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三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剎体」偈颂最后一首:
【或普贤菩萨,化现诸剎海,愿力所庄严,一切皆殊妙。】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提醒我们,这一首偈是「结归普贤」。大概的意思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中国佛法里面以四大菩萨为代表。这里面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那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诲。「佛陀」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这是觉悟的教学、觉悟的教育。我们能够这样看、这样去体会,就不会发生偏差,不会产生误会。我们知道现在这个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政治领袖,他们都希望把这一个国家,这个世界、社会,治理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祥和,人民幸福,每一个领导人都有这样的弘愿。要这个弘愿落实、兑现,一定要依靠圣贤的教育。提到圣贤的教育,又有许多人有疑惑、有忌讳,甚至于知道这个教育好,但是他不敢做。这是什么原因?是他知道得不够彻底、不够透彻,这里面还是有许许多多的误会,才导致产生这种疑虑。我们看看古时候那些国家的领导人,他们理解的程度比现代人要深入,为什么?他们曾经认真的学习过。以中国为例子,自古以来这些圣帝、贤王没有一个不受儒家的教育,汉以后又接受到佛法的教育,所以他们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在《十善业道经》前面一篇序文,我们把它当序文来看,实际上是雍正皇帝的上谕,他在这个经的前面写了一篇文章。我们从这篇文章上能够看得出来,雍正对于儒、释、道,有非常正确清晰的认知,他提倡、他弘扬,他知道唯有圣贤的教育,才能够帮助这个社会安定和平、幸福繁荣。从清朝灭亡之后,专制的时代更换为民主的时代,这是在历史上,无论是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是一个很大的转捩点。知识分子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古老的东西不适合现代社会,不适合现代人的需要,应当全部的把它拋弃掉,一切以新的思潮、以西洋外国的思潮,做为新文化的主流。旧文化用了几千年,说实在话没有出毛病,新文化大家努力在学习、在提倡、在发扬光大,这个时间还不到一百年,现在弊端丛生,毛病百出,社会人心不安。不但不安,实实在在讲,生活在恐惧的日子里,生命、财产无时无刻不受到巨大的威胁。这个威胁来自于战争,每个人都担心再有大战爆发是毁灭性的。
最近印度跟巴基斯坦的问题,一旦处理失当,这两国要发生战争。我前几天在新加坡联合日报上看到的头条新闻。科学家们预测,战争爆发第一轮就要死两千多万人,两千多万!后续还不知道这个灾难延续到多大。如果这个战争漫延到整个世界,那就是第三次大战爆发,没有人不恐怖!尽全力来调停,希望这个战争不要爆发。问题能不能得到究竟圆满的解决?难!太难!灾难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知道的人不多,不是没有,实在讲不多。我们细心观察,住在地球上的这些众生还继续不断的在造业,恶业多,善业少。我们相信《太上感应篇》所说的:「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佛在经上说得很好,一切法唯心所造,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有人问我:「灾难能不能化解?能不能够消除?」古圣先贤都跟我们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化解、可以消除。从哪里化解?从哪里消除?人心!人心如果都能够思善,远离十恶业,勤修十善业,这个境界立刻就转变了。如果不知道断恶修善,不知道改往修来,这个劫难是免不掉的。劫难是人心的感召,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大乘佛法的教学,我们要细心想一想,值不值得学、应不应该学?前面跟诸位说过,地藏菩萨教我们孝亲尊师,观音菩萨教导我们把孝亲尊师发扬光大,孝顺一切众生,尊重一切众生,承事一切众生。