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八三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八八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十海所管之海」,请看第三海:
 
  【诸佛子,彼金刚焰光明香水海外,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庄严具莹饰幢。世界种,名清净行庄严。】
 
  这能管的是『金刚焰光明香水海』,它外面有九海,第一海名字叫『一切庄严具莹饰幢』。这个地方讲的都是大世界,是讲『世界种』,不是讲的一个佛剎。一个「世界种」我们在前面读过,是「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所组成的。这个大世界的名字好,「一切庄严具莹饰幢」,这个世界就像无量无边庄严具装饰起来一样,难得。但是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大世界里面好的多,不好的少。肯定也有像我们娑婆世界有三途六道的,不过在大世界里面少,所以无碍「一切庄严具莹饰幢」。
 
  『世界种名清净行庄严』,《华严》在第一大段普贤菩萨所说的,诸菩萨真的是无数次的提醒我们,行为不能不清净。「清净」就是「庄严」,庄严用不着许许多多珍奇珠宝,贵重的这些宝物,不需要这些。诸佛菩萨世界确确实实众宝庄严,它不是人为的,它是自然的,决不是人有心在那个地方营造的,是性德自然的显现。从依报能看到正报,从正报也能看到依报,这里头有真实的、有虚幻的。凡是人为的都是虚幻不实,存在的时间很短暂,真的是所谓昙花一现。所以最真实的是清净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无一不清净。清净的标准是什么?离妄想、分别、执着,真清净!这三样东西夹杂不得。夹杂妄想,可以不夹杂分别、执着;夹杂执着,肯定夹杂着分别、妄想。这就是说什么?高的不夹杂低的,低的必定夹杂高的,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
 
  由此可知,修清净行,特别是净宗同学,我们在讲席里面常说。佛法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所说之法,十方三世无量无边一切诸佛所说,跟诸位讲,佛佛道同。诸佛为一切众生说法没有两样,为什么?所证同,他证得的同;智慧同,德能同,相好同,受用同,法身、般若、解脱同。他怎么会有两样?佛法修学入门的途径,总不外觉、正、净三门。没有入门的时候,外面有觉正净三个门;入进去之后,一而三,三而一,「一入一切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要想入门,三门一定选一门,不能说走两个门、走三个门,那进不去的。我们这个房子有三个门,你在外面,你能同时从三个门进来吗?不可能的!你想想这个道理,一门深入!我们今天选的是净门,净门是修清净心,清净心必定离一切染着。总的来说,必须要离迷邪染,这是佛法从总的纲领上来讲。这个说法通大小乘,通显密,通宗门教下,通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一切菩萨所修之行。
 
  现前我们怎么落实?虚伪是迷、是邪、是染污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当人自性,这个要知道。那我们今天要学佛,要真的求解脱,求脱离生死轮回、脱离十法界,那就不能跟一般人一样,不能跟自己过去一样。过去我们对一切众生没有诚意,自己认真反省,全是虚伪的。就是说以诚意待你,这里头还夹杂着疑惑,对你没有信心!怕你欺骗我,怕你伤害我。诸位想想对不对?如何能像诸佛菩萨一样,对一切众生,即使造五逆十恶地狱众生,也是一片真诚,对他一点怀疑也没有,一丝毫防范的念头都没有,那个心才到纯净。所以我们难,难在哪里?唯恐受到伤害,这是我们的大病。你要说这大病是什么?坚固的我执。你们想想对不对?因为执着一个「我」,「他骗我,他伤害我」,我们的根在这里,麻烦的根。佛说的是什么?无我!我们偏偏把这个我看得这么重,把这个身看得这么重。所以菩萨、佛对最恶劣的众生,为什么也没有防范、也没有怀疑?他无我。因为我有「我」,我怕人骗我,如果「我」都没有了,你还怕什么人欺骗?你还怕什么人伤害?
 
