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三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四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第六段,有两首半的偈子,我们先将经文念一遍:
 
  【若知一切众生行。则能成就诸群生。若能成就诸群生。则得善摄众生智。若得善摄众生智。则能成就四摄法。若能成就四摄法。则与众生无限利。若与众生无限利。则具最胜智方便。】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的提示是「六二颂半,明七地」,七地是远行地;「谓初一」,就是前面的四句,「明有中殊胜行;后一颂半,明空中方便智,准释可知」。这两首半的偈颂不难懂,清凉为我们提示提得很好,前一首是有中,后面一首半是空中,空有不二。
 
  先看前面这一首,『若知一切众生行』,这一句是第六现前地所证得的大智行,六地菩萨开慧了,智慧大开,所以他能知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的活动,我们常讲的理事因果千变万化,他都能够通达明了。远行地有这样的智慧,所以他『能成就诸群生』。诸群生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生就是众生,群是讲众生无量无边。我们现在科学所分的,动物、植物、矿物;佛法里面分两大类,有情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就是动物,器世间包括植物与矿物跟大自然现象,诸群生全都包括了。由此可知,如果没有智慧就不能成就众生,要想成就众生,不能不求智慧。
 
  智慧,佛给我们说是本有的。成就众生,当然先要讲成就自己;自己不成就,怎么能成就众生?成就自己,就我们凡夫位上来说,有次第。孔子当年教学,他分四科,四科是次第。第一个「德行」。没有德行,换句话说,不会做人。人都做不好,还能有什么成就?头一条是德行。第二条「言语」。言语很重要,古大德常说「口为祸福之门」,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人对言语这样的重视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古圣先王教人「谨言慎行」,说话要很谨慎,行为要很慎重,这是大德。
 
  然后才讲「政事」,这个政事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技术、技能,你有一技之长,你这一生可以谋取生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工作。古人重视真实的学问,现在人讲的是职业教育,你学哪个行业,你将来在哪个行业里面工作,使你自己的物质生活能解决。然后你这物质生活很丰裕、很丰富了,再可以学一点「文学」,文学属于精神生活。可见得物质生活在前面,精神生活在后面,先有物质生活,而后再谈精神生活。这就是所谓「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在世间最重要的是衣食,能吃得饱,能穿得暖,这是基本的要求。
 
  孔夫子确实多才多艺,你看他有三千弟子,各行各业都有,他怎样指导?我们要问,夫子是不是各行各业都通?他是知道很多,但是如果说各行各业都通,恐怕夫子也做不到。他怎么指导?指导的是原则、是原理,原理原则那就是智慧。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最重要是什么?德行、言语重要。有德行,能够谨言慎行,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相信都能够做得好。
 
  释迦牟尼佛教学也不例外,你看他教菩萨。菩萨不是神仙,这个诸位要搞清楚,菩萨是学生。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阿罗汉也是学生,这都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菩萨的意思是觉悟,阿罗汉的意思叫无学,是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修学圆满,就好比说小学,小学毕业了,这称阿罗汉:中学毕业了,叫做菩萨;大学毕业了,就叫做佛。由此可知,佛教的三个术语,实在讲是三个阶段学习,你在哪个阶段,这个我们要懂。你要是懂得之后,你就知道佛法确实不是宗教,它是教育。
 
  佛教菩萨,第一个要发心,我们中国人讲的立志,佛门讲发心。发什么心?现在的话说,为人民服务。佛讲的范围比人民大,在六道十法界,人道是其中的一道,佛教学生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一切众生,这就是六道十法界全部都包括,范围大!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句话就是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度」就是服务的意思,用现在的话就是服务。众生无量无边,我要立个誓愿为他们服务,要发这么大的心,这是菩提心,能够舍己为人,把众生摆在第一,我在第二。佛就是这样带头做给我们看,所以学生不能不服。
 
