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二集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56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一二集)
 
   诸位同学,接着我们来看十甚深的次第,清凉大师《疏》里面说,「此十甚深,次第云何,缘起深理,总该诸法,观解之要,故首明之」。十甚深的次第,第一个是缘起,缘起的理事都是无尽的甚深,佛经上常常说这桩事情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四个字很深,绝对不是搪塞的话,「这个事情不可以去想象,不必去讨论,太深了」,不是这个意思,这种解释是世间人的概念,不是真实义。真实义里面,你要是明了之后,确确实实不能思、不能议。为什么?思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把你的真性一变就变成阿赖耶。这是佛学的名词,换句话说,就是把你纯真无妄的真心,佛经上讲真如,只要一起心动念,真心就变成妄心。
 
  妄心里面可以研究、可以讨论,虽然可以思议,可是思议是有范围的,完全缘虚妄的境界,你能够缘得到。内可以能够缘到妄心、八识(八心王),妄心能缘到阿赖耶;外面能缘到虚空、法界,这个能力也不得了。可是阿赖耶跟虚空法界在真如本性里面太渺小了,这个东西在真性里有没有?没有。我们今天总是想追究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三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为什么有空间、有十方?这是我们凡夫现量的境界,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迷了,古今中外多少人用一生的精力来研究这些东西。有没有结论?跟诸位说,决定没有结论。今天太空总署有新的发现,新的说法,在大乘教里面还是不能超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佛菩萨的境界,说实在的话,声闻、缘觉的境界,也不是世间人以他的聪明智慧能够了解的,古人说的话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对于佛经上所讲的义趣,性相、理事、因果都没有办法正确的了解,不能正确的了解,他的知见就有问题。正确了解的是佛菩萨,经上称为「正知正见」,一点错误都没有。
 
  世间有这些聪明人,前面跟诸位报告,六道里头也有一类人是《华严》当机的,叫大心凡夫。大心少,太少了!虽然是凡夫,他的见思、尘沙烦恼没断,妄想、分别、执着还是有,可是心量大,能够包容,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他都能包容,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细细观察,不能容人,不能随顺,执着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常常跟一切众生发生冲突。冲突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儿来的。冲突要如何化解?真相大白,冲突就化解。可是要到真相大白那又谈何容易?所以佛教众生就循序渐进,由浅而深,慢慢的把你提升,这是一个教育手段。就好象办学校,目的是叫你拿博士学位,可是从哪里教起?从幼稚园教起,首先办幼稚园,你幼稚园毕业了,再办小学,小学毕业了再办初中,一级一级办上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他有次序的。《华严》是最初讲的,为什么?《华严》讲缘起,法界缘起,这是大根大本。你能不能接受是另外一桩事情,头一天一定要把这个原理原则说出来,传法!而后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就是这个目标,就是这个方向,你才会有成就。
 
  今天这个地方给十信位的菩萨说法,头一个科目也是「缘起甚深」,这个很有意义。清凉大师这里说得好,「缘起深理,总该诸法」,宇宙之间一切法离不开缘起,所以缘起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都恍然大悟。我们在此地学习「问明品」,不懂没有关系,后面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多次重复来开示。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慈悲,绝对不是说听不懂,听不懂就不讲。儒家教学也不例外,你看儒家教童蒙,《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小朋友会念,小朋友能记得,什么叫性,什么叫本善,他不知道。所以要他念,好好的诱导他,将来慢慢长大了,学的东西多了,他有悟处。悟什么?豁然之间明了,本性本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就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本性本善,决定不违背性善这个人就成圣成贤,就是圣贤人,教育成功了。纵然不能够彻悟,也能够悟得仿佛,对于自己一生的思想、见解、行为,自自然然产生了约束。
 
  在人的一生当中,中国人常说的良知,人人皆有良知,良知跟自性本善就非常接近。纵然做错事情,纵然做了恶事,良心责备,只要不离圣教,肯定有回头的一天,所谓是放下万缘,回头是岸,他能契入佛菩萨境界。所以把缘起摆在第一,缘起简单讲就是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是很深很深的问题。所有的科学、哲学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有几种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所以我常讲,这些科学家很可惜,他没有缘分读《华严经》。那些人真正是聪明人,他要能读《华严》,我相信对于他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一定有启发性,这是「观解之要」。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讲到修行离不开止观。止是什么?把妄想分别执着止住、放下,这就是定功。观,六根对六尘境界,直觉去体会,这是观,观照。直觉就是你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决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跟六道凡夫就不一样。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叫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些修行人高明,不用,完全用直觉,他的心永远在定中;绝对不是说盘腿面壁那是定,行住坐卧皆是定。定不是盘腿面壁形式,不是的,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是高级的禅定,真正的禅定。
 
