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二0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0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二0卷)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五段河间华林,偈颂第八首:
 
  【三世所有诸庄严,摩尼果中皆显现,体性无生不可取,此是如来自在力。】
 
  末后这三首,八、九、十,总结庄严的因缘。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比较多一点,他说:「谓由佛等力,明体用无碍,现而常如,然此偈有多意趣。」这三首通一切世间,一切世间所有庄严的由来是佛力、是心力、是众生的业力;大乘教里面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显现出无比的殊胜庄严。佛的威神、众生的业力,心能转变,这个经论里面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又给我们讲「唯心所现,唯识所造」,识就是现相。所以佛教导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教我们要懂得转变,在念头上转变。讲席里头常常说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众生为佛菩萨,你只要会转,就成功了。《楞严经》上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如来跟凡夫差别在哪里?如来会转。他为什么会转?他觉悟,他明了。众生迷,众生不觉,众生不会转。不会转的就很可怜,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他不会转,总是为业力拘束。不但是一生,可以讲生生世世被业力牵引,丝毫转动不得。
 
  诸位细读《了凡四训》,你看看云谷禅师那一段的讲话,你就明了了。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转,要了解宇宙人生性相、理事、因果,我们在经教里头学的就是这些东西,这些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不是虚妄的。学会了,在虚妄境界里面我们得自在。在佛法的名词里面讲,就是你得解脱了,这是学佛首先得到的。然后进一步,大彻大悟,再进一步,证得清净法身,那个时候是大成就。我们得到一点自在,解脱了,这是小成就。如是修学,当然法喜充满。
 
  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头,长行接着是偈颂,偈颂前面六首是讲六尘说法,六尘说法就是六尘表法。偈颂里面没有说得那么多,只是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河中莲花,一个是两岸的花树,只举这个例子。河中莲花是比喻相应的心所,性德的流露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这是佛菩萨的用心、觉悟人的用心,凡夫不尔。凡夫迷而不觉,染而不净,把自性本具的性德由于不觉变成了烦恼,变成了妄想分别执着。要知道妄想分别执着的体是性德,所以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我们要能懂得佛说这些话的用意,点醒我们,教导我们。我们怎样把烦恼转变成菩提,把生死转变成涅槃?这个转,关键就在觉、迷。所以佛法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听说「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教学的宗旨。
 
  总结这一首,第一首『三世所有诸庄严』,这个「三世」是指的三种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众生世间,也指过去、现在、未来,这也叫做三世。前面一个说法是讲的空间,后面一个说法是讲的时间,无论是空间或者是时间,这里面所有一切庄严,『摩尼果中皆显现』。花、树,树开花结果,在果中都显现出来了,这个我们很容易接受。为什么?前面我们读很多,一一微尘,那个微尘里面都含摄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微尘太小,肉眼看不见,树上果实很大,果实里面哪有不含摄的道理?只是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法身菩萨们见到了,他们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凡夫是迷而不觉,处处成障,处处都是障碍;理有障碍,事也有障碍,理事、事事就更不必说了。
 
  除障就是修行,我们现在在世间,最严重的障碍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古德常说「做事难,做人更难」,因为人情变幻莫测,冷暖无常,你怎么应付?所以会做人是大学问,会做人是真功夫。学佛、修行,修什么?学什么?说一个浅显的话,学会做人,做一个圆满而没有缺陷的人,这个人就是佛陀,我们应当向他学习。佛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应付这个千变万化的世间?他能做得那么圆满,这是真实智慧,真实的德行、相好。佛告诉我们,这三种真实、三种圆满是我们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我们能够用性德,随顺性德,这就是佛知佛见、佛心佛行。千经万论,千言万语,诸佛菩萨教众生都离不开这个原则,都离不开这个纲领。
 
  在护法四天王里面,西方广目天王,你看看他的表法。他一个手拿着是龙或者是蛇,这个手拿着是个珠。那个「珠」是什么?摩尼妙宝,那个珠是摩尼宝珠,摩尼宝珠代表圆满的性德、圆满的自性。龙、蛇代表的是社会,代表的是三种世间,三世间。这个里头人情事理变化莫测,不要紧,你只要掌握到这个摩尼宝珠,你应付裕如。谚语有一句话说「以不变应万变」,摩尼宝珠不变,龙蛇是千变万化,以不变应万变!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他是用变化来应付变化,那就是穷于应付,最后依旧不能解决问题。你要是用不变来应付,问题解决了,这个道理很深很深。
 
