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二六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十方百万世界,偈颂第二首看起:
【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咸称叹。】
这个经文每一句有一个意思,都值得我们学习,尤其在现前。我们看第一句,染着是我们现前学佛不得其门而入的第一个因素,无论是在顺境逆境或是善缘恶缘,几乎我们没有能力说不染着,决定染着。染是起心动念,着是深深的执着,这是无量无边情欲、烦恼从这个地方生起。佛经对这个事情说得详细、说得深入,「因」是无量劫来阿赖耶识里面累积的习气种子;环境,无论是物质环境、是人事环境,给我们做了增上缘。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间环境逆缘多,善缘几乎见不到,逆境恶缘把我们阿赖耶识里面不善的种子全都诱导出来。这外面诱惑我们,我们不是没有善因,奈何现前没有善缘来诱导,诱导我们的外缘都是不善的。这一桩事我相信每一个人,学佛的同学,乃至于不是学佛的同学,也都能够体会得到,都能够看得到。我们现在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竖起耳朵听听外面的音声。江逸子老师画地狱变相图,他告诉我:地狱变相图很好画。我说:这个话怎么说?他说: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全都是,那怎么不好画!有道理。极乐世界难画,没看到、没听到,总不能凭空想象来画,这个话说得有道理。画极乐世界,只有多听经、多读经。现前我们接触不到极乐世界,不但不能接触,连极乐世界的边缘都沾不上。
染着,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告诉我已经变成现代文化,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变成现代文化,现代人他接触是理所当然,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们中国人讲情理法,理没有了,情没有了,样样都讲法,好不好?诸位要细心去想想,不是好事情。人间、人生确确实实系在一个情义,有情有义。过去在历史上,此界他方,此地或者其他国家地区,仁义之人他的一生表现,那些事迹叫可歌可泣。这个世界上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描绘这些事实,人世间的真善美慧表现在这里。如果说情义都没有了,只有法,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味道?法真的是枯燥无味,机械式的,处处都是框框架架,怎么样叫人把情压抑住,要适合它的框架。你说人在这个世间活得多辛苦,活得多可怜!难怪佛经世尊常常感叹着这六道众生为可怜悯者。我们没有觉得众生可怜、众生可悯,可是细细去思量,真的,人情没有了,义没有了,理没有了,处处用这些法律,人活在法律里面,那真的是可怜可悯。
中国人并不是很重视法,古代有讲究法的,但是不被社会所重视。我们中国诸子百家里头有法家,而中国人所采取的、尊重的儒家,儒家讲礼,礼比法好,因为礼里头有人情,礼里面有道义,礼也是法,不过它通人情、通道义,所以中国人喜欢。古圣先王治国平天下,他用礼,礼就是法,他说礼,他不说法。所以有人犯法,违犯国家的法令规章,审判的时候,这里头有情有义有理,合乎情义理性的,法律也网开一面,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
修行,我们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灵性,修净宗的无不是希求西方极乐世界。净宗同学最重要的是肯定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在遍法界虚空界接引往生的众生,这要肯定、要信。蕅益大师跟我们讲《弥陀经要解》,《要解》注得好,文字不多,印光大师对这个注解的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赞叹到极处了。早年,演培法师问过我,他说:净空法师,你对于印光大师这个说法,你觉得怎样?是不是太过分一点?演公是修弥勒净土的,他不是修弥陀净土,所以他说出这个话。他知道我是修弥陀净土的。我向他老人家说:我同意印祖的看法,印祖所说的绝不过分,他讲的真是恰到好处。
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个注解得到大势至菩萨如此的赞叹,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准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只是他一生没有暴露他的身分。这是我们知道的,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不暴露身分的多,暴露身分是极少数,而且有特别的因缘,没有特别因缘,通常绝对不会暴露身分。像夏莲居老居士也是没有露身分,那不是普通人,那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到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贯穿全经,古大德没这个说法。《弥陀经》不长,但是它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具足信愿行,正宗分也具足信愿行,流通分文字不多,还是具足信愿行,信愿行三资粮贯穿全经。