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三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日天子长行,第七句:
【最胜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间令成办种种妙功德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句注得很简单,给我们一个提示,「昼则勤心,修善业故」。日光遍照,给一切众生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古人对于时光非常珍惜,所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我们要细细的去玩味,意思非常深长;虽然没有明说,实在是很显著的暗示,光阴一去不回头,这是事实真相。而且世法跟佛法都是无常的,何以故?佛在经上常讲佛法是缘生,凡是缘生之法都是无常,缘聚的时候就现相,缘散了的时候相就灭了,所以参透了的人他懂得,有没有现相?没有!法相唯识家就这么肯定,世间只有识没有相,叫唯识。
相从哪里来的?相从识变的。能变的是识,所变的是相,相是幻相,那个有佛家叫妙有,妙有就是假有,绝对不是真有。那个相确实是有,但是有,它不存在。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讲过,用过很长的时间来说明过,确确实实不存在,那就是真正觉悟的人。迷的人以为一切法是常住的,样样都要往久远去想,那就错了。觉悟的人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是不住的。不住就是永远没有停住,说剎那,剎那已经过了,第二个剎那绝对不是前面一个剎那,所有一切现象亦复如是。《金刚经》上佛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正觉悟了,没有一样是真实。
有为法包括的范围太大太大了,凡所有相皆是有为法,乃至于我们心里头起个念头,都是属于有为法。在百法里面把有为法归纳成四大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诸位想想,这四大类世出世间法统统包括在其中了。十法界里头无有一法不是有为法,所以我们要晓得统统是虚妄,决定不真实,要以为真实,你就错了。但是佛给我们说,相虽然是假的,事也不是真的,所以讲「万法皆空」,但是要记住「因果不空」,这个意思很深很深!如果你忽略了,以为因果也是空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为什么?有因决定会结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因果永远在循环相续不断,这是事实真相。因果说不空,是说因果循环变化不空,因会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因果也不住;但是它相续,善的因,善的因就是能变的识,就现好相、殊胜的相,恶的因就现恶劣的相。在六道里头,三善道是善因现的,三恶道是恶因现的。所谓因果不空是讲这一个事情,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所以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着相的断恶修善还是沦落在六道,离相断恶修善出离三界了。涅槃的正因:离一切相,修一切善。
我们要把握每一寸、每一分的大好时光,日天子在此地为我们提示这桩事情,『光明普照』,我们在日光光明普照之下,要不知道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怎么对得起日天子?他光明普照,就是希望我们办这桩好事情。我们这个好事情天天在办,对得起他,他看到生欢喜心,如果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坏事情,那他就摇头了,你把他光明遍照完全用错了,他是希望我们成就,去『办种种妙功德』。「功德」就是断恶修善,「妙」就是离一切相,离相修善则成就妙功德。妙功德就是解脱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二十二年说「般若」。总结二十二年所说的,就是四个字:「无住生心」。无住就妙了,生什么心?断恶修善,就生这个心,这个心就是功德。断恶修善,决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你没有离相。诸佛菩萨为我们做种种示现,我们要能体会,要能看得出来,他断恶修善为谁?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做个好榜样,让一切众生看到了、听到了、觉悟了,发心向他学习,哪里有自己?
「离相」这两个字含糊笼统,我们听了也不晓得去发问,以为自己懂了,离相了;离什么相?再往下一追问,就又迷了。离什么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相都离了,才叫真正离相。四相里面,我相就是佛家讲的我执,其余三种属于法执,两种执着。菩萨修行真正的功夫从初发心,初发心是觉悟了,所以大乘法里面发心在先,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之心;真正觉悟就离相,没有离相没觉悟,离相才是真正觉悟。所以我们什么时候菩提心发起来?《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讲,菩提心有五种,我们是属于哪一种?五种说明觉悟有浅深广狭不同,大乘法里面所讲的菩提心达到高阶层,是「出到菩提心」,出是出离十法界,到是到达一真法界,这个标准《金刚经》上四相都断尽了,这是真正觉悟。觉悟了之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就是修善。
菩萨、诸佛如来在虚空法界无时无处不现身,现种种身相,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示现有情众生相,示现无情众生相,帮助人开悟的;他示现的相,当然不会叫一切众生个个都开悟,这是做不到的。哪一些众生开悟?根熟众生。换句话说,至少也会有一个根熟众生,他那个示现,一个人得度,一个人成佛;其他的人?其他的人给他种种善根而已。决定有一个人成佛,如果一个都没有,他要示现其他的相了。诸佛菩萨现相,我们清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自己的心,随自己的心岂不又有执着了吗?又着了相。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永远不为自己,永远没有自己,给诸位说,那个生活叫大自在!
