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七四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九大段最后一首偈:
【赞佛相好。当愿众生。成就佛身。证无相法。】
这首偈意思很深很广,前面虽然说过,『证无相法』没有交代,我们利用这个时间把它补出来。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佛教我们的是什么?他是怎么教的?我们应该怎么样学法?这基本的概念必须要清楚。学佛的目的,简单的讲,教我们在这个世间做个明白人;换句话说,不能糊里糊涂过一辈子,一定要做个明白人。明白人可不是容易做的,明白人是真正幸福快乐,可是确实是不容易。
明白什么?明白诸法实相,这就难了。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真相你本来明白,明白就叫佛。佛明白,一切众生跟佛一样也明白,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子?我们是迷失了明白事实真相那个「明」,我们现在变成什么?变成无明。明迷失就变成无明,无明就是今天对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知道,我们的思惟、我们的行动就失去方向、目标,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烦恼习气的结果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本来没有,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是没有。没有,你以为有,所以这些话都很难讲。迷了是什么?迷了像作梦一样。我跟你讲梦是假的,梦不是真的,梦里头没有。可是人在作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是在作梦,他会把梦境当作真的。什么时候他作梦知道自己在作梦,那就叫觉悟了。
佛在四十九年教学当中常常用比喻,这个对于中下根人,让他从比喻当中去领悟,是很好的一个教学方法。比喻当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梦。《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说四个比喻,梦是主,幻、泡、影是辅助,最主要的是讲梦。一切有为法,就是整个宇宙,学过唯识的同学都知道,弥勒菩萨把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好教!天亲菩萨慈悲,认为六百六十法对初学的人还是太复杂、太多了。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一百条,叫百法。诸位要知道,百法是一切法的总纲领,展开来,像《瑜伽师地论》里有六百六十法,再展开来是一切法。
百法,这一百条里面,有为法九十四条,九十四条是有为法,无为法只有六条。而六条里面,实际上真正无为只有一个,最后一条,叫「真如无为」。真如是什么?法性、法身。其他的是什么?其他的是相似的无为,因为有为里头不能归纳。有为是什么意思?有生有灭就属于有为;无为,不生不灭。虚空,我们看不到虚空生,也看不到虚空灭,所以虚空也列在无为法,但是它是相似的无为,不是真的无为。虚空有没有生灭?有。我们凡夫不知道,凡夫永远看不到,看不到虚空的生灭;今天讲时间跟空间的生灭,凡夫看不到。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谁看到了?佛说八地菩萨,这个地位高,八地菩萨见到;换句话说,六个无为法里头,八地菩萨才真正知道真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其他的不是真的无为。
虚空生灭的现象,现前存不存在?存在,只是我们的心太粗,我们无法觉察。虚空是一种生灭的相续相,现在科学家,我们也不能不佩服他,他们发现了。这是最近的事情,发现空间跟时间不是真的,说在某种条件之下,它就没有了。空间也没有了,空间没有,远近就没有了;时间没有,先后就没有了,提出这么一个讯息。但是用什么方法?他们没办法。这个说法我们心里听了有数。时间跟空间的维次,在甚深禅定当中可以突破,突破之后,你就能看到它的生灭,看到它的相续。因为它的相续没有变化,所以它不收在有为法里头。有为法是生灭相续才有变化,前念跟后念不一样,这个生灭很容易体会出来。像虚空的生灭,因为它没有变化,我们就不能觉察,以为它是真的、是永恒的。