头一个「信」,他讲了六条,第一个要信自己,这是信心的根本;我们学佛不能成就,信心不能建立,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头一个要信自己?《华严经》所说,虚空法界剎土众生从哪里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识是自己的真心上面起了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说,真心带着妄想分别执着就叫做识。所以真妄不二,真心能现,妄心能变。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包括无尽的自然现象,变幻无穷,这个变是识变的,现是真心。就像我们今天面对着电视这个萤幕一样,能现相,真心;你看到里面的相千变万化,那是识变。
性跟识,说实在话,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你说两个是一样的,有毛病,你说两个不一样,也有毛病。所以佛跟我们讲「离四句绝百非」,你就明了了。你明了你也说不出来,所说的都是方便说,说这一面漏掉那一面,说那一面漏掉这一面,你没有办法同时把方方面面都说到,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从言说里头要细心去体会,那就对了。所以自己才是根本,要信自。如果没有自信心,佛菩萨帮不上忙,什么人都帮不上。所以第一个要建立自信心,要信自己,信自己的心现,信自己的识变。
第二这才信他,他是释迦牟尼佛,他是阿弥陀佛,不是指别人。相信他是个明心见性之人,是个圆满觉悟之人。而我们自己呢?是在迷惑颠倒,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我们信他,我们才会接受他的帮助,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得利益了。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有理有事,我们跟佛菩萨学习,学什么?就学这个。末后,教我们信因信果,因果是自然的定律、是自然的现象,佛菩萨也没有办法离开因果。《华严》,诸位看看清凉大师的判教,五周因果,《法华经》一乘因果,佛法离不开因果,世间法也离不开因果。
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们要问,因果在不在万法之中?当然在。既然万法皆空,因果何以不空,哪有这种道理?我们细心观察一棵树,这棵树长成,种子是因。像这桃树,桃核是因,我们把它种在地上,它长成树,长成树桃核没有了。桃核是因,长成树是果,因变成果,因没有了。果将来它又结桃,桃里头又有桃核,果又变成因,变成因它脱离了,果就没有了。所以因果也是空的。既然是空,何以说它不空?说它不空,另外有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因果转变不空。你看因会转变果,果又转变因,它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因果相续,循环不空,所以它有这三个。我们讲因果不空是讲它的转变、相续、循环,是讲这个。这三种东西不空,所以世界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这就说明为什么会有世界,为什么会有众生,为什么会有业果。我们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的信心才真正建立,才知道我们在六道里头为什么会受苦。
像昨天晚上学生们来问的:这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贫富?我们中国人讲得更详细,富贵贫贱,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普遍都存在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自然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人间,你仔细观察畜生,畜生道有,为什么大象身体那么大,为什么蚂蚁那么小,这不平等!为什么有些畜生,确确实实我们去看牛、羊,生在澳洲,这个畜生有福,没有人去伤害它,它的生活很自然;绝对没有人为去约束它、去管它,没有,都是放在野外的。这些动物生在台湾,我们在台湾住了多年,就很可怜,生活空间很小,处处都是有人管理着,它不自由。这边的人爱护动物,跟动物是朋友,没有伤害它的念头。可是在有些地方,它就没有这么幸运,没有这么好运,为什么?人要吃它,要杀它。
早年,我在美国,我住在加州,加州的池塘很多、小湖很多,有野鸭子、有鸿雁,水鸟很多,它们生活得自由自在,人看到了,拿东西喂它。可是有些东方人,刚刚到那边去,看到那个鸭子那么肥,没有人的时候他们就抓了;抓了几次之后,鸭子它也很聪明,它就不到这个池塘来,别的地方去了。这是我们看到不平,都不平等,这里头有因有缘。你要把这里面的理事因缘参透,你恍然大悟,众生看到的是果,你没有看到这一切众生他过去造的因。
所以学生们问,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宗教劝人为善,常常拿因果报应来吓唬人?因果报应不是吓唬人,你要认为这个说法,那就错了。圣贤人绝对不吓唬人,圣贤人只把宇宙之间一切事、一切理,刚才讲了,一切因、一切果给你说明白,让你了解有这么些事实真相。这真相怎么来的?怎么演变的?它的果,业果是相续的,这不是吓唬人,事实。佛经上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吃它半斤,你来世要还它八两;因果相续,因果循环,一丝毫差错都没有。如果我不愿意还这种债,只有一个方法,我不欠债,我就不要还,我要欠债的话,哪能不还?所谓是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我真正了解明白通达了,我从今之后不再欠人命,不再欠人钱,我的日子就好过,我不要还命债,也不要还钱债,你说这个多自在!明白这些道理。