  《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觉正净三门无论修哪个门,先决条件要破四相,要看破!这四相放下了,无论进哪个门都不难,但是还是要一门才能进去。功夫更高的人,不但「我相」不再执着,「我见」也没有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个功夫深!破四相是破执着,破四见是破分别。破四相契入觉正净,功夫浅;破四见契入觉正净,功夫深。怎么个破法?一定要学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首先肯定虚空法界剎土众生跟我是一体,我觉他迷,这叫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什么?对一切众生再也没有疑惑,再也不设防,得大自在!
 
  现在有很多人说这个世间人太坏,我要不设防不行,我自己一点安全感没有。我们听听他说的这个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为什么?他是凡夫,他心没有到纯净,不能不设防。如果心地到纯净,他这个念头没有了,哪里还会有这个念头?诸位要知道「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他超越空间维次了!他到这个世间来是观光旅游的,游戏神通,他的生活范围是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他怎么会受骗?怎么会受害?除非他来表演、来示现;如果不是表演、示现,来做戏的,不可能!一切众生起心动念、过去未来,信心清净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何况在这个境界里头,纵然境界不高,因为你真修,你真的走佛菩萨这条道路,你相不相信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
 
  是有一类的众生,这一类众生是魔王、外道,还有自己过去生中冤亲债主,想不想来找麻烦?当然,他是凡夫!妨不妨碍?不妨碍!我以自己真实修行的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享,我不是独享!「愿以此功德,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真的不是假的。这什么功德?清净心。思想见解清净,言语造作清净,与性德相应,这真实功德。所有一切怨亲都化解了,自己真实功德是化解怨亲的因;诸佛菩萨、一切善友都来帮助我,那是化解的缘。这里头的理很深,事相虽然繁多,它有条理、有秩序,一点都不乱。尤其是修净土法门,抓住持名念佛。初学的人念念都归到这一句六字洪名,就是清净心。起心动念都能与佛号相应,真念佛!真修净业!再看第二句,第二个香水海: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华光耀海。世界种,名功德相庄严。】
 
  『宝华光耀』这名称好,我们一看这名词就想到,这是阿赖耶识里面与性德相应的种子,所以它起现行,能现能变的世界种『功德相庄严』。我们常常说的形相要好,形相好就是庄严的相。这个地方庄严相特别着重在「功德」,实在讲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迫切需要的。这个世间众生不知道修积功德,他们只懂得福德,他不懂得功德。对于福德的理事、因果,大多数人茫然无知,所以在一生当中连福德都修不到。他修错了,他的思想行为跟福德的因缘恰恰相反。
 
  我们也曾经看到这个世间有不少真的有福德、富贵之人,他现前所造的因跟缘都不善;我们明了,他现前得到这个果报是他过去生中所修的,修得多、修得大,底子厚。这一生当中迷惑颠倒,不知道道德仁义,随顺烦恼习气,自欺欺人,损人利己,依旧还享福报;刚才讲了他过去生中的底子厚,这一生他的思想行为造作恶业,把他命里面的福报已经折损了很多。虽然折损多,他还有余福,还有剩余的,他现在享是享受他剩余的。如果他的心行善良,他所享的福德、尊贵,超过他现在很多倍!
 
  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检点自己的心行,我是在替自己增福?还是为自己折福?你要能想这两个问题,你已经开始觉悟了。折福的事情不能做,增福的事情要做。以善心、以诚意待人接物,自己有多余的能布施,能帮助别人,是替自己增福。不但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连损人利己的念头都没有,力行仁义道德,这是为自己增福添寿,真正的福报!修福能够不着相,用清净心修福,这个福报就变成功德。功德跟福德的相,在外面看相同的,里面不一样。一个是四相依然具足,四相没破,福德。一个是四相已经破了,真正做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所修的是功德。差别在此地。再看第三句:
 
