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0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0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西方离垢世界第二段苦集圣谛。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实物,或名但有语,或名非洁白,或名生地,或名执取,或名鄙贱,或名增长,或名重担,或名能生,或名粗犷。】
 
  到这里是一段。集,这是世间的因,前面说的苦圣谛是讲世间的苦报,这是说世间因果。这段所说的都是造作的一些名称。第一句讲『无实物』,这不太好懂。一般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把这个世间法认为是真的,认为是实实在在有,所以他生起妄想分别执着。这种分别执着的意念真可以说得上是根深蒂固,无量劫来的习气很不容易转变过来。
 
  佛菩萨在世间做种种示现,苦口婆心的教导,真正能听得懂的人实在不多,什么原因?一个是烦恼习气的根太深,一个是对于眼前一切事物,实实在在看不出它是假的,所以纵然对于佛菩萨有敬仰之心,佛菩萨的教诲,你说他不能接受,他有接受、有依教奉行;你说他接受,实实在在的他做不到,他那个奉行里头七折八扣,真正能做到几分,很难讲。但是即使做到一分,他就有一分的受用;做到三、四分,这个人肯定不堕三恶道。圣人教诲的效果这么大,一、两分就能叫你不堕恶道。你要是能做到百分之六十、七十,是菩萨不是凡夫,这是真的;做到十分、二十分是阿罗汉,都叫圣人,转凡成圣。
 
  所以,首先要知道事实真相,事实,果是虚妄的,因哪是实在的?因是眼前所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是真的;但是人若误以为真,这就结业。给人的印象,或是善的,或是不善的,这个印象深刻就造成将来的果报。这经论里面常说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什么原因?误以为真实,以为世间法是真实的。如果真正通达没有实物,不但因上没有,果上也没有,所以才说万法皆空。因果空不空?因果也是万法其中之一法,因果怎么不空。因转变成果,因空了;果又转变成因,果也空了。说它不空,你要懂它的意思,是它转变,永远在转变,是说它转变不空,从来没有停止转变,相续不空,循环不空,是讲这三桩事情,事上讲。但是这些事,说实在,这事是假有不是真有,所以相有性无,事有理无,给你讲究竟真实话,就是《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不可得」,这是法身菩萨所证得的;换句话说,法身菩萨的境界。
 
  因此,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菩萨永远住在般若当中,也就是说永远安住在「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个境界就是佛门里头常说的,赞扬这些佛菩萨,「大作梦中佛事,建立水月道场」。水中的月亮,没有;建道场,道场是什么?道场是水月,佛事是什么?示现教化众生,随心应量,有感就应,那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这确实很有意思,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六道凡夫无法理解。我们在经上听到这些话,我们的境界是不是梦中佛事?这个净宗学院是不是水月道场?真的,一点都没错。如果我们道场四众同学都能契入这个境界,好!那这个道场真的是菩萨道场。我们希望大家认真努力,有一天能够契入,知道一切法不实,能着所着、业因果报,无非是梦幻泡影。这个时候你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不会在这个里头起妄念,这就叫入佛知见。诸佛菩萨的教诲,功德就圆满。
 
  第二句『或名但有语』,这是从比喻上说的。「但有语」是空话,没有实际。可是我们晓得,即使是但有语,后面依然有果报。只有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圣者他晓得世出世间法非有非无,无论是因,无论是果,一定要了解它的真相,然后你才有善巧的作用,体相用,你才不会做错。什么叫做错?为什么会做错?不知道性相、理事、因果的真相,就会做错;通达明了诸法实相,哪里会有做错事情的道理。那要问,他为什么不会做错事情?他与实相相应,他与性德相应,这就是正确的。正知正见,然后是正语正业,这八正道上所讲的,最重要的还是个觉,六道凡夫不觉,所以说他的造作「但有语」。
 
  第三句『或名非洁白』。洁白,在古印度是表善业,这经论上我们常常读到的,白业,黑业,他用白代表善,用黑代表恶。「非洁白」就不是善业,跟上面连起来说,「但有语」,那就不善业,为什么?口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总称为妄语,细分说四个,合起来称一个妄语。但是他所讲的不是事实,他所讲的也不能兑现,可是还是造业,还是有果报。
 