生灭,佛经上讲剎那,那是形容。实际上,剎那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一般弹指,我们弹得很快,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我们就以弹指四次来计算,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生灭多少次?恰恰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也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它生灭的相没有变化,你怎么能知道它是假的?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这个问题谈过几次。在我学习的经验当中,我感到释迦牟尼佛在《仁王经》上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为什么?因为真实说,我们现在科学发现的光速、电磁波,超过释迦牟尼佛的讲法,这就晓得世尊是方便说。要真实说,是亿万分之一秒,哪里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真的是没法子看出来。
你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晓得什么是「无相法」,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包括我们现前的身体。这是什么?这才叫诸法实相。你要真正彻底明白这个,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人之所以放不下,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一切都放下。放下什么?把你的障碍放下,把你的烦恼放下,把你的习气放下,那就恭喜你,『成就佛身』。真的吗?是真的,因为你本来成佛。佛在《华严》、《圆觉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不能成佛,就是你放不下。念佛往生的人,如果不能把在这个世界上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所谓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不能往生。能把这个放下之后,你随时往生,你爱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一丝毫障碍都没有。统统放下了,那就是一念相应一念佛,跟什么相应?跟无相法相应。
学佛这桩事情,早年我初接触,我的老师章嘉大师对我非常爱护,我有很多疑问,向他老人家请教,他都很慈悲、很耐心的给我解释。放下,他教给我们,我们接受的时候只是个笼统的含义,要放下,不知道放下里面就深广无尽。到今年,学了五十五年,愈学愈觉得深,其深无底;广,其广没有边际。这个地球放下了,我们这个身放下了,三千世界有没有放下?六道十法界有没有放下?到最后,无量无边的恒沙佛剎,你有没有放下?统统要放下!到最后,连时空都要放下;所以粉碎虚空,虚空不是真的。
所以我说过,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就是放下而已,放下、放下,再放下、再放下。菩萨修学六个条件,头一个布施,布施不就是放下吗?彻底放下,最后那个无明放下了,无明的习气放得干干净净了,就是究竟圆满佛身。那个身有没有相?没有相,那个身就是宇宙全体,在佛法不叫宇宙,叫法界,遍法界虚空界的全体。佛是教我们回归到这一点,这才叫究竟圆满。
你看看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学习到的,十信位菩萨,我们现在念的是十信位菩萨。这品经是十信菩萨修行的方法,或者说是他修行的科目,破无明,证法身,这讲到最后。但是无明的习气没断,无明真的断了,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里来的分别、执着?从初住开始,十信菩萨只要把无明放下,就是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脱离十法界;往后就是在一真法界,一般就是在华藏世界,念佛的人在极乐世界。极乐跟华藏是一不是二,祖师大德明白的告诉我们,极乐即是华藏,华藏即是极乐,二而不二。
你超越十法界之后,入了平等的法界,一真是平等法界。平等里面还有四十一个阶级,那不就不平等了吗?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里头还有三辈九品,那不就不平等了?这个要知道,唯有《华严》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叫「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布、圆融是一不是二。这些话我们听起来难懂,行布是次第,有四十二个位次,圆融是没有次第。在现相上讲,真的没有次第;但在习气上讲,真有厚薄不相同。这个我们前面都讲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纲领,必须要掌握住。
