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0集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9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二0集)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界偈颂第五首看起:
 
  【或见师子吼。殊胜无比身。示现最后生。所说无非实。】
 
  这首我们在「离世间品」,菩萨师子王这十首偈里面,我们学习过前面的七首,现在接着看第八首。「一切诸佛所,灌顶授尊记,广施众圣财,菩提分珍宝」。『师子吼』跟『殊胜无比身』在这一首偈子里面是灌顶授记。灌顶授记是菩萨在等觉位,像世尊过去在燃灯佛所,佛为他授记;现在补处菩萨,弥勒菩萨,这也是在诸佛所授过记的,当来下生到这个世间来成佛,龙华三会度无量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弥勒菩萨将来讲经只有三会。但是每一会时间长短不相同,确实也有菩萨一会、二会相当长的时间,这个我们要晓得。这都是说的无比身,『最后生』。在菩萨位次这最后生,在往上去他成佛了,他是佛身,他不是菩萨身。『所说』无一不真实,这个地方所说,这下面几句都是说「所说」。
 
  「广施众圣财」,财宝是世间人所希求的,所以诸佛如来也就用这个来表法。首先要知道财的作用,是能够帮助我们解除贫穷之苦,有了财富物质,这受用就丰足了,佛以这个做比喻。佛菩萨布施给众生的不是物质的财宝,是精神的财宝,是智慧的财宝,所以称之为圣财。我们现在深刻的了解,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只有智慧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智慧是宝。
 
  在中国古代,把智慧人看作为国家之宝,在佛门里面最明显的例子,鸠摩罗什大师在西域弘法,在龟兹,这个地方现在还是中国的版图在新疆,那是一个小国。在这个地方讲经说法,国王拜他做老师,这国师,国宝!周围许许多多国家的高僧大德都到龟兹来亲近罗什大师,他的盛名传到了中国。中国秦王苻坚听说有这么大智慧的人,羡慕之极,想把他请到中国来又怕人家不放,于是就派了七万大军到龟兹去迎请,七万大军。率领军队的将军跟龟兹国王讲得很明白,我们是来请法师,你能够同意让罗什大师到中国来,我们这么多人是来迎接的;如果不答应,不答应就攻城。不是为侵略别人的土地,不是为夺取别人的财产,不是。只是为了求一个法师,智慧之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段故事,罗什被请到中国来了,这用武力请他来的。把有智慧的人看作国宝。
 
  广施众圣财,我们就晓得是法布施,众是众多。菩萨示现成佛,这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你们想想这是不是广施众圣财?确实,现在流传下来的《大藏经》,法宝,也就是这个地方所说的众圣财。众圣财,现在是《大藏经》,当年是具足智慧德行的佛菩萨、高僧大德,他们能够广施法布施。「菩提分珍宝」,能布施的是佛菩萨,接受布施而得利益的,虽然没有能够得到圆满的利益,几分利益是得到。菩提分珍宝,就《华严经》教义来说,分证菩萨果位,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位是菩提分珍宝。真正接受如来的法布施,你就有成就。佛菩萨布施是开示,学生接受是悟入。你听了佛菩萨开示之后,你要能悟入,用《华严经》大分来讲,佛菩萨的开示是启发我们的信、解。我们的信、我们的解要依佛菩萨的开示,这是广施众圣财,悟入就是菩提分珍宝。我们听了开示之后,见到示相以后,你要觉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入分证位。佛菩萨的布施你真正得到了。再看下面第九首。
 
  「菩萨转*轮,如佛之所转,戒毂三昧辋,智庄慧为剑」。这后面是用比喻来说,菩萨转*轮就是讲经教学。讲经教学为什么用轮来比喻?轮的相,轮的作用在一切物质当中是最圆满的,所以佛常常用这个来比喻教学。轮,轮有心叫轴心,这个心是毂,毂就是轴心;外面有辋,辋就是轮。这里面含的意思很深,佛给一切众生所说的真实法,非空非有。什么是非有?轮的心非有。现在在学校里学了几何,知道圆心有没有?决定是有。在哪里?找不到。圆心是点,点是抽象,痕迹都没有,但是它决定有。佛用这个来比喻心,心不是物质,所以心是真空,真空不空。为什么?从这个心能够变出一个轮的相出来,轮的相是动的。你看看心不动,能现的心不动,所现的相一定是动的,轮要不动,那就没用处了,轮的作用就是它转动。
 