出家,这也是一个行业,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要尽到你的责任。这个行业是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示范,好老师,每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一年到头没有放假。三十岁开始干这个工作,八十岁圆寂,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我们看他对于他的职业,敬业的精神,工作的积极,我们明白了;你干哪一行,你要认真努力把这个行业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对社会产生贡献。那么接受四众的供养,你才能消化得了,为什么?社会是互助的,永远是互助的、是合作的。我们一个人生活在这一天,你要穿衣服,你要吃饭,衣服是你自己做的吗?布是你自己织的吗?原料,我们穿的是布衣、棉衣,那个棉是你自己种的吗?不是的,有种棉花的人,有收成的人,有织布的人,有贩卖的人,有做衣服的人,我们才穿上这件衣服,你要想想看多少人在为你服务。
整个社会是个互助合作的,哪一个行业都不能缺少,缺少,你的生活就带来不方便。我们每天要吃饭,饭从哪里来?菜从哪里来?你去想一想,从农夫耕种到这碗饭摆在面前,多少人在工作,我们才得到这餐饭,才穿这一件衣。住这个房子,那个服务的人就更多,钢筋,钢筋是从矿里头提炼出来的。谁去挖矿?谁去提炼?谁去制造?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只图方便,他有没有想到这么多人替我服务,我用什么回馈大家?你要没有回馈,回馈的工作做得不圆满,偷工减料,将来都有果报,有得还的,不只是欠钱欠命。
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工作,都是为整个社会,为一切人民来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都尽分,我为人人没有尽到分,没有认真,没有努力,我就欠人人的债务。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他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上,他全心全力贡献出来,做到尽善尽美,他不欠债。他对于社会上每个行业、每个人,他都对得起。一生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我们看懂、看明白了,恍然大悟,要向他学习,我今天必须要把我自己的工作做好。
现在出家做这个行业,供养很丰富,供养得多。想想释迦牟尼佛,佛当年在世接受四众同学的供养,只有四桩事情。饮食,每天去托钵,还不是一家给的,好几家,每一个人给一点,这才有一钵饭。你看《戒经》里面讲,托钵托七家,七家,不能到第八家。七家给的饭很少,吃不饱也就算了;你再超过七家,你贪心起来了。如果托钵两三家看看够吃了,能吃饱就不到第四家,不生贪心,不讲究饭菜的好坏,不讲究这些,没有分别心。这教你什么?教你转境界。把所有一切境界到我面前都转成平等,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与性德相应,与大自然的法则相应。大自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要起了分别执着,我就错,违背自然法则。大自然没有染污,没有执着,『无染无所着』。
『无想无依止』。「想」是起心动念,粗的就是分别执着,因为他前面已讲了染着,这个想就是起心动念,无依止就是无我所;无想是无我,无依止是无我所。我跟我所放下,这样才能够与性体、性相、性德相应。相应就是现在人所讲的一句话,回归自然,现在人说这个话是很接近,但是现代人对于这句话的解释认知,跟佛菩萨那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不是到深山旷野建一个小房子,到那边去隐居叫回归自然,不是这个意思。那怎么样?他还是着相,他不被世间都市里头繁华染着,他被外面那个清净悠闲的境界染着,还是染着。真正「无想无依止」,什么境界都一样,《华严》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繁华不染着,在清净也不染着,繁华跟清净是一不是二,那叫真正解脱。
得到解脱的人,他住在这个世间,没事!没事就不住世间,还住世间是什么事?帮助众生离苦离难。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邪染来。那么觉悟的人用什么帮助他?为他示现觉正净,为他说明觉正净。示现觉正净是做给他看,让他看了之后,他觉悟了,这是根性利的人。中下根性的人,他看不懂,必须要跟他讲解、跟他说明,中下要用言教。上根利智的不用言教,示相他就懂得,一个表示,他就明白,根利的人。那示现的是什么?就是这两句话所说的,无染、无着、无想、无依止,示现的就这几桩事情。理事都包括在其中,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染不着。