习气断只有靠时间,靠它自然的断,你没有办法用方法,诸佛如来也没有办法,一定要靠时间。多长时间?三大阿僧祇劫。你不能把它缩短,也没有法子把它延长,就是要这么长的时间,到那个时候自然就没有了。但是它不妨碍你教化一切众生,在十法界里头现身说法,一点都不妨碍。像《普门品》里面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一点都不妨碍;究竟圆满的果佛。等觉菩萨,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初住菩萨跟他们没两样,应以佛身得度,他也现同样的身,这是平等的。无明习气,初住菩萨还很重;等觉菩萨有一点点,几乎没有了;究竟果佛是完全没有了。它不碍事,不像见思烦恼跟尘沙烦恼它碍事,它会发作、会起作用,无明烦恼习气不碍事。这个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了。
修行,说实在话,深位菩萨所修的也是十信所修的。十信菩萨从初信到第十信所修的,通五十一位,五十一个位次完全贯通的。我想这个我们不难体会,譬如我们现在学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总共一百一十三条,也就是说一百一十三法。这个法,初学的人学,一直到他老死,他也不能违背,也不能离开。家教!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家教,父母教的。他将来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上研究所,踏进社会,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地位,达到国家领导人,现在讲的总统、主席,从前讲的帝王,还是要遵守。不能说那是教小孩的、幼儿的,我们现在不需要学,哪有这个道理!教小孩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到你做了总统、做了帝王,你可以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吗?哪有这个道理!从这个例子你就能够知道,十信菩萨所学的,就是五十一个地位的菩萨彻始彻终都不离这个法,然后你再想到这个东西重要。
基础法我们要特别重视,所有一切菩萨、诸佛如来修行的基本法,就是十善业。一切法都是十善的展开,归纳起来就是十善;十善再归纳,身口意,身三、语四、意三,身语意,这是基本法。佛嘱咐我们,要先从小乘再学大乘。我们今天不用小乘,我们用《弟子规》,我们用《感应篇》,用《文昌帝君阴骘文》,用《了凡四训》;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用《五种遗规》,更详细了。这就是基本法,在中国,儒释道三家的基本法,佛法的基本就是十善业。几乎在基本法全部都通的,基础都一样。在佛法,这个基本法、行法展开来之后,就是戒律,戒律、威仪必须要遵守。历代祖师都是这样告诉我们,佛菩萨的相好,总而言之,离不开持戒。在道理上我们能体会到,心善相就善,心清净身体就清净,身心清净哪有不健康的道理!怎么会生病?这个道理我们懂得。
我们今天学习,戒律重不重要?规矩重不重要?通达,自自然然会遵守;不通达,我们要强迫自己遵守,养成习惯之后也就通达了。所以上上根人自然遵守,欢喜遵守,为什么?性德。你开悟之后,你的思想、行为自然就是这样,不会违背,没有学过也不会违背,自然就相应了。没有开悟的时候,没有开悟因为有烦恼习气盖覆住你的性德,性德不能现前,所以要勉强,就是要克服你的习气,把性德做出来。做成习惯,习惯成自然,烦恼习气逐渐就淡了,障碍去掉之后,性德就显现、就透露了。从勉强到自然,从克制到生欢喜心,这叫功夫,这叫灵性的提升。《华严》说得详细,就是要很长的时间,对于我们的修学无论在解行确实有大帮助。