前几天我跟会长在居士林客厅见两位客人,其中有一位我们第一次见面,他是一个商人,我们向他说明,居士林跟净宗学会在平常做些什么工作,向他提出个简报。他问我们:你们开销钱从哪里来?我们没有化缘,没有问人要钱,这他看到的。居士林每天吃饭平均有一千人,星期假日、法会期间当中,三、四千人吃饭,一年三百六十天一餐都不缺,我听说还有两道点心,三餐饭、两道点心,一分钱不收,钱从十方来的。李居士把帐簿拿给他看,银行存款支票拿给他看。李居士告诉我,他跟我们见一次面,他两天没睡觉。我听了很惊讶,为什么?他说他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像我们这些人,怎么这么老实,这么坦诚!他说他们做生意的人,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接触哪个人,都要察颜观察,小心提防;他说:你们心里头一丝毫对人防范都没有,头一天见面就什么都端出来了。
你要想一想,如果常常设防,防范别人,那个日子怎么能过?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我也不干,那个日子苦死了!你看看佛菩萨的生活,无我!有我才要防范,怕人家把我吃掉;无我,无我就无需要防范了。我在哪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我,你有本事把他吃掉吗?你吃不掉,你只能吃小,那太大了,那是真我。所以他讲的话是老实话,社会上一切众生一天到晚提心吊胆,防范别人,这日子多可怜,生活多痛苦!我们要学诸佛菩萨大自在、大圆满,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没有为自己。所以工作量再多、再辛苦,也不会累。
你们看看李木源居士就知道了,李木源居士每天晚上睡觉大概两个小时,我知道的。他在做什么?天天在想,天天在策画,如何把佛陀教育推广,如何去做普度众生的工作,把这个工作做好,日夜想这些问题,想了之后很快他就落实了,他立刻就做了。他身体不好,要换一个世间普通人,一切为自己的,恐怕命都保不住了,操劳过度。他为众生,他不是为自己,我们要效法。我们工作岗位不一样,他今天在的岗位是护法的岗位,我们今天在做的是弘法的岗位上,弘护是一不是二,我们怎样把弘法的工作做好?昨天访问基督教,提到「多元文化村」,如果这桩事情落实了,我们的事情多了,怎样把它做好?我们有没有想这桩事情?我们不要看这一个小小的道场,小小道场能把佛法弘扬到全世界,做为这个世间佛法最好的榜样,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这桩事情?有没有想到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桩事情?
我过去讲过,佛菩萨在世就是唱戏,人生如戏,表演给社会大众看的。社会大众是观众,我们是演员,我们这个角色要扮演得很像,不仅仅是把经教讲解给别人听,经教里面所说的我们要做出来给人看,这是佛在经典上常常嘱咐的「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让别人看到你这个表演,他才向你请教,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我们就有说了。昨天访问很多记者包围我们,他看到我们这样做他就来问,问我们为什么要访问别的宗教?为什么要送钱给别的宗教?我们在那里就弘法,就讲给他听,他就在报纸上发表,让大家明了。世间人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有我,这个事情我做的好事,那个事情他做的好事,他做的好事与我不相干,我为什么要帮他?这是世间人的观念。
佛法的观念不一样,佛法的观念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别人做的好事就是我自己做的好事,自己哪有不帮自己的道理?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觉悟;我没有帮助别人,还是帮助自己。基督教、天主教他们崇拜的是上帝,上帝我们在《华严经》上刚刚念过,就是前头一段三十三天主,一家人。他不知道我们是一家,我们知道是一家,他不知道是自己,我们知道是自己,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今天认真努力,在做多元社会文化工作,和睦一切不同的族类,融合各个宗教成一家。有很多人问我:法师,你这个理念、你这个想法是怎么发生的?从哪儿来的?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告诉他,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落实,我们在这个经上就是学的这些东西,学了要落实、要做到,你就没有白学。讲经,在讲台上天天讲、会讲,离开讲堂了,还是是非人我,还是与一切众生对立;由此可知,在讲堂里面你也没觉悟。你真的觉悟了,出了讲堂还不迷,一出讲堂就迷了,证明你在讲堂里头也没觉悟。