  世间人也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说对不对?你听了说:这不错!你要是问佛陀,佛陀说:错了。为什么?凡夫知见,迷而不觉,觉者的知见不如是。觉悟人的知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可有。何必要防人?有防人之心,你想想看你的心不清净。真心本性里头,哪里会有防人之心?就是连《坛经》,大家很熟悉的,惠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防人之心是「一物」,本来无;本来无的,统统要放下,不要防人。这个人毁谤我,不必去防他;侮辱我,不要去防他;陷害我,不要去防他;他要害我的命,也不要去防他。为什么?没事!命都被他害死了,这还没事吗?是没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有事?人生在这世间总要死的,早死跟晚死都是要死,有什么差别?我没有过失,他把我害死,消我业障!我防他干什么?我如果一防就增长业障,业障消不掉。
 
  你们要细心去思惟、细心去观察,你才会明白这其中的大道理,这其中有大受用。粗心大意的人,他怎么会懂?活在这世间贪生怕死,不知道生死真相,贪生怕死。觉悟的人晓得这世间是没有生死,宗门的话,我们套一句来讲,「觅生死了不可得」。楞严会上,阿难尊者找心,世尊问他心在哪里?这是很有名的一段经文「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阿难找,找,找不到。达摩祖师到中国,二祖慧可见达摩,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他在这一句话里头回光返照。好半天,说了一句话:「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我把你心安好了。他在这里大彻大悟。
 
  生死了不可得,烦恼了不可得,菩提了不可得。《大般若经》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防什么?没有防范的,你就得大自在。我被人陷害,应该如此。为什么?过去我害他,今生他害我,这个帐不就了了吗?欢欢喜喜结了。我被他杀了,过去我杀了他,这一生他杀我,帐就结了。不要躲避,躲不了!躲得过今生,躲不过来生,生生世世。这是觉悟的人跟不觉的人心态完全不相同,这就转过来了。你这一转过来,你怎么会不自在?顺境善缘大自在,逆境恶缘也是大自在。这个身活在世间大自在,不管遭什么苦难,被人害死了,还是大自在。宇宙人生真相如是!这一首颂是总结器世间的庄严,虽然三世都说到,但是重点还是在器世间讲得多。「摩尼果中」,树上的果实。
 
  『体性无生不可取』,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它在一法里面见一切法。这个一法,「摩尼果中」这一法,「皆显现」,一法里面能展现一切法。这里头也显示佛力。清凉大师注解里面也说这首偈是讲「即性无性,体本不生」,所以它的含义很深,「体性无生不可取」。相是幻相,体是真空。《般若心经》里面跟我们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不异就是没有两样。体性空寂能现万相,这桩事情佛在经里头常常用梦来做比喻;虽然常常连着说「梦幻泡影」,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梦,其他的三个字是衬托。为什么?做梦,六道凡夫都曾经做过梦;有人一天做好多次的梦,不是一个梦,他晚上睡觉,醒过来之后,他还能记得住做了好几个梦。
 
  能做梦的心性在哪里?了不可得。梦中那个境界,醒过来之后还相当清楚,记得很清楚。昨天晚上做梦,梦到哪些人,跟这些人干些什么事情,在梦中就好象是真的,真有其事;醒过来之后,才晓得原来是个梦幻。那你晓不晓得我们现前这个世间是在作梦?是梦境!好象这个梦境的时间长一点,可以做个几十年。实实在在讲,哪有时间的长短?你晚上睡觉做梦的时间很短,剎那之间;跟你这一生的梦境,这一生当中不长,你晚上做的梦境时间不短,你才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不但这几十年时间不长,《华严经》上佛给我们讲「念劫圆融」,无量劫就是一念,一念就是无量劫,我这个说法是真实话。如果我讲把一念展开为无量劫,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这个展开、浓缩是妄想分别执着。但是你好懂,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着。跟你说真的,没有展,没有缩,这才是事实真相。你能懂吗?不懂!我知道你不懂,你是真不懂。什么原因?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见不到事实真相。你要见到事实真相,你的思想、你的言行、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完全变了。
 
