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宗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影响(黄夏年)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64

禅宗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影响

黄夏年
 
  从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入华到禅宗高僧弘忍(中国禅宗五祖)之前,禅宗在中国社会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自慧能(中国禅宗六祖)以后,禅宗的影响与日俱增,愈往后,影响愈大。可以说,要了解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不能不知道禅宗,只有了解禅宗,才能了解中国古文化的特点。
  一、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宗教方面的影响。禅宗是中国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印度的佛教加以改造后新建的一个宗教派别,因此它带有中国民族化的特点。在中国宗教中,传统的宗教有祭祖敬天的宗法性宗教和道教,以及流传于少数民族中的原始宗教等。外来的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以及一度在中国流传过,后来又消失了的摩尼教、祆教、景教(唐代天主教)等。但是不管是传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其影响都没有禅宗这样广泛。就佛教内部而言,禅宗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直觉顿悟法门或思想,使信徒的精神追求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其不拘一格的修行方式,又给信徒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成佛解脱之路,同时也为禅宗吸收其他宗派的思想和融合各宗提供了方便。就佛教外部而言,禅宗的丛林制度也影响了其他宗教,例如,道教曾经借鉴禅宗的制度,建立了自己的丛林和清规。
  2.思想方面的影响。禅宗的开发自性和即心即佛的思想是宋以后儒家理学思想的源头。许多大儒,如朱熹、王阳明等人都从禅宗那里找灵感,以帮助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禅宗与道教的思想沟通更是明显。如禅宗讲顿悟、单刀直入的思维方式,道教也吸收了这一思想。到了明代以后,社会上盛行亦佛亦道的思想,谈禅论道已成为时尚。
  3.文学艺术方面的影响。禅宗在这方面的影响可从两方面来看。首先是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中国一直有“学诗浑如学参禅”的说法。因此,不管是参禅或是作诗,都需要灵感,而这个灵感,就来自体内的领悟,它与禅宗所说的自心自性、顿悟的学说有共通之处。提倡无缚、无碍、不拘一格的创作状态,就是一种禅悟的境界。直观直觉,纯然任运,本身就是一种审美。而审美的最高境界,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这也是禅宗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解脱境界。因此,“诗中有禅,禅中有诗”一直是中国文学家作诗和评诗的标准,像王维、苏轼等唐宋一代大家,其作品中都充满了禅味或禅机,读起来使人兴味无穷。其次是对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中国的书画等艺术创作,讲究幽深的韵味,从整体上体现出作品的感染力,使作品表现出一种宏大的气势。尤其在山水画里,作画者总是追求禅宗所强调的那种与山水浑然一体,赏之有味、百看不厌的意境。在书法中,书写者讲究运禅于中,下笔恰到好处,怡然自适,物我两忘,心手合一,表现出一种生动的不拘形式的风格。
  二、禅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从唐代起,中国的禅宗就开始向周边的国家传播,最早传入的是越南,之后是朝鲜新罗国。宋代禅宗大规模传入日本,最有影响的是临济和曹洞两家,明代又有黄檗宗再次传入日本。可以说,早在12世纪时,禅宗已经在亚洲地区有了影响,并正式形成了禅宗文化带。
  禅宗传入亚洲这些国家之后,各国人士开始只是认真学习、模仿,以后又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有本国特色的禅宗派别,并且出现了各国僧人自己建立的禅宗分支。在这些国家,禅宗“即心即佛”的思想一直在流传,同时禅宗的机锋、棒喝及语录等也在信徒中间流行,而且各国的僧人也先后撰作了一些语录以及解释禅宗的著作。此外,受禅宗影响的文学也出现了,如在日本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五山文学”便是其一。日本盛行茶道,在饮茶时讲究茶禅一味,饮茶也是一种参禅的修习体现。一些国家还仿照中国禅宗的建筑式样建造寺庙,日本即有取名于少林寺的寺院。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禅宗僧人将禅宗传到东南亚地区。当时有很多中国人到南洋谋生,他们在国外定居后,也邀请禅宗的僧人前去弘法,像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佛教就是由中国僧人前去创建的。在这些国家所传的佛教,主要有禅宗和净土宗两家,而且禅、净两家往往合在一起,同时又融入了一些道教或民间信仰,例如马祖信仰,反映了中国佛教晚期的发展情况。到上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许多有名的僧人,如临济宗僧人圆瑛、太虚大师等,都到过南洋地区讲经说法。上世纪50年代以后,禅宗进一步在东南亚各国得到传播。与此同时,在禅宗僧人的努力下,禅宗还传入了泰国、缅甸以及斯里兰卡等国,禅宗的经典也被译成了外文。
此外,上世纪初,禅宗在日本禅宗人士的弘扬下,还逐渐为欧美人士所知。上世纪40年代,禅宗已经引起西方人士的兴趣。5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人热衷于参禅、学禅,认为禅宗能使人心得以净化,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学习禅宗无疑也是一种放松自己、消除紧张的行之有效的办法。60年代,西方还成立了“欧洲禅宗联盟”。禅宗经过千余年的传播,已经走向世界。

(作者系《世界宗教文化》主编,本刊编委。)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参禅的十种利益(宣化上人)
下一篇:如何做到制心一处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修圆法师)
 略释禅观、禅乐与禅病(郑士钢)
 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铃木大拙)
 道元禅研思录(田里亦无)
 究竟什么是禅
 禅与绘画艺术(怀力)
 荷泽宗与洪州宗(聂清)
 僧人与禅修
 唐宋时期的禅宗教团与清规之研究(湛如法师)
 禅——主体的显现(李诗斌)
 禅是生命的觉醒与超越(净慧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贤行愿品》讲记(五)[栏目:《普贤行愿品》讲记·达真堪布]
 让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栏目: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自信[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相应4经 深渊经[栏目:相应部 36.受相应]
 八届:生活禅是大法门(净慧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为什么学佛 第二章 三恶道 2.为什么不能杀生[栏目:能弘法师]
 证悟初果的方法 断第二个烦恼:戒禁取结[栏目:法增法师]
 痴爱缠绵成草木[栏目:戒邪淫文集]
 锻炼心[栏目:圣严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一六)[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