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0六集)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文殊菩萨说偈第七首看起:
【世及出世见,一切皆超越,而能善知法,当成大光耀。】
我们看这一首。『世』是世间法,『出世』是出世间法,『见』是见解,也就是说,你有世间跟出世间的见解。我们在这句里面细心去观察,这是一个对立,世间跟出世间对立了,世间跟出世间是二法!惠能大师说的,「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从这些地方,这个经里面像这类的句子太多太多了,可以说是时时刻刻在不断的提醒我们,让我们真的觉悟。要把所有一切对立化解,那才是诸法实相;只要有对立存在,这不是诸法实相,那是什么?是诸法的妄相,虚妄相里头有对立,真实法里头没有对立。学佛没有别的,要学真实法。
这个看法实在讲,就是见思烦恼里面,见烦恼的一种,叫做「边见」。边是两边,世法是一边,出世法是一边,边见。第二句就好了,『一切皆超越』,超越两边,也就是说不执着两边,不分别两边,于两边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正确了,这样叫做『善知法』。『当成大光耀』,光耀是比喻智慧,这才真正成就大智慧、大觉悟。
我们看清凉大师注解,「次偈拂上出世」,次偈是第七首,「谓真出世者,超越入出,不碍照知,故成光耀」,这叫真正出世者。真正出世你要懂得,并没有世间跟出世间,世间、出世间界限在哪里?你找不到。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说,迷了就叫世间,觉了就叫出世间;觉跟迷是一不是二,觉迷不二。这些话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很难理解,觉跟迷明明不一样,怎么会不二?
实在说,觉迷,一个是动,一个是不动,怎么说动跟不动不二?佛在经上常常用水做比喻,用水比喻我们的心。不动的时候,水是平的,我们叫水;动的时候我们叫它做波,水动了有波浪,有波。波是不是水?波就是水,水就是波,不二!但是虽然是水没错,它在静的状态之下,跟动的状态之下,它起的作用不一样。静的时候它照,像一面镜子它能照;动的时候它就不能照,照就失掉了。心是这样的,静的时候生智慧,智慧是照,动的时候就生烦恼,所以,烦恼跟智慧是一不是二;智慧是水在平静的状态之下,烦恼是水在起波浪的状态之下。你要是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佛经上所谓烦恼即菩提,你就懂得了。烦恼跟菩提,体性是一,作用不一样。所以从体上讲是一,这是真正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世间跟出世间亦复如是,心静的时候就叫出世间,心动的时候就叫世间。只要我们把那个根找到,从根本上去观察,你就知道了。
心性在没有动摇的时候,正知正见,佛知佛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如是,就是这样,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没有动。世尊在楞严会上为阿难尊者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其实阿难何尝不知道?阿难问,佛说,说给我们听的!阿难代表我们问,他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也问不出来;他是明知故问,代我们请法。佛一说,我们在旁边一听,恍然大悟,懂得了。所以,我们的见性,就是能见的见性,本来不动。佛的见性不动,我的见性也不动,你的见性也不动,他的见性也不动,不动的见性大家平等的,不但平等而且是一个性。平等还勉强可以懂,一个性就不懂了。
好,我们再举比喻,我们摄影棚里的摄影机,你看那个镜头能见。这摄影棚有四台摄影机,一台摄影机就好比一个人的眼睛,这有四个人的眼睛。这四个摄影机镜头打开都能见,真正能见的是什么?如果把电源关掉,它都不能见,它都变成瞎子,电源一打开都能见。这个东西能见是电,摄影机的镜头好象是眼,电是它的性,电、眼是一不是二,都插在一个插座里头。你从这个比喻上想,我好比是一个摄影机的镜头,你也是另外一架,他是那一架,我们四个人就好比四个机器,现在都起作用,电源是一个,电源代表什么?代表法性、自性,自性是一个。
所以,佛说这个性,在眼它能见,在耳它能听,在鼻它能嗅,在舌它能尝,这四个不同的器官,同一个自性,在不同的器官起不同的作用,这是我们迷了。如果真正觉悟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妙了,每个根性它同时起其他根性的作用,譬如眼能见,眼也能听,眼也能嗅、也能尝,六根互用。耳能听,耳也能看,六根互用,为什么?它是一个性。我们现在做不到六根互用,是我们自己有业障。什么叫业障?妄想、分别、执着是业障,我执着耳只能听,眼只能见;耳不能见,眼不能听。你有这个执着,有这个情执,于是它就发生障碍;一切妄想、分别都无,它就通了。