  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什么时候提防过别人?祖师大德里头或许有,为什么?他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虽然他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没有破。无明纵然破一、二品,无明有四十一品,破一、二品还有三十几品没破,所以可能还有一点习气。这是讲可能还有一点。佛菩萨没有防范过别人,阿罗汉,辟支佛也没有防范过别人。我们是凡夫,如果我们把自己境界提升到(不能跟佛等)跟菩萨等,你防范的心就没有了。还有什么防范的事?你走到哪里心不安?即使这个地区发生严重的大灾难,你在这里头心也是安定的,也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样学佛算是有一点功夫了。总算你学习有一点成绩,因为你真的明了「体性无生不可取」。
 
  所以佛常常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就是这个道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说多欢喜!这一点我们真的要学,为什么?你在生活里头才能得自在,才能得真快乐,离苦得乐,永远没有忧虑、没有忧患,这是我们修学真实的受用。从前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他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刚才讲的这个,你们想想是不是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并不是说有很多名闻利养,有很多财富、地位、权势,不是这个;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彻底觉悟、彻底明白了,纵然是贫贱的生活,像颜回一样,他生活得快乐。物质生活虽然非常贫乏,箪食瓢饮,孔老夫子赞叹他:「回也,不改其乐。」他那个乐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觉悟了。
 
  佛法里面觉悟说得更具体、更高明,「体性无生」。「体性」是讲万事万物的本体,万事万物的自性;「无生」就是无灭,不生不灭。「不可取」,为什么不可取?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体性空寂。这个空很难懂,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叫空,那连三岁小朋友都懂。它真的是空寂,但是空寂里头它能够生有,它能变现出虚空、变现出法界,变现出无量无边的星系、星球,变幻出许许多多的众生,有情无情的众生。它会变!变幻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跟诸位说也没有。变幻的是什么?佛讲了,「梦幻泡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凡夫为什么把这个东西、把这个梦幻当作真的?凡夫迷而不觉。像人在做梦,把梦中境界完全当真,在梦境里头患得患失,所以他有苦恼。如果他真的觉悟了:「我是在做梦,梦是假的,失掉也无所谓,得到也没什么欢喜。梦里头遇到一只老虎,我就舍身喂虎!」我这个身是假的,虎也是假的,就不会害怕了。梦里遇到一头老虎要来吃他,吓得一身冷汗,吓醒过来!要是学佛的人,「这是个梦,后悔呀!我没学释迦牟尼佛舍身喂虎。」
 
  所以觉悟的人知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永嘉大师《证道歌》上两句话。这是梦境,你何必那么认真?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一场梦。那一真法界呢?我们要问: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诸佛报土呢?跟诸位说,也是梦境,没有例外的。能现能变的心性,它是空寂的,所现的全是幻相。凡夫,特别是六道,特别是我们现前所见到这个世间,变幻莫测,变幻太大太大了。古人形容日新月异,天天不一样,月月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妄念纷飞。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变化没有这么大,什么原因?因为他们那个地方人心是定的,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所以现出来这个境界就很平稳,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们称它为一真法界。其实,都是体性现相。
 
  那些觉悟的人知道这些现相不可取,所以他在现相里头不取不舍,随缘自在。你取,错了,你舍,也错了。你取跟舍,那都是真实才有取舍,它是梦幻,有什么好取舍?所以说取错舍也错。不取不舍,恒顺众生,随喜就是功德,就对了。顺境善缘无取无舍,逆境恶缘还是不取不舍,得大自在。我们学佛能契入这个境界,好境界!总算你这一生没有白过,你真的有了收获,觉悟了。无量劫你都在昏迷,难得今天清醒过来了。这一清醒就入了佛菩萨的俱乐部,跟一切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跟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你说这个多快乐!你说这个多么幸福!这真的是得大自在。
 
  末后一句『此是如来自在力』,「如来」是自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自在力」,诸佛如来加持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众生回归到自性。这一句是双关语,我们今天讲得佛力加持,我契入境界了。得佛力加持的条件是在放得下,章嘉大师教我的「看得破,放得下」,你才能得佛力加持,你才能入这个境界。这个经文里头所含的义趣你才能体会到,你才能懂得。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第九首偈颂:
 