顺境、善缘,境都是讲物质环境,缘是讲人事环境。顺境,我们今天居住在图文巴这个环境,顺境;善缘,我们住在这里是善缘。从政府到居民,我们相处得都很好,我们对面是基督教,我们有往来,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互相帮助。我这里有活动,在这个地方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很多从布里斯本来的,从黄金海岸来的,自己都开车来。到我们这里开车需要很大的停车场,我们这里停车场不够,我们自己的停车场顶多大概只能容纳五十辆车,这就满了。对面的老牧师告诉我们:你们有活动,没有地方停车,尽量到我的操场来。我们对面就是他的操场,他办了一个学校。我们合作,这就说什么?我们的人事环境好,物质环境也非常殊胜。住在这样环境里面,人不想离开;不想离开,对这个环境就贪恋,就起贪心,就染着。
所以在这个世间,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有需要我们的处所,我们还是去。这个需要有短时间的、有长时间的,我们斟酌情形,确确实实我能帮助那个地区的众生,做一点好事情,于他们有利益,我们很乐意去。并不是贪恋这个地方,不能放下,那就错了;不能放下,将来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看得破,放得下。「无想无依止」,就是放下,就是看破。现在我们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还是看第二首:
【无染无所着,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咸称叹。】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无忧喜之杂染,安住舍故,故无所着」。第六句是「恶想都绝,不依止名闻利养故。七八二句,体虽叵量,具相好故称叹」,具足相好。清凉注得很好,但是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当然《华严》都是对法身菩萨说的,法身菩萨统统都做到了。我们今天看这些佛菩萨,要有向往之心,所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要有认真效法学习之心,那就对了。
「忧喜」这是略说,具足的说就是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是欲界众生他统统有的这五种受。佛说这五种受都不正常,心有忧喜,身有苦乐,舍受是什么?舍受是心没有忧喜,身也没有苦乐,这个时候当然很好。为什么叫做舍受?他的时间不长,你不能够永远保住。如果永远保住舍受,那就叫禅定,就叫三昧。所以三昧就是这个境界,你能够保持,你能够不失掉。顺境善缘里面,心没有喜、身没有乐,不分别不执着;逆境恶缘里面,心没有忧、身没有苦受,这个境界好!这个境界,圣人境界,圣人能把顺逆善恶他统统转,他能转境界。我们一般讲他能够化解,我们化解不了,要学这个本事。
他怎么化解?实在讲,这个化解的道理我们也懂,《金刚经》上就很清楚,顺境逆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善缘恶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是我们在境界里头常常把这两句话忘掉。这两句念得很熟,讲经的时候会讲,谈话的时候也会用、也常常说,可是境界现前,忘掉了,还是堕落在苦乐忧喜舍里头,还是放不下。我们不要说跟佛,佛太高,咱们跟法身菩萨比,甚至于跟我们现在读的这段经文,十信菩萨比,我们不如他们。为什么?他们能放下,我们放不下,他们能用得上,我们用不上。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念起,不觉,他们念起,他就觉。念头才起来,马上就觉悟,立刻就转;我们念起来的时候,不觉,不觉随着妄念发展,收不回来。这是我们不如他们的地方,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能转,要转得快,要觉得快。
第六句里面说,「恶想都绝,不依止名闻利养故」。清凉说得很清楚,就在事相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帮我们指出来。我在前面讲的是「无依止」,是离我所,我所有的,不要把我所有的放在心上。我尚且不可得,哪里来的我所有。名闻利养是我所有的,五欲六尘是我所有的,世间人如是分别执着,觉悟的人晓得「万法皆空」。《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常常想常常念,常作如是观,不知不觉就会放下。这是什么原因?大乘正法熏习时间久了,就好象古人这衣服香气是用香料熏的,熏个十几、二十个小时,衣服穿在身上就有香气。我们今天佛法熏习的时间不够,抵不过烦恼习气,烦恼习气熏习的时间太长,那就是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坚固的执着,起心动念它就冒出来,这是它的力量大。为什么力量大?熏习的时间长,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学习、天天在研究讨论,一天都不舍弃、都不空过。在现在这个社会,古时候人十年、八年它就产生力量;现在跟诸位说,我的经验是二十年、三十年,二、三十年才有这个力量,自自然然没有一点勉强。为什么?熏习的时间够,就是我这衣服穿起来,大家都能闻到香气,熏习的时间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古人教导我们的,你不通过实习,你对这两句话,你所认知的就不够深刻;通过学习之后,才知道这两句话真实义趣。真的明白,你才会看重,你才会认真努力的学习。尤其古人讲得有道理,一门深入,你开始学,学一门,不要想到第二门,想到第二门,你就分心,你就不专!