  现代科技文明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给诸位说建立在轮的基础上。佛的教学给我们讲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像轮一样,你不能说这些现象,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相明明在,你说它有,这些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我们要明了这个意思,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经》上给我们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空跟有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只有圆能够显示得出来,我们从这个里面去悟入。
 
  世尊教学以什么为中心?以戒,戒是毂。以什么为作用?定,三昧是定。轮上面必定有车,这个车是个战车,为什么?它下面有剑。我们就晓得这个车上带着有武器,这就是战车。庄是庄严,智庄,智慧庄严,诸位连到上面看看,戒定慧,智慧。所以佛所转的*轮,菩萨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戒定慧。智是庄严,慧是剑,这个战车非常庄严带着有武器,这是转*轮的义趣。慧剑能破烦恼,能破业障,把业习烦恼比喻作贼。这个战车出去是对付盗贼的,盗贼把我们的功德法财障碍住了。功德法财就是指的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德相。烦恼习气现行,这全都不见了,好比是被贼偷去了,被强盗抢去了。现在我们要把这个强盗抓来,要把财宝再夺回来,就这么个意思。所以佛是把他的教学比喻作战车,把我们凡夫这些烦恼习气比作魔、比作贼。末后一首偈子很清楚了。
 
  「既破烦恼贼,亦殄众魔怨,一切诸外道,见之无不散」。这首偈就是说明「师子吼」教化众生所收到的效果。这一仗打胜了,果然丰收,烦恼贼破了,断烦恼了,众魔怨灭尽了。殄是殄灭,殄灭是完全消灭。佛给我们说的戒定慧三学能断烦恼、能灭业障,魔怨是业障,能伏外道。外道指的是什么?不是指其他宗教。有很多人不明白,以为佛经上讲的外道是讲其他的宗教,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外道真正的意思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所以多少佛弟子不知道佛法向内求,他向外求,所以佛法称之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你们想想「内」字,内的反面是外,这个名相正确的意思要理解。
 
  我们学佛今天是不是在心外求法?如果在心外求法,我是搞的外道。佛法教人回头是岸,回头就是向内求不向外求,向自性里面求那就对了。像观世音菩萨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用耳根。我们今天用耳根听的都是外面是是非非,古德说得好,「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要想修心,你要想修净,我们前面给诸位提示的纯净纯善。纯净纯善,那你要远离外面的干扰,远离外面的影响,才能真正得到纯净纯善。
 
  到智慧开了,这一切诸外道,见之无不散。实在讲外道统统都变成佛道了。怎么说?你要把外道,魔王、外道看清楚了,你就懂得佛在大乘教里头曾经说过,「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哪里来的外道?内尚不可得,何况其外,那你这就是真正契入了。你还有内外,内外是对立的,内外是二法,六祖能大师说: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说法,这是佛随顺众生说的,也就是依俗谛说有诸外道,有众魔怨,有烦恼贼。如果是依自己亲证的,就真谛来说,烦恼即菩提,众魔即诸佛,内外不可得,这是《华严》教义,真正契入华严境界。所以清凉大师在这首偈总的为我们开示,摧邪导迷行,这就是师子吼义。可见得诸佛菩萨讲经说法,教导我们破迷执、破邪见,作用在这里。邪见破了,你就恢复到正知正见,迷惑一转就是智慧,智慧开了,所说没有一样不是真实法。现在请看第六首偈:
 
  【或有见出家。解脱一切缚。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很简单的给我们说了四个字,「解缚修寂」,出家时。他就说明出家是为什么?这个地方先要懂得『缚』是什么意思?『解脱』这两个字在前面讲过了,「缚」是绳索捆绑起来,它也是烦恼的代名词。解就是把这个解开。一条烦恼就好比一条绳索,你就想想八万四千尘劳烦恼那就是八万四千条绳索。一条绳索捆绑你,你就不自由了,就不能动了,现在你身上有八万四千条绳索捆绑你,你还能动弹吗?大小乘经里面用系缚比喻烦恼,解就是把这个解开,烦恼解开;脱,你就恢复自由了,你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了。这一句是「解缚」。接着底下这两句我们就看出来佛法修学的门道。
 
  『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你要想修行,首先要断烦恼。解脱一切缚就是断烦恼,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这一句。「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下面一句,第三句修治诸佛行。常乐观寂灭是四弘誓愿最后一句,「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四弘誓愿是教导我们学习的程序,这个顺序不能颠倒,颠倒了,你什么都得不到。以前李老师给我们用比喻说,四弘誓愿好比是四层大楼,你没有第一层你怎么会有第二层,没有第二层你哪里来的第三层。换句话说,你烦恼不断,你就没有办法修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成就。为什么?没有戒。这不能不知道,不能大意,不能疏忽。
 