  菩萨应化在世间,善巧方便,确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分别、有执着,障碍就来了,烦恼就来了。我们看《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讲的,五十三参历事炼心,什么事都要经历,不经历你的智慧不圆满,你要经历。世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你都经历,你都不妨碍,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生烦恼,不被境转。人要到不被境转,就能转境,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物就是境界,你不被它转,它就被你转。这桩事情我们在最近两三年,细心看到日本江本胜博士他所做的实验证明了。证明什么?证明境随心转。我们心被境转,错了,大错特错。你要常常能保持着你转境界,你要能转境界!
 
  这个世间觉悟的人多了,这些觉悟的人我们共同用善心、善念、善行,就能把这个世界的天灾人祸化解。这不是迷信,这是通过科学实验所得的结论,这个结论跟佛在经上讲的一模一样。怎么转法?就是念头,真的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里头起个善念,这是缘起,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变善。我们两个人虽然在一起,我们看这个茶杯,这茶杯里面的水对我来讲是纯净纯善。为什么?我的心善、行善影响它,它变成了纯净纯善。对你来讲,你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没放下,你看到这杯水不错,杯子也不错,想占有它,想据为己有,这个水对你它变的形相就很恶劣。这是江本博士在实验室里面做了十年,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例子,现在出了三本书。真的做实验,而且意念超时间、超空间,都实验出来。
 
  他在东京那个小办公室我去参观过两次,办公室桌上放一瓶水,通知远方的朋友,我们来祈祷。这个远方有在日本本国,有在外国,最远的在欧洲,他邀了二、三十个人,志同道合。各个人所在地方不一样,但是同一个时间﹙现在很方便,我们电话一联络就行了﹚,同一个时间大家观想,想江本博士办公室桌上这瓶水。怎么个祈祷法?「水清洁了,水干净了」,就说这个话,祈祷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这一瓶水得到全世界他们那些朋友以真诚的善心来祈祷,这个水干净了。然后把这瓶水放在冰箱里面,零下五度它就结冰了,就有结晶,像雪花一样,再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这个水在没有接受祈祷之前,样子很难看,不好看。可是接受这么多人十分钟的祈祷之后,结晶非常之美,他都照出来了。这个说明我们的心念超越时空,跟《华严经》的缘起讲的道理相同,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远近,这个实验做得很成功。
 
  第二个实验在琵琶湖,日本国内最大的一个湖,我们也去玩过。湖很大,在湖里头一个小湾,这个湾水流不畅通,我们中国人讲死湾。这个湾是死水,水没有法子流,所以这小湾里面的水很臭、很脏。而且这湖很大,湖上面有风,波浪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没有平息的时候。江本博士找了一位法师,日本法师,邀集了五、六十个朋友,这里面有不少学佛的,到这个海湾去祈祷。他说大概祈祷半个多小时,大家祈祷,心里面诚心诚意一个念头,「湖水干净了」。就是这个意念,说出这句话,「湖水干净了,风浪平息了」,大家一起说,一起对着湖水来祝福。这样半个小时之后,他取湖水在显微镜底下看结晶,结晶非常之美,湖水真的干净了。到第三天去看的时候,湖水干净了,湖上也没有波浪。他告诉我,境界真的是随着人的念头在转。
 
  境界怎么来的?就是缘起。缘起从哪来的?缘起从人的念头生的,所以佛法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讲这整个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道理太深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养自己的善心?为什么不养自己的清净心?我的心清净,我的心善良,凡是跟我接触的环境,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统统都变善了。恶人想来找麻烦,我的善念对他有影响,纵然想来找麻烦,见着你他不会下手,你要问为什么,他自己也不晓得。确确实实境界是人心转的!我们从这个实验当中就明白了。华藏世界好,极乐世界好,我们娑婆世界不好;其实华藏、极乐、娑婆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为什么他们好我们不好?他们那边的居民好,都是纯净纯善,所以就变成佛土,佛国。我们这边的居民,你去打听打听,哪个没有贪瞋痴慢,哪个不讲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就把这个环境变得不好了。
 