文殊菩萨教导我们依智慧不依情识,依理智不用感情。普贤菩萨是把上面这三位菩萨的教学落实,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落实到我们的工作,落实到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想一想,这么做好不好?有没有必要?我们今天在《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在往生经里面看到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我们多想一想!华藏世界好,极乐世界好,好在哪里?这四位菩萨的教诲实现、落实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前这个世间,我们住在这个世间,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我们不谈,我们只看看皈依佛法的人、接受佛陀教诫的人。
许多同学受了五戒、受了菩萨戒,出家的同学受了比丘戒、受了比丘尼戒,我们有没有把菩萨的教诲落实?最基本的教诫:三皈、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去奉行?我们学佛是真学佛还是假学佛?我们学佛的目的究竟在哪里?自己总得清楚、总得明了。自己来到这个世间,过这几十年,到底是为什么?有没有去想一想?不管你想得通想不通,你只要肯想就好。为什么?肯想,这个人就可能觉悟。你肯想,在佛法里面叫始觉,你开始觉悟了。你要是常常想、不断的去想,你肯定会觉悟;然后你读诵大乘,接受佛菩萨、接受圣贤的教育,你才能真正契入。如果想都不想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违背经教,这个苦难是没有法子避免的,苦难一定会来的。
这一段经文以及往后,清凉大师都说得很好,「唯明净剎」,经上所说的境界都是说佛菩萨的净土。最低的层次,四圣法界,这个地方不是六道的境界。我们学了,有没有好处?如果没有好处,我们学它干什么!好处,好处在哪里?我们可以说是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没有漏掉,处处都回归到我们现实生活,希望我们学习这个经典对我们现实的生活能有所帮助。我们一定要学地藏的孝亲尊师,一定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要学文殊菩萨的智慧,要学普贤菩萨的真干、实干;没有普贤菩萨的实践、落实,那全都是空的。所以,最后结归到普贤,普贤是真干。
『化现诸剎海』,我们知道普贤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毗卢遮那遍一切处,普贤菩萨也遍一切处。不但是普贤菩萨遍一切处,地藏、观音、文殊又何尝不是遍一切处?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而我们自己是麻木不仁,失去知觉,所以对于佛菩萨的化现不见不闻。在面前不见不闻,你说这是多么可惜!什么时候我们觉悟、我们回头了,我们就体会到菩萨真实的教诲,我们跟诸佛菩萨慈悲真实的教诲起了感应的作用,自自然然就得受用。受用之中最重要的,自己要发愿,自己的愿力跟菩萨的愿力、跟如来的愿力要能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得到佛菩萨加持」。得到加持真正的秘诀就是心跟佛菩萨的心相同,愿跟佛菩萨的愿相同,行跟佛菩萨的行相同,这是获得加持必须具备的条件。不具备条件而希求佛菩萨加持,不可能的!没这个道理。
但是我们也曾经看过、曾经听到过,好象这个人不具足这些条件也得佛菩萨加持,这是怎么回事情?说实在话,那是我们粗心大意,我们看走了眼。这一位得佛菩萨加持的人,他确实有感,佛菩萨有应。可能他这个感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过去生中善根所感。过去生中善根深厚,他自己没有觉得,但是他善根发现,并不是很强烈,所以他自己不晓得,佛菩萨知道。我们又如何能认识他的善根发现?这个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也没有学过佛法,也没有参与过佛法任何的活动,怎样我们能够体会到他有善根?偶然之间遇到这个缘分,接触到佛法,他就能信、他就能理解,我们晓得这是他过去累世善根福德的现前。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现前,偶然的接触,他怎么会懂?