  你看美国艾德格凯西他的报告当中,对于口业所造业的果报,他是非常肯定,他给人治病的案例,很多很多是过去生中所造的口业,这一生得的病苦。他说你要是了解前世今生,你才晓得这一生当中所有一切的遭遇都有前因。他清楚、他明了,所以他常常劝导大众要以善心、好言、善行对待一切苦难众生。一般人往往疏忽的就是那些贫苦的人,遇到不幸、灾祸的人,自己不知不觉表现出幸灾乐祸,没有同情心、没有怜悯心,不知道帮助人,好象在旁边看笑话,与自己不相干。你要有这种心态,来生你会受像他一样的果报。
 
  由此可知,这个业最重要的是在念头,意念,佛家讲的三业,意业。有这个意念,他身口才有行为;身口没有行为,意起心动念已经造业。所以这几句,我们想想《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为什么佛菩萨要这样说法,而且说得这么肯定,往往让一般世间不学佛的人毁谤,学佛的人疑惑?深入经藏之后就明白,晓得佛这一句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什么原因?因为你有一个罪根,这个根生出来就是罪业,根是什么?自私自利,根!佛家讲三毒烦恼,三不善根,三不善根从哪里生起来?还不是从自私自利生的。
 
  所以自私自利是根本之根本,我们什么时候能把这个放下?这很要紧,学佛的人真的要在这里下功夫。凡圣不同的根源就在这一念,圣人没有自己,无私,无我无私。无我不得了,无我的人跟大我合而为一,大我是什么?现代人讲跟大宇宙,跟大自然,大宇宙大自然合而为一,这个话就是佛经上讲的清净法身,法身就是大宇宙、就是大自然。人是宇宙自然里面的一分子,就好象我们一个人身,这个人身是一个全体,我们这个身上每一个细胞也是一个独立之体,每个细胞。每一个细胞看整个身体,看全身,大宇宙,大我;小我有生灭,大我没有生灭。我们以人身看大自然、大宇宙亦复如是。
 
  法身菩萨,为什么称之为法身?他跟大宇宙合而为一。中国古人有讲天人合一,那个天的含义很深,那个天是天然,就是大宇宙、就是大自然。所以不能把那个天想做上帝、想做天神,那就错了。大宇宙大自然的理体,大宇宙大自然的德用,从我这个身体彰显出来,让一切众生得其教化的大用,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这个人就是诸佛如来,这才是我们人生真正的目的。人生在这个世间真正的意义,无非是彰显宇宙大自然的德能。人在这一生当中,能以这个为目标,他活得就有意义,活得有价值。我们一般人讲的真善美慧,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确实得到。真善美慧跟自己的生命、灵性完全融合成一体,但是一迷一切迷。我们有幸、有缘(这个缘就是幸运)遇到大乘佛法,遇到大乘究竟圆满的大法,果然能够信受奉行,就成功了。这里头最重要的,真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最精华、最简单、最扼要的,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决定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才能得真实利益。决定要随顺佛菩萨教诲,洗刷自己一切不善的心行,「洗心易行」,佛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的话,改过自新。
 
  第四个名称『或名生地』。这个话是比喻,意思很多,不仅仅是双关。从比喻上说,农夫耕种,这一片土地刚刚开垦出来,「生地」;开垦之后,经过种植,这里面取得了经验,现在科技发达,可以将这些土壤先做化验、分析、研究适合某些植物,容易多了。古时候没有这些技术,完全要靠经验,往往在最初的两、三年得不到好的收成,为什么?在做实验。现在科技进步,那是方便多了,虽然是一块生地,也能够晓得它适合于哪些植物。我们凡夫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造作,比喻什么?迷惑!不知道这块地这个土壤能种植什么,不知道。往往种子下去没有收获,这个事情常有的。比喻什么?比喻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对于自己,对于一切众生,过去生中的状况也是一无所知。
 
  现在有些人通过灵媒,在外国常用的通过催眠,用这些手法得到一些资讯。这资讯是真的是假的,必须经过严格的查证,通过查证之后,发现它是真的。经过查证,这也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但是往往这些资讯并不是十分清楚,要有智慧去观察、去判断。资讯里头无论是言语、是文字,我们常讲话里头有话,中国人讲你要懂得弦外之音,才能真正知道过去未来。尤其是未来,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明年怎么样,后年怎么样,十年之后怎么样,百年之后怎么样,是不是真有知道的?真有。中国、外国关于这些预言的报导,我们也看了一些。
 