  你要为别人服务,首先你要具足服务的条件。条件头一个还是德行,跟孔老夫子没有两样。德行说的什么?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习气是德行之贼,是从迷惑颠倒里面所生的,完全违背了性德,所以佛头一个要求学生要断烦恼。烦恼断了,你才真正具备为众生服务的头一个条件,德行。你真为众生做好事,你不会害众生,你会爱一切众生,你不会怨恨。工作再烦再重,你也不会感到厌倦,就如同慈母为她的儿女服务一样,任劳任怨,欢欢喜喜,不眠不休的去工作。那是什么?德行,天性。所以佛要求你断烦恼,要求你断习气。
 
  佛教初学,《十善业道》里头讲的,这是初学,十桩事情,这十善业。我们现在一般迷惑颠倒的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个恰恰相反,这迷了,迷失了自性。十善业是自性性德自然的流露,你要是觉悟了,你也自自然然的跟佛讲的十善圆满相应,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所以十善不是释迦牟尼佛发明的,不是释迦牟尼佛制定的,这你要知道,你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违背性德?这就像中国《三字经》里面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要讲我们的本性性德跟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以叫相近。诸佛如来起心动念没有丝毫不善,没有丝毫染污,确实是纯净纯善。我们想想实在是非常惭愧。为什么佛没有丝毫的不善,没有丝毫染污?佛觉了诸法真相!
 
  诸法真相是什么?《华严》前面也说了,后面还会常说,诸法实相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一个生命共同体,一般人很不好懂,实在讲也不难懂。我们要比喻,我常常用我们的身体做比喻,这个亲切,大家好懂。我们这一个身,你看身在外面有眼耳鼻舌,身体,有头、有手、有足,里面有五脏六腑,许多不同的器官组成这个身体,这个身体就是所有一切器官的生命共同体,这个你好懂。任何一个器官都不能够离开这个共同体而独立的存在,不可能,不可能独立存在。我们想想,眼睛关不关心耳朵?耳朵关不关心鼻子?关心,一个生命共同体,不会打架,决定和睦相处,你这个人才能活得下去。如果你的器官都打架、都不合作,这个人就要死了,活不成了。这个道理大家懂。
 
  阿罗汉、菩萨、佛觉悟了,明白了,整个宇宙里面所有一切众生就像我们身体各个器官一样。整个宇宙是我们的身体,叫做法身。你看大乘教里头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宇宙是我们的法身。宇宙里面每个众生,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与我们有没有关系?有关系,就是自己。所以你爱自己,你就会爱一切众生。像身体一样,眼睛,眼睛自己爱眼睛,必定爱整个身体每个器官、每个细胞,哪有不爱的道理?哪有不关心的道理?哪有不帮助的道理?这里面没有任何条件。
 
  所以佛家的慈悲,就是世间人讲的爱,慈悲怎么讲?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没有条件,没有条件的爱法界虚空界里面一切众生,没有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同体,同体大悲,我们共同一个生命体。所以整个宇宙,我们现在明白了,有机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死的。科学家认为是死的、无机的,在佛法里头找不到;科学家认为无机的,佛法看它还是活活泼泼。为什么?它有法性,法性不生不灭。只要是现相,这个现相是法性变的,它的体就是法性,它怎么会有生死?哪有这个道理!这些理事很深,一般人不容易了解,纵然佛菩萨给我们说,我们读这些大乘经典还是没有办法开悟,就是对于这个事实真相依旧是不了解。这个不了解,不是佛讲得不清楚,是我们自己的根太钝了。
 
  为什么龙树菩萨一听就懂,惠能大师一听就懂?为什么我们不懂?这就是佛说的,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了。如果把烦恼习气除掉,我们跟龙树、跟惠能大师的根性没有两样,我们一接触也就通达了。这么一来,你就晓得烦恼习气要不要放下。烦恼习气本来没有!无量智慧德相是本来现成的,不生不灭,佛教我们自己现前证得。这是诸佛菩萨的教诲,他教我们自己去证,你们想想这种教育多殊胜。所以要知道,佛菩萨没有任何一样东西能给人的,所以他自己很谦虚,谦虚是真的不是假的。
 