  环境是虚妄不实,随着人的念头在转变,如果你真的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你会得大自在!我想健康,我想长寿,我想不老,能不能做到?能!你不想老就不老。人为什么年岁大了会老?他天天想,你看他年轻的时候,他在工作,他忙着他的工作,没想到自己。到退休了:我年岁大了,老了,这社会上不要我了!一退休之后,天天在想老,天天在想病,老跟病就跟来了。从哪来的?他自己想来的,这个大道理不可以不懂。
 
  我这两年住在澳洲,我住在澳洲是个小城,图文巴这个小城。这个小城再往里面去就是土著,我也跟他们接触,他们也很喜欢佛法。这个小村子里面,八十、九十、一百多岁的人很多,皮肤虽然黑,皱纹虽然多,身体健康。什么原因?我们懂!他们生活很朴实,真正是知足常乐,生活水平很低,他很知足。所以他没有忧虑的,他没有牵挂的,他没有烦恼,心清净,身就清净,心里面快乐,身就快乐。所以,他们纵然到九十、一百多岁,不老,体力比我们都强,他还工作,还背很重的东西,我们看了非常羡慕。看了之后,用大乘经教里面所说的来比对,我们明白,这个事情是真的。
 
  在世间,现在学科学的人知道,每个人我们这个身体是物质,这物质是细胞组成的。细胞不是长生不老,而是什么?剎那生灭。它有周期性,周期科学家告诉我们七年。像我们身体,无论哪个地方的细胞,皮肤、毛发、骨髓,七年就全部都换了,旧的就没有了;七年是个周期,全部都换了。那我们就要问,既然要换,为什么不换新的?为什么换老的?为什么换些旧的?你所换的跟前面比,不如前面,这个错了。你真正懂这个道理,你要换,要换新的,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生了,换新的,不要换旧的,你不就变成长生不老了吗?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把我这些话都听懂,听明白了,你就晓得细胞新陈代谢的主宰是念头。如果我们的心善、念善、语善、行为善,你所换的细胞是最好的。身体每个细胞都是最好的,它怎么会生病?就不会生病了。可是,如果你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有自私自利,常常还动个歪念头损人利己,搞这个,那你所换的是愈换愈差,这个道理要懂!
 
  这是现在江本博士在做的,江本博士做了十年的实验,现在做得不错,在世界上许许多多大学、学术机构请他做讲演。我上次去东京去看他,他告诉我,过几天他要到美国哪个大学里面去讲演,好!人如果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人与人要和睦相处,决定不要有争执。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要常常记住,那对你生生世世无往而不利。为什么?你能够控制住缘起。我们依然还是在凡夫位,这种凡夫真的是大心凡夫,这并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比这个高明多了,这个我们留到经文里面再向诸位报告。佛菩萨的境界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只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这真的是有缘,你遇到如来所说第一经,《华严》是第一经!你有机会能读到,有机会能听到,一句一偈受用无穷,一句一偈改变了我们整个的人生,关键就是过去祖师常讲的话,「你会么」,这个意思深了。你读经、听经要会!这个会是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你可以把它证明,你能够转变境界,在境界里面随心所欲。我们要问,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物质变成黄金?把泥沙变成黄金行不行?在理论上行,你现在做不到。你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这个功力,你还有贪心,你还有欲望,这种贪心、欲望就是你智慧、德能的障碍。诸佛菩萨,像阿罗汉,他们没有贪瞋痴慢,他们没有自己,所以能够点铁成金,真的能够把地上这些石块、沙土转变成七宝,他有这个能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到处都是珍宝,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我们这个世界跟它并没有两样,只是这个地方的居民用心不善。本来我们这个世间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七宝庄严,无量珍宝庄严,但是用心不善,所以把七宝变成泥沙、变成石头、变成砂砾,道理在此地。不是别人变的,不是佛菩萨变来给我们受用的,我们自己的心跟佛的心相应,这点大家要注意。
 