我们现在从科学实验里面知道,一滴水,你仔细去观察,它没有眼睛,它也没有耳朵,它也没有鼻,它也没有舌,但是它有见闻觉知。六根互用这桩事情,从一滴水里面我们看到了。一滴水如是,一微尘亦如是,在世出世间一切事物上都显示出来。所以觉悟的人,离了分别,离了执着,离了妄想,宗门大德常常用这个来考验学人。离一切分别执着,道一句来!你说一句给我听听;离一切分别执着,你说一句给我听听。说不出来,那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换句话说,你能说得出来的,你没有离开分别、执着。分别、执着要不要离开?我们初学的人要离,要离分别,要离执着。
真正离妄想、分别、执着,他不是离,他是超越。他超越分别、不分别,两边都超越,超越执着与不执着,这是真正法身菩萨。为什么?他真正得到无障碍的境界,你有分别、有执着,有障碍,你不分别、不执着也有障碍。人家执着就是不执着,不执着就是执着;分别就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分别,他得自在了。他确确实实妄想、分别、执着的念头都不生,但是妄想、分别、执着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灵活运用。虽然灵活运用,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执着,我们称他作法身菩萨,我们称他作诸佛如来,我们称他作「善知法」。
他善,我们今天知法,不善,没这个善字,我们今天是知识,那是知识上头没有善。善还了得吗?于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而得大自在。我们今天得不到自在,我们今天几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都有过失。《地藏经》讲得更严重,「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说过失就轻了,他说的是罪业就重了。为什么?这里头就是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真的是罪业,让你回不了头,回不到根源。与自性、与性德愈走愈远,愈迷愈深,愈陷愈苦,把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自然的,佛经上讲的法尔如是,把它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愈陷愈深,愈迷愈重,造成这个现象。佛与大菩萨心目当中,幻相,这个现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的。
我们在前面多次的学习到,身、生活环境,有生有灭,我们的灵性、万事万物的法性不生不灭。如果再往深一层去观察,我们的自身、万事万物的法相还是不生不灭,只有缘聚缘散,确实没有生灭;科学里面讲的是物质不灭,精神不灭。为什么?本来不生,哪来的灭?所以还是大乘法,特别是圆顿大法,真正是解决一切问题,彻底解决、究竟解决,你在这里头觉悟,在这里头得真实的成就。总的一句话「息心达本」,心是念头,念头放下;本就是诸法实相,我们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通达、就明了。所以经上讲不动智佛。
文殊菩萨在这里教导我们,自心即是不动智佛,不动是法性,智是佛性,佛是法相、是德相,诸位想想是不是这个样子!不动智佛是真正的自己,是自己的法性、佛性、法相、德相,很可惜,凡夫不承认。如果你要是承认,你就是信解菩萨,这刚刚读过,信解圆满,你就是信满入位,或者给你说入住了。恭喜你,我们一般讲(还是从分别、执着上,好说话,你好懂),你超越十法界了,你是一真法界里面初住菩萨,发心住!你的菩提心现前了,发心住就是我们常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完全落实了。自自然然显现在你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与这二十个字相应,没有一丝毫勉强,你本来就是这样的,这是发心住的菩萨,信满入住。这个经上讲入位也讲得通,位就是圆教初住位。我们今天至少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肯定自己是不动智佛。自己要尊重自己,自重自爱,尊重自己的法性、佛性、法相、德相。「自心是不动智佛」含着这四层深义,在哪里?就在现前;这一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紧的我们自己要肯定、要承认,要常作如是观,这是真修行。
观诚就是信解菩萨,诚的样子要知道,从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里面就显露出来了,所谓是「诚于中而形于外」,自自然然你就形于外了,你是觉者,你是菩萨,跟世间凡人不一样。凡人自私自利,觉者无我,用《金刚经》的话来说,一个真正觉悟的人,信解觉悟的人,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了。怎么没有了?知道是一体,一里头就没有分别、执着,二才有分别、执着。我是右手的大拇指,你是右手的小拇指,他是左手的大拇指,如果你哪一天真的明白了,我们是一个身,你就晓得,你、我、他原来是自己,真的是这样子。