这个例子最明显的,是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靠劳力谋生。在那个时代每天上山砍柴,挑到城市里面来卖。卖的钱买一点米回家去供养母亲,过这么苦的生活。卖柴之后离开,偶然听到人念《金刚经》,他一听他就懂,他就明白了,这就是过去生中善根现行。我们常常讲缘成熟了,善根、福德、因缘。我们过去生中都有善根、福德,缘那不定什么时候,缘有时节因缘,早了也不行,迟了也不行,刚好在那个时候,这个佛菩萨照顾。我在年轻的时候,排斥佛教,我接触过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很欢喜;没有接触佛教,没有听过佛教里面讲经说法,没听过!在台湾遇到方东美先生,他给我介绍,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他说:「佛经是全世界最高的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了非常惊讶!平常完全疏忽了,真正叫做当面错过。他这一提醒,我对于佛教看法、想法做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这才开始,那个时候讲逛寺庙。
逛寺庙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在找经典,只有寺庙里头收藏着佛教的经典。找经典,向寺庙借经典来看。这都是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被人一点醒,它就起作用,缘成熟了。接触之后,求善知识的念头就生起来了。佛经很深,初学很困难,看不懂,但是我们听老师这么说过,这里头是世界最高的哲学,哲学是智慧,那就是说这里头有最高的智慧。我们得找一个人能帮助我、能指点我,这都是可遇不可求。我遇到了章嘉大师,二十六岁、二十七岁、二十八岁,这三年承蒙大师的教诲,奠定修学的基础。三年之后大师往生,我失去一个好的老师。但是过了一年,我有缘认识台中的李炳南老居士,都是佛菩萨安排的。我能够在台中住十年,亲近李老师,就跟《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上讲的一样,「从明师受戒」。渐渐的契入,渐渐体会到这个世间诸佛如来、法身大士都在冥冥当中加持。
所以,这个世界还不至于真的到了末日。大灾难是肯定有,但是不是末日。其他宗教里讲世界末日,佛法里头不是的,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依照中国古大德的说法,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三千零二十几年,一万二千年才过三千年,后面还有九千年,哪里是末日?但是大灾难是不能够避免的,这个灾难是「唯人自召」。灾难的根由是我们把佛菩萨圣贤教诲拋弃掉,伦理、道德没有了。现在做父母的不教子女,做老师的不教学生,我讲这个不教,是伦理道德不教了。做父母、做老师自己本身,很多人也不学了,也都不要了。社会的秩序乱了,标准没有了,天下大乱。所以我常常讲,诸佛菩萨、圣贤人的教诲,那是性德,所谓性德就是自然的德行、自然的原则、自然的秩序,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制定的,是自然的,自性法尔如是。觉悟的人,随顺自性;迷惑的人,违背自性。我们讲自性,有些人难懂,我们把它换一下,觉悟的人,他随顺自然、回归自然;迷惑的人,违背自然,他随顺自己的知见。问题就在这个地方,我们应当深思。觉悟众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华严经》这一大段统统都是讲的,清凉讲「净剎」,净剎就是觉悟人的生活环境、修学环境。佛菩萨化现,佛菩萨『愿力所庄严』,所以『一切皆殊妙』,殊胜、微妙,在六道里头找不到的。
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但是必须要记住,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学习要真正能成就,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成见,一定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是真正学佛。道场、善友是我们修学的助缘,不能缺少的;成不成功的关键,关键在自己的认知,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关键在自己的信解行证,不在别的。学佛第一个阶段,初学要接受经教。佛法是先解后行,就像走路一样,先要认识路,然后你才能走路。你要不认识路,你走到哪里去?所以首先你要认识方向,要认识道路。认识方向、认识道路,这是经教。多学经教、多听经教,这个路子方向、目标,我很清楚,我一点都不迷惑,我走这个路子会走得很快乐,会有进步。如果方向目标、道路都不认识,你走得很辛苦,愈走愈迷惑,人会退转,甚至到最后不相信。由此可知,初学佛的人要亲近善知识,要好好的来学经教。但是在太平盛世没问题,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花个十几、二十年、三十年学教,有时间。真正修行,能够有个三年、五年、十年,足够了!诸位要知道,佛法确确实实是知难行易。知真难,行不难。你不能行是因为你不知道,你知道得不够透彻。
我们在澳洲这个地区,此地立了一个净宗学会,着重在行门;我们在图文巴山上,诸位也曾经去看过,那一边我们立了一个净宗学院,着重在解门。那个地方是以研习经教为主,这个地方是以精进念佛为主,我们这两个地方合起来,净宗的道风、学风才完整。此地总干事丘居士来问我,应该怎样来修学?我跟他讲得很清楚,这个道场应当要效法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在苏州建立的灵岩山寺,纯粹净宗道场,提倡专修。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当年印祖在世指导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不讲经、不做法会,没有经忏佛事,常年佛七。常年佛七就是天天都是打佛七,佛七不间断。在佛七当中偶尔讲一点开示,开示的时间都很短。