我们现在念到日天子,日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恒星,本身发光的。我们现在每天晚上,天晴的时候看到天空星星,肉眼,眼睛好的大概可以能看到六千颗,这六千多颗都是太阳,都是日天子,我们现在念的这一段。这些放光的星星教我们什么?这一段经文上就是他教导我们的,我们每天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一无所知,茫然不觉,真的我们现在是变成叫麻木不仁,没有知觉。接受佛的教诲,读了佛书,我们知觉慢慢恢复,知道痛痒了,对于这个世界一切人事物的感受渐渐不相同,有一些感受了。我们今天所作所为,就是这个感受的自然反应。
诸佛菩萨天天在做,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叫做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我们今天常说为众生、为佛法,为众生是报众生恩,为佛法是报佛恩,回向偈上天天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每一个学佛的同修都会念,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懂;怎么知道你不懂?从你行为上去观察,从你思想上去观察,你没有这个念头,没有报恩的念头,你也没有报恩的行为;果然有报恩的念头、行为,你的思想行为不一样了,决定是遵从佛菩萨的教诲,具足信解,受持奉行,你真的有心。你对于佛菩萨教诲要不信不解,不能去做,那就是麻木不仁。真正通达明了,哪有不去做的道理?一定是全心全力、认真努力去做。
有些人害怕这样去做是不是太辛苦了?你去问问李木源居士,你问他辛不辛苦?他会告诉你,「我不辛苦,我很快乐,我很自在」,他讲的话句句是真话。世间人,有福报的人,一天到晚省心省事,每天坐在那里喝茶,在那里聊天,在那里看电视,你问他辛不辛苦?好辛苦!真的,也不假,日子过得好辛苦。这又是什么道理?给诸位说,为自己就辛苦,享受也辛苦;为众生才得大乐,才得大自在。这些经文、这些话,老同修们都听多了,虽然常常听,没有入进去,所以自己依旧得不到受用;换句话说,没有真的明白。因此经不能不讲,不能不多讲,不能不常讲。
从前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讲经不能一天中断,天天要讲。以后我们在大经上看到,原来如此,佛天天讲,从来没有中断过,菩萨天天讲,也从来没有中断过;给诸位说,二十四小时都没有中断过。也许你听了觉得奇怪,佛在休息的时候他不就没讲?休息时候也没中断过。我们着了相,以为什么?佛一定开口说话叫做讲经,佛要闭了口就不讲经,我们着相了。佛闭了口,一句话不说,还是在讲经。用什么讲?全身说法。是不是真的?真的!谁知道?《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知道,佛的行住坐卧都在说法。于是我们这才体会到,所谓言教,言教是开口给你说;身教:行住坐卧是身教;意教:意是无尽的智慧,无尽的慈悲,意教。身教是什么?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行住坐卧统统放下,一丝毫染着都没有,行住坐卧都是利益一切众生,都是教化诸菩萨们,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
世间人最大的弊病就是放不下,佛给我们的示现就是一切放下,没有丝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日常生活就是大方广,就是佛华严。无量无边的佛法,世尊跟这些大菩萨们,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显露无遗。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像须菩提那样子看出来、认清楚,于是我们也入这个法界。这是教我们要爱惜光阴,要把握大好光阴,成就离相修善的大行,不要把时光空过了。下面第八句:
【宝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现无边境界种种色相宝解脱门。】
宝髻菩萨大慈大悲为众生示现『种种色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现前多采多姿的多元文化。清凉在这一段注解的文字多了,首先讲『大悲海』:「无缘大悲,坐于道树,出多奇宝故」。菩萨能够这么做,刚才说的真正觉悟了,觉心起用就是慈悲。所以慈悲心没有生起来,你是在迷不是在觉,觉心起用就是大慈大悲。佛经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条件,无缘是无条件的。为什么无条件?诸佛菩萨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体,同一个体;我们凡夫迷了,不知道。在地球上所有这些众生,几个人觉悟,我们这所有众生统统是地球上生的,都要依靠地球生活,地球是我们生命共同体。地球好象一个橘子,烂橘子,芸芸众生是橘子里头的细菌,都从这里生的,都没有办法离开它。这从事相上说,几个人能够觉察到?