  《般若经》上说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样成佛的?众生是自觉、自悟、自度,别人帮不上忙。所以诸佛菩萨对众生的恩德是什么?增上缘,就是这些真正的讯息,我们迷住了,一点都不知道,他来告诉我们。告诉我们本来是佛、本来成佛,告诉我们现在这个境界,在六道里头搞轮回,这是作梦,「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你真的晓得这真的是个梦,确实不是真的,你自然就放下,一丝毫罣碍都没有了。
 
  我在香港,感触很多!三十年前,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那一年在香港住四个月,香港佛门里面的法师我都去拜访。到这个地方来讲经弘法,所谓拜码头,畅怀法师陪同我,一家一家去拜,所以法师都很熟。今天三分之二不在了,不但年岁比我大的往生了,还有年岁比我小很多的也不在了。想一想三十年一场梦!这些法师所经营的道场,他走了,一样没带走,他的愿望没有人继承,全都落空了。
 
  所以梦幻泡影在哪里?就在眼前。聪明人看得出来,迷惑的人、迷惑严重的人看不出来,依然是醉生梦死。佛菩萨圣贤的教诲没有别的,把我们在梦中唤醒。真正带得去的是你的德、业,所谓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你有智慧,你才成就别人。怎么成就法?你看看诸佛如来、祖师大德,你看他怎么做?现身说法,他不是讲给你听,他是做给你看。他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一丝毫都不沾染,没有得失的念头。
 
  你想想,你作梦,梦中得到一大堆的黄金,是不是很高兴?如果你晓得是梦,一下子醒过来,什么也没有。梦中遭遇困难,遭遇重大的损失,一觉醒来,也没有事。所以得是假的,失也是假的,没有得失。而你念头、你的行为邪正、迷悟,这个东西带得走。你现在迷,死了之后还是迷,在六道里投胎还是迷。如果你要是觉悟了,不干了,过去生生世世在六道里头打滚,现在不想干了,不再干这个,这傻事情,苦不堪言,现在要求生净土,一心一意把阿弥陀佛摆在心上。
 
  念佛念了不少年,不灵,阿弥陀佛那边丝毫的讯息都没有。于是念久了,怀疑了,到底有没有阿弥陀佛?到底有没有极乐世界?念佛真能往生吗?往生是真的吗?经上讲的靠得住吗?怀疑了,这叫造业,这个业力会带走的。你这一生有怀疑,来生遇到佛法也不相信,麻烦可就大!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才再能有一点觉悟,遇到的时候生起一点信心。那个信心还要慢慢增长,增长不是一生一世,多生多世,不断培养你这个信心,不是一桩容易事。
 
  今天对佛法有坚定信心的人,不是这一世修的,过去不知道修了多少世,而且肯定是很密集。像悟达国师十世高僧,密集的熏修,才坚定,才不动摇、不退转。所以它不是一生的事情。如果过去生中学得不够,这一生中遇到善缘。所以缘很重要,这是善导大师讲的,他老人家说,西方世界四土三辈九品,这个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品位,总在遇缘不同,可见得遇缘太殊胜。如果遇到缘殊胜,对你的善根、福德的提升有不可思议的帮助,确实在这一生当中会大幅度的提升,能把过去所修行一些缺陷全部都补过来,这个难得。
 
  我回想自己,过去生中当然有修;没有修,不可能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但是自己总是觉得缺陷太多,好在这一生遇缘殊胜,遇到三个好老师。我们对老师完全肯定,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还要这么长的时间,半个多世纪锲而不舍,才有这么一点小成就。如果稍稍懈怠、稍稍疑惑,成就就没有了。由此可知,这个成就要先成就自己。老师成就了,学生看在眼里,深信不疑,跟定老师。这个跟定,不一定是在他身边,这个诸位要知道,尤其在现代这个社会,是跟定他所教的。
 
  我过去亲近三个老师,都不是跟在老师身边。方老师、章嘉大师,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两个小时;李老师,一个星期见三次面,不超过十个小时。诸位要知道,不是跟在老师身边。老师他的工作忙碌,我们只是听他课,了解经教的内容,依教奉行。所以老师只是教导你,能不能成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肯不肯依教奉行。肯依教奉行的就是真正的学生,来听课,一堂不缺,但是不能依教奉行的,那是结缘的学生,我们一般讲旁听生,不是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学生是依教奉行。所以老师上课听众很多,真正能依教奉行的不多。过去常常在台中慈光图书馆、莲社讲经,听众有三、四百人,真正能依教奉行的,三十个人都不到,已经很不错、很殊胜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明白之后,我们自己知道怎样学,成就自己就是成就众生。
 