  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心、我们的愿,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相应,阿弥陀佛的愿四十八愿,修净土的人,四十八愿一定要记住,念念不忘,四十八愿是我们自己的本愿,阿弥陀佛也是这个愿。善护三业,三皈众戒,经论当中的开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做到了,个个都打满分。世界真的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只看这个世间的居民什么心变什么境界,所以教学太重要了!我们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的心行跟极乐世界的人不一样,阿弥陀佛再慈悲也没有办法接引。为什么?我们的起心动念,我们的言语造作,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相应,就去不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你看《三时系念》里面,中峰禅师他老人家在里面开示有几句话说得好,「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极乐即此方,此方即极乐」,这话说得好,都在一念之间。我们的念清净了,我们的环境是极乐世界,别人感受不到;我们的念头不清净,变现出的环境是娑婆极苦世界。明了之后,就要自己晓得变,在哪里变?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就跟阿弥陀佛相应,就跟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相应,哪有不生的道理!
 
  现在在这个世间,还没到极乐世界去,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已经报名了,快乐无比。这时候我们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干的是多带几个有缘人去,好!什么人有缘?能信,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他能听得进去,能信;他能理解,他能够依教奉行,有缘人,要多带。心量要大,有缘人里面纵然是我们的冤家对头,他只要是能信、能解、能行都要帮助他。千万不要记着,「他跟我过去有过节,我讨厌他」,不可以,不能有这个念头;你还有喜欢,你还有讨厌,说明你的烦恼没断。修行真正的功夫就在此地,把内心里面,我常说,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化解,矛盾的念头化解,误会化解,我们的心就平静了。日常生活,待人接物,顺境逆境,一团和气,这是修行,这是功夫。
 
  希望我们同学们要常常互相勉励,不要辜负这一生,这一生就像大乘经上讲的希有难逢,得人身、闻佛法,又闻到净土正法。更难得的,我们得到净土正法,还以《华严》这些大乘经做为助修,真的是无比的希有,不要错过。缘起甚深,说不尽的,说上一百年、一千年都讲不尽。怎么样契入?那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就入进去了。一般常讲万缘放下,你真正能放得下,放下就能契入,留一点点都是严重障碍。粗显的大意我们就报告到此地,到下面问答里面,这头一首偈,文殊菩萨提的问,觉首菩萨为我们解答,就是要说明这个事实真相。现在时间到了。
 
 
 
  我们接着看清凉大师下面的开示。「众生迷此,故须教化,违化顺化,有善恶业,欲知此业,由说法成」,我们先看这三句。这要说明佛菩萨为什么到世间来应化,这里就说得很清楚,众生对于宇宙的缘起迷失了,一无所知,所以须要教化。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到这个世间来没有别的事情,教学,帮助大家觉悟,除这桩事情之外,再没有第二桩事情。这是我们细细去观察释迦牟尼佛一生,他老人家所作所为,不但是言教,而且是身教,我们要能够体会得。
 
  我们可以多想想,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出生在皇宫。能舍去权位,能舍去荣华富贵,选择出家修道,用现在的话来说,选择这个行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选择这个行业;中国孔子周游列国,回到老家也是选择这个行业。这是对于一切迷惑众生做出真实的贡献,无比殊胜的贡献,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学佛,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佛法里头决定没有迷信。
 
  这一品经是佛教菩萨觉悟,觉悟到宇宙万有的真相。果然觉悟,你在大乘教里面肯定是一帆风顺,你的境界会不断的向上提升,一生当中提升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个可能。在历朝历代,无论修学哪个宗、哪个法门,得到这样殊胜的果报大有人在!末法时期,修行的人多,证果的人少了,没听说哪里有证果的。这什么原因?以前章嘉大师告诉我,原因就是放不下,原因就是没有依教奉行;果然真的肯依教奉行,哪个不成就!正是佛门里面常说的万修万人去。所以我们知道,障碍的根本就是不肯放下,是自己障碍自己,不是别人。天地宇宙之间没有一个人障碍自己,都是自己障碍自己,这就没法子了。
 
  教化里面,有违化,有顺化,所以这里面就有善、有恶了。像《华严经》五十三参,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里面称吉祥云比丘)、海云比丘、妙住比丘,这是三位出家人,代表的是三宝,佛法僧三宝,这是顺化,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从正面的来教导;像经里面所讲的甘露火王、胜热婆罗门,他们代表是违化。教化众生各有方便,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法来教导就现什么法,没有一定的。我们凡夫,肉眼凡夫,对于圣人,佛门里所谓是菩萨作略,是一无所知。为什么看到他从反面,反面还度了不少人!怪事情。
 
