、音声,它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也是缘起性空,了不可得,你要是缘它就错了。所以变成法执,变成所知障,这叫不会学、不会听。
【若住于分别。则坏清净眼。愚痴邪见增。永不见诸佛。】
不会,就是这个地方第一首偈子上所说的,『若住于分别』,听经、读诵你都用分别心,都用执着心;『则坏清净眼』,清净眼是你的法眼,你只有肉眼,你法眼没有了、慧眼没有了、佛眼没有了。慧眼是阿罗汉的清净眼,法眼是菩萨的清净眼,如来的佛眼。只要有分别、有执着夹杂在见闻之中,就把你的清净眼、清净耳破坏掉了,那怎么样?增长愚痴,增长邪见。所以听经、研究经教增长邪见,这首偈说得好!没有分别,只有执着,增长愚痴,『永不见诸佛』。这样学佛的人实在不少,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所以学佛的人多,成佛的人不多。成佛的人怎么样?成佛的人他听教、研究经教他不用分别,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能够守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的开示,不执着言说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他能体会得如来真实义。所以,佛法最贵重的是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放下妄想。
底下说「又皆双明者」,双明者就是说三性又说三无性的。遍计所执性跟相无自性性是一双,依他起性跟生无自性性是一双,圆成实性跟胜义无自性性是一双,这讲双明。「以其三性即三无性故」,是一不是二。三性给你把事相说明,虽说明了,你没有分别执着,你是真明白了。如果你有分别执着,你是明了了,但是是邪见,不是正知正见,是邪见。为什么说邪见?正见生智慧,邪见生妄想,你听了佛法之后,是生智慧还是生妄想?这个不能不知道。「故唯识云,即依此三性,说彼三无性。」佛说了三性,一定讲三无性,怕你执着,怕你错解了如来真实义,所以不能不说三无性。「初则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就是生无性,「后」,后三首,「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故」,这是讲所执的我,所执的法,也就是平常讲的我执、法执,「二种三性不相去离」,给你讲三性是从事上讲的,从事上讲的三性,你了解这个事是怎么成就的。现在科学家所观察宇宙万事万物是从事上,科学家为什么不说佛法?因为他不知道三无性。知道三无性,他在事上他明了这个事是怎么发生的,但是决定不执着,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这叫正知正见。知道这些事相,像科学家现在所做的报告、所做的研究,他讲得很清楚,但是他有分别执着,在佛法里面讲这叫邪见,邪知邪见。佛法的正邪标准是从这里建立的,有分别执着就是邪知知见,没有分别执着就是正知正见。他两个说法是相同的,说法是一样的,实际上他的趣向不一样。没有执着,他跟法性相应;执着的时候,他跟烦恼相应,他跟妄想分别执着相应,不同地方在此地。所以他永远离不开烦恼习气,在果报上讲,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
所以,邪知邪见跟正知正见,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不容易辨别,讲法是一样的。譬如我们现在的知见不是正知正见,我们也学会了佛说,这个宇宙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我们也会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说这算不算正知正见?不算。为什么不算?我们说这两句话里头有分别、有执着,我们还是生活在烦恼跟苦难的世间。如果是正知正见,他生活在清净庄严的国土,实报庄严土,他怎么会在六道?哪有这种道理!我从这个比喻,你们诸位就要能想到,譬如我们在资讯里面看到夏威夷的土著古老的传说,里头有句话讲「这个世界是你念头变出来的」,这个话跟佛讲的完全相同。他这个话是不是正知正见?跟佛讲的是一样的,他的分别执着没有离开,这个还是邪知邪见。跟佛讲的完全一样,为什么佛说是正,别人讲就是邪?你要能辨别什么叫正、什么叫邪?离妄想分别执着叫正,有妄想分别执着叫邪。
真搞清楚了,那你就懂得佛法修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为的是什么?佛经上一句术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叫尊重不翻。它是佛法学习终极的目标,所以不翻它。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能翻,叫无上正等正觉,他不是邪知邪见,正觉,正知正见。阿罗汉不执着了,还有妄想、分别,他执着没有了,就叫他做正觉,他超越六道。如果他还有执着,有执着他出离不了六道,那叫做邪见,讲得完全一样。菩萨不但执着放下,分别也放下,叫正等正觉。佛妄想也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叫无上正等正觉。可见得邪跟正的分别,不是说得一样不一样,是你里头有没有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就这个东西。夹杂在里面就叫邪见,不夹杂就叫正见,邪正是这么说法的。我们学佛,也学了一辈子,学了几十年,我们的分别执着有没有放下?如果没有放下,自己要晓得,邪见在增长,不是正见。