真正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天天念,念兹在兹。《弟子规》不长,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话,一天至少念两遍,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要念多久?不要限时间,真正做到,你就不要念。你里头还没有做到,非念不可。这是我主修的功课,其他的选一两门助修,行!主修功课天天要念,一天决定不能少过两遍,我相信有个三年到五年的熏习,你才能做到。就是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会想到,我应该怎么做法。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提得起那个觉,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你才能觉。你没有这样长的熏习,不觉!不觉,你的毛病习气就又现行,你这一生什么成就都没有,不能不重视。
辅助你的课程,选修的是什么?我觉得《了凡四训》是最恰当的,《了凡四训》每天念一遍。它也不长,从头到尾念一遍,它只有四篇,本文只有四篇文章,念一遍顶多半个小时;念上三年,起心动念你就会想到因果。这两样东西保证你不堕三途。你用这两个基础,真正都做到,念佛求生净土,凡圣同居土是靠得住。你不是学佛,你是世间的善人,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君子,这两样东西把你熏习成善人、君子,何乐而不为之?
善人在这世间,一般人讲吃亏,我告诉你,保证不吃亏。今天一般人讲,怕照这个做,照这个做我在这个社会上没有法子立足,我将来这日子怎么过?这谚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有一年我在香港,亚视来访问,做电视访问,何守信先生来问的,他是一个很著名的电视导播好象是的,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我说:这一句话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它是错误的。他说:怎么错?我说:释迦牟尼佛他不为己,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孔子、孟子一生都没有为自己,不但行为上没有,念头上他都没有,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在佛门里面历代这些祖师大德都没有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看看天没有诛他,地没有灭他。这就证明你只要不为自己,念念为众生,你去试验看看,看天会不会诛你?地会不会灭你?不但不会诛灭,还保佑你。我一生不为自己,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误导,真的误导很多众生,不应该再有这个念头,不应该再去说这个话。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都教导我们舍己为人,从来没有说是教导我们损人利己,没有!我们要想想,舍己为人好还是损人利己好?己,不外乎这个身,肉身,这肉身在这世间能活几年?为这个肉身造种种罪业,不值得。世间人造罪业,为这三寸之舌就造下许许多多的罪业,贪图美味。真的三寸舌,到喉咙底下就不知道,再不辨这酸甜苦辣咸,没有这个辨别,辨别这个只有舌头三寸。你说为这个造多少罪业,不值得!
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外国人比我们中国人就强,外国人吃东西简单,请客也不过两个菜、三个菜,在我们中国人,「这怎么能拿得出手」。外国人最多的菜,国宴,我参加过,也不会超过四个,四道菜很丰富了。哪有中国人十几道菜,没有十几道菜拿不出去。讲求色香味,外国人不讲求,多半都是很清淡,为什么?让你自己调。你看你自己面前有胡椒、有盐,考究一点的是有酱油、有醋;这通常在外国,他只有胡椒、盐、糖三样,你自己调。中国馆子里面加了有酱油、有醋,甚至于有麻油,这个调味就很丰富;外国通常只有胡椒、盐、糖,他有这三种。实在讲,少造很多业!所以他们的厨房干净,没有油腻。
他们的烹调也很简单,只有烧烤、水煮,没有中国的花样那么多。主食多半都烧烤,我们中国人不习惯,中国人吃那东西,吃几天火气都上来;青菜水煮的,没有油、没有盐、没有味道,那是你自己一定要调味,你要加盐、加胡椒调味。这饮食简单。为三寸舌造这么多的业,不值得!中国人什么都吃,特别在广东南方,奇奇怪怪的动物都吃。外国,真正我们讲的开化文明,他们吃的东西,平常我们所看到的牛肉、鸡肉,这两种是他们的主食,在其他的吃得多的是鱼,也只有三种;中国吃的肉食那就太多太多。这是举一个例子,单单是为这个舌头造这么多业。
如果你要想到这个身,身不是自己,自己的灵性是永恒的,身是自己的一个附属品,也是所有,我所有,不能称这是我,我的身,行!就像衣服,我的衣服,这讲得通;要说我,错了,在身上找不到我。决定不能为这个造罪业。远离五欲六尘,不是说不要它,随缘就好!佛菩萨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这样就对。