  我这一次从新加坡过来,有个同修告诉我,他这几年很发心,修布施功德无量。过去这么长的时间,我也没问他,这一次他自己说出来。他为什么会修布施,年轻的时候喜欢赌博,跟着一班赌博的朋友混在一起,在世界上许多大的赌场,他们都涉及在其中,也都出了名。他告诉我,有一次大概十几分钟,在赌场就输了十万美金,回头冷静想一想,不是味道:十几分钟十万美金没有了,我要拿这个钱去做好事,多有意义。这么回头!从此以后,他就专门做慈善事业,不再上赌场,跟赌场脱离大概有七、八年了。我们想想,赌场那个赌王叫他一下就输十万美金,那个人是不是菩萨?在佛教眼中看,他是菩萨,他叫你觉悟,叫你回头,你要认识!度化众生的方式无量无边,千变万化,手法虽然不一样,花样很多,但是目标方向一致,教他开悟,教他回头。他真的觉悟,真的回头,这一回头,就是中国谚语所讲「浪子回头金不换」。在这么多年当中,天天在读诵大乘,在听讲,逐渐逐渐明白了三世因果,现在非常快乐,修来世。
 
  来世我们一定肯定求生极乐世界,决定不可以贪恋人天福报,贪恋人天福报你就错了。你这一生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修得很多,如果不往生,来生来世福报很大很大。这个世间做人王的、做天王的,哪一个不是过去生中在佛门修积的大福报,都是!但是你在六道里面享福的时候,就把修福这桩事情疏忽了,不知道再修福。纵然还懂得修福,你修的福跟你造的恶业不成比例,你这一生福报享尽了,来生麻烦就大了。这是佛门讲的「三世怨」,第一生勤苦的修行,修积的善业,第二生享福,福报享尽,过去生中恶业现前,所以第三世又堕落。这是三世怨,佛说得很清楚,说得很透彻,我们可不能干这个事情,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决定求生净土。
 
  在这个时代,虽然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佛祖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真正有把握,真正能成就,就是念佛求生净土,依净宗法门来学习,决定不会错。净宗所依的典籍,在今天讲是非常完备,净土有「五经一论」,熟读五经一论,把宇宙之间的道理搞清楚了,不再疑惑。坚定信心,坚定愿心,一门深入,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此地讲的有善恶业,那是菩萨应化,大权示现,这是教化众生,正是所谓「巧把尘劳作佛事」。我们看到、听到,不希奇,也不会疑惑,更不会毁谤,菩萨一切作为自然有他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甚深,不是我们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实实在在讲,我这些年来到处讲经教学,许许多多的事情我自己预料不到。我是非常希望在澳洲跟香港两个地方讲经,我心里盘算着每个地方半年,我们是用季,在香港三个月,在澳洲三个月,交换,这样子两边我们都能顾到。可是这当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我没有办法想象,而这些事情发生,对于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有好处。这个事情到了面前,我要不要做?早年我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一生随缘而不攀缘,这种机缘在面前了,那就去,这样子对我原本讲经教学的计画就要改变了。我们知道这个事情不是永久的,都是临时的,所以一切突发的事情,真的像章嘉大师所说的,都是佛菩萨安排的,他怎么安排我就怎么走。
 
  我也跟一些同学们说过,我一生从来没有一个主观观念,没有。「我要想做什么」,我没这个观念,都是随缘,无论到什么地方。我小时候受儒家教育,这是扎了根,年轻的时候遇到佛法,遇到《感应篇》、《安士全书》、《了凡四训》,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人在这一生应当要做好人,我这一生就值得,意义、价值就在此地。做好人一定有好报,我们绝不希图果报,从来没有希求果报的念头,什么都随缘。念念只是希望帮助众生明了诸法实相,超越生死轮回,我们同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我一生当中唯一的愿望,世间这些名闻利养我们连边都不沾。虽然大学赠予学位,聘请为荣誉教授,我都讲清楚了,荣誉教授是老教授,不上课,年岁太大,教不动了。这是对于我们这一生从事于讲经教学一种肯定,这个肯定可以帮助现在一些年轻人增长信心,为这个原因。要不是为这个原因,我们要这个东西干什么?
 