  【次有香水海,名莲华开敷。世界种,名菩萨摩尼冠庄严。】
 
  『世界种』的名称是从比喻上说的,『菩萨摩尼冠』,菩萨戴的帽子,这个帽子上镶着有摩尼宝珠,所以称为「摩尼冠」,这是通说。一般菩萨的帽子上都有装饰,装饰的花样不相同,表法的。但是那个装饰品的质料用摩尼宝就很普遍了,摩尼宝不止一种,无量无边。「摩尼」是如意自在的意思,如意自在当然是随自己的心念。这些东西都是化现的,他才如意,如果不是变化所作,那就不如意。变化所作,不但宝冠是变化所作,这我们晓得,连这个身体形相也是变化所作。你看经上不是讲了很多吗?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哪里是一个身相?我们看观世音菩萨的变相图,展开画册,五百尊形相完全不同的观世音菩萨。这里头男女老少,有现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声闻身、缘觉身、九法界身、六道身、三途身,什么身都现。哪一类的众生有感,菩萨就现同类身,而为说法。说的法也没有一定,完全是对方当前所迫切需要的。现前不需要的不用说,说了没用处,所说的一定是现前迫切需要的,帮助他解决问题,那叫救苦救难!再看第四句:
 
  【次有香水海,名妙宝衣服。世界种,名净珠轮。】
 
  『妙宝衣服』,我们在前面说过衣服的表法义趣,实实在在重要,最重要的是提醒我们「知耻」,一定要晓得什么是耻辱。我们流转在六道轮回,这个是耻辱,怎么生生世世搞这个事情!今天知道了,以前是懵懵懂懂过日子,不晓得自己在受这个耻辱,不知道。现在总算清楚、明白了,明白之后,我们要发愤图强、勇猛精进,超出轮回,超出十法界,所以说「知耻近乎勇」。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还跟烦恼相应,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耻辱!佛没有了,菩萨也没有了,甚至于阿罗汉也没有了。佛在经论里面跟我们讲了很多,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疑、恶见,阿罗汉断了。阿罗汉四相破了,我们今天还有四相,还有贪瞋痴慢疑,这是耻辱!不反省、不检点,不知道。认真反省检点一下才知道,我有什么了不起?比哪一个都不如!连阿罗汉都比不上!不要说比阿罗汉,比一个小乘须陀洹也比不上。须陀洹见惑断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没有了;我们今天统统具足。所以跟一切人相处,跟一切众生相处,小小不如意,贪瞋痴慢就现行、就发作,不知道耻辱。每天穿著这个衣服,有没有想到?看到别人穿衣服,有没有想到?表法!看到了,接触到了,提醒自己,这是修行,唤醒自性觉。再看第五句:
 
  【次有香水海,名可爱华遍照。世界种,名百光云照耀。】
 
  两个名称都好,尤其是『香水海』的名称『可爱华遍照』。我们想想自己,「华」是修因,也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所造作、所表现的,这花可不可爱?称性就可爱,不称性不可爱。我们再换句话说,因为称性、不称性很难懂。随顺佛菩萨教诲就可爱,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就不可爱。佛菩萨的教诲就是我们的性德,佛菩萨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该遵守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四摄法!如果我们能够遵守这些原则来生活、过日子,跟一切大众相处,可爱!一切众生都欢喜你!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性德自然流露。自然流露,「遍照」!不能不学。下面第六句:
 
  【次有香水海,名遍虚空大光明。世界种,名宝光普照。】
 
  这两个名号里面,我们总起来说,心地要正大光明。我们也知道好,为什么学不到?学不到原因在哪里?我们有两大障碍,一个是私,自私;一个是欲望,欲。你有私、你有欲,正大光明就没有了。要想自己心行正大光明,你就把这两个障碍除掉,把自私放下,把欲望放下,人没有自私、没有欲望,『大光明』是性德,性德就流露了。今天我们的性德就是被自私、被欲望障碍住,它透不出来!这是『宝光普照』。下面第七句:
 
  【次有香水海,名妙华庄严幢。世界种,名金月眼璎珞。】
 
  表法的意思都非常明显,『妙华庄严』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这个种子,『香水海』里面讲是这个种子,过去生中所修的。所以它能现的世界种『金月眼璎珞』,「金」是宝,「月」代表慧,「眼」代表照见,「璎珞」是比喻。诸佛菩萨五眼圆明,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明,菩萨分上分证圆明。佛眼看世间,这个世间无比殊胜庄严。第八句:
 