有同学很关心,听说我晚年要教几个学生,人多了,我的体力照顾不过来。所以我想了很多年,不超过十个人。教什么?你们同学应该知道。孔夫子当年教学,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个是政事,第四个是文学,这是世间法。可是佛法是以世间法做基础,世间法的前面两条,我们不能不修,前面两条就是小乘,德行、言语。从前人是从出生下来就学,父母、长辈教,人人都有责任来教。怎么教法?做示范给他看。虽然他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婴儿,他会看,他会听。佛家讲的,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印在阿赖耶识里头,这叫「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二、三岁就很懂事,就有能力辨别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他就有能力辨别。换句话说,父母的言行举止都要正确的教导小孩,他就有标准,将来看到跟这个标准相违背的,他就晓得那是错的。
我们学佛,如果我要来教十个学佛的同学,我教他什么?近代,可以说近代,这还不到一百年,弘一大师他老人家提出这个方法,我想很有道理。他老人家在世,对待受过高等教育的;因为弘一大师本人,他的德行修养就受到社会大众的景仰尊敬。以后出家了,所以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亲近他,他教人学《华严经》。《华严》从哪里学起?从《华严疏钞》学起,有道理!所以你要问我,我将来要带十个学生学佛法,学什么?学《华严》,一经通一切经通。要讲净土宗,《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学了《华严》,你讲《无量寿经》就像吃冰淇淋一样,轻松愉快。所以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人,是把《华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样是一部经,内容、义理、境界毫无差别,在分量上讲有大有小。也就是说,一个说纲领,《弥陀经》是总纲,《无量寿经》是纲要,《华严经》是细目,一而三,三而一。
可是基础的德行、言语,就是在戒律,戒律的根本戒是沙弥律仪。无论在家出家,你要学《华严》的话,统统要学沙弥律仪。要想把沙弥律仪学好,《弟子规》是基础,《感应篇》、《阴骘文》帮助你消业障。无始劫来至今生,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用那些条目忏悔。那个条目我们也都介绍过,明清那时候的出家、在家,真正用功学习的人,都用那个纲目做为功过格。认真的反省检点、改过自新,很有效果。那是真正持戒,那个可不是假的。有那个基础,再学习十善业道、学习沙弥律仪是轻而易举,你确实可以落实。能在这上面落实,就是现代真正的菩萨,你不是小乘,你是发大乘心的真正菩萨,在世间法里讲你是真正圣贤。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这一生活得多有意义,生活真是多采多姿,多么丰富。自己学成之后,帮助别人。
所以,如果我有十个这样好的志同道合的道友,十年之后学成了,我们就开班教学。现在想办个佛学院不难,但没有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才能教得出来?菩萨老师。我找十个人,真正菩萨,基础的标准,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是我讲了多年的标准。你学菩萨,证菩萨果,教化众生,不从这个方法,佛教的衰微你没有办法救它。你要想救,除这个方法之外,大家想,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万缘放下,念佛求生净土,那是你个人的事情,不能兴教。要让佛教正法久住,你往生没用处,你个人成就了;乘愿再来,还是要兴教。
兴教,一定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创教,在鹿野苑,一个老师,五个学生,这诸位知道,五比丘,从这儿起家。我们今天把佛教再复兴起来,不能超过十个人,为什么?超过十个人,照顾不到,这是以前李老师跟我讲过多次,我深深有感受。十个人确实照顾不过来,五、六十岁的时候还可以,八十以后照顾十个人,不敢想象。像我这种年龄的人,能照顾二、三个就不错了,我为什么还要讲照顾十个人?好在现在《华严经》已经讲了三千多个小时,保留这些光碟、录相在,同学们可以每个人在自己萤光幕前面学习。有问题,每天两个小时研究讨论,这就省事了。如果没有这么多东西在,我不敢,不敢讲《华严经》,这是高科技带来的方便。跟十个人每天两个小时研究讨论,我的体力、精力还行。《华严》通达了,一切经都通达。以后就希望同学们每个人专攻一部经,不可多,这也是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