所以,我常常教同学冷静的观察自己身体,你把心静下来,坐下来,想你自己身体,我们有头、有身、有手、有足,头有眼、有耳、有鼻、有舌,身里面有五脏六腑,手足,手有十个手指,足有十个足指,你想想看这一身,不同的这些器官,哪个第一?个个第一,平等,少哪个也不行。我们常常讲平等、和睦、包容、尊重,每个器官你看它是不是彼此尊重,彼此包容,相亲相爱,关怀照顾,互助合作?你从一个身体里头各个器官去观察,然后你才晓得这些德行是自然的。
你再看看中国人讲的伦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你从一个器官,从各个器官,它具不具足?统统具足。这是性德,自然而然,法尔如是。我们能够把这些性德发扬光大,小宇宙结合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我们这个小宇宙在大宇宙里面,就好比是身体里面的一个毛孔、一个细胞。再观察,大宇宙跟小宇宙一样,也是平等的,也是和睦的,也是包容的,也是尊重的,也是互助合作的,完全没有两样。从整个自然生态里面你去观察,五伦八德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这种修行的方法(作观、观想)叫法界观。
我教大家这个法界观容易,不是《华严经》祖师讲的「六相十玄」。但是我这个简简单单的观法,你要是观成之后,你再看祖师大德讲的六相十玄,无二无别。这是什么?浅深不二,我这个浅,他那个深,浅深不二;浅是深中之浅,深是浅中之深,能入境界,能断烦恼,能开智慧。这些话都是对初学说的,初学一定要从这个地方才能契入,到究竟的时候,入无所入,你就真的觉悟了,真的入了。还有能入,还有所入,说老实话你还没有入,你所入的是相似法,不是真实法;相似法就是十法界,四圣法界是有出有入。一真法界没有,跟此地讲的「一切皆超越」了,这是善知、善识,大乘教里面称为善知识,善知识的境界。
成就无量光,「大光耀」是无量光,无量光必得无量寿,我们就知道,这个意思就是如来究竟果位。如来究竟果位,说实话也是有名无实的,你要是分别、执着真有个如来究竟果位,你就错了。你看看《起信论》里教给我们,离名字相,如来是名字,究竟果位也是名字;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本来是如如佛,本来如如佛这个名字也没有,本来如如佛这个言说也没有。这时候你的智、你的德、你的能,遍法界虚空界,一丝毫障碍都没有。所以你要晓得,障碍就是在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障碍了我们的自性,障碍了我们的法性。分别障碍了我们的智,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称为佛性,分别障碍了佛性。执着障碍了法身,障碍了德相,你见不到华藏世界,华藏就在眼前;你见不到极乐,极乐也在眼前;见不到一切诸佛净土,一切诸佛净土从来没有离开我们。这个意思愈讲愈深,但是句句都是真实法。
虽然不是我们境界,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听到了,而且听懂了,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了,这难得!肯定自心就是不动智佛,这句话里头的深义你要懂。「不动」是法性,不动是第一念,第一念之体;「智」是第一念之照,照见;「佛」是事相,依正庄严,德相、法相。自心、法性、佛性、德相、法身是一体,是一不是二。常作如是观,我们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功夫成就生实报庄严土,对自己往生的品位,真正是大幅度的提升。
我在过去跟诸位介绍《无量寿经》,介绍《阿弥陀经》的时候,也是多次说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要问在西方极乐世界学习多久,才能够证得无上菩提?一般讲大概是五劫到六劫,也许诸位会想到:五劫、六劫,时间是用劫来计算,太长太长了!你在《华严经》上看,菩萨入位了,这个位是圆教初住,初住菩萨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有四十二个阶级,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佛在经上常讲,三个阿僧祇劫。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一般往生的人,到那边去大概只要五劫到六劫,人家要三大阿僧祇劫。你去比较一下,西方极乐世界太快了,时间太短了,短到你自己不敢相信。