我们总想把邪见放下,有没有方法帮助的,就是增上缘?有,戒律可以帮助你,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律从哪里?《弟子规》可以帮助你,你要不在这上下功夫,你找别的帮不上忙,这是我跟诸位讲一句老实话。你要好好的学《弟子规》,认真学上一年,你的进步,一年决定超过十年,为什么?你有个得力的帮手帮你忙。有《弟子规》,你的进步一年可以超越人家十年。这个东西有效的,也有通过科学实验。现在在北方,有些人用《弟子规》教儿女,用书法教儿女,因为这些东西学习都要心定下来,心浮气躁学不到。用传统的办法来教学,那就是一门深入,贵以专。实验的结果,小孩很懂事,守规矩,而且在考试的时候,无论在智慧、在能力上都超过一般同学。这什么原因?因为他心清净,他妄念少,他的意志能够集中,所以学习的情绪、速度大幅度的提升,都是中国古老的方法。这个方法我们晓得,不是古人发明的,是什么?是人性本来就是这样,它是属于性德。教你明了又叫你不要执着、不要分别,这就是佛知佛见;明了,有分别执着,就变成现在所谓专家学者,科学家、哲学家,都变成这些东西。这也是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先生所说的,佛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是哲学,佛法也不是科学,佛法也不是宗教,而佛法是现代人所必需,他这个话说得好!你真正明白了,这二种三性是一不是二,一即是二,二即是一。这是清凉大师为我们说明的。
「然法相宗,三性则有性,三无则无性,有无义殊,故彼偈云,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这两句话是佛说的,意思说「既言密意说三无性,则不碍于三有性也」。这是他会通相宗的讲法。法相宗确实三性是讲有,三无性是说无,有无对立。那怎么办?所以相宗有一首偈子讲,这个说法是佛的密意,密意说一切法无性。什么是密意?这个意思就是三无性不碍三有性,这才能会通,才能讲得通,相宗的说法。所以相宗是大乘,不是一乘,是菩萨乘,不是一佛乘。「若法性宗,此二三性有无无碍,互夺双忘,皆悉自在」,性宗跟相宗显然不相同,性宗讲得殊胜。性宗里面讲的是有无不二,你看《般若心经》是性宗的,《心经》上给我们讲有无就是不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色是有,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这是精神的部分。这个意思就告诉我们,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我们不能说唯心,也不能说唯物,心跟物是一不是二,不能分割。说心,心是物;说物,物是心。这个意思弥勒菩萨答复世尊征问的时候,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能体会得到,有无不二。这是法性宗上所讲的。
「初举分别过者」,前面到这个地方这是总说,把三性、三无性略略的介绍过之后,然后再讲前面第一首偈,「初举分别过者,分别即遍计所执也,古谓为分别性,今疏从简,亦欲辨起心动念,皆成分别,故并成过」。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注意了,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不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不是分别?是不是执着?如果是的,那我们就要警觉到,我们一天到晚用的这个心是什么心?轮回心。轮回心所造作的是轮回业,学佛也在造轮回业,学佛是轮回业里头的善业,善业果报在哪里?在人天。但是人天你一定要晓得,人天,你五戒十善至少要能打六十分,你来生才能得人身。如果五戒十善只有个五十分以下,来生人身有问题,得不到人身;得不到人身,畜生、饿鬼这个两道,不至于堕地狱。这个两道还是享福,在畜生道享福,在饿鬼道享福,饿鬼道是山神、土地,树木花草之神,搞这些去了。在佛门当中修的福。引导我们到哪一道去投胎,这是讲引业,那是戒定。有戒有定生色界天,有戒没有定生欲界天。所以佛为什么重视戒律,这就明白了。你没有定慧,有戒律,不堕三途,什么样戒律?《弟子规》百分之百落实,决定不堕三恶道。你细细看看,《弟子规》里头字字句句没有三恶道的业因,所以他不堕三恶道。如果违背了,那就是三恶道的业因,三恶道终究有分,这就错了。
所以,古人学佛跟我们现在学佛不一样,古人从小有家教。家教学什么?家教就是学的家规,家规就是《弟子规》。家教虽然家家不同,但是大同小异,没有教你干坏事的。家教具体的文字都在家谱里面,在过去,每一家都有祠堂,祠堂里面一定存着家谱。家谱是你家庭的历史,你这个族姓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有清清楚楚的记载,有根有本。现在讲家难了,没人懂,我们这一代是很可怜,古人所讲的家破人亡。古时候的家庭四代同堂、五代同堂,兴旺的时候到六代同堂,还有七代同堂,那是极少数的。七代同堂,他那个家族总有七、八百人,上千人。四代、五代很平常,很多,六代也常见。所以一个家族,人丁衰的也有七、八十人,人丁旺的有三四百人、五六百人,这是正常的现象。这么大的一个家庭,这个家庭就是个社会,所以它有组织,它有规矩,它没有规矩就乱了,所谓尊卑上下。所以一个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现在家没有了,家道、家学、家规、家业也都没有了,非常的悲惨,一家的亲人都四散了,彼此都不认识。现在有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父亲的兄弟我知道,我祖父的兄弟我就不知道了,曾祖父那更不知道了。在从前,不但曾祖父,连高祖父他所生的儿女,就是我们曾祖父这一代,大家住在一起,都知道、都认识,一家人。现在家没有了,这真可怜。家没有了,人就没有依靠,古人讲的天伦之乐,我们只看到这几个字样,什么叫天伦之乐,不知道。古人讲儿孙满堂,儿孙几百人,哪像现在!