  【此地一切庄严中,悉现如来广大身,彼亦不来亦不去,佛昔愿力皆令见。】
 
  这一首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是「智正觉世间」,也是「例一切庄严」。前一首「明佛力」,这一首说明「愿力」,愿力通自通他,说明「即相无相,现无来去」。我们来看这四句偈。『此地』是指华藏世界,我们一定要记住,也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个世间,我们的世间不离华藏。『此地一切庄严中,悉现如来广大身』,很可惜没有几个人能见到。如果见到了,好事!见到了,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见道」。一般我们讲菩萨果位,「见道位」。见道位是什么菩萨?圆教是初住菩萨,别教是初地菩萨。「道」是什么?道是心性,道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把「人生」换个名词,宇宙「众生」的真相,这个意思就更广了。
 
  说宇宙人生是对我们初学人讲的,这个名词比较贴切自己,这不是说别人。要讲众生,我们这个身是众缘和合而生,这是众生。众生包含的意思非常非常广大,人生只是说自己一个人。众生包括人生,人生不包括众生。宇宙众生的真相明白了,大乘经上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悉现如来广大身」就是诸佛如来的清净法身。诸佛如来的清净法身在哪里?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总是如来清净法身;这个广大身是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的本体,法身无相而无不相。就像佛在《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解释般若,般若亦空亦不空。所以讲般若有三个说法,现在的意思从三个方面去看,般若的体是空的,般若的相是不空,般若的作用是空不空。空不空显示出中道,空有两边都不执着。这是真正觉悟的人,拣别不同于凡夫。凡夫着有,不知道空;二乘着空,怕有;菩萨空有二边不执着,叫中道,他自在。
 
  法身亦复如是!为什么称法身?身就有相;称法性,性没有相。性是能现能变,法身是所现所变;性没有生灭,法身也没有生灭。如果你真的参透,谚语里头有一句话说「理得心安」,道理你得到了,你明白了,你的心就安了,再也没有妄想忧虑,再也没有分别执着,你得大自在。你了解事实真相如是如是,确确实实没有生灭。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人有没有苦乐?没有苦乐。人有没有善恶?没有善恶。世间有没有是非?没有是非。这个话愈听愈不懂,照你这样说,你这个人是个白痴!你怎么连个是非善恶都不懂?利害得失都不知道?这人不是白痴是什么?要不是白痴,那就是真实智慧,所以世间人有一句话说:「大智若愚」。但是这里头确实有不相同,什么地方不相同?觉迷不同。白痴迷,他是迷而无知;佛菩萨是觉,觉而彻底明了。明了什么?一切法,《般若经》上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只要把这三句话,这是《大般若》的总结,你要是参透了,你就明白了。你心里头无始劫养成的烦恼习气(就是分别执着),你才能断得了。否则的话,妄想分别执着的习气太深,你断不了。
 
  这个道理,我记得在《华严经》前面说过,在「世主妙严品」第一品里头跟诸位说过,跟大家讲剎那生灭。你要是把剎那生灭这个现象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就悟入「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这个地方讲了两个。「八不」每一句都圆满含摄其他的七句,说一句就是全部都说了。你必须要懂得剎那生灭,这八句你才真正体会得到。你会了,要能够落实在你的思想、见解、言行、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那你就是真正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真正过法身菩萨的生活,分证佛果的生活,不一样了!你的清净心现前了。我们总结佛陀的教诲,大菩提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有这个样子了!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大觉。菩提心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大觉悟的心,彻底觉悟的心。觉悟必定具足这五条,这五条是纲领,细说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
 
  剎那生灭,我们在这一句里体会到什么?生灭同时。它太快了,没有办法辨别,但是它确实有生有灭。前念灭,后念生,比我们说话的速度快,比我们思惟的速度快,我们今天电脑的速度都没有办法跟它相比。我们今天能够思惟观察的是物理波动的速度,光的波动,电磁的波动,这是现在科学家观察速度最快的;一秒钟十八万英哩,等于三十万公里,一秒钟。你就用这个慢慢去想,你微细去观察,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万分之一秒,千万分之一秒,万万分之一秒,十万分之一秒,百万分之一秒,千万分之一秒,亿万分之一秒,它速度多大!然后你再微细去观察,到亿万分之一秒,十亿万分之一秒,百亿万分之一秒,亿亿万分之一秒,它不动了,那个光停止了,没有速度了。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不生不灭。
 