佛法贵精不贵多,要精通,为什么?一部经通,那个「通」是能通一切经。一切经没有办法精通一部经,一部经可以通一切经,又何况是《华严》。《华严》在这两千年来,不分宗派,就是每个宗派的祖师大德,都肯定《华严》是释迦牟尼佛的根本经典。方东美先生最初介绍给我的,佛学概论,他说《华严》是佛学概论,释迦牟尼佛全部的佛法、纲领都在这部经;也就是说,大小乘十个宗派的东西都在这里。所以他也是非常喜欢这部经,晚年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就开「华严哲学」。通佛家一切经,再跟诸位说,不但通佛家,通世间所有宗教;教相有差别,最高的原理原则没有差别。在这个地方真正下功夫,利益无边。
无相法,在宗教里面就直通到真神。每个宗教都承认宇宙之间有一个真神,是造物主。真神没有形相,无相。他们是真神,佛法里头没有用「真神」的名词,佛法里头用「法性」,没有相。但是它能够现相,现的相称「法相」,相即无相,无相即相。在其他宗教里头,还没有听说这个讲法,但大乘教里面就讲得很多。《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大是法性,方广是法相,法性是体,方是相,广是用,体相用,一而三,三而一。体是空,相是有,用是中,天台家讲的三谛三观,空、有、中。虽然有这个说法,说是方便,你可不能执着,可不能分别。如果一落到分别、落到执着上,就变成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有说、有行,但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谓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佛法。这个大的原理原则、总纲领要抓住,我们学习才会有进步。好,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偈颂最后一段,第十段,「寤寐安息时愿」。这一段总共只有三愿,是讲在睡觉的时候。真是从早到晚,面面都顾到了。我们看第一首:
【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神足力。所行无碍。】
睡觉之前,一定要洗脚。我们知道印度人因为他们不穿鞋子,出门回来之后,进到房间之前都要洗脚,洗干净才能进来。印度这个地方我没有去过,我在马来西亚、在新加坡去过印度庙,到印度庙里面去参访,也是要脱鞋子。因为现在脱鞋子,你的脚是干净的,所以就不洗脚了。但是印度人还是在旁边洗干净再进去,对我们客人就不要求洗脚,就脱鞋子,礼节就可以了,所以也是很如法。
『洗足时』引发的大愿,『具神足力,所行无碍』。「神足」是六种神通之一,在小乘教里头常说,初果须陀洹就得两种神通,天眼、天耳,就有这两种。在一般经教里面,佛告诉我们神通是本能,一切众生个个都具足。你为什么会失掉?还就是妄想分别执着。烦恼习气愈重,这个能力完全丧失了。怎样恢复?你能把烦恼习气放下,这个能力自然就恢复。
我们知道,无论大乘、小乘都修定,定就是清净心。佛家修行的枢纽就在禅定,我们在讲席也是多次跟大家报告,绝对不是说修禅的人才着重于禅定,那你就搞错了。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尽管不同,统统都是修禅定,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如果他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修禅定的方法很多,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修禅定,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定。
定的意思一定要懂得,「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叫禅定;不取于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坛经》里面,用我们中国一般的语言来说,就更容易懂,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我们用什么方法?用这一句佛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有分别,「南无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分别念头打掉了。永远保持这个阿弥陀佛,你就外头不着相,内就不动心,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伏下去了。虽然没有断,这一句佛号得力、管用,能把它控制住,这就对了。控制住,这叫伏烦恼,这不是断,伏烦恼。伏到相当程度,你不必伏,烦恼也不起现行,这就叫功夫得力。功夫得力,能力就恢复,天眼、天耳就恢复了。