佛说得更深,说得更真实,虚空法界从哪儿来的?生命从哪儿来的?佛给我们说,《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只有一个,没有两个,真心。心在哪里?不知道。《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两个在讨论心在哪里,阿难说了七个地方,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了,心说在哪里都不是。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心,心能现,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就跟作梦一样,你晚上作梦,梦到那个境界,梦从哪里来的?你心变现出来的;梦境是所变的,能变的是心。如果在作梦的时候,我们要问能变的心在哪里?佛法上讲「全妄即真」,整个的梦境就是你的心;「全真即妄」,你的真心已经化成梦境了。
我们将这一句话再体会一下,我们心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已经化成了虚空法界。大经上佛常说,十方三世佛,不但是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佛清楚,佛明白,佛觉悟了,这叫做宇宙人生的真相。凡夫不知道,迷惑了。迷也好,悟也好,事实真相不受迷悟的干扰,所以迷悟在人,事实真相里头没有迷悟。给诸位说,性里头没有迷悟,相里头也没有迷悟,迷悟在人。相是幻相,随着一切众生迷悟在变化,所以才变成了十法界依正庄严。
「十」不是数字,特别是大乘经上,大乘经上所说的任何数字都是表法的,都是代表大圆满,你要把它看成数目字,错了,你就不能解佛说的意思。《华严》多半用十来表圆满,《弥陀经》上用七代表圆满,密宗里面常用二十一、用十六,也是代表圆满。所以法没有定法可说,字字句句都表大圆满,字字句句的义趣都显示出大自在。经论上常讲「深解义趣」,这个多半对学教人来讲,研究经教的人深解义趣就见性了,深就见性了。见性就是见到事实真相,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
这个文字上「坐于道树,出多奇宝」,佛法是太不好懂,你要看到道树,「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你全把意思搞错了。树是什么?树是代表树立、建树,表这个意思,不是真的一棵树在那边。树立正法,树立智慧、神通的教学,用现在的话来说,智慧现在人讲哲学,神通现在人讲科学,就是建树哲学与科学的教学,这是树。坐于树下是心安住在这个里面、这个事业上,不动心,不动摇,发心发愿,佛家讲「尽形寿」,这一生努力来做这一个事业。你要看不懂,学释迦牟尼佛找棵大树往底下坐到,佛看到气死了,你把他的意思完全错解了。所以他坐在菩提树下是教你这个,你有没有看懂?所以一句话不说,坐在那里,他在那里教导,你没看出来。「出多奇宝」,智慧是宝,技术也是宝,今天科学技术发达,这都是宝。宝从哪里来的?坐菩提树下出来的。所以佛法最怕着相,一着相就坏了。古德尤其说得好,「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不懂佛的意思,看到字面上照字面上来解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解错了,你根本不懂他的意思,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底下一句解释「种种色相宝」,色相。清凉说得好,「应言宝色相」,这个顺中国人的说法。外国人的说法,他们的句子跟我们是颠倒的,他说「色相宝」,我们中国人讲「宝色相」。佛经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梵文的文法跟中国文法不相同。「宝色相,圆明可贵故;以宝为体,宝庄严故」。这是先解释色相之美好,圆满光明,圆是没有欠缺,明是鲜明、显明,可爱、可贵。以宝为体,什么是宝?如果诸位把这个宝,看作世间人所讲的金银、琉璃、七宝,你又看错了,那个东西有什么用?没有反而自在,有了累死了!收藏一点儿金银宝物,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怕人家偷去,怕人家抢去,怕人家来害我把它夺去,没有一天心安;没有,那就得大自在,什么心都不操了。所以佛法不是说这个宝,佛法的宝是什么?智慧是宝,慈悲是宝,这才真正圆明可贵,圆明是指智慧,可贵是指慈悲,这是体。智慧、慈悲起作用,无量无边。所以清凉大师在此地也举例,「具十莲花藏尘数,故云种种」。十莲花藏尘数表法的,表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无有穷尽。他智慧、慈悲普遍法界,所以叫种种。
「一一色相,用周法界」,起作用都是周遍法界;「名现无边境」,境是境界。这个意境,我们一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说也说不出来,什么时候你离了四相,这个境界就现前了。四相不离,诸佛如来来给你讲,你也是不懂。如果离四相,就这简单几句,你就完全入味了,你体会到了,所以法喜充满!诸佛如来如是,哪一个众生不如是?这才懂得「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的众生是不是?是的,一点儿都没错,本来成佛。你自己不觉得,我是生死凡夫,诸佛眼睛当中看你是本来成佛,一点儿都不假。你心目当中看一切诸佛也是凡夫,告诉你也不假,什么原因?相随心转。你用的是轮回心,看所有诸佛菩萨都是轮回众生;佛菩萨用圆满的觉心,看所有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证明相随心转,相是假的。