  戒从哪里修起?现在我们可以说很清楚很明了,从十善修起,从三皈五戒、沙弥律仪下手。这是解脱一切缚。中国在古时候,无论在家出家几乎都有五年学戒,也就是说你要学佛,你跟一个老师,老师给你奠定基础这个时间通常都是五年,所以叫做五年学戒。这个戒是狭义的不是广义的,遵守老师的教诫,这叫师承。老师教你什么东西?实在讲,老师教学的原则决定遵守四弘誓愿,决定遵守净业三福。四弘誓愿是解门,净业三福是行门,解行相应。净业三福,我们就知道第一福里头有十善,十善业道;第二福里面,我们今天讲到最低的、最少分的,不能再少了,三皈五戒、沙弥律仪;第三福就是《大乘无量寿经》,这是菩萨示现作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没有例外的。
 
  佛门里面还有一首偈,跟这个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明显,那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就是解脱一切缚。「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菩萨戒。这两句把戒律,我们今天讲三藏,律藏、戒学圆圆满的显示出来。常乐观寂灭,这一句就是修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底下一句「自净其意」,你看看常乐观寂灭是不是自净其意?
 
  菩萨真了不起,出家示现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他那个样子觉悟了。出家不是讲形式的家,形式的家是做表演,表演给别人看,让他去觉悟,是这么个用意,不是叫你真的出家,叫你什么?叫你心出家,这是真的。身是假的,身出不出没有关系,心要不染着,不染着家,你就出了。一切众生修行圣道而不能证得圣果,不能超越六道,都在放不下家,病根就在这地方。所以佛菩萨示现为我们讲经说法,让我们真正明了事实真相,《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要记住。现在我们看「离世间品」,示现出家有十句,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十事故,示现出家,何等为十」。第一个「所谓为厌居家故,示现出家」。觉悟的人看到家很苦,所以叫家累。我们韩瑛堂,也就是斋堂里面有一幅画叫醒世图,我相信你们都看到过。醒世图里面画的就是家累,你看一个人在拉车,那个车就是他的家,车上有他的太太、有他的儿女、有他的家私。这一张图,早年我刚刚出家没有多久,这说起来五十多年前,台南开元寺的客堂挂在客堂门口,我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这是照相放大的。现在印的很多到处赠送,现在放这么大,比原图还稍微小一点,小不了多少,很值得人省悟。你看到这个样子,你还要不要家?菩萨觉悟、清楚不愿意背这个重担,他把这个重担放下,示现出家。为厌居家故,这第一句。
 
  第二句「为着家众生令舍离故,示现出家」。这第一句讲的是自己真的觉悟明白了,家是负担、是重担,你没有办法解脱,你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菩萨做这个示现。第二个意思是为众生,无量众生贪着家业,贪着家亲眷属,产生了深情爱意,那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你为什么会在六道里头轮回?就是你的情执、你的情爱太重了,你放不下,那你得要去搞生死轮回。菩萨觉悟明了、放下了,令那些众生看了之后,心里有所警觉,为这个而示现出家。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离世间品」,以十事故示现出家。这一段经文一共有十句,前面两句介绍过了,现在从第三句看起。「为随顺信乐圣人道故,示现出家」。圣人道就是佛道。我们知道菩萨在家的多,出家的少,从这个地方我们去思惟观察就知道,这个圣人法是说示现成佛,就是示现成等正觉。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定是现出家相。其实这是示现,真正出家,你一定要懂得家是什么,这个先要搞清楚。家是现在人讲压力,佛经里面我们读得多了,重担。
 
  佛说「家」有四种。第一种田宅家。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房地产,你有房地产这有家,你家住在哪里。有房地产,当然你有妻子儿女,我们现在讲家庭,这是第一种家的意思。实在讲这个家并不重要,菩萨作斯示现,目的是叫我们要出另外三种家。另外是哪三种家?烦恼家。烦恼是家,所以断烦恼也叫出家,这个就不分世俗里面讲的在家、出家。在家居士把烦恼断了,他出了烦恼家了,真管用;田宅家出了,如果没有断烦恼,不管用,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第三种五阴是家,色受想行识,六道是家,六道轮回!到大乘菩萨还有一个家,无明是家。出了无明,那才真正证得无上菩提。所以家有这么多种,你出哪一种,你得要清楚。
 