『体性不可量』。体就是性,性就是体,为什么说两个?说两个有两个的讲法,体是性体,这个意思,性是能现,体是物体,是所现;能现的是性,所现的是物质,我们佛法讲色,所有一切物质之体。物质从哪来(包括虚空)?心现的。心就是性,能现的心性不可量,不可量是不落在数量,它不是数量,不能用数量来说,这是不可量的意思。为什么?它没有大小,你要说大,无穷大,没有边际。中国人常讲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两句话说得好,大没有边,小没有内。没有边好懂,没有内不好懂。我们读了《华严经》才知道什么叫没有内,以前读这一句是含含糊糊的。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小是微尘,大是宇宙。宇宙是心现的,微尘也是心现的,所以它的体都是性。因此,整个宇宙不大,一粒微尘不小,微尘跟宇宙相等,这就难懂。怎么叫其深无底?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里头有宇宙,那个宇宙跟外面宇宙一样大,微尘并没有放大,宇宙也没有缩小,什么原因?法尔如是。
这一桩事现代科学家发现了,那用科学家的说法能解释,但是科学家还没有佛法讲得这么透彻。科学家现在说我们这个宇宙是爆炸的,这个现象是个爆炸的现象,宇宙现在还继续不断的在膨胀,膨胀当然就是爆炸的现象。那爆炸当然有个东西,什么东西爆炸出来的?科学家称这个东西叫原点,原应该是原始,宇宙原始只有一点。这一点很小,小到真的像我们佛经讲的微尘,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是从数学里头推算出来的。这个原点多大?钟茂森博士有一篇讲演,这是根据美国太空总署发表的。这个原点,他说我们的头发,假如我们的头发是这么粗,这是好讲话,把这根头发切断,切断它也是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就有直径,直径上可以排这个原点排一百亿个。那是宇宙的原点,每一个原点爆炸就是现在的宇宙,这很像佛经上讲的微尘里头有世界。
那我们想想,假如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宇宙,是一个原点爆炸的,我们想想,现在我们宇宙里头,这个里头有没有原点?肯定有。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宇宙,宇宙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宇宙,其小无内,永远没有止境。佛说,谁能入这个境界?普贤菩萨,明心见性才能契入这个境界。这个是心性的作用,这个作用是自然的,不是造作的,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的意思,本来就是这样子。所以心性不可量,心性所现的色相也不可量,心性所现的色相就是物质,心跟物是一不是二。我们学佛的人,大概《心经》常常念,诸位都在《心经》上念的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个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他讲的空就是我们讲的体性。佛在经上讲的心性跟物质是一不是二,色即是空,心性就是物质;空即是色,物质就是心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心性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我们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把它分成两个,以为是两个,这就在里面产生错觉、产生误会。这个错觉误会,就误导我们的观念,误导了我们的心性,就变成造业。所以,宇宙是和谐的。
你看连那些学生都问:和平能不能有希望?连现在学生对这个事情都关心,和平有没有希望落实?所以我让他们观察身体。身体是许多不同器官组成的,器官是许多不同细胞组成的,细胞是许许多多不同原子、粒子组成的,用佛法讲,许多微尘组成的。《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合是组合;你们看它们组合成这个身体,身体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微尘,用佛法讲微尘,它有没有冲突?它有没有矛盾?它有没有对立?没有!从这个里面我们看器官、分子到微尘,这身体是无量无边,它们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你在这里头看清楚,你就开智慧。