  所以,这是诸位一定要了解,一定要通达,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学习,一切为众生。中心的目标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其他一切都是方便。佛法讲「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都是善巧方便,总的归这个方向,归这个目标,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才有成就。我自己的生活、工作,在国际上跟一些人往来这些应酬,全都是透明化的。每一场的活动,我们不但有摄相,而且有录音,有文字报告,没有丝毫秘密。不错,是有许多人很感叹的说,法师,你的人缘很好,你怎么能把这许许多多宗教搞在一起,族群搞在一起,你用什么办法?我用的方法都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四摄法」,你要懂得四摄法,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会用四摄法。所以我们就把四摄法介绍给一切众生,人人都能落实四摄法,这个世界和平,决定没有冲突。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真正做出牺牲奉献,自己真正明了《大般若经》所做的总结,一切法,这个一切法包括出世间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如果你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就能够做到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不执着是阿罗汉的境界,不分别是辟支佛、是权教菩萨的境界,再提升是不起心、不动念,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森罗万象是真有,我们的当上在这里。《金刚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里头就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佛劝我们「应作如是观」,这是般若智慧,这是诸法实相,宇宙万有的真相!我们今天虽然是凡夫,听到佛说的我们不怀疑,我们也常常对一些科学的东西来印证,更加有了信心。可是怎样契入境界?回过头来还是得讲放下,放下,放下,再放下!果然放到一丝不挂,你就大彻大悟,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超越六道、十法界了。
 
  所以,教化有顺、有逆,违就是违逆,从反面的,顺是我们讲正面的,正面是善,反面是恶,没有恶也不能教化众生。所以,孔老夫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人就是自己、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除了我自己做学生之外,两个都是我的老师,对于善人,我们要跟他学习,他的善心、善念、善行,跟他学;对于恶人,他的恶心、恶念、恶行,我们要反省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两个都是老师,一个从正面教,一个从反面教。
 
  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大乘的学人善知识遍法界虚空界。你不能说善财好命,他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我这一生一个都没遇到,你完全错了。我们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你所接触的,这一天接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善知识。问题是你得会!你有智慧能判断,这个人是善的,我应当学他;这个人是恶的,我不该学他,我要好好的反省我有没有这些过失。有,赶快改,没有,好,从此以后不要犯这些过失,不都是老师吗?所以,菩萨能成无上道,那就是学无常师,所有一切人都是老师,都是善知识。冤家债主找到门上来,怨有今生结的,有过去生中结的,他要来害我,我不回避,我接受。就像忍辱仙人接受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消业障!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在这个屈辱之下消除掉了,业障消除掉之后,智慧大大的增长,菩提道上一帆风顺。决定不能有丝毫怨恨心,更不可以有丝毫报复心,那你就错了。所以,问题是你会不会学,会学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底下一句说,「欲知此业,由说法成」,这个业就是善业、恶业,非善非恶叫无记,众生造业再多,总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个道理很深。说法的人多,有人说善法,有人说恶法,这里面我们要知道选择。「远邪恶,亲贤善」,这两句话是《古兰经》里面讲的。对于贤善、伦理道德我们要亲近;对不善,天天教杀盗淫妄,现在一般社会讲的色情、暴力,我们要远离,最好不要去接触。为什么?为了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不被环境污染。所以这个自己要懂得,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真有用。
 
  前天我在新加坡,那边的同修请我吃饭,其中有三位同修我不认识,这些年来都在看光碟,很希望跟我见一次面。其中有一个带头的,他告诉我,他听我的录相带已经有七年,真正做到了依教奉行。他五年没有看电视,电视、电影、报纸、杂志统统放下,他告诉我,心地真的清净多了。今年他学佛第七年,所以这两年他出来了,前面这个五年找不到他。这不容易!真正能够有这么大的决心,这个人有成就。另外两位是他度的,一个跟他学佛八个月了,另外一个才三个月。我听了之后很欢喜,这个世间确实真的还有善根特厚的人,真的有听到之后认真在做,我们缘没到,还没有接触到。所以,在现代这个社会弘法利生,网路、卫星电视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讲经教学的场所就这么一点点大,小摄影棚,可是效果延伸到全世界,这是要做的。
 