  「出」也有四种:第一种身出心没出。这是有名无实,身剃了头了,像个出家人的样子,心跟在家人完全没有两样,具足自私自利,具足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享受,贪瞋痴慢一分都没有减少。身虽然像个出家人的样子,你心没有出。烦恼习气不但没有减少,还天天在增加,你说你怎么得了?这样的出家人,他将来往生到哪里?给诸位说,决定往生地狱,地狱是他的家。你要说他没做什么坏事,他很守本分,没有坑人,没有骗人。他有一个罪名,什么罪名?破坏出家人的形象,这个罪名就是阿鼻地狱。人家一看出家人是这个样子,他不是骂你一个人,把所有出家人全部都骂到了,你把出家人形象破坏了,罪是从这个地方结的。所以不能不知道。
 
  诸位学《沙弥律仪》你就明白了,《沙弥律仪》在家同学可以学。出家戒里面除了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人是禁止的,不可以学的;沙弥戒跟菩萨戒可以学。沙弥戒,小戒,我们现在不敢讲比丘,能够把沙弥做到就不错了,念佛往生是真正能行,真能去得了。如果十善、五戒、沙弥戒都做不到,出家人念佛不能往生,还要搞轮回。即使要搞轮回,三恶道的成分太大太大了,就是我刚才讲的罪名,破坏出家人的形象,你的罪业就重了。这第一种身出心不出。
 
  第二种心出身不出。在家居士这真能成就。形象是在家身分,心里头对这个家一尘不染,没有一丝毫染污,没有一丝毫贪恋,这个在家居士是菩萨、是罗汉,这是正确的。第三种身心俱出。在我们佛门历代的这些祖师大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身心都出。这个就是圣人道故,菩萨要随顺信乐,你真的信圣人之道,真的喜欢圣人之道,那你就要示现出家。第四种人是身心都不出。身心都不出指哪里?指在家居士,他身没有出,心贪着五欲六尘、贪著名闻利养、贪念家亲眷属,他都没有出。所以名字优婆塞、优婆夷,有名无实,他不是真的在家修行人。除这个四种,我们也要清楚,我们是属于哪一种人?你是在家的,你是属于心出身不出真正在家居士,诸佛赞叹,诸佛护念;如果是身心都不出,你也是破坏佛教形象。人家一看,你虽然不是出家人,人家说你学佛的,学佛的人干这种事情,你把所有在家学佛人的形象破坏了,这个罪不得了。
 
  所以出家这桩事情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印光大师一生为什么不收出家徒弟?不给人剃度?就是这个道理。什么人印光大师会给他剃头?身心俱出,这是应当要给他剃度。身出心不出,不可以,你怎么忍心把他往地狱送?决定不可以。我学佛七年才出家,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讲经,我对于这个很清楚很明白。我发愿学印光法师,一生不做主持,不做当家,不传戒,不收剃度弟子。现在你们图书馆这些跟着我出家的,我跟你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们是跟韩馆长出家的。韩馆长一生护持我三十年,她建了道场,道场需要人照顾,所以有很多人就找她,求她出家,她答应了。那没法子,找她是我来替她,代替。所以她一往生,我当时就说了,馆长往生之后,我绝对不会替一个人剃头。以后找的人很多,我统统拒绝了。所以你们出家要感谢韩馆长给你们的缘,我没有这个念头。她走了,留下你们这么多人,离开图书馆之后没有地方去,所以建这个道场是给你们的,我报韩馆长三十年护法之恩。你们跟她的人,我不可以看到你们到处去流浪,所以给你们建一个道场。
 
  建立一个道场,我在这里要担任院长这个名义,那是你们在澳洲没有拿到身分,拿到身分,我就得移交了。现在行师已经拿到公民了,我就交出去了。布里斯本的净宗学会,我也把它交出去了,现在让悟通师在那里管理。你们有这个条件就应当接手,自己好好的来管理,不辜负韩馆长,不辜负许多护法拥护你们,出钱出力建这个道场。你们要知恩报恩,你们要认真修行。出家要像个出家人,在家要像个在家人。在家的就是心出身不出,出家的身心俱出,这就对了,这是圣人之道。佛为我们示现出家用意很多,都是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模范的。
 