然后想到一个身是这样的,这个地球也是这样的,这个太阳系也是这样的,银河系也是这样的,整个宇宙是和谐的。和平怎么会不可得?和平是正常现象,动乱是反常的现象。我们从这地方建立信心,正常现象是本有的,本有决定可以恢复;反常是本来没有的,没有一定可以能够化解。你从这个地方生信心。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真的,你的信心不会被外面境界影响,你的信心不会改变,你的信心不会退失,从这个信心里面生智慧。《金刚经》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肯定先解决自己问题,所谓是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佛在经上讲的;你自己本身问题没有解决,你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没这个道理。一定要先度。先度,佛在经上也常常教我们观身,这是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一个很好的方法。你细心观察你自己的身心,你会开智慧。身心小宇宙,小宇宙跟外面大宇宙完全相同。它里面的复杂,我们几十年讲经常常说,身心是小宇宙,世界是大宇宙,这里面复杂的情形,平等平等。大宇宙不会比我们小宇宙多一个,小宇宙不会比大宇宙少一样,你能够冷静细心观察,真的会得定、会开慧。
契入这个境界,你要问有什么好处?好处可大了,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真的能吗?能。你要不相信,你看了凡先生。我常常教人念《了凡四训》,了凡先生的命被孔先生算得那么准,一、二十年当中,一点都不错,他一点怀疑都没有了,什么妄念都不生,为什么?打妄想没有用处,真正叫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他心地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跟云谷禅师在禅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看到这个样子,一生当中难得见到这么一个人,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所以就问他:你的功夫不错,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你修什么?了凡先生说:我命运被人算定,我起妄念也没用,所以干脆不起妄念。云谷禅师就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你还是凡夫。
什么是凡夫?虽然不起一念,堕在无明里头,就是说只有定没有慧。这才详细的盘问他,来教他,这人可以教。你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说了凡先生叫标准凡夫,他一生被命运拘束,不折不扣,不增不减,完全照着命运生活。他是个读书人,年年要参加考试,考试的时候得第几名,没错,孔先生给他算好了;一年你有多少收入,一点不差。你想多一点没有,想少一点也没有。这就是什么?定数!孔先生给他算的是定数;云谷禅师教他的是,定数之外还有变数。你要懂得,他不懂变数。
变数是什么?就是你做的善恶,你行善,往好的那一方面变;你作恶,往坏的这一面变;你作善作恶都不大,所以你变数就不大,那个命运还是满准确的。如果是大善大恶,那个命就不准,大善是命中不好变好;大恶,命中很好,变坏。过去生中修的是大福报,做很多恶,他的命还不错,那是什么?他的命太好,造恶已经打了对折,对折还不错。甚至于折很大的福报,十分的福报,现在已经折损只剩三分;三分还不错,还比一般人强。他不晓得,我造罪业我还享福,不晓得是折扣下来的余福。中国古人懂得。大福报,果报是帝王,他的福有三百年、有四百年,现在人有没有这样?有,他那个福报也有三、四百年的,可是怎么样?二、三十年就享尽,晚年没有了,他所造的那些罪业,来世在三途地狱。三途地狱是事实真相,不是吓唬人的,不是用这个来劝善。佛讲的是事实真相,佛菩萨劝善是教育、是教学,是给你讲理,是帮助你觉悟。觉悟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你自自然然会改善你自己的环境。没有福,修福;有福,福要增长,福慧都增长。
『见者』。见到你的人,听到你心行、事业,对社会、对众生有种种善行贡献,人家听到都称扬你、都赞叹你。这个见者包括闻,见闻;这个见者也可以这样说法,对你有认识的人。凡是对你有认识的人,你想想看,他会不会向你学习?肯定,他会向你学习。人家对你『称叹』,就是对你肯定。你的思想正确,你的言行正确,你对社会、对众生有贡献,虽然没有跟你见过面,已经接受你的感化。佛菩萨度化众生,这是很重要的方式,我们应当学习。
所以真正帮助一切众生,言教在其次,身教是第一。你真正能做到,你讲的别人才会相信,才会听。你自己没有做到,你跟人家说,说的话心里不踏实,为什么?自己半信半疑,你讲出话,人家听了也半信半疑。所以从事于教学的同学们,我们发心将来弘法利生,首先要做的,我觉得不是学经教,是学修行,把自己所有一切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这里头最重要的是思想、见解、言行,这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持戒念佛,持戒学教,这就对了。好,现在时间到,我们这首偈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