  『若能成就诸群生,则得善摄众生智』。摄是摄受,我们今天讲接引,接引、摄受,这都是佛教名词,现在怎么说?现在就是协助,协助众生的智慧,帮助众生的智慧,你就懂得这个,统统都是从自己修学里面得来的,这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你真的是发心了,然后你要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才能够学法门。如果烦恼没有断,你法门就不得其门而入;那个经,你会背、你会讲,你做不到。譬如《无量寿经》,我们只说一句,你这一句做到没有?「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一句经文讲的是什么?十善业,就是《十善业道经》,你有没有做到?善护三业,佛法的修学是从这个地方开始,也是在这个地方圆满,这不能不知道。
 
  你看看佛门画的佛像,画的佛像很容易见到,塑的佛像很少见到。画的佛像,佛像头都是有一个圆光,圆光的顶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用梵文写的、有用藏文写的,在西藏差不多都是藏文跟梵文,也有用中文写的,它的发音叫「唵、阿、吽」,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上这句话,善护三业。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唵阿吽就是身口意三业,就是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我们看到佛像头顶上这三个字就知道,十善业是从开头初学一直到成佛,到成佛是圆满。行十善业道,就是「善摄众生」。
 
  你为什么十善业道会做得那么圆满?智慧。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用什么?就是自己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自自然然能感动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包括天地鬼神,包括声闻、缘觉、菩萨都受感动。菩萨里有初学的菩萨,就是初发心的菩萨,权教菩萨。所以什么人真正能把十善业道做圆满?做到百分之百?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十信位的菩萨。他再往上提升一步,法身大士。
 
  所以今天我劝同学们要从《弟子规》做起。真正学弟子规是智慧,他要没有智慧,他学弟子规很困难。为什么?他不相信,他怀疑:我为什么要学这个?真正欢欢喜喜依教奉行是智慧,他智慧开了。诸位,无论在哪个环境,无论你是过什么样方式的生活,你真正要在佛法上取得成就,我跟你讲老实话,《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沙弥律仪》,这四样东西你真正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成就了。你不要求想什么道场、想什么徒众,不需要,你只要这四个成就了,那个时候「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想拥有一个道场,不知道有多少道场想供养你;你讲经想听众,不知道多少人想听你的教诲。你只要具足这四个真正的德行,你就能够摄受众生。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后面这一首偈,第二首:
 
  【若得善摄众生智。则能成就四摄法。】
 
  我们就看这两句。所以摄受众生的智慧重要,我们讲得浅白一点,就是帮助众生要有智慧,不是凭热情,热情没有办法成就众生,一定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帮助。用什么方法帮助?用四摄法,『则能成就四摄法』,摄就是摄受。确实,世尊这个「四摄法」真的是不可思议。从一个家庭,组织家庭最小的小单位,夫妻,四摄法能叫夫妻和睦,白头偕老,你看这个法多妙;扩大,到世界和平。化解冲突,恢复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和谐宇宙之间一切诸群生,用什么方法?就是四摄法,不可思议!
 
  四摄法,同学们也都很熟,这佛常讲的四条,「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就这四条。四条,你学了,要给你考试,你也能考满分,一个字也没答错。可是怎么样?你不懂得它的意思,你不知道它怎么做法。你要懂得四摄法,我们一般讲,你的人缘就好得不得了。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里一切众生,你都能跟他和谐相处,决定不会发生冲突。做人做到这个样子,这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内心里面绝对不会对人事物有丝毫的对立。为什么?有对立就是烦恼,就没有智慧。智慧开了,对立没有了,知道整个宇宙是自己,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会全心全力帮助他。
 