所以虽然是须陀洹果,每个人天眼、天耳的能力大小不一样,为什么?定功浅深不相同,也就是清净心的程度不一样。清净心程度浅的,通的能力比较小;清净心功夫深的,他的能力就比较强。这是一般常识,我们都容易理解。他统统得的是天眼、天耳,各个人不一样,他在起作用的时候还要入定,不入定他还起不了作用。你们看《地藏经》,光目女想知道她母亲(母亲过世了)在哪一道,现在的状况。她供养一个罗汉,罗汉入定来观察,出定的时候再告诉她「你母亲现在很苦」,就问她,母亲在世造什么业?为什么受这苦报?阿罗汉还要入定。菩萨的定力就深了,菩萨不必入定,不必做这个。为什么?他本来就在定中,见色闻声还是在定中,这个就比他高得多,定力深!
四果罗汉还要入定,能力才能现前,你就可想三果、二果、初果都要入定,能力才能现前。所以初果就有两种神通,天眼、天耳。二果,到第二果又有两种,他心、宿命。宿命是知道自己过去、未来,都知道,但是能力并不大。四果罗汉知道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在我们想很了不起了,能知道五百世。我们看到外国,他们用催眠,我看到有个报告,在深度催眠,他看到过去八十几世,八十几世已经是二、三千年了。一世一世,看到过去八十几世,这是很特殊、很少见到的。他讲那个时代的状况,他是什么样的身,在什么地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都能够说得出来。阿罗汉五百世,要在地球上来讲,人类恐怕是在原始时代,都能知道;也能知道过去、未来五百世,阿罗汉。
三果、二果、初果呢?初果不知道,只有天眼、天耳。二果知道,二果有宿命通、有他心通。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他知道,他心通,二果斯陀含就有这个能力。当然,他的天眼、天耳的能力比初果要大得多。到三果,又增加一个,就是神足通,真的是「所行无碍」。有神足通的人他能够变化。我们看小说,孙悟空七十二变,那是属于神足,能变化。但是孙悟空要跟三果阿那含相比,那差得很远,那个距离就大了。孙悟空只有七十二变,三果圣人的神通不止七十二,超过太多了;能够飞行变化,他到哪个地方去,不需要交通工具。四果阿罗汉,得最后一种,叫漏尽通。漏尽通是见思烦恼断了,断尽了,不会再起来,可是见思烦恼的习气还没断,阿罗汉。菩萨的神足力,当然超过阿罗汉多多,这个我们知道。
有神足通的人,真的是得自在,得解脱、得自在了。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这是属于传说,达摩祖师在中国过世,示现入般涅槃。他的学生,当然是慧可大师,还有些四众的同修,给他收拾后事。好象是半年以后,半年以后有一个也是佛门的一个佛弟子,从西域回到长安,就是现在新疆这个地方。那时候都是走路。到长安就说,他在某年某月,他记得很清楚,连日期都记得,在西域见到达摩祖师。他说很奇怪,他只穿了一只草鞋,另外一只脚上没有穿草鞋,一只脚穿草鞋。这个讯息传来之后,他讲的那一天正是达摩祖师在中国入灭的那一天,怎么会见到达摩祖师在西域?于是大家就把棺材打开来看一看,棺材打开来,没有人,剩下一只草鞋,证明他讲的话完全正确。这是什么?神足通。他入灭是示现的,他走的时候身体都走了。
由此可知,为什么身体可以走?身体是假相。我们现在讲,物质是能量变现的。他怎么走的?现在科学懂得,是把物质的身体转变成能量,他就走了,你也看不见他。到达他的地方的时候,他能把能量再恢复成身体,变化的!中国笔记小说里面有很多这些记载,连《阅微草堂笔记》里面都有。有些乡下的农夫,在野外耕种的时候,看到有一道光,闪光,像闪电一样,落在地面上,非常惊讶。到那里去看,看到一只小白兔,再仔细去看看它,忽然就没有了。这是什么?这全是神足力变的。他能变人,他能变动物,甚至还能变植物,变成一棵树,变成花,他能够随意变。
我们就晓得,《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身的意思是非常之广。三十二应都是讲现人身,人身之外,现畜生身、现鬼神身、现树木花草身、现山河大地身。他的现身,目的都是带给这个有缘人,让他在这个环境里面豁然开悟,给他的灵感,给他的启示,豁然开悟了。所以诸佛菩萨不但现有情身,还现器世间身,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知道众生的根性,为什么?知道你过去生生世世所修所学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帮助你提升,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证果;换句话说,你要没有这个根机,他现身没用处,对你不能产生启发的作用。这就是讲根熟众生,你跟他有缘。