  早年,我就扶乩(也叫扶鸾)这一桩事情请教章嘉大师,可不可以相信。我看过,小时候十一、二岁的时候,在福建。福建人很相信扶鸾,甚至于家里人生病,他不请医生,他扶鸾,请神画符咒,或者乩坛里面开的草药,他相信这个,也能治好病。现在我们懂得了,佛经上讲的「境随心转」,他的病怎么好的?信心治好的。你对神灵有信心,神灵开的方子有效,你对医生有信心,这个医生开的方子有效;医生非常高明,如果你对他没有信心,你吃他的药你还有怀疑,没有效果,为什么?这整个生理,你的情绪、身体生理上的细胞,都是根据你的意念在产生变化。你没有信心,这个意念不好,它会产生变化,变化就是病;有信心,你的心清净、欢喜,它整个产生变化,就恢复正常,正常就健康。我们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说的,事相上屡试不爽,真的是这么回事情。
 
  相从心生,物质是意念集中凝聚的一种产物,所以物质把它化解,它就是能量,能量跟物质是一桩事。怎么凝聚的?精神凝聚的。《楞严经》上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个身是指物体,一切物的体性都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不能不了解,不能不清楚。在有情众生分上,这叫佛性,佛性就是觉性,有情众生他能觉悟;无情的众生它自己不会觉悟,但是它能随着有情众生的意念产生变化,法性,所以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人造作种种不善,所以在六道里头循环、相续、轮转没有休息,什么东西主宰?有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业力,他自己前生,过去世所造作的。这个力量非常巨大,佛法里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讲这三种力量非常巨大,没差别。这个意思,总而言之,就是无明,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表这个意思。
 
  第五句『或名执取』。「执」是执着,「取」是取相,确确实实六道众生不能避免的。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前面说过,你不知道这个相是幻相,不知道这个现实是事有理无,是毕竟空寂,不知道,因此产生严重的误会,这个误会就是控制占有。我们仔细观察,控制占有这个意念是与生俱来,这不是学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习气。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从婴儿。几个月大的婴儿,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他会爬,你在他爬的时候仔细观察,他有没有控制的念头?有没有占有的念头?你会看出来,他有。或者给一点糖放那里,或是小的玩具,你看看他就想得到;在他旁边他看到了,他就想得到。从这些动作里面,我们就知道这个没有人教他。
 
  佛家讲烦恼有两种,叫俱生烦恼。从这里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人真的有过去世,如果没有过去世,怎么会有这些现象发生?带着过去世的习气,或者我们说得好听一点,带着过去世学习的经验,控制的经验,占有的经验,他没有忘记。现在得人身,这种经验念头又起现行。学佛,真正会学的就在这上下功夫,要觉得快,要觉得早,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觉得快,要觉得早。觉要念念相续,不可以中断,为什么?偶尔中断,烦恼立刻起现行,一定随着烦恼习气走了,很难回头。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最要紧的是回光返照,回过头来深深的检点我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说实在话,肯定有,你自己没有发现,所以要深层的反省才会发现,发现之后,你才会改。你要是发现都办不到,哪里能改?发现是觉悟,改过是修行。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第五句:
 
  【或名执取。】
 
  这一句意思很深很广,在许多名词里面比较容易体会,不妨多说一点。世间人有『执取』就造业,你要是问为什么?因为它不是实在的,如果是真实的东西,你要执取能说得过去。像古人的这个比喻,水中之月,你能执取吗?你要是执取,岂不叫徒劳,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永远得不到。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梦幻泡影,是幻化不实。现在科学家逐渐逐渐证明,证明佛所讲的是正确的,有没有物质存在?确确实实没有,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波动的现象。
 
  能量快速的震动变成了物质。物质在某一种条件之下,变成了能量;能量在一定条件之下,它变成物质。幻化无常,而且这种转变非常快速,快速到我们几乎没有办法知道这个现象的存在;它的速度真正是亿万分之一秒。我们的眼睛不行,能力大幅度的衰退,好象严重的近视老花,戴上很厚的眼镜看东西也看不清楚。我们凡夫的六根迟钝到这样的程度。一般大乘经上常说,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他有能力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七地菩萨还不行,你没有见到你怎么转法?八地见到了,我们凡夫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事实的存在。而这个事实就在我们眼前,我们真的一分一秒也没有离开它,它真正是个主人,我们起心动念它在支配。它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它做主,它当家,这叫业力。它起的作用就是执取;分别、执着、取相。
 