  但是众生迷得太深,你帮助他,他不接受。遇到你,他想接受,那不是真的。为什么?真的,是你教导他的,他真的明白了,真觉悟了,真正能落实了。所以摄受众生,也不是众生一天到晚跟在面前,不是的,你要这么想法就错了。摄受最浅的意思,依教奉行,真的摄受。我们把《弟子规》做到了,真正是我们五千年老祖宗的好子孙,孔老夫子的好学生,祖宗摄受,孔子摄受;孔子距离我们二千五百年了,老祖宗距离我们五千年了,依教奉行。我们对于佛的教诲就是十善业,十善业要是真正百分之百的落实,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好弟子,这不可思议。如果我们做不到,天天跟在释迦牟尼佛的面前,不是他的学生,所以这桩事情不能不懂得。
 
  所以学《弟子规》,智慧,真正是舍己为人,我们佛门里面讲的再来人,要不然哪有这么好教?再来人里面也有很多种类,有诸佛再来的,有菩萨再来的,有阿罗汉再来的,也有过去是人天,生生世世熏修佛法,善根深厚再来的。所以他一听就懂、就明了,他就能发愿,我们一般讲,他就能够立志,就能够把名闻利养舍弃掉,而来参与伦理、道德、因果的学习。要没有真实的智慧,怎么能做到?他在世间有一份很好的工作,有很高的待遇,现在人讲,他有很幸福美满的家庭,全都能舍。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王位也舍掉了,荣华富贵、妻子儿女全都能放下。不是真智慧,怎么能做到?所以他真有摄受众生的智慧,又得到佛的方法(摄受的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德行,我们讲德行的感召,没有大德怎么行?
 
  我们世间人的大德,就是伦理道德,这是世间人的大德,你能够做得好,你决定不堕三途;积功累德,你来生的果报一定在天上。如果情欲还没有能完全放下,果报在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那就是你对于欲,我们一般讲爱欲,这个爱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程度上有不同的差别,爱欲愈淡,你提升的就愈高。所以到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爱欲就很淡了。再往上去就断掉了,这一点点的爱欲断掉之后,他就到色界天。色界天里面没有爱欲,爱欲是不是真的断掉?不是,定功伏住。所以他是伏断,不是灭断。如果灭断,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回。他是定功伏住,定生慧,慧能降伏烦恼,但是没有断灭,只是伏住,不起作用。
 
  色界有十八层天,再上去是无色界,无色界的天顶叫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不能够不晓得。非非想处天突破,就是六道超越了,超越六道是阿罗汉。三果圣人阿那含他还在六道,在什么地方?在四禅天。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四禅有九天,四天是凡夫天,另外五种是圣人,他们在那边修行。修行,如果他的功课学完,学得很好,很有成就,就提升,就超越六道,到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这两道去了;学大乘的到菩萨去了。一层一层往上提升,这叫成就。
 
  四摄法里面,第一个「布施」,跟六度里面的布施,名词相同,意思不相同。为什么?四摄法是帮助别人的,这你要懂得;六度,六度是度自己的。所以六度的布施着重在放下,放下悭贪。人有贪心,这个贪心是最严重的烦恼,头一个你要放下。贪,是你有希求,希望得到;悭吝,是你有的你不肯布施,就是你不肯给别人,我们讲吝啬。这是众生一般的毛病、通病,这个毛病要是不能改过来,果报都在饿鬼道,所以说贪心堕饿鬼。我们世间一般人,这中国人常讲,人死了都做鬼。明明是六道,为什么人死了都变成鬼?没有说人死了,他又到人间来了;人死了,他生天了,那没说。人死了,都变成鬼了。这个话虽然是不正确,但是细细的你去观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道理。你想想看世间人,几个人不贪?学佛了,世间法放下,不贪了,佛法贪爱,这就糟糕了。佛是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换对象,换对象不行。学佛要没有离开悭贪,还是要到饿鬼道,这个道理你不能不懂;你要不想到鬼道,悭贪要放下。所以布施是要把悭贪布施掉,这是六度里面的布施。
 