  第四「为宣扬赞叹出家功德故,示现出家」。世尊为大家曾经讲过一部经,《出家功德经》,赞叹出家。佛菩萨赞叹出家,自己不出家,那不好意思,讲不通,所以他要给我们做榜样,示现出家。所以在家居士学讲经,不能讲这部经,就是《出家功德经》这个经你们不能讲。为什么?讲了,人家问你出家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出家?会叫别人怀疑。讲经的目的是要帮助一切众生断疑生信,你讲这个经引起别人怀疑,那就错了。所以这个经不好讲,这个经一定要出家法师来讲。下面第五句。
 
  「为显永离二边见故,示现出家」。永断二边,二边是相对的,空有两边,真俗两边,出家是两边都离。两边都离,大乘法里面称它作中道,再向上一层,中道不存,中道也没有,那你就是真的出了家。不但出了三界家,出了十法界家;不但出了烦恼家,你出了无明家,你成就无上菩提了。你看出家还有这一层深义在里面,这个意思太深了。这个意思不是普通人能够体会得到的,什么人体会?至少是四圣法界,六道凡夫体会不到。我们就晓得示现给声闻、缘觉、菩萨看的,帮助他们向上提升。
 
  第六句「为令众生,离欲乐我乐故,示现出家」。这里面讲了两个「乐」。佛为了帮助众生,教导众生离欲乐,欲是欲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现在把它说之为物质享受。物质享受之乐叫欲乐,另外一个叫我乐,我乐是属于精神享受,不是物质的。精神享受里面有道有学,好学的人精神生活很丰沛。人生在世,我常讲最重要的一桩大事要活得很快乐,你就没有白到人间来。你这一生得人身要活得很痛苦,那你很冤枉。幸福快乐与地位的尊卑不相干,与贫富不相干,与贵贱也不相干,我乐。孔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不是欲乐,这里头没有欲望,道跟学。所以修道有乐趣,不论是哪个道门。在中国过去社会里头,儒释道三家,佛出家,道里头也有不少出家,道士出家的,儒家确实有心出身不出。
 
  所以这是佛为了教化众生,让众生把这两种乐都能够放下,这两种乐是有为法,不是真的。这种乐好比是外面境界刺激的,不是从内心生的乐趣。内心里面生的喜悦,那是真的。什么人有?出家人有,心出身不出的人也有,真出家!这是佛家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论语》里面所说的「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你把你所学的都能够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无比的快乐。这个乐是圣贤之乐。
 
  所以人活在这个世间,如果活得不快乐,那就错了。谚语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有助于你的健康,健康的身体是从喜乐里头来的。你心有忧虑、有牵挂、有烦恼,你决定多病。治病从根本治,不要医药,不需要请医生,把你内心的贪瞋痴拔掉,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贪瞋痴,我常常讲,那是你内心里头最深处的病毒。你有烦恼,你有疾病,你有生死,都是它在作祟。佛教我们出家有这一层深义在里头,出烦恼家、出生死家。我们在讲席这么多年当中提过不少次,真正学佛功夫得力,不老、不病、不死。这个不老可以说老化的很缓慢,这不老,你真的功夫得力,你真的学到东西了。所以学佛你有没有功夫、得不得力,一看就明了,你瞒,瞒不住!都在你面孔上,都在你身体上,你怎么能瞒得过人?
 
  第七句「为先现出三界相故,示现出家」。先是提前,现在还没出三界,示现出家身,绝不贪恋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换句话说,出三界就是超越六道轮回。现在虽然身还在,还在这个世间,你看他的思想,你看他的言行,他不在三界中,他已经在三界外了。这一种示现出家,这不是为自己是为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众生确确实实占绝大多数贪恋欲界,财色名食睡,五欲他除不掉,无量劫来根深蒂固。有一等聪明人知道欲界还是苦,还是不清净,希望更向上提升一层,色界天。色界四禅十八层天,称为色界,告诉你这二十八层天里面每个人都没有欲,我们常讲的七情五欲他统统都没有。但是你要知道,他不是永远断掉的,他是伏断,他修禅定,禅定功深把它伏住。二十八层天愈往上层次愈高,定功愈大伏的时间愈久,他在这里头享乐。时间虽然久,终究有到头的一天,到头了他的定功失掉了,失掉之后,阿赖耶里面烦恼习气种子又起现行,这一起现行就堕落了,他不能再往上升,他往下坠落。这些事实真相,佛在经典里面都给我们做详细说明,要我们认识环境。
 
  再往上去我们讲精神的世界,连这个色身都没有,世间人常讲灵界,灵性的世界,这个最高了,这里面的人全是化生,他没有欲,他没有色,全是化生。有没有苦?佛说有。佛常讲的八难,三途八难,难就是苦,遭难。他的寿命长,一般也称为长寿天。他的苦在哪里?无色界天没有佛菩萨去教化众生,这就是他的苦处。换句话说,生到这个天,一定等到天寿终了,这么长的期间不能闻法,这就是他的苦处。
 