如果你能够常作如是观,把自己的身、把自己的心跟宇宙融合成一体,你常作如是观,你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我相信不需要一个劫,一个劫都不需要。为什么?你的基础太好了。常作如是观,应当在你没有往生之前,你的心量就拓开了。真正能做到「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常常讲的这几个德目,现在在世界上接触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我们提倡的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一句是总纲领。纲下面是目,目就是我们要落实的科目,头一个是包容,一切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一定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跟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要认知。为什么?我们是一体。他不能对我,他不知道事实真相,他要知道事实真相,他跟我一样。
他不知道宇宙是一体,生佛是一体,他不知道,万法是一体,我明白!所以,我对于世出世法一切人事物,决定是平等对待。平等是什么?决定不起心、不动念,是平等,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了。决定是和睦相处,他跟我不和,我跟他和,所以一定是包容的。包容本来包容,自然包容,决定尊重,决定是敬爱,决定是真诚,决定是信赖,关怀照顾,互助合作,一定是这样的!这不要人教的,法尔如是,这是性德自然流露。
只要你有这个认知,自自然然的这些境界会现前,然后你就知道,佛经上讲的自己契入了。不是有意去做,「我要这样做,要这样做」,不是,自然的。开头学是有意,从有意要学到自然;你开头不是有意去学,那就很难到自然。学的根本就是经不可不读,经不可听,经不可不解,经不可不信,经不可不依教奉行,有大利益、大好处。这才叫「而能善知法,当成大光耀」,最后这两句是赞叹。希望我们同学们互相勉励,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下面第八首颂:
【若于一切智,发生回向心,见心无所生,当获大名称。】
这首偈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把注解念一遍,「二有一偈趣求者」,「二」是第二个大段,偈颂里头第二大段。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十首偈总共分四段,第二段一首,讲趣求。「以上虽离见而知」,这是前面所说的,都是教我们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自性般若智慧现前,真的是无所不知。可是「犹恐滞寂」,这都是对初学来说,怕初学人产生错误的观念,那就变成有体无用。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心地得清净了,不动智佛,不动有了,智佛没有。他有不动,有体,他不起作用;换句话说,他有自受用,他不能利益众生。我们现在讲,他消极,他没有积极,依旧是有缺陷,也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有体有用,活活泼泼,那才真叫得大自在。
所以,文殊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这一首偈上半,就是第一句、第二句,「劝求」,『若于一切智,发生回向心』。「一切智」无所不知,《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个知要起用,所以说「发生回向心」,你要发心,你要生心,要发、要生。回向有三处,「回向菩提」,这是属于自利,「回向众生」,这是利他,「回向实际」,实际就是自性;自他不二,自他是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最后的三愿就是回向。「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是法性理体。法性理体,底下第三句说,『见心无所生』,所以这个回向,清凉注解里面说得好,这叫「离相回向」。
我们先来学习前面两句,学佛的人必需要记住、要明了,你学的是什么?你求的是什么?你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处?总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所学的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学里面,定是枢纽,浅而言之,对一般初学来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终极的目标是开慧,慧是一切智。这个一切智里面具足三种智,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一句里面就包括这三种智,圆圆满满的智慧。智从哪里来?智从不动来,不动是定,愈深的定,智慧就愈广大。定是怎么修成的?定是持戒修成的,一定要遵守方法。