  四摄法里布施,四摄法是帮助众生的。帮助众生,首先要跟众生结缘。你跟众生没有缘,佛法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很慈悲,这个众生跟佛没有缘,佛就没有办法度他。为什么?不听、不接受。所以佛常常讲,要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别人对我不善,我对他善,这样就好。凡事总有因,你要把因找到,从因上消除。人与人之间,绝大多数的这些不善都是从误会当中产生的。其实怎么样?其实没事,都是误会。误会必须要澄清,澄清要懂得四摄法。
 
  所以四摄法里布施跟六波罗蜜布施的意思、精神不一样。这个地方的布施,我常常给同学们说,这个布施就是我们对人往来要懂得多请客、多送礼,这个布施就是这个意思。四摄法就是佛教导我们跟一切众生交往的方法,现在讲公共关系法,是这一类的。人与人交往应当要懂得,所谓是交际的方法,跟大众相处的方法。所以这不是自己断烦恼提升自己灵性,这不是的,这是跟大众往来。所以这个布施是我们说多请客、多送礼。
 
  请客、送礼,他都不接受,那怎么办?还有个方法,我们每天修积这些功德,读经、念佛,把所有的功德回向给他,这也是布施。把我自己修行的功德天天给他回向,到一定的时间,对方明白了,我对他很不好,常常毁谤他、糟蹋他、侮辱他,甚至找他的麻烦,刁难他;他对我这么好,每天诵经念佛给我回向。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一旦知道,他的内心惭愧。他会想想在这一生当中,交往的人很多,这样的人从来没有遇到过。所以这一回头,什么误会都没有了。
 
  我们对人是真心、是诚意,不能掺杂丝毫虚妄,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做布施供养。布施供养也要做得很如法,决不是去巴结,决不是谄媚。譬如我跟许多宗教往来,我们常常修布施,他也非常欢喜。什么原因?那些宗教都办很多慈善事业,他们办医院、办养老院、办孤儿院,还办很多慈善的事业,我们主动乐意的去捐助、去帮忙,这好事情,这是他需要的,不是给他个人的,而是他在帮助一些苦难的人。用现在的商业术语来说,人家做这些好事,我们拿钱去投资,他做的那些好事有功德,我们也沾了一分。你能够这样想开来,怎么会不欢喜?而且真的会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中国古人的教诲,成人之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他做的事情不如法,不是真正的善行,你可以不必,那个用其他的方式布施。其他的布施,多半叫法布施。所以布施里头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每种布施里面,那又不知道分多少类别,你都要通达、都要明了,你会做到恰到好处,布施就有恩惠了,跟人就结了缘。
 
  在家庭,夫妻之间要懂得四摄,这是人与人之间,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没有一个不能相处,没有一个处不好,所以你要会用。小礼物,表示关心,表示尊重,表示敬爱,礼不在多。常常记住,世间人情执很深,他的喜庆节日,逢年过节,他的生日,还有一些就是纪念日,你都能够送一个小礼物,甚至于送一个贺卡,人家就:这个人对我没有忘记。这统统属于四摄法里头的布施。
 
  「爱语」,不是甜言蜜语,不是的,真正爱护他,爱护他的德行。爱语,你就很容易体会到,这是教导,我跟人往来没有废话,句句话都是提醒他、都是帮助他。在现前的社会,要特别着重因果的教育,讲因果报应的故事给他听,提醒他,让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到,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自自然然他就会收敛,真的爱他。也就是说,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断恶修善。
 
  古圣先贤的东西,现在人愈来愈淡薄了,不知道那个东西好。你讲,他听了很高兴,也很赞叹,最后怎么样?那是理想,做不到;那是过去的社会,现在社会不作兴。过去社会孝顺父母,现在可以不要孝顺父母,行吗?孝顺父母的人,一家和合,一家欢乐;不孝顺父母,父子都像冤家对头生活在一起,你说这个生活多痛苦。你说哪一种好?一家人天天生活在欢乐的心情里面好,还是一家彼此怀疑、彼此敌对的好?这个清清楚楚就摆在面前了。那要怎样让一家真正的做到家和?《弟子规》,弟子规能帮助你家和万事兴。这个东西在中国做了五千年,效果卓著,今天的社会还是不能离开它。所以我是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到用伦理道德来化解冲突,来恢复社会安定、世界和平。
 