  【次有香水海,名真珠香海藏。世界种,名佛光明。】
 
  这个意思都好懂。我们再看第九句:
 
  【次有香水海,名宝轮光明。世界种,名善化现佛境界光明。】
 
  这一句里头我们要学『善化现』,我们要学,佛菩萨「善化现」!这三个字都不容易做到。为什么?我们今天到这个世间来是业报来投生的,不是乘愿再来的。但是现在我们学了佛,确确实实我们懂得怎样把业力转变成愿力;转变成愿力,我们这个业报就变成化现。「化现」里头要学个「善」,那真的,你学佛菩萨学得满像了。善是善巧方便,善是智慧的作用,真实智慧起作用就是善巧方便。所以善是权智,权智完全是为利益众生的。自利是实智,这里头没有权智,权智要对自己,错了;权智不是对自己,是对别人的,是表演的。表演是为观众的,不是为自己的,善化现;你善观机,善化现。怎么个学法?在《华严经》里头学习,《华严经》这里千变万化,不离自性。最后一句结论:
 
  【如是等,不可说佛剎微尘数香水海。】
 
  这是说明这一海所管的,都是『不可说佛剎微尘数』,世界确实是广大无际不可思议。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再看第三海第二个段落,看它最近轮围山香水海所持的佛剎,请看经文: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名无边轮庄严底。世界种,名无量方差别。以一切国土种种言说音为体。】
 
  这个香水海、世界种我们不难理解。『世界种』这是大世界,名叫『无量方差别』。方是方所,世界差别我们在前面都曾经读过。前面细说一个世界种,然后看到十方、四周无量无边的「香水海」,无量无边的「世界种」,每个世界种里头又有「无量方差别」。
 
  『以一切国土种种言说音为体』,一个国土就是一个星系。我们现在不讲星系,我们单单讲我们这个地球。这个地球上,现在大家都知道陆地少海洋多,海洋把陆地分隔了,所以变成五大洲。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资讯没有发明,这五大洲的居民往来自然就受天然环境的限制。虽然生到这个地球上来,一生生活的范围不太大。确确实实邻近的村庄一生都没有到那边去过,老死不相往来。住在乡下的人,也真的一辈子没有进过城的,安居乐业。所以造成文化的差异、言语的差异、文字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种种差别!所以佛教化众生,应机!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应身一定同类身,一定同样的言语,同样的生活习惯,才能教!
 
  所以诸佛菩萨现身不一样,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不变的原则,帮助众生觉悟。觉悟之后,他的思想、言行随顺性德了,确确实实离苦得乐,他在这一生当中快快乐乐,没有忧虑,没有牵挂。功夫高的境界提升了,三苦、八苦都没有了,这都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凡夫,三苦、八苦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唯有真正修行人,真正觉悟人,他离开了。那苦从哪里来的?佛知道,苦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来的,觉悟。所以破迷开悟,迷是苦之因,把苦因破除掉,苦受没有了。开悟了、觉悟了,觉悟是乐之因,乐得到了,随顺法性之乐。我们平常讲,过佛菩萨的生活,而不是过凡夫的生活;凡夫生活里头有苦,菩萨生活里头没有苦。如何能跟凡夫在一起,也过佛菩萨的生活,高明!那才叫善,「善化现」!和光同尘,依旧过佛菩萨的生活,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我们应当要学习,那这一生得人身、遇佛法没有空过,认真努力的去学。
 
  所以这个世界种里头还是以恒顺众生,以一切众生「种种言说音」为教体,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多元文化。我们一定要重视,才能够普度众生。四弘誓愿这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才能落实。下面我们看这个世界种所持的二十层佛剎,先从最下面这一层看起: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金刚华盖。】
 
  这个世界好!
 