所以,戒定慧三学,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自己修行证果必须学习的课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哪一个例外?一个都没有,一个例外的都没有。由此可知,我们要想成就,必需要遵循过去诸佛的惯例,要遵循他们的道路,我们的成就就快速了。如果不走他们的路子,自己想开辟一条新路出来,那你就试试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路子能够一样成就!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佛佛道同的一条大路,成佛之道。成佛之后,还是示现戒定慧三学,那是慈悲到了极处,叫倒驾慈航。
所以,学习就永恒没有中断。没有成佛之前,学习是为自己,成佛之后还是装着学习,为别人,那就是回向众生。要给一切众生做个觉悟的样子,做个破迷开悟修行证果的样子,做给别人看,不是为自己。世出世间的事业,我们冷静、细心去思惟观察,这个事业不可思议,这个事业真正叫伟大的事业,这个事业是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龙天善神拥护,世间一切善人拥护。世间所有的事业,没有一个能跟它相比。
到了高境界,四圣法界里面,像我们这个世间,人间天上,还有些行政上的组织,没有了。人间有国王、有帝王,天上有天王、有上帝,四圣法界里没有听说过,声闻法界里没有听说哪里有个王的,没有,缘觉、菩萨统统没有,一真法界更没有。极乐世界里头没有国王、没有上帝,真正是平等的。所以到最高境界里面,你去观察,那里是什么?那里是教学,大家发心到那里去的,都是去求学的。像学校一样,学校里还有校长,还有行政组织,那里头没有,那里面只有老师,除老师之外都是同学。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里头有上帝、有神,佛法里头没有。华藏世界没有看到有上帝,没有看到神,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听说过,阿弥陀佛是老师,毗卢遮那佛是老师。文殊、普贤是学长,到华藏世界去得早,我们去得晚,他们先在那里,已经有成就了,学长。
所以,佛法是教育,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一个老师教那么多学生,我们往往感觉得困惑,他怎么教?殊不知这个世界没有空间,没有时间,这个世界里面的老师、学生,都具足称性的德能,称性的德能是变幻无穷。毗卢遮那佛现无量无边的身相,你不要怕见不到佛,你想见佛,佛在你面前了。你有什么问题,佛可以面对面跟你聊天,来给你解答,什么人想见,佛就在他面前了。我们今天远距离相见,我们用卫星电视、用网际网路就觉得很方便了。在极乐、在华藏,不需要这么麻烦,什么仪器、机器都不需要,自自然然变化在面前。我们现在看的画面是平面的,他变幻的是立体的,这个境界经典上称为不思议解脱境界。
这句话意思很深,解脱境界,怎么样解脱?解脱就是大自在,大圆满、大自在的境界,这是果。因呢?不思议就是因。什么叫不思议?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不思;没有言说,不议,不可思议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只要功夫做到这个地方,这个境界就现前,大自在、大圆满的境界就现前。你要说为什么?大自在、大圆满本来就是这样。现在我们的不自在、不圆满,这是有障碍,把我们本来的境界障碍住了。什么东西障碍住?就是思,就是议,妄想太多,说话太多。所以,言说跟妄想是障碍,把我们自性障碍了,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都障碍,变成了自私自利。现在这个世间难了,太难了,诸佛菩萨、神仙来一点用处都没有,教不了,没人听。
早年,我们在台中求学,有一天李老师上国文课的时候,讲到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他给我们讲了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王阳明先生有一次旅行,路上碰到土匪,土匪把他们这批旅客统统俘虏,搜刮财物。有人给土匪头说,这批人里头有王阳明先生在,阳明先生很出名,土匪也知道他。听说阳明先生在,就把阳明先生请出来,跟王阳明说,你讲的那个「致良知」的学说错误,有问题,我们做土匪的人就是没有良心、没有良知,你说人人都有良知,你能不能证明我有良心?阳明先生肯定的说,有!怎么证明?王先生说,只要你听我的话,照我的话去做,就能够证明。行!我们就听你的,照你的话去做。
阳明先生就说了,你把外面衣服脱掉。脱掉!里面一件再脱掉,脱到最后光着膀子打赤膊。阳明先生说,你这个裤子也脱掉。也脱掉了,脱到最后穿的内裤,他说,不行!王先生,这个不能脱了。王阳明就说,这就是良知!他们就觉悟了。那个时代,明朝那个时代,王阳明这个方法管用。现在你要叫他脱,脱光之后,王阳明也没有办法!不但男的叫他脱光,他真的脱光,女的叫她脱光,她也脱光,你说王阳明活在这个时代有什么办法!他那个「致良知」真的没有法子证明,诸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没用处。中国儒家讲人性本善,佛法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从前行,能够证明出来,现在人不行!