  我在国际和平会议曾经有七次主题讲演,可是与会的这些朋友们听了之后都很赞叹,你的理想很好,做不到。没有人相信中国古圣先贤这一套东西现在还能起作用。我是被这些话逼着没有法子,一定做试验。所以我们才选择汤池小镇做个试验,把弟子规搬出来,劝导这个小镇的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一起学。我本来想,恐怕都要费三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没想到半年就看到效果了,一年,让我们生欢喜心。真的,去年十一月开始做的,现在十月,一年。整个社会风气改变了,人心改变了,才想到这个人是这么样好教。如果这个方法要推行到全国,推行到全世界,问题就化解了。
 
  其实推行难不难?不难。只要国家领导人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利用现在的卫星电视来教学,就很容易普及。老师上课教学,国家领导人也在听,也在课堂里面,这个镜头传播到全国,每个人都看到了,上行下效!居上位的人在那个地方很认真学习,底下人全部效法。所以在过去,帝王(那人都很聪明)邀请这些专家学者,在过去是儒释道三家,这些高僧大德,宫廷里面去讲经、去教学,皇上带着文武大臣来听课。这一传出去,没有人不欢喜,没有人不学习。所以一个政权建立,三、五年教化就遍行国内,社会就安定,安定和平这么来的。现在试验还是有效,所以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没想到人民是这样容易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原想三年,一年就完成,真的是难得,我觉得是祖宗保佑。
 
  我们这个成效一出来,你看联合国就有这个活动,邀请我们参加。主要就是把我们这个教学的成果在联合国展览,我们在那里推荐、介绍。我们做了一次介绍会,介绍给全世界。教科文组织,参加的是一百九十二个国家,希望大家了解这个事实,知道我们所说的不是理想,可以落实。这个试验成功了,我就退下来了,以后不再搞这些事,国际、国内所有一切活动我都不参加。我做的,做到这个地方功德圆满。往后我的工作,讲经,还是在摄影棚里面讲经,跟电视机前面、电脑前面的同学共同学习大乘经典,这是我们的本行,现在要回归到本行。
 
  真正志同道合的,我也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学习。所以前天就有人报名,我说我这个不接受报名。将来这些志同道合从哪里来?是从各方面推荐而来的。第一个来源,就是汤池文化中心的老师。所以你要想参加我们将来一起学习,先到汤池去做老师,到那边去学习,在那边教个几年,我们大家都了解了。为什么?在那里教学,必须要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所以,弟子规不是考试卷里面考试的,不是的,是要在那个地方去教一年,得到那个地方同学们、老师们的推荐。我想我们将来人数不多,只几个人,是这么来的。你必须具足真实的德能,真正发心舍己为人,没有私心,没有名闻利养,真正做出牺牲奉献,向佛菩萨、向祖师大德学习,成就自己,成就众生。
 
  我们的教育是五种,伦理、道德、因果,后面是智慧、是科学。所以你必须要具足伦理、道德、因果这三门,有这个基础肯定有成就。所以大家真的想学习圣贤之道,你必须先把我所讲的这四门,这是根,儒家的根不能够忽视。儒家的根是佛家根本的根本。如果你不用儒跟道,行,你就用小乘,你先学小乘。小乘要学多少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十二年,讲阿含十二年,不容易。我们用儒跟道,那在时间上节省很多。中国的大乘佛法是用儒跟道来扎根,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儒跟道是决定不能够轻视的,是我们的根本。
 
  我们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再落实十善业就一点都不难。你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你想想看,你十善能不能做到?这都是布施、都是爱语,真正关心你,真正成就你。你要没有落实这些基础的东西,如果出家,还要落实《沙弥律仪》,就四门,没有这四门东西,你要进到道场,你是来破坏的。你一个人不能成就,你叫大家都不成就,这就不好、不善了。所以你进来要给大家做好榜样,不能做坏样子,要做好样子!你是成就你自己,成就道场,成就众生,这一定要懂得。决定不能够障碍道场,不能破坏道场。破坏道场,这过失很大,罪很重。
 