  【佛号无尽相光明普门音。】
 
  佛的德号也显示出不可思议,『世界名金刚华盖』。我想同学们听到这个名词,懂得这里面的含义;「金刚」是般若,「华」表六度万行,「盖」,普遍盖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里面的众生当然都是修学大乘菩萨法,这个世界好。经文省略了,如果具足,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纯一清净」,要不然哪有这么好的名称!
 
  金刚般若通一切宗派,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从南宋以后逐渐就消失了,没有人学了。我初学佛的时候,对这个事情感觉得很奇怪,佛陀的教导明明是说「先学小乘,后学大乘;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你看这样重要的教诲,为什么小乘在中国会失传?我请教过老师,这到底怎么回事情?小乘经典,中文的翻译相当完备,现在《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小乘经!跟南传巴利文的经典做一个比较,巴利文经典比我们大概只多了五十几部;由此可知,小乘经到中国来是相当完备。为什么中国人不学小乘专学大乘?老师告诉我,中国小乘之所以不发达,实实在在是被儒家跟道家代替了。我这才明了。儒跟道他们教学的内容,人天,以人天为主。但是儒道的思想、见解通大乘,心量大。所以从前学佛,尤其是出家人,哪一个没有念过儒书?哪一个没有念过《道德经》?没有念过《庄子》的?几乎找不到。有这样的基础足以代替小乘,我这才明了。
 
  这在过去行!有儒、道的基础。可是现在社会麻烦了,现在学佛的人没有四书五经的底子,也没有道家的基础,又不学小乘,直接就学大乘,难怪他不能成就。我们这些人很幸运,遇到好老师。我在台中十年,李老师几乎是以一半的时间教儒学。我们算是中年学佛,三十岁了,儒、佛并进,这个样子奠定了一点基础。没有儒决定不行,儒里头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里面,老师教我们选读,但是四书是我们主修的课程。早年我们在台北建立华藏图书馆,我要求同学们学习七门功课奠定我们的基础。这七门功课里头特别着重的,德行!七门功课里面有《四书》、有《了凡四训》、有《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是道家的,《了凡四训》跟《四书》是儒家的,我们很重视!所以看到「金刚华盖」,我们明了这个世界庄严,金刚般若智慧落实六度万行,这多么庄严的事情。
 
  『佛号无尽相』,平常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看看这个地方,佛「无尽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应身佛。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释迦牟尼佛来示现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世间人,一般人都认为这个相好、那个相好,这个相书上所讲的好相,释迦牟尼佛统统都有。相好是果报,每一个相好都有它的因行,你不修因,哪来的果报?因好,果就好。譬如我们常常听到佛有广长舌相,这三十二相之一。佛的舌头很薄,伸出来之后能把脸盖起来,我们凡夫做不到。佛在经上说,我们一般人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的鼻尖,佛讲三世不妄语。那么释迦牟尼佛他的舌头伸出来把脸盖起来,告诉大家生生世世不妄语。三世不妄语舔到鼻尖,他能把脸盖起来。佛跟人家说我讲的话是诚实言,决定不欺骗你,你看我的果报,应身!「无尽相」是报身,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的,报身佛,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从果上来看,那个因多殊胜。
 
  我们在此地看这一尊佛的德号「无尽相」,无尽就是无量。『光明』,智慧、般若德;无尽相,相好德、般若德;『普门音』是解脱德,得大自在。这样才能够普度法界一切众生,他没有障碍了。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确实有能力为一切众生三转*轮,有智慧、有无碍的辩才,「普门音」给你说法,这个示转。佛大慈大悲,具足他心智,具足宿命智,知道你过去生生世世你的业因果报,佛说法契机!有能力劝你回头,最后示现相好给你作证明。三转*轮,示转、劝转,最后作证转,拿证据来给你看。再看下面一段:
 
  【此上过十佛剎微尘数世界。】
 
  过十个佛剎,这就第十层。
 
  【有世界与金刚幢世界齐等。】
 
  跟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是二十层,第十层『金刚幢』,我们现在讲高度是同等的。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
 