一般讲开示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为什么?人家要念佛,你讲开示是打闲岔。开示在什么时候讲?大众念佛的时候有疑惑,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帮助他解决困难。解决困难只要几句话,提醒他、警策他,而不是障碍他。打佛七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是以这个为目的。你夹杂着这些开示、夹杂着经典进去,就把你这个目的破坏了。所以你打佛七,到底是为什么?我为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讲的,那就不能打闲岔。真正用功的道场,决定不能说话。所以我在古晋建个道场,派悟忍法师到那边去带领大家,我教他只有一句话:不讲话。上山就不讲话,你讲话的时候下山去。不讲话,他心定,功夫才能成片,才能得念佛三昧;杂心闲话,一天到晚在那里「口念弥陀心散乱」,不能成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
2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剎庄严中」: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庄严。】
下面也举了十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明,这也是「唯明净剎」,都是菩萨的净土。这十句里面,或者是以「宝」为庄严,庄严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美好,是一般世间人所喜爱的,以宝为庄严。或者以「人」为庄严,人,诸佛如来是人,诸大菩萨是人,佛菩萨所在之处,焉得不庄严?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欢喜、敬仰,这是庄严。再其次的,「法」庄严,这个地方有讲经说法,说希有大乘的经论,这是法庄严。再其次是「修行」,这个地方有真正修行人,不论他是依照哪个方法来修,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他在这里修学某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能够证得希有殊胜的果德,这是庄严。我们世间一般人常讲,某个地方有得道的高人,这个高人或者是出家、或者是在家居士,真正修行得道证果,这是庄严,真是希有无比的庄严!或者是诸佛菩萨「示现」,教化众生,消除世间的劫难,给这个世间带来安定和平,带来善因善果。由此可知,庄严有种种,这世界还有种种庄严。
诸佛菩萨净土的庄严,种种庄严具足。在我们这个世间可能有一样两样,有时候没有。像现在这个世间,几几乎乎一种我们都看不到,也许在世俗里面只能够看到七宝庄严。我们在许多大城市观光旅游的地区,看到许多的建筑,建筑得富丽堂皇,那是属于以宝为严。这个地方没有听说有圣贤人出世,人的庄严没有了,法的庄严、正法庄严也没有,这些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真正的庄严,是令我们得真实殊胜的利益,所谓是真善美慧,而绝对不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为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只在这一世,来世怎么办?这个东西带不去的!佛在经教里面说得很多,带不去的都是假的,假的不能放在心上。真正聪明人、觉悟的人,要把什么放在心上?带得去的,生生世世有受用。带得去的是什么?觉悟,觉悟能带得去;佛法里面讲,功德能带得去。福德虽然也能带得去,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所以佛法不重视福德。佛法重视定慧,重视戒定慧。戒必须跟定慧连起来,这是佛法重视的;如果单单有戒没有定慧,这个戒是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六道。
因戒得定,定能超越轮回,那也要有相当的定功,大乘经上常讲的九次第定。阿罗汉要超出三界,三界最高的是无色界,无色界修的是四禅八定,所以到第九个层次的定功,超越了!八定没有超越。如果慧要是开了,问题解决了,不但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慧破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佛法修学总的目标是要开智慧,破迷开悟。唯有开智慧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智慧不开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念佛堂,念佛堂是干什么的?念佛堂是修定的,因定开慧。你在念佛堂念佛得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有上、中、下三品,下品的念佛三昧,一般净宗的人讲功夫成片。能够得功夫成片,不错了,虽然没有开悟,但是肯定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很不错了!念佛三昧中品的,是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他的修证功夫相等于阿罗汉、辟支佛,跟他们相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凡圣同居土。如果念佛念到上品的念佛三昧,那是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是破无明、证法身,你已经是法身菩萨,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