  如果不是佛菩萨在经教里面为我们开导,我想我们在一生当中,绝对不会有一念会想这种事情,它对我们的害实在讲太深太重,无量劫来的生死轮回,它是主导,它是第一个因素。所以佛千经万论常常教我们放下,尤其是「执取」,因为你这个不能放下,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比分别还要严重。执取放下了,分别放不下,你离不了十法界;换句话说,不但执取要放下,分别都不能有!人离开一切分别,平等性现前。平等性是真心,真心现前无明就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怎么破的?平等性现前。这些事不能不懂。
 
  所以控制占有是我们生生世世不能脱离六道轮回,甚至于不能往生的根本原因,第一个原因。念佛堂堂主口里头一天到晚挂着「放下身心世界」。不是身心世界不要,说老实话,那你就完全搞错。放下对身心世界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是这个。念头是要放下,事还是有,事不妨碍,妨碍的是念头。这个念头决定不能有,没有这个念头,所有一切事相那叫清净业。净宗同修常常讲的修净业,什么叫净业?心清净,那你身语意造作都叫做净业。只要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占有的念头,你得清净心,自然就转成清净业。第六句:
 
  【或名鄙贱。】
 
  这是说六道凡夫所有一切作为不是什么高贵的,明眼人眼目当中真的是『鄙贱』。什么是高贵?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万般皆下品」,鄙贱是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话也有道理,读书是什么?清净身心,提升境界,也正是佛法里面所说的,能带得走的。世间,诸位想想,你的地位,你的权势,你的财富,你的眷属,你的房舍、田园、土地,哪一样你能带走?这里头大家最重视的金银珠宝,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你把你的时间,把你的精神,把你的精力,完全用在控制这些东西、占有这些东西的事上,这个错了,大错特错,一样都带不去。所以佛法里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真正聪明觉悟的人,他对这些东西全盘放下。名闻利养,权力、爵位、田园宅舍、金银珠宝,甚至于连自己家亲眷属,统统放下,为什么?带不去,这绝对不是说无情无义,那你错了。他成就的是道业,真的是有情有义、有恩有德,为什么?道业成就了,回过头来才能帮助家亲眷属,才能帮助社会一切众生。你自己没有能力,所谓是自身不保,你怎么能保别人?所以佛家讲大孝,只有佛一人,真正尽到究竟圆满的大孝,如来果地上一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破,他孝不圆满,所以真正是大恩大德,大仁大义,唯有真正的觉者、法身菩萨他们才能做到。
 
  一切有缘众生,过去生中跟我是亲属,或者跟我是冤家对头。自己成佛之后,平等的度脱,怨亲平等,这个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有缘。有缘就是他欢喜跟你接近,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他不认识你,不想跟你接近,你有再大的德能,帮不上忙,头一个条件必须他认识你,他喜欢跟你接近。过去生中有关系,这一生当中见面就会很亲切。冤家见面也亲切,最初是亲切,不定什么时候翻脸。
 
  所以缘深到极处变成一家人。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家庭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四种缘: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不是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那是什么现象?报恩的很少,报怨的很多,所以儿女不孝父母,儿女瞧不起父母,带给父母是灾难不是幸福,所作所为叫父母寒心。成年之后,远离父母,把父母忘掉,报怨的。讨债是父母前世欠他的,讨足了,他走了;还债的是他欠父母,他在这个社会上工作赚钱,养活父母,对父母没有孝顺心,这还债的。只有这项报恩的好,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对什么人布施恩德?
 
  我们从来没有对人布施恩德,哪有人来报恩?这一生没有,也许我前生有。没错,前生真有,你这一生一定会带着这个习气,什么习气?布施恩德,最明显的你自己能够孝养父母,因为你前世有这个经验,阿赖耶识里面有这个种子,这个种子它会产生力量,会表现在你这一生生活当中。你见到老人,见到孤苦伶仃的人,你看到世间人遭遇到不幸,你自自然然流露的同情心,你会难过,你会流泪;如果看到世间人受罪,很残酷,你完全没有同情心,看到之后,好象还很欢喜。从这些地方,只要深层的思惟观察,知道过去生中的习性,你生生世世学习的经验,慢慢会发觉。
 