所以佛法的教学,目标就是教我们会转变,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转轮回心为圆觉心,圆满大觉。怎么个转法?一定要舍弃轮回心。什么是轮回心?自私自利是轮回心,妄想分别执着是轮回心,要放弃。你心里头还有牵挂、还有忧虑,轮回心;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有放不下的,轮回心。圆觉心是什么心?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心里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一丝毫的沾染都没有,那是清净;一丝毫的分别都没有,那是平等;圆满的清净、平等,就是圆满的觉心,那是真心,那是自己。宗门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如是。我们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还要分别?为什么还要执着?为什么还要搞六道轮回?过去不知道这是假的,不知道这是错误,现在知道了,全是假的,全是错的;假的、错的应该要放下,真的应该要记取。什么时候你智慧开了,慈悲心发了,你自己就知道契入境界了。
清凉在末后做结论,「如是皆从大悲海流,悲海包纳不拣贤愚故」。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可以做证明。我们学佛,首先要知道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从哪里做起?也是讲从哪里下手?楞严会上阿难尊者所说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就是问我要从哪里做起?从仁民爱物,慈悲心从这里养起。以仁慈的心对待一切众生,爱护万物,动物、植物平等的爱护,不敢轻慢,更不可以糟蹋,从很小的地方做起。一张纸头,现在我们常用的纸巾,给你擦擦脸,擦完之后搓成一团丢在那里,不恭敬!人家供养你,你就这样对人家,没有慈悲心。仁慈的人,用完之后,还是给它叠得方方正正的叠在一块儿,放在那边。从这样就看到,你有没有教养,有没有受过教育。所以我们跟大众相处就在这些地方看,他有多少慈悲心,他有多少爱心。
现在你们大家学经,现在的经本是普及本,很方便,你们自己可以在上面做记号,可以在上面写字。打开看看,看看你在上面做的记号,画得乱七八糟,字写得好潦草,没有慈悲心,一点儿都不恭敬。你们要看看弘一大师,你就会生惭愧心了,弘一大师读的经书也写字,那个字写得规规矩矩,很小的字。居士林李居士那里,还保存着不少弘一大师留下来的东西,我们看了之后生惭愧,我们自己觉得我做的笔记还不错,可是跟弘一大师一比差远了,不如人家。他写的那些小字,现在一般人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真的是蚂蚁大的字,规规矩矩,一笔不苟。他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书本里头他用很多颜色做记号,也用很多不同的颜色写字。现在没有见过,没有样子好学,哪一天我要跟李居士建议,把弘一大师这些东西印出来,分给你们大家看看,看看人家怎么学教,人家怎么用功。我们这样潦草,这样随便,怎么能够学得出来?
印光大师的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好象很用功,但是没有诚敬心,所以也用了很多时间,也费了许多精神,效果不大。是不是我们的聪明智慧不如古人?绝对不是。我们聪明智慧决不比古人差,真正问题出在我们没有古人那种慈悲恭敬心,所以得不到人家那一种殊胜的成就,道理在此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是决定正确的,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我们这么多人,同样在这里学一部经,十分诚敬的人得十分利益,一分诚敬的人得一分利益;没有诚敬心的人,虽然天天在一起学习,他不得利益。我们过去亲近善知识,同学很多,老师决定没有偏心,老师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讲经说法遍施、普照,每一个学生得的利益不一样,完全在诚敬,完全在慈悲,表现在爱物。
所以出家学佛,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字写得规规矩矩就好,我们不是书法家,不要求字写得怎么好,让人家品赏,不必要,规矩就好。你看看印光大师写的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这示现给我们做榜样。文以载道,并不讲求文字之美,书法的美观,不在这里,那是才艺,出家人把这个也拋弃掉。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去做,写的内容决定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功德就圆满了。这一句里头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懂得学习。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