所以李老师才说,世界乱了,诸佛菩萨、神仙来都救不了。我们懂得老师的意思,真的救不了。救不了怎么办?是不是真的跟基督教《圣经?启示录》里头所讲的一样,上帝把这个世界毁掉重新再来?这就是世界末日。佛法里面不讲末日,佛法里面讲因果,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是真理,不能不知道。所以,今天确确实实诸佛菩萨来了也没有用处,佛门有句谚语说,「佛度有缘人」,现在在这个世间,有缘的人愈来愈少了。但是我们相信,佛法里头有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相信,一个人能理解,一个人希求,佛也不会让你失望,也来帮助你。
问题就是真心你肯定得度;虚情假意呢?虚情假意,佛也来,慈悲到极处!来怎么样?知道度不了你,给你种善根。你的恶业,当然你还要受报,等到哪一天恶报受尽,苦头吃足,你真的想回头了,佛就来度你。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没有尝到苦头,必须吃尽了苦头,他才会回头。人在受极大苦难的时候,才肯真正真诚心求助于人,求助于神,这不是迷信,不是说在宗教里得一点安慰,你这样看法你就错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在古时候,教育重视伦理道德,有德行的人,行仁、行义之人,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大众的爱戴。现在这个世界变了,道德、仁义不值钱,现在人的价值观是什么?是金钱。把道德、仁义丢弃掉了,制造社会竞争、斗争,我们知道,斗争再向上提升就是战争,走的是死路一条。古老圣贤教育是教我们「忍让」,舍己为人是美德;现在社会不是的,损人利己是美德。这跟从前的价值标准恰好是一百八十度的相反,这相反就是反常,反常必有灾祸。小则败家、灭身;大,遗患世界,给社会、给世界带来大的灾难。
我们同学真正是过去生中还有这么一点善根、福德,与佛有缘,能在这个地方安安静静的来学习经教,一起念佛。这个缘是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珍惜、要努力,要发生回向心。「发生回向心」就是要发心帮助世间苦难众生,不能跟他们一般知见。他们唾弃伦理道德,我们要实现伦理道德,我们要做出样子给他们看。要知道在这个时代,众生不好度!你要想帮助他,委曲求全,你要受尽侮辱,才能给他种点善根,真不容易。
所以,我们靠谁?我们还没有见性,还没有开悟,那就是要听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依靠三宝。三宝在哪里?三宝就在经典,经典里面的教诲是我们真正的依靠。经典太多,依靠一部就行了,一生都不改变,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真正的依靠要能解,解要像佛在经上给我们所说的「深解义趣」,怎样能够深解?那要奉行,解帮助行,行帮助解,解行相辅相成,你才能深解。深解才能笃行,在这里面自然就生起深信。果德就像经上讲的,你能转境界,「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能转境界,你就能帮助人了,自行化他。
自行,自己得受用,这个受用最明显的烦恼轻、智慧长。要是用世间人来说,世间人所希求的果报,头一个是财富,第二个是健康长寿,第三个是聪明智慧,统统得到,可以给社会人做榜样。现在社会人先要看到果,然后才相信因,你教他修因,他看不到果报,他不相信,他很难接受。所以必需要做出榜样来给他看,形相,形相是果报。没有学佛之前,没有福报,没有学佛之前,没有聪明智慧,没有健康长寿,统统都没有;学佛之后,好象一年比一年好一点,十年、二十年好象有很显著的改进,人家就会相信你。