  【名出生宝衣幢。佛号福德云大威势。】
 
  在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宝衣』。诸位想想,一再提示,一遍、两遍怕你印象不深,你容易忘掉,一再的提醒。所以佛家常讲大慈大悲,无尽的慈悲从哪里看?就是从他这里不断的提示,无数次的重复,从这个地方看出佛的慈悲。世间哪有一个这样的人用这样的方法?这苦心!我们在世间,只看到慈母对她的儿女出远门,真的是千叮咛万嘱咐,从前有,现在没有了。为什么?现在交通便捷,出远门也等于是近距离。诸位想想,一个世纪之前,要从中国来到澳洲,坐的是帆船,纵然顺风也得要两个月;如果风向不对,很可能要半年才能到,三个月能到是很正常的。出这个远门,父母怎么会不挂心?怎么会不念着?所以反复叮咛,希望你能记住。佛对一切众生跟慈母一样,无数次的提醒,是因为你还没有做到,这不提醒能行吗?做到之后,佛还是不停的再提醒,为什么?你做得不够圆满,你没有达到佛所要求的标准。佛的标准是什么?佛的标准是成佛。你纵然证到等觉菩萨还不够圆满,还要不断的再提醒你,从这个地方看到大慈大悲,无尽的慈悲。
 
  如果说佛法很啰嗦,老是讲重复的,那我们晓得这个人善根少,业障深重,佛菩萨对他这么慈悲,他都不能够理解。那我们晓得这一类的众生,在这一生当中阿赖耶里面,种一个善根而已,他在这一生会不会成就?肯定不会成就。纵然学佛,毛病、习气一点都不会改变,肯定的!真正的孝子,对于母亲反复的叮咛,感恩,一定记在心里头,时时刻刻不忘记母亲的教诲。为佛弟子,亦复如是!真正佛弟子,怎么会不感谢如来反复的开示?想象中,我真没有做到!纵然我很认真努力在做,距离佛所说的标准还相差甚远!对于佛所说的,哪有不感激的道理?
 
  『佛号福德云大威势』,说老实话,我们有没有福德,就看你对于诸佛菩萨那种慈悲的教诲,你懂不懂?你要是不懂,你没有福德。有福德的人听得懂,有福德的人不厌其烦天天要听。现在这个世间有福德的人太少太少了!我所遇到的许许多多,我们今天社会上讲的高级知识分子,大学生,无论学什么东西,一遍。我给他提到的经:这个经我听过了。绝对不肯听第二遍。怎么听过?囫囵吞枣。经典里面不要说甚深的理趣,就是浅显的开示,他也不懂!听过一遍不想再听第二遍,跟古人这个学习心态完全不相同;古人学教,没开悟,没有大开圆解,就是希望多听。
 
  往年李老师告诉我,唐朝终南山道宣律师听《四分律》听二十遍,当然不可能哪一个大德会给你讲二十遍,不可能。不管什么人讲《四分律》,他都会去听,所以他能够成为律宗的开山祖师。在现在,现在的缘比过去殊胜,过去譬如你想听《金刚经》,你请一个法师来给你讲一遍,可能。听完之后:法师,你再给我讲一遍。恐怕就不可能了。所以听经的时候全部精神贯注,你很不容易将来会有听第二遍的机会,你的机会只有一次,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把这个机缘抓住。确实这个学习会有心得,会有成就。可是现在有了录相,又有录音,学生的修学心态松懈了。为什么?「我这一遍没听清楚没有关系,我再打开机器,我重复再听。」他有这么一个松懈的心,他学得成学不成?不容易学成,他的精神意志不能集中。所以录相这个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什么?对跟在身边的人很不容易有成就。好处是什么?不在身边的人,远处的同学,由于许许多多的条件,不能在一起修学,他拿到这个当宝贝,全部精神贯注来听、来学习,他得成就。学习有没有成就完全在心态,你的心理、你的学习态度;方法其次又其次。所以一个人有没有福德,要从这个地方看。
 