  闻法有大乐,法乐!我们同学当中,有几位我比较熟悉,常常看到他。虽然在澳洲没有拿到永久居留,进来时间到了,他出去了,不到一个月他又回来了。为什么?我知道他听经有了法喜,有了受用。这个受用决定比世间一切法殊胜,这个乐超过现代人讲物质文明的享乐,超过,超过精神生活的享受。他要是不超过,他为什么会来听经、会来学教?说到这一点,我自己有非常深刻的体会,生活在这个时代,一天不读经,一天不讲经,给诸位说这个日子不能过。没有佛法,这个日子苦不堪言,寿命长是多受罪,寿命短也不例外。为什么?寿命短,他提前到三恶道去受罪去了。
 
  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间,你冷静想想是不是人间的三途?天台大师讲的百界千如,每一个法界里面都有十法界。我们是人法界,人法界里面有佛,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人法界里的佛法界。有菩萨,《无量寿经》序分里面讲的十六正士,那十六位都是当时在家菩萨,这些人就是所谓心出身不出,等觉菩萨为我们来做示范的。对于世出世法无有贪恋,对于诸法实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超越了,示现出家相给大众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的一举一动是做样子给人间一切众生看的,会看的人,看懂了的人,觉悟了,他得的是真实利益。
 
  第八句「为现自在不属他故,示现出家」。六道凡夫不自在,口里面喊的自由自在,口里面喊着真善美慧,全是假的,有名无实。什么人名副其实?佛菩萨名副其实。在家的形相不能明显的表示,所以佛现出家的形相。这个出家相跟在家相不一样,明显的差别。示现出家相给大家做榜样,让大家看了之后,能够省悟过来,知道家虚妄不实。示现出家是觉悟这一类众生的。为现自在不属他故,他是外面力量影响诱惑不再受了,这才叫做真正自在。
 
  第九句「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示现出家」。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四种无畏,菩萨也有,但是菩萨没有如来那么样的究竟,那么样的圆满。你看这里面,为显当得如来十力这才出家。后面成道,到成道那一段,那就是刚刚得到,这里还没有得到,当得。菩萨成佛决定是出家相。
 
  在中国,佛菩萨对中国人确实是跟一般地区的人不一样,格外的照顾。在这片大地上,诸佛菩萨做种种示现,几乎这几千年来从来就没有中断过。问题是我们肉眼凡夫,我们看不到,看到了也不认识,道听涂说,以讹传讹,让许许多多善心的众生迷惑,这个罪重。明了而欺人,这个人罪很重,一般不明了、盲从的还是有罪,不能说盲从的人没有罪过,比主犯轻一等而已,不能说没有罪过。这一些理事我们都要通达明了。第九句说为显当得如来十力无畏法故,示现出家。这个菩萨是等觉菩萨,后补佛,就像现在弥勒菩萨在兜率内院,将来他要下生到人间来示现成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第五尊佛。这个示现对于上根人、上上根人非常有说服力,他们见相闻声立刻回光返照,真能往生,真能成佛,真能像诸佛一样广度众生。末后一句。
 
  「最后菩萨,法应尔故,示现出家,是为十,菩萨以此调伏众生」。慈悲到了极处。最后菩萨,法应尔故。菩萨最后身,最后身就是等觉、后补佛。因为再提升就是佛身了,不是菩萨身,菩萨身在这时候最后。这是希有难逢,真正不可思议!后补佛示现成佛一定是出家相,一定是八相成道,八相成道里头有出家,佛佛道同,他一定做这个示现,示现出家。这十条,菩萨以此调伏众生。这一句话是每一段都有,说明为什么做这个示现,做这个示现是调伏众生的不是为自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三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一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九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二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一三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三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六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三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二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四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五0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侮辱神祇,身体欠安[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慈悲的真义[栏目:星云大师·迷悟之间]
 弟子规另解 第十二课[栏目:弟子规另解]
 45.问曰:此布施福因何增长?[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智慧的能量 第一章 修道三要 六道轮回[栏目:智慧的能量]
 福州开元寺修证弥陀法门捷法[栏目:本性法师]
 7.圣者的恬静淡泊性格[栏目: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要回到本有家乡[栏目:宣化上人]
 怎么能观想出月轮和种子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念念在净土得上品往生[栏目: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