我们要问,实际上有很多同修曾经问过我:「我们念佛能不能念到理一心不乱?」佛法里面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善导大师说得好,三辈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关键是缘!你在这一生当中遇到的缘殊胜,实报土上上品往生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遇不到这样殊胜的缘,真正念佛人,凡圣同居土往生的多!由此可知,四土、三辈、九品,都是决定在自己功夫。功夫如何得力?得力要放得下,要把这个世缘真正能放下。世缘不放下不行,不但世缘要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佛法宗派法门很多,你要统统能放下,一门深入。我专修净土,我依什么?依一部经,专!《弥陀经》也好,《无量寿经》也好,我就依一部经,我一生就念一部经、就学一部经,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了。二六时中,我心里头的佛号不间断,除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去念才如法,才真正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这样念佛、这样用功,用上个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你功夫成就了。功夫成就,那一定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结果一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果报!你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往生你就有把握,这个要紧!
道场,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今天如法的道场不容易,到哪里去找?所以我才在古晋建这个道场,古晋的环境好,是山上海拔一千公尺,你要想下山没有交通工具,你上去的时候你下不来。在山上附近,不要说是乡镇,连村庄都没有,所以跟外面完全隔绝了。在这山上念佛,这是最好的环境,你到哪里去找!你要珍惜这个环境,你要好好用功。用功是上山之后一个妄念都没有,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所以我要求在山上修行的人止语,上山就止语,不说话。山上没有电视,山上没有电话,跟外面的往来统统断绝,你在这个山上念七天。我们希望将来山上道场建好之后,也跟这边一样,一年办四次佛七。一期佛七就是十个佛七连在一起,一期佛七,七十天;一年办四次,每一季办一次。这七十天不能讲话,这是外表,希望真正这七十天没有杂念,一个妄念都没有,见人都不要打招呼,都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你真会成就!这七十天大家在一起依众靠众,你的衣食住行,常住来照顾你,来护你的法,你一定要有成就。
我在建立道场设想当中,到山上念佛是分为两个班,一个班就是专门念佛的,这是属于老同修,对净宗没有怀疑了,万缘放下,止语七十天不讲话,不起心、不动念,一句佛号念到底。另外一个班是短期的,他没有办法在这边住七十天,他随着参学,这个跟他们不能住在一起,分开来住。这一组只有进念佛堂的时候止语,离开念佛堂的时候你可以说话,如果你有疑惑你也可以听经。听经我们那边有四个教室,你想听什么经你可以选择,我们用录相带播放。所以你想听经的时候可以听经,你想念佛的时候可以进念佛堂,这是给你的方便。我们念佛堂大概还要两、三个月才能够完工,完工之后我们用一年的时间来做试验,看看这两个方法可不可行,将来是不是只选择一种。如果真正想听经、想学教,到澳洲来;一心念佛的,到古晋去。完全纯一,这样子管理也比较方便,我们想试试,试行一年,在这里细心去观察效果,最后我们来决定怎么作法。
这是讲道场的庄严,剎庄严就是道场庄严。我们讲修学的好环境,实实在在不可多得,人在生生世世真的是可遇不可求,遇到好的修行道场、好的老师、好的同参道友,不容易!这三者都具足,那是你真实的大福报!所以在今天确确实实这些道场不容易遇到,那怎么办?你一定要有智慧,你自己要学着能转境界。家庭是道场,真修行可以。听经,我们现在讲经都用网路来传递,你拿到我们的网址,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你只要有电脑,你都可以收听、收看。初学的人要听经,真正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放得下。听经是属于看破,看破这两个的意思就是明暸,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世出世间这一切诸法你才能放得下,真的放下!我常常劝勉同学们,要放下自私自利,这是烦恼、生死、六道轮回的根,根本的根本,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把这个根本铲除,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们的心就清净,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智慧能成就你的道业,能解决一切问题,自利利他需要靠真实智慧,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们看到世间许许多多的学人,根性不相同、志趣不相同、爱好不相同,所以修学法门不一样,这是各个人的根性不相同。佛菩萨大慈大悲,为了适应各个不同的众生,开无量法门来接引一切众生,这就是佛门里头常说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我们不能不晓得。