  佛在《仁王经》上给我们讲,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我在讲经的时候说过,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这个速度不止,这个还太慢。为什么?以《仁王经》的说法,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二十一万六千次,不多,不算多。实际上不止,佛说法许许多多地方他给我们略略提示一下,我们必须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你才能入得了境界。佛的说法用我们现在话来说,的确是高度的艺术。他的话是活的,不是死的,真的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的言语是圆融的,浅的人听起来很浅显,深的人听起来很深,「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把宇宙众生的真相略略的透了一点。如果能够体会得,好!真得受用,受用无穷,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不入这个境界,怎么想都想不到。为什么?你想,落在意识里;这个不是意识的境界,你怎么可以想得到?所以佛经上常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达不到,心思达不到。
 
  『佛昔愿力皆令见』,菩萨得到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见到了。在一般说起来,大乘经教里头常说的,哪一个等级的菩萨?八地以上。八地是不动地,定慧功夫之深跟如来果地相当接近,这个时候佛力能加持得上,宇宙众生真相于是大白。这个时候是他亲证的境界,是他的现量境界。由此可知,七地以前知不知道?知道。自己没有亲证,只能够从理论上去观察,事实上他还没有接触到,理论上他明白了。我们今天,事实当然我们见不到,理论我们功夫不够,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是闻佛教诲而知道有这桩事情。我们相信佛所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就是真正老实话,事实是什么样子,佛就怎样说,不增不减,所说的与事实完全相符合叫如语。
 
  今天我们也是得佛本愿加持,我们对于这些经文能体会到一点意思,能觉了少分。如果没有佛力威神加持,这少分我们也体会不到。我们看这段经文一定是含糊笼统看过去,甚至于一般世俗人把它当作文学、当作小说看过去了,怎么会知道字字句句里头有这么多的意思在?再看最后这一首:
 
  【此地一一微尘中,一切佛子修行道,各见所记当来剎,随其意乐悉清净。】
 
  这一首是总结前面所讲的「众生世间」,总的说明「一一事中,皆现三世间严」。这一首里头为我们说明「尘尘」,一一微尘中,每一粒微尘都含摄无量无边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了三种世间。在一微尘,前面我们读过,在一毛端、在一毛孔,实际上微尘、毛端、毛孔是说的一桩事情,都是形容物质里头最小的,小到不能再小。这么小的一个物质里面含摄着大千世界,谁知道?我们在前面读过,普贤菩萨知道。普贤菩萨有能力契入,能够入一一微尘里面所现的世界,这是一般大乘经里面我们没有看见过的。只有在《华严》里面看到普贤菩萨,真的叫神通广大,真的是不可思议。前面是讲愿力,这个地方是讲「随乐力」,随乐是随着自己的爱好。众生世间嘛!众生里头还有很多没有彻底明了宇宙众生真相的一类,他们依然随着自己的爱好,喜欢到哪里去,他自自然然与那个境界感应道交。这首偈为我们说明不坏相,各各所见不同,显示出华藏的庄严。
 
  我们看偈颂,『此地一一微尘中』,「此地」是指华藏世界。要记住,我们这个地球是华藏世界里面的一颗星。我们居住这个地球,这个太阳系,这个银河系,不是在华藏世界之外。而下面会跟我们讲到,我们这个银河系是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这个大世界好象一个大楼一样,很大的一个大楼。这一层里面有千万个房间,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房间。世界之大,没有法子想象。这个世界「一一微尘中」,当然也包括我们地球上的微尘,这个微尘里面不简单,微尘里头有世界海。我们在前面一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读过,这一一微尘里头不只是一个华藏世界,无量无边个华藏世界显现在里头。为什么?称性。性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生灭,称性!所有一切现相都称性,为什么?相是从性生的,是性变现出来的,哪有不称性的道理!
 
  『一切佛子修行道』,这个地方就有了局限,没有讲到六道凡夫,没有讲到一切造作善恶的众生,是讲「佛子修行道」,佛的弟子!每个人根性不相同,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志愿、爱好不相同,所以修行的法门不一样。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了许许多多的法门。佛灭度之后,那些祖师大德们建立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派,在印度、在中国,从中国传出去的韩国、日本、越南,这些地方的佛教都从中国传出去的,他们也建立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宗派。「一切佛子修行道」!你喜欢修学哪个宗派,依照这个典籍、你所选择的经论学习,都能成就。《般若经》上所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随你爱好。
 