  所以人要冷静,这就是这世间许许多多的宗教,为什么修禅定?为什么修沉思?许多宗教里面的沉思、默想、默念,跟佛法的禅定是相同的,原理原则都相同,只是方式上不一样,也都包括在八万四千法门之内;能生智慧,能突破空间维次,能找到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业缘。现在最容易探索这一桩事情的是催眠,特别是深度的催眠,但是这只是偶然用用,不能天天用。还是要自己修德,那是真正得到,用其他的方法叫你暂时获得,那不是永恒的。
 
  所以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值得世间人尊敬。所以世间人称释迦牟尼佛为世尊,世尊是什么意思?世间值得人尊敬的人。在中国,现在一般尊称人都称尊敬的某某人,某某先生,前面加一个尊敬的。世尊就是这个意思,尊敬的释迦牟尼佛,尊敬的阿弥陀佛。世尊就是这个意思,是一种敬称,这是「鄙贱」的反面。你看看一切放下了,才是世尊,名实相副。第七句:
 
  【或名增长。】
 
  清凉大师有注解,「集名增长者,从惑生惑业故」。这《钞》里面引《俱舍论》,还有解释,我们不念了,我们只看这一句。这一句里头很重要,为我们说明从惑生惑业。大乘经里面常讲惑业苦,起惑、造业,感得苦报现前。『增长』这个名词是在集里头,所以就不说苦,苦是在苦圣谛里面,那是讲的报,现在不讲报,只讲迷惑造业,所以从惑生惑业。第一个惑(迷惑)是根本无明;这个惑,生惑是生枝末无明,这要讲起来很麻烦,很细。法相唯识宗里面的经论讲得很透彻。也许同学们学过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头一个就是无明,那个无明是属于枝末无明,根本无明生枝末无明。无明缘行,过去生中的;行缘识,识缘名色,那是现在这一世的,由过去世转变到这一世;老死是来世,所以十二因缘这十二条是讲的三世因果。根本无明非常微细,不但我们不知道,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知道。我们能够觉察到是很粗很粗的,就是所生的这个惑,枝末无明,这要说起来我们能体会、能够懂得。
 
  落实在现前就是爱取有,爱就是无明,取就是业。取是什么?前面讲的「执取」,你造业了,为什么会造业?迷惑,就是那个爱。那个爱是个广义的,你喜欢的贪爱,你不喜欢的也贪爱。这话怎么说?喜欢的,贪爱要得到它;不喜欢的,贪爱把它除掉。用一个字来做代表,你要得到或者你要把它除掉,都用一个「取」字来做代表,为什么?这有行动。你有这个意念,这是迷惑,你没去做,但是这个惑也是业,意业,也造了业,这个业比较轻,如果发动身口去造,这个业就变得很重。
 
  果报,要看你造作的影响,如果影响的面很大,时间很长,这个罪就很重。影响的面不大,受害只有一个人,时间也不长,这个罪业就比较轻。你将来还,总而言之都是要还债的,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所以这个世间很公平,说哪个人占了便宜,哪个人吃了亏,那是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言语是错误的,观念是错误的。事实真相决定有报应,报应丝毫不爽,报应不在现前,决定在来世,或者在后世,这佛法讲得很清楚,因果通三世。这一世当中报应的,这叫现世,现报;来世的叫生报,来一生的;第三世以后的叫后报。果报为什么有先有后?缘不一样,这是佛法常讲缘生,不讲因生,你这个业没有遇到缘,它不起现行;一定要因缘具足,果报就现前。
 
  所以这个爱,世间人观念当中的爱,跟圣人的爱不一样,所以佛法在圣教里面不用爱这个字,用慈悲,慈悲就是爱。为什么要换成慈悲,不用这个爱字?世间人这个爱里头,他有感情,他是自私的,他是占有的;真正觉悟的人这个爱是无私的,是没有占有的,是不求报偿,这个爱,那是智慧,世间人这个爱,那是无明。所以慈悲不生无明,爱是无明。在西方许多宗教都是用这个爱字,但是我们要知道宗教里面讲的爱,就是佛家讲的慈悲。它没有私心,它没有占有,它没有控制,如果有私心,有占有,有控制,那是惑不是智慧,那是无明。这一点要搞清楚,我们自己无明有没有破,从这些地方能够检查得出来。
 