你懂这个道理,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广结法缘,重要!结法缘的好处是什么?他要是先得度,他会来帮助我;我如果先得度,我可以帮助他,有缘!而且帮助决不只一次。你看帮助你提升,像念书一样,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二年级升到三年级,不断帮助你提升。到你开悟的时候,在边缘了,将悟未悟的时候,这个时候来提升,你就大彻大悟。证果的边缘的时候,一定来帮助你。甚至我们讲念佛往生,肯定来帮助,不定用什么身,这才知道广结法缘的重要。可千万不能结恶缘,结恶缘,到那个时候他来障碍你,他不是来帮助你,是来障碍你。所以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障碍我们的缘特别多,什么原因?没有跟人结好缘。所结的都是不善的缘,这就错了。
老师教我,常常跟我们讲,恶缘要化解,转恶为善;怨家要化解,转怨为亲。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对自己如是,对一切众生亦如是,只要他肯接受,没有不帮助的。念念有帮助人、成就人的心,有帮助人、成就人的愿,这才能广结法缘。如果个人有好恶,就难了,你结的缘很窄小,你喜欢的人跟他结缘,你讨厌的人就不跟他结缘。宇宙之大,无奇不有,不要小看讨厌的人,现在做事情都不如法,说不定哪天他开悟在我们之先,他成佛比我早,这太难讲了。
我们看到《观无量寿佛经》阿阇世王的例子,那是很大的一个警觉。这个人大逆不道,造五逆十恶,应该堕阿鼻地狱的,临死之前忏悔,求往生,真的往生了。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他的品位是上品中生,我们怎么想都想不到。因为《观经》上讲得很清楚,下下品往生的,都是造作罪业的人。照这个经的标准来说,阿阇世王一定是下品下生,他怎么能上品中生?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至诚心忏悔,永不再犯,一下就提升了。也给我们一个警惕,不可以轻慢造恶的人,我们怎么知道他将来临命终前遇到善知识,把他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统统开发出来,一下就超越了。阿阇世王年轻是迷于权位,没有亲近善知识,亲近恶知识,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造作无量的罪业。毕竟过去生中有善根,所以临终知道自己错了,真诚心忏悔;感得佛菩萨帮助,开导他、提醒他,具足信愿,一心念佛,他能够如愿以偿。
不但恶人不敢轻视,畜生也不敢轻视。前几天我们在答问的时候遇到一个问题,他家的老鼠往生了,他问「老鼠没有念佛,怎么往生」?老鼠的语言你不懂,你听到它在叫,它在念佛,你听不懂。寺院里面有很多畜生,老鼠、蟑螂、壁虎,还有蛇,常常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它们来。来了,乖乖的,在那里不动,好象在那里看,实际上它来参加。
谛闲法师给我们说了一个公鸡往生的例子。这是早年他在浙江头陀寺里面当方丈,小庙,庙里养了一只公鸡。那时候是民国初年,生活也很苦,寺庙里面没有钟,每天早晨公鸡报晓,天一亮它就叫,把大家都叫醒做早课。早晚课,公鸡都参加,跟着大众后面绕佛。他说,有一天早课完了之后,通常公鸡也就走了,这一天公鸡没走。香灯师收拾干净就赶它走,「大家都走了,你还不走?」它就是不走,站到佛像的当中,站在那个地方,叫了三声,就死了,就往生了。谛老那个时候是寺庙的方丈,依照出家人的规矩,把这个公鸡葬在山后面,公鸡往生。葬了之后没多久,它那个小坟的地方长了一朵莲花。挖开来看,莲花是公鸡口里面长出来的,这不会是假的。谛老常常用这个来勉励念佛人,畜生都能往生,念佛往生!有这么好的瑞相,示现给我们看,怎么能轻视它?
一切众生都有灵性,不但是动物,连植物,我们现在都知道,树木花草都有神灵附在那里;不是树成了神,不是的,神灵附在树木。佛经上讲得清楚,他以那个为家,他住在那里。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肉身,我们的灵性住在这个身体上,住在肉身。有些灵性是住在树木花草,以那个身做为他的身,所以就成了树神、花神。愈是大树,几百年、几千年的,那个感应不可思议。他也能变化,树神能变成人的样子,变成老公公,变成老婆婆,变成儿童,我们人不知道。像这些,全都属于神足通。
所以每当洗足的时候,都想到这个愿望。因为印度人的习惯,一天绝对不止洗一次脚,洗好几次,出门回来就要洗,所以他的房舍里面就保持很干净。出去,外面就脏了,有灰尘,回来一定先洗足。修学总纲领里面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他洗足的时候想的是神足,「具神足力」,一切法从心想生。而六通是我们自己的本能,我们因为妄想分别执着而把这个能力盖覆住,这个能力不能现前。天天想它,这就是修行,天天想自己的智慧,想自己的德相,你就没有其他的妄想,把其他的东西都放下。你说你能不能恢复?