  我在这一生当中没有建过道场,图文巴买的这个小道场,是给悟字辈那些出家人,他们没有地方去,图文巴这个道场收容了他们。这个道场将来还是他们自己管理,现在我不能不挂个名,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没有拿到公民。再过两年,我想两年差不多,他们就拿到永久居留,拿到公民,这个道场就交给他们,我连名也不挂了。大家欢迎我,我们那个地方有个摄影棚,我会回到摄影棚里面讲经,这是我的本愿。同学们如果要好好的学,那就像新加坡这位居士一样,他从网路、卫星,还有些我们流通的光碟,他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五年奠定了很厚的基础,跟我们在一起谈话,全是内行话。
 
  所以,学佛最重要的,要懂得通权达变,权变的原则没有别的,利益众生,以这个为前提。如果对于社会没有大利益的我们不做,我们知道做的人也不少,让他们去做。真正有大利益,我们有这个缘,他遇不到这个缘就没法子,不能不干,再辛苦也要做,不能怕苦。过去我跟同学报告过,真正学佛依教修行,也跟世间人讲的一样,四十岁之前,你还是受你过去生中业力支配;四十岁之后,跟过去生中的业力逐渐淡化,这一生当中的造作主宰你这一生的后半世,这个道理、事实都要了解清楚。所以,要好好的修自己的晚年,认真修自己的来生来世,这个人聪明,这个人真正觉悟了。
 
  清凉大师说,「欲知此业,由说法成」,这个此业就是前面讲的善恶业,顺化、违化,这个因果甚深。为什么?它牵涉到前世,不是一生一世,牵涉到多生多世。我们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我们讲习气,有人有善根,有人没善根,无恶不作。这什么原因?若不是这一生从小养成的习惯,那就是过去生中的习气,所以教育重要,古人懂得。冤亲债主好好的教化也能转得过来,这是教育,教育的功能要把敌人转变成朋友,把冤家转变成亲人,这就化解了。现在讲化解冲突,这能真正化解,可不能说要防恐,没法子防。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是化解,不是想种种方法来防范,也不是报复,一定要用道德感召,你要肯定人性本善。人都有良心,都有善根,只是他迷了,迷得太深,迷得太久,要以诸佛菩萨的圣教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这就对了。所以业由说法。
 
  「然说法成善,唯佛福田」,这很重要,福田接着来。福田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让这些迷惑的人回心转意,接受圣教。我们现在在许多国家地区,中国大陆也不例外,我们建学校,我们建多元文化中心,来推动古圣先贤的教育。建立这些机构在这个地方属于财布施,这个要知道。财布施不是目的,目的是法布施,这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说的,「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这是智慧,这是善巧方便。引导他,慢慢他看出来,你这个人不变,真的是好人。原先以为你是假好人,你还有目的、有企图,到最后,看到你一辈子到老死,你真的没有企图,真的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真的是替社会做好事。佛的福田是究竟圆满的福田。
 
  世间常言说得好,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人,他一生的遭遇没有一桩是突发的、是没有原因的,没有,都与过去生中的业力牵连着。因果通三世,这一生一切作为又牵涉到来生,因果缠绵,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众生没有不求福的,所以要常常把福田介绍给他们,他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能改善。印光大师一生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大有道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我尽心尽力把他老人家的教诲扩大,扩大的方法,在现代最殊胜的无过于网路跟卫星电视,这些重要的教诲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让全世界的人,人人都有机会看到,人人都觉悟,人人都回头,人人都自求多福,这世界多么的美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三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五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0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七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七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四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乘佛法指要 第一篇 前行法(前方便)第三章 佛法的修习 第二节 修习次第[栏目:卡卢仁波切]
 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第十章 正法出世的因缘 心咒之三 没有欲求的人 就是与存在联结的人,就是自在的人[栏目:庄圆法师讲金刚经]
 But so many people believe in some form of god, it..[栏目:Good Questions, Good Answers on Buddhism]
 经上说,求往生者应具足重戒,不犯威仪。请开示[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印度因明源流略探——从《大毗婆沙论》来考察[栏目:林崇安教授]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四划以上[栏目: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入菩萨行论》讲记(六十三)[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The First Noble Truth[栏目:The Four Noble Truths]
 第七十六 删陀迦经[栏目:第二篇 中分五十经篇]
 019 青州百问(万寿禅寺辩和尚 问 十身禅寺觉和尚 答)[栏目:03 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