但是,这么多法门当中,如何来选择?那是大学问,这不是容易的事情。当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我们要靠老师。但是对老师要有信心,对老师没有信心,老师替我们选择,我们不相信、我们不想学,这就难了。对老师有信心,依照老师所指导的,我们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信疑参半;相信老师,但是也不完全,自己总是在探索、在试验,这是好事情。在这里面如果真用功,确实你的智慧慢慢增长。智慧现前之后,你就有决断的能力。我跟老师的时候,老师劝我修净土法门,劝我学印光法师,我实在讲半信半疑。印光法师的《文钞》我读了,我对净土有信心了,但是对经教的兴趣非常浓厚,对于净宗并不专心,没有死心塌地来学这个法门。老师也非常高明,我喜欢学经教,帮助我。到我自己讲经,讲了有二、三十年,智慧慢慢开了一点,才知道净土殊胜。老师给我介绍我还不相信,一定要自己认知。
我从什么地方知道净土殊胜?从《华严》、《法华》、《楞严》这些大经、大论里面看到了。尤其是《华严》,文殊、普贤、法身菩萨,统统都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让我看到非常惊讶,我在《华严经》上搞清楚了。法身菩萨修行登地了,经上讲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等觉,这十一个位次,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情。那就是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你的最后归宿是华藏世界,在华藏世界再去修。华藏世界是从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三十个位次要修多久?一个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到第二个阿僧祇劫就登地,登地修什么法门?一定是跟着文殊、普贤修念佛法门。从初地修到七地,又是一个阿僧祇劫;从八地修到十地,又是一个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诸位要知道,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对我们讲的,你要以为是对我们讲的,你错了!对什么人讲的?对圆教初住菩萨讲的,也就是我们一般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作佛」,那个佛是圆教初住。从那一天开始,你要证得法云地的果位,需要三个阿僧祇劫,《华严经》上的境界!你在华藏世界修。如果你要到极乐世界修,那就快了,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很快你就成就。所以「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是这么个道理!
我在楞严会上看到两个特别法门,不是一个。一般人看到只是一个特别法门,把大势至菩萨真的疏忽掉了,粗心大意!大势至这个念佛法门,是普遍契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之机,这才叫做法门广大,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适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它不是适合尽法界虚空界,不是的,适合这个地区。我差不多是搞了三十年的时间,才肯定、才回头。尔后,无论人家找我讲什么样的经论,我统统是会归到净土,真的是懂得古人所讲的「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所以我常常讲,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如果是好学生,当年对老师的话百分之百的服从,我就省了三十年的冤枉路,我的境界不只现在这个样子。是信不过老师,一定要自己亲证这个境界,费这么多的时间、费了这么多的精力,回过头来还是走老师的路子。这一下踏实了,对于老师的指导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了。
你们今天听我的,听我讲经,如果像我跟李老师、跟章嘉大师一样的态度,那你们还要用三十年的功夫,你才能相信。但是这三十年的功夫,说实在话也不算是太长,三十年功夫你能不能真正契入境界,对于净土法门深信不疑?这不敢说,想想实在是不容易!但是佛法大慈大悲,它是长时间的教学,你这一生不相信没关系,来生再来吧!来生还不行,后生再来吧!佛帮助一切众生是生生世世。在整个佛法里面来讲,无量劫之后得度也不算迟,无量劫比起无尽的时空,那还是很有限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佛法慈悲,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清凉在注解里面,末后还有一句,「示现融摄」,那也是庄严国土。有真正觉悟的人,在这个世间示现、表演,用种种不同的方式帮助世间人断恶修善,帮助世间人破迷开悟,这个很难得,这也是庄严。像中国在隋唐时代,佛法最盛的时期,你看看当年大小乘十个宗派,十个宗派的祖师大德几乎是同时出现在世间,那就是清凉所讲的「示现融摄」的庄严,在中国佛教史里面称之为黄金时代。世间法里面,像先秦诸子,真是百家争鸣,贤人、学者几乎也同时在那个时代出现。这个在文化史上来讲,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过去没有过,往后这两千年当中也没有出现过。在印度,释迦牟尼佛出现的那个时代,印度的宗教非常发达,宗教里面这些圣哲,几乎也是在那个时代都出现了。这在佛法里面讲,「时节因缘」,呈现出无比的庄严!