阿罗汉、辟支佛、权实菩萨怎么修行成就的,我们应该明白了。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与性德完全相违背。所以轮回心,你所想的、你所做的全是轮回业,跟性德不相应,跟烦恼相应。所以我们自己不能不冷静,每天晚上都要做反省,都要检点,要忏悔。我们起心动念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名闻利养?是不是五欲六尘?是不是十恶八邪?每天还有这些念头,这些念头都没有放下,你就想到我们功夫如何得力?我们每天诵经、拜佛、发愿,敌不过我们的十恶八邪。为什么?我们落在十恶八邪的时间多,力量强,我每天修行的力量很微弱。怎么样修,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种一个善的种子,这一生不能起现行,不能起作用。什么原因?烦恼习气不断,抗拒了。什么时候我这些善念、善行能够排除十恶八邪,能跟它抗衡,功夫才能得力。而且功夫一定要超过十恶八邪,才真正得力,念佛才有把握往生。
修行最关键的,就是日常生活的人事环境,必须要克服。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不再有恶念,不再有邪思,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如法;法,在佛法讲就是戒律。戒律的基本戒律就是沙弥律仪,再基本的就是十善业道,先从十善业道学起。十善业道一展开就是《弟子规》,就是《感应篇》。所以十善业道是弟子规、感应篇的纲领,因为它只有十条,展开来就是弟子规、就是感应篇。你不从这儿做起,你怎么办?功夫怎么能得力?功夫都不能得力,我们的本能怎么能透得出来?本能就是六通。总得要知道。
所以我们今天所行不是无碍,有碍!处处都是障碍,能不忏悔吗?能不惭愧吗?为什么别人没有障碍,我有障碍?古德教诲教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要牢牢记住。遇到障碍,不要怪别人,不要怪外面境界,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决定有业障。消除业障,内消除业障,外面障碍自然化解了。如果自己不承认有过失,过失都是别人,你的业障天天在增长,天天在累积,没有化解的一天,这个太可怕了。我们自己有没有警觉到?基本的警觉,没有业障你不会到这个娑婆世界来,也就是说,没有业障的人不会到六道。六道,在天上还是有业障,没有业障的人超越六道了。在六道里面的人,一定要肯定是迷惑颠倒,不觉!如果你真的是觉了,觉了你怎么在六道?正觉是阿罗汉,真正觉悟,他超越六道了。
由此可知,修行人一定要记住六祖讲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自己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外面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无一不是提醒自己、警觉自己,让自己在境界里头生真正惭愧心。真正知道忏悔,这就是世尊在《楞严》上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怎么转?转迷成悟。一向我们都是迷在境界里头,顺境善缘生贪爱,逆境恶缘生瞋恚。也就是说,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生什么?生烦恼,长恶习气。这种搞法,你哪一天才能了生死,才能离开三界?如果不把它改正过来,我们自己想想看,佛菩萨常讲,在六道里面,三途是你的故乡;三善道是你出来旅游,你来度假、来旅游的,三善道。这个意思就是说你在三善道的时间很短,在三恶道的时间很长。
你不知道三恶道苦,没有出离的心,所以你才会懈怠懒散,你振作不起来,永远堕落下去。怜悯你的人,帮助你的人,对你帮不上忙。不是不慈悲,诸佛菩萨大慈大悲,能帮上忙,哪有不帮忙的道理!不帮忙,他就没有慈悲心了。为什么不帮忙?是因为你自己不自爱。我常常讲,人必须自爱,而后别人才爱护你;自己不自爱,别人对你是一筹莫展,想帮帮不上,那是真的。真想帮你,排斥、怀疑,总是以不善的心待人,以怀疑的心对人,错了。别人是个恶人,不是善意对我,甚至陷害我,我不怀疑,我没有恶意,没有瞋恚念头,他的恶念、恶行到我这儿就转变成善行、善意,这就是大乘教里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对这个道理讲得很多,怨怼是两边对立才能造成恶业;你那边恶意,我这边善意,善跟恶打不起来。所以,化解怨结不是从对方,是从自己本身,我这里化解了,那边就没有了。那些冤家对头,对我来讲都是我的有缘人,我每天修积的功德可以回向他,可以超度他,帮助他、提升他。他也非常乐意,原来是找麻烦的,现在来护法,怎么不好?所以一定要懂得化解,依教奉行,无往而不利。
所以我看到这首偈,感慨很深,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所行无碍」。我相信,不管是佛教,所有一切宗教,甚至一切众生,谁不想在一生当中所行无碍?所行无碍,换句话说,就是大自在,要靠德行,要靠圣贤教诲。我们有缘接触到,一定要具足信解行证,这才是真正接受。没有信解行证,虽然遇到圣贤教诲,没接受,空过了,很可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