中国的家道,中国家的精神、功能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所以《大学》里面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齐,每一个人家都整齐,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政府各级领导人很悠闲,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人人都守规矩,每一家把他的家人都管得很好。所以《弟子规》是中国各个族群、家族家规共同的规约,也就是集各个家族家规的大成,人人都要学,从小到老都不能够违背。人人都在学,人人都是好人,这社会上没有坏人。《弟子规》做到了,确实那不是一个理想,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坏人,没有有坏念头的人,也没有作恶的人。所以中国古圣先贤五千年来靠这个教诲,让这个地区、这个族群长治久安。现在这个东西丢掉了,丢掉社会动乱,人心没有归依,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苦不堪言。这个要恢复到正常秩序,那是非常困难,这是值得我们深深去省察的。
这一段说「初举分别过者」,就是前面这三首偈,分别就是遍计所执,古时候称为分别性,「今疏从简,亦欲辨起心动念,皆成分别,故并成过。故云,以心分别,一切法邪;不以心分别,一切法正」。佛法讲邪正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你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乃至意志,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只要有分别、有执着就叫邪,邪知邪见;离分别执着,叫正知正见,讲得透彻。我们现在自己反省想想,全是邪知邪见,在过去,过去不知道,以为邪知邪见是恶知恶见。所以,邪知邪见跟善恶的恶不一样,邪正不等于善恶。善恶的定义,什么叫善?利益众生叫善,利益自己的叫恶,这是善恶的定义。为什么利益自己叫恶?利益自己增长我执,这就是恶。为什么?六道轮回是我执变现出来的,我执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所以把这个称之为恶。起心动念都为社会、为众生,这是善,那是破我执,帮助你破我执,心量拓开了,所谓量大福大,是这个道理。这些理不能不知道,知道你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去修正你的错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在这一生当中想入佛境界,想往生佛国,那我们就要得到佛的气分,要跟佛愈接近愈好。佛没有分别执着,我们的分别执着要降温,也就是说一年要比一年淡薄,一年比一年轻,这就对了。如果分别执着还是一年比一年严重,那就坏了,那就错了。
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断恶修善,断恶修善不能出六道轮回,但是它跟出六道轮回有密切的关联性,这个不能不知道。它能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真正超越六道轮回的因素,就是不执着、不分别。你要修清净心,你要修忍辱波罗蜜。无论看到人做什么坏事,不放在心上,更不能放在脸上,也不能放在嘴皮上。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破执着第一步的功夫。尤其见到人不如法的,我们会心里很难过,自己去用自己的标准,不是如来的标准,自己的标准,产生厌恶,就造业。所以,我们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学佛,我们接受别人的批评,虚心接受,不批评人,我们没有这个功夫,没有这个能力。诸佛菩萨对于作恶的众生只有劝导,没有批评,没有责备,言辞都非常柔软,这都是应当要学习的。学习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的应化,如果看到最深、最究竟、最彻底,那是自己的心现识变。所以你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邪正、善恶、是非、真妄标准要搞清楚。
下面引「信心铭云」,这是三祖僧璨大师所说的,「大道无难,唯嫌拣择」。拣择是什么?选择;选择是什么?是分别、是执着。我们现在求大道,大道是成佛之道,用分别心、用拣择的心,你不能成就。这禅宗里面说的话,可是在教下、在净土,你看看佛祖教导我们执持名号,执就是执着,持就是保持,名号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跟他讲的完全相反,我们到底信谁?上上根人,《信心铭》讲的这句话没错,中下根性的人不得受用。我们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法门确实有难有易,实在讲不是法门有难易,是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难易是在我们自己分的,不是在法门上分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假如这个法门我过去生中学过,这一生遇到的时候熟、容易;过去生中从来没有学过,这一生遇到,学习很困难,这种现象发生,这是属于因果的现象。怎么选择?你感觉得不难,觉得很容易,学起来很欢喜,不讨厌,那你就选择这个法门,你学得就快。如果这个法门学的时候难,不喜欢,你就不要学它。
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那就听佛的话,佛替上中下三根的人做了一个选择。佛在世的时候教人,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佛给我们指导的。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选择净土是遵从佛陀的教诲。细细看看净宗的典籍确实分量少,只有三经一论,后来我们祖师又放两部进去,变成五经一论。纵然是五经一论,五经印在一起也是薄薄的一小本,依靠的经典最少,最少容易学习。五经都学行,如果不能,五经里头学一部就行。最少的一部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文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行,你一生就依这个经老实念佛,决定得生!简单、容易、稳当、可靠,而且快速,往生极乐世界,那成功不是其他的法门可以相比的。《华严经》到最后也不例外,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乘大法,指归净土。所以不选择当中,我们按照自己的能力、习性、爱好来抉择法门。
它后头这一句说得好,「但不憎爱,洞然明白」,这是于一切人、于一切事、一切万物不要有讨厌的念头,不要有贪爱的念头。憎爱就是贪瞋,你能够不贪不瞋,自然就不愚痴,智慧就开了。所以在一切境缘当中练什么?顺自己意思的没有贪爱,违背自己意思的没有瞋恨,你就用这个功夫就好。这个功夫能用下去,你功夫就得力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