所以,我们自己修学有没有成就,不必说,都在你的形相上。你有多大的成就,你有多少功夫,你决定不能隐瞒,统统表现在外面。别人嫉妒、障碍、毁谤不要紧,为什么?听信的人跟你没见过面。如果跟你一见面,不是!不是像他们所说的;一见面所有一切疑惑就一扫而光,不要一句话辩白。所以修行要真修,不能搞假的,假的没有效果。修什么?连鬼神都来劝导我们,修真诚心,真诚心能救自己,真诚心能化解灾难。希望大家要记住,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讲十几二十年了。现在讲得更白、更简单,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要学会包容。完全在自分上,要学会尊重,要学谦虚,要学恭敬,要学礼让,要学着会关怀,学照顾人,学互助合作,这就叫真正修行。
你要是真正这样修,你一天只念两次佛足够了,早晨起来做个早课,晚上睡觉之前做个晚课。要多少时间?一分钟。念十句「阿弥陀佛」,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分钟就十句。早晨念十句,晚上念十句,够了,你肯定往生。为什么?你是善人,你的心、你的行为与佛相应,你是真修行;如果你的心思、言行跟佛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古人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心不是佛心,行不是佛行,我给你讲的,平等、和睦,包容、尊敬,到互助合作,这是佛行。
你想想,我所讲的,是不是大乘法里面讲的六度、四摄?我没有用名词,我用很浅显的这些话来跟大家谈,没有一个字不是六度、四摄。我们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心!心是佛心,行是佛行,所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早晚念十句佛号就行了。念念相应,一切时、一切处没有不相应的,这叫真念佛;一般人念佛,心口完全不相应,那是假念佛,不是真念佛。心不是佛心,行不是佛行,依旧是自私自利,依旧是贪瞋痴慢,有意无意所作所为,还是损人利己,这怎么行?怎么会相应?三种回向跟三种发愿相应,你看四弘誓愿里头,回向菩提跟断烦恼、学法门相应。回向众生与度众生相应,「众生无边誓愿度」。回向实际与「佛道无上誓愿成」相应。
所以,大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众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错误的想法、看法,会有这么多错误的做法?不知道自心是不动智佛。这品经里头,文殊菩萨讲得好,不知道宇宙跟自己是一体,不知道。如果他真的知道了,菩提心、菩萨行本来如是,哪里要学!他的心就是菩提心,他的行就是菩萨行,纯净纯善,决不夹杂丝毫不净不善。你要问什么原因?法尔如是,没有原因的,这才叫真正反璞归真,反邪归正,再说句俗话,转祸为福,转恶为善,到究竟圆满,转凡成圣。
回向是拓开自己的心量,我们天天都在做,每天晚上都回向,早课也回向,晚课也回向,可是怎么样?不产生效果。原因是有口无心,所以看不到长时熏习的效果。这个回向至少你每天有两次,至少早晚课,已经做了这么久,效果看不出来。原因在哪里?有口无心,连信心都没有。每天早晚课依照这个形式做一下,不起作用!如果每天心口相应,那你现在就有相当成就了。纵然说大的成就我们不说,至少功夫成片你一定有了,信解发心你一定得到了。信解发心虽然不高,但是不可思议,你是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佛弟子,只要你念到功夫成片。
什么叫功夫成片?起心动念都与佛菩萨教诲相应,言语造作一定相应,那就是成片了。《无量寿经》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决定跟这个相应,自自然然相应。「十善业道」你落实了,「净业三福」你落实了,这叫功夫成片。这个人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我说不必多,早晚十句佛号,一心求生净土,他就往生。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