  早年我们亲近李老师,我亲近他十年!前面几年,在台湾录音机都很不普遍。大概到最后的两年,美国有个同学送给我一台录音机,那时候还是用转盘的,那现在就是很古老的。我把这个机器带到老师的讲堂,希望能把它录下来,我们可以听第二遍。李老师绝对不准录,他说:你要录我就不讲了。为什么不准录音?他就说明白了,有这个东西你的心不专了,你听经的心态松懈了,「没有关系,听不懂还可以听第二遍、第三遍」。老师讲的话一点都不错。我跟李老师学经教,笔记都不准我写。我问他老人家:我们从小在学校里念书都要写笔记的,为什么老师不让写笔记?他就讲:专心去听,年年境界不一样,你写这些东西白写了,你今年写了,明年境界提升,统统用不上。我想想老师讲的是有道理。真学东西,真学东西要提升自己境界!就好象念书一样,我年年升级。今年读一年级,明年升到二年级,升到二年级我还念一年级的书吗?后年升到三年级,我还念一、二年级的书吗?这个道理,老人家一提我就明了了。我听他的话,不写笔记,全部精神贯注来听,掌握着他讲学的纲领,落实到自己生活上,有受用!老师的教导慈悲到极处,我们自己想法想错了。
 
  但是现在真正想学的人,一部经要重复的听,听十遍、听二十遍、听一百遍、听两百遍,你才能够有少分契入。说老实话,现代的生活环境,现代这个社会种种诱惑,二、三十遍不管用。至少你要天天听,不间断的听,你听上一百遍,你会得受用,你会生法喜。你不通过实验,你对我所讲的话很不容易理解;只有通过实验,你证实了,你真得受用了,你才晓得我讲的话是正确的。我在这么多年当中只遇到一个人,洛杉矶的赵立本居士,他是专门听我讲的《金刚经》跟《六祖坛经》这两种的录音带。他听了二十六遍来告诉我,他想一门深入专学这两部经,念佛求生净土,他问我这样做可不可以?我跟他讲很好,但是二十六遍不够。他说要多少?至少你要听一百遍,他真干!现在这两部经他就滚瓜烂熟,熟透就变成自己的,就把性德、自性本具般若智慧、德能引发出来了,非常有受用。我听说这些年来,在美国很多地方请他去讲演。遍数要多,不多不行,熟透就变成自己的,自己自性本具的《金刚般若》,自性本具的《坛经》。所以有没有福德从这些地方看,福德是耐心、诚敬心,锲而不舍,一遍一遍的去重复。再看下面一段,第三段: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
 
  这第十三层。
 
  【有世界名众宝具妙庄严,佛号胜慧海。】
 
  这个世界的名称好,『众宝具妙庄严』,这个「具」,家具、用具、道具,多!上面加个「众」,不是一种,皆是珍宝。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想象得到,这个世界众宝具足,物质资源非常丰富。佛经上讲的,金银七宝很多很多,到处都是。他们这些珍宝都有适当的用途。西方世界七宝是用来建造宫殿楼阁的,那个建造没有人工的,随念就变化成就,黄金为地。这个世界亦复如是。「妙庄严」,「妙」是这个世界的众生都具足称性的智慧德相。『佛号胜慧海』,殊胜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再看最后一段:
 
  【于此世界种最上方。】
 
  这就是第二十层。
 
  【有世界名日光明衣服幢。】
 
  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衣服。
 
  【佛号智日莲华云。】
 
  佛的德号里面『智日』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莲华』代表德行,清净不染。『云』也是表智慧。一再的教导我们,在这个大宇宙里头所有一切的现象,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可以受用,不可以执着,不可以分别,不可以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打妄想!换句话说,离妄想分别执着,可以受用,跟诸佛菩萨一样。这是个大舞台,让你尽情去表演,自行化他,我们现前阶段。成佛之后,纯粹是化他,得大自在。第三海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八四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八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五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五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二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一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三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九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四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九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八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二九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做事不要有所求 In Cultivation and Work, Dont Seek Rewar..[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赵州禅茶颂》浅释(宗舜法师)[栏目:禅茶文化]
 这个身是了生死的工具[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No Ajahn Chah《127》[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