  「利行」,我们所作所为,对一切众生肯定是有利益的,决定没有破坏,这个原则一定要坚守。一切时、一切处对一切众生要负责任。末后这条,「同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平等、公平,大公无私,人家才服你。如果不平等,有厚薄,别人就不平了,这心不平,这一定要懂。跟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差别的观念,众生所好的,我们一定跟他相同。众生确实好德好善,他为什么不能够修德行善?他人迷惑,没有人教他,看到别人这么做,他也去做了,不知道那是错的。有人教,讲清楚讲明白了,恍然大悟,他自然就行善了。
 
  汤池有位计程车的司机说得很好。上海有位客人到汤池去,坐他的车,下车的时候把皮包忘掉了。他回头,回到家里才发现客人一个皮包在他的车里面。打开来一看,里面有很多东西,还有几万块钱。他一想,赶快开车找到这个顾客,把东西全部送还他。这个客人非常惊讶,汤池有这么的好人。这个司机跟他说:我们现在受到中心的伦理道德的教育,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如果在从前,恐怕这些(这里头好几万块钱)我们都会没收了,不会给你了,你也找不到我们。他说: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从前想法、做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明白了,做人应该是这样做法。他说:不但你的这个包留在我的车上,我会送还你;我们汤池小镇所有计程车的司机,我相信每个人捡到都会送给你。这是我们弟子规教学的成就,没有一个人不欢喜。他也欢喜,他一家人都欢喜,拾金不昧,原封奉还。人家再给你一点,不接受,小镇的光荣。这个人真能够爱自己、爱家庭、爱我们的小镇。我们在那个地方这一年当中所教的,才只有一门《弟子规》,如果再加上《感应篇》、再加上十善业就更完美了。
 
  中国五千年来传统的教学,佛是最后进来的,在中国两千年了,这两千年儒释道三家。这三家的根你要知道,这三家的根就是中国几千年来安定和谐的基础。现在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动乱?这三个根都没有了,整个世界动乱也是没有这三个根。这三个根是讲的人性,人性本善,人性本净。所以纯净纯善是你的本性,你本来是这个样子的。只要有人教,有人提倡,一唤,他就省悟过来,真快,出乎人意料之外。所以唤醒的人是我们中心这批老师。这批老师自己本身百分之百落实,你要做到;你不做到,你就不能教人。你教人,人家一问你,你没有做到,谁还相信你?所以你自己要做到,处事待人接物,你自然就懂得规矩了。
 
  你看,你们来找我,你们的心态,你们的举止,我一看就清楚了,没有学过。你说你学了,学了是你天天在背,你天天在听讲;你会讲,你会背,你会写,你没有做到!这个根本的东西,不是叫你背的,不是叫你讲的,是要求你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统统做到。只要你做到,人家跟你一接触,对你就生起尊敬的心;你没有做到,你会背、你会写、你会讲,讲得天花乱坠,别人还是瞧不起你,要做到!
 
  基本的精神,四个字,诚敬谦和。真诚、恭敬、谦虚、和睦,这四个字是精神。三家,儒家的读书人、修道人、学佛人,哪一个处世待人不是真诚、恭敬、谦虚、和睦?所以这个统统在四摄法里面表演出来,才真正能成就众生无量无边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我们讲的家和万事兴,一直到族群跟族群的和睦,国家跟国家的和睦,达到最后宇宙的和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四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三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三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二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七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九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八七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静住 Staying Put[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学习欣赏与赞美 - 如何消除嫉妒心[栏目:从心沟通]
 密宗瑜伽的几种修习方法(洪丕谟)[栏目:藏传佛教•资料文集]
 二三四 阿西达布妃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空海师父给马来西亚同修的一封信[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十届:闭营式上的讲话(妙峰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烦恼是鬼 快乐是佛[栏目:仁焕法师]
 礼佛修心 养生修德[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平时念佛采用老法师示范的,念五句换一口气的方式,假如临终气衰时,助念应该继续采用这种方式,还是换节奏..[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Chapter 20 - Never-Slighting Bodhisattva[栏目: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