总而言之,总总庄严不外乎三类,一类是物质,处所的庄严;一类是人,修行、证果,就是世间道德之人多,这是世间的庄严;第三种是法门,法门流布。但是这三种,在佛法里面庄严的标准,不能离开清净,清净才是真正庄严,清净平等。如果没有清净、没有平等,那是浊世,那个庄严不是佛菩萨的庄严,那个庄严是世法的庄严。世法是不清净的、是染污的,这一点我们必须辨别清楚。现在我们可以读经文,经文里面第一句,这一共有十句。
【所谓或以一切庄严具中出上妙云庄严。】
这一句就是讲的物质庄严,佛经里面称之为众宝庄严。『或以』,这是不定的词句,诸佛菩萨剎土无量无边,有些剎土里面有这种庄严。『一切庄严具中』,说到「庄严具」,我们就晓得是物质,哪些庄严具?佛门里面最常说的,幢幡、宝盖,这是庄严具,包括宫殿、楼阁,这都是庄严具。这些庄严具里面,出现『上妙云庄严』,我们在经典上常常看到,幢幡、宝盖放光,光跟云形象差不多,光中它变化。我们在赞佛偈里面念到:光中化佛、光中化菩萨,这是属于「上妙云庄严」。云是形容词,是表法,表法这些境界非有非无,我们一定要懂。非无,我们可以受用;非有,不能执着。这是佛菩萨的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当然更没有妄想,可以欣赏。就像我们有一些文人雅士,欣赏山光水色大自然之美,现在我们讲旅游、观光。大自然的美,你可以欣赏,怡情悦性。你能不能占有?不能占有。
特别是我们欣赏的晚霞,或者是早晨你看到太阳,旭日上升,光彩之美你可以欣赏,你能不能得到?不能得到。不能得到,现在人还非想得到不可,用什么方法?用录相。录回来之后,可以常常放出来欣赏。所以录相,这不是佛菩萨,佛菩萨不录相,佛菩萨只是现前的欣赏,不着相!这是对的。我们凡夫跟佛菩萨不一样,凡夫是着相,错就错在这里。着相,生烦恼;不着相,生智慧,那个果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从欣赏大自然之美,夜晚欣赏太空、星星、月亮之美,你从这里去体会,星光月色可以欣赏,不可以得,然后从这个地方得到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你就懂得:我可以受用,我不可以占有,甚至于我不可以控制,你就得自在,你就得解脱。法身、般若、解脱,你为什么得不到?是因为你常常有控制的念头,你常常有占有的念头,你就没有办法得自在,法身、般若你就没有分。如果什么时候你真正觉悟:我可以受用,我可以欣赏,我决定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那你跟佛菩萨没有两样!这是我们要觉悟的、要学习的。好,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