  但是你要懂得尊重三宝。所以学佛,无论在家出家,第一堂课是传授三皈,第一堂课。传授三皈就是叫你要尊重三宝,三宝是你修学的总纲领、总的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决定不能违背,违背就是违背了佛法,那就不是佛法。所以无量无边的法门,三宝统摄了。三宝是总纲领,无量无边法门就像网一样,三宝是纲,法门是目。网不离纲,纲不离网,让你晓得无量无边法门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一体的,要从这个地方认知。古大德虽然建立派系,建立宗派,他知道,所以彼此互相尊敬。所学的方法不一样,所依的经论不一样,到最后断烦恼、开智慧、入佛境界,完全一样。
 
  这个道理明白了,我们就不会贡高我慢,不会自赞毁他。我们会赞叹不同的法门,我们会尊重不同法门的修行人,我们会互助合作。古人常说:「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如果佛弟子互相毁谤,自赞毁他,这个现象是灭佛法的现象,不是兴佛法的现象,我们要懂得。兴佛法是诸佛菩萨的功臣,灭佛法是诸佛菩萨的罪人,我们怎么可以做诸佛菩萨的罪人?灭佛法,佛法不住世间,众生苦!众生为什么苦?永远迷惑不觉,觉悟的机缘没有了。不觉,肯定随顺自己烦恼习气,哪有不造业的道理?起惑造业,果报在三途、三恶道,你说多可怕!
 
  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明了,一定要学五十三参里面的善知识,要互相尊重,要互相赞叹,要互相敬爱,要互助合作。佛法如是,华藏世界如是,极乐世界如是,这里面没有冲突,这里面没有毁谤、没有误会。每一个人从思想到言行,无一不是透明的。身体透明的,所以感得大地也是透明的。我们在往生经里面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地是琉璃。琉璃类似我们世间的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我们这个世间人人所喜爱的绿色的草坪、树木,我们讲绿化,草本木本。西方极乐世界是宝,大地是绿色的翡翠,佛经上讲的琉璃;那个琉璃是软的,不是硬的。我们这个世间找不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东西,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金银七宝是硬的,不是软的;极乐世界的珍宝都是软的。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人在地上散步,就像走在沙地一样,一步踏下去会陷下去四吋,大概四个手指;脚拿起来之后,它又恢复原状,让你感到非常舒适,像在沙滩上散步一样。软的,它不是硬的。
 
  因为各个法门不一样,果证不相同。有人喜欢人天福报。『各见所记当来剎』,你喜欢哪个地方,你就生到哪个地方,佛对众生一丝毫的勉强都没有。你喜欢人天福报,你来生在人天享福。喜欢色界天、喜欢无色界天,都行!喜欢声闻,喜欢缘觉,喜欢菩萨,喜欢作佛,在十法界里头,「各见所记当来剎」,你当来到哪里去投生。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诸佛菩萨真的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像我们这世间人,总是离不开妄想分别执着,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家亲眷属,一定要拖他到极乐世界去,那种热心超过诸佛菩萨。他愿不愿意跟你去?那不一定。如果有善根福德因缘,你的劝请是好的,他觉悟了,他很认真修,这是对的。你把极乐世界介绍给他,他也很欢喜、也很赞叹,他不乐意去,你就不要再拉他了。
 
  有,有很多!修行程度相当高的人,你跟他讲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很赞叹,你问他去不去?他说:我不想去。他想到他方佛土去,不想到极乐世界去。都好,没有一样不好!甚至于众生造恶业,他要到地狱去,他要到饿鬼、畜生道去,佛也好,佛绝不障碍他。造什么样的业,受什么样的果报,到哪一个法界去,十法界嘛!十法界不是佛菩萨造的,不是佛菩萨在主宰的,都是你自己主宰的。所以你自己要觉悟,你要往哪一道去。给你说老实话,这一切众生各个将来都成佛,各人早晚不一样。他现在造作恶业堕地狱,他将来会不会成佛?肯定成佛。地狱罪受满了,他离开地狱,肯定再会遇到佛菩萨。佛菩萨教导他、帮助他,『随其意乐悉清净』,恒顺!他想到哪里去,帮他到那里去。但是佛菩萨所帮的是善道,绝不帮助你堕恶道,这是肯定的。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二一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一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八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八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五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六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0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0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五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七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二六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7经 神足经[栏目:相应部 43.无为相应]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二[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唯识三十论讲要[栏目:太虚法师]
 万里灵泉寺八十二年度春季常住僧众精进禅七 82.2.12─82.2.19[栏目:惟觉法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