  没有私心,没有占有,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确确实实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恭喜你,你觉悟,你真的觉悟。你对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决定是平等心、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决定没有染污,这个染污是什么?你喜欢、不喜欢就是染污。你平等,有染污就不平等;你喜欢你待他厚一点,你不喜欢,你对待他薄一点,都在这些事相上显示出来。所以心地清净,我们说心思细密观察入微,一看就知道了。
 
  真有修养,这不要说什么太高深,修道。从前读书人,真正有修养的人,心气平和,他不会浮躁,所谓是心平气和。我们看出这个人的修养,看出这个人的德行,再仔细观察,这人有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是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一定会热心主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总是尽心尽力,无私无我,绝不希望我做好事情,将来要有好的回报,没这个念头。但是果报是必然的,佛说的话不是假话。你财布施一定得财富,但是他布施财,绝对不是希望得财富;如果修财布施,目的希望得财富,他无明没破。无明没有破,说老实话,这个无明是很粗的无明,不是微细的,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不是很高的,这个无明什么?是六道的根,也就是说六道轮回你决定出不去,可以断定你是六道凡夫,你还得继续不断的搞轮回。
 
  欢喜布施,没有一丝毫求果报的念头,这个人得大智大富。完全不希求回报,欢欢喜喜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佛说这种人功德不可思量,不是福德。有一念希求自己回报,那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我们要认真努力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锻炼,要知道自己烦恼习气是无量劫养成的,养成什么?吝啬、小气、自私自利,根深蒂固。要在这一生当中很认真努力学习,把这些毛病改掉。真改掉了,得大利益,那个利益是没有办法想象,也没有办法说明。可是你心里头有没有想利益?没有,从来没有想到。佛一定要把这个事情真相说清楚、说明白。你得的利益愈大,你布施的面愈广。
 
  到诸佛如来,那是讲到究竟圆满,诸佛如来应化在九法界,真是遍法界虚空界,他做什么?我们仔细去观察,他所做的就这三桩事情: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决定没有一丝毫求回报的念头,所以他布施功德圆满。圆满之后,他布施的能力能做到千百亿化身,同时在所有不同的世界、地区帮助一切有缘的众生。只要没有明心见性,都叫做苦难众生,他在十法界,无论在哪一界都是受苦受难,十法界里头佛法界,受什么苦难?无明没破,受这个苦难。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们,所以没有别的,永远就是干这个事情。
 
  他这个布施可了不起,那个钱财不晓得哪里来的,怎么会那么多?愈施愈多,愈多愈施,绝对没有一点贪心,我自己生活过好一点,这个念头一动,这是凡夫,功德变成福德;福德有量,功德无量,就在一念之间。所以真正觉悟的人把福德转变成功德;没有觉悟的人做种种布施,把功德变成福德,差别太大太大。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财法无畏这三种布施,以法布施为主。众生智慧开了,财跟无畏(就是财富跟健康长寿)他自然就得到,他自己会修,所以法称之为宝;财施是不称宝,无畏施不称宝,法施称宝,道理在此地。
 
  我们再仔细观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声闻缘觉都有能力应化在九法界,几乎全都是以法布施,展现给我们看统统是法布施。这什么意思我们要多去想想,在这个里面我们就学到。如果是迷惑颠倒,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无明还生无明,这就是迷还会增长你的迷惑。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只要你细心观察,太多太多,所以是愈迷愈深,迷惑颠倒。迷,他就要争取,现在人讲竞争、斗争,拼命去争取,希望控制,希望占有。得到了,想尽方法去怎么样把它保住不会丢掉;没有得到的,想什么方法把它得来,天天搞这个,这叫苦不堪言,这是此地「增长」的意思。你看现在这个社会芸芸众生,他干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你就知道他苦不堪言,这个苦是自作自受,完全不了解宇宙之间一切事实真相;晓得真相的人,这个念头就熄掉,这烦恼就断了。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八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0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九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七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四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一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六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四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六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二0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贪欲是束缚人最好的绳子[栏目:看开]
 禅定中应仔细辨别八识[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九、佛的姨母[栏目:圣人的故事]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章 界相应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法华经品题略解—信解品第四[栏目:张秉全居士]
 踏上心灵幽静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处理能量与情绪开启的好方法[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精神空虚&快乐无比[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基督的恕道[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定心念佛[栏目:佛教词汇小百科]
 千金散尽还复来[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