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九)五他圆满之时间圆满、善知识圆满和增上意乐圆满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17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九)五他圆满之时间圆满、善知识圆满和增上意乐圆满

  【所谓佛法住世:总之,圣教住世五千年,即圆满宣说为果期(预流果、一来果、阿罗汉果)、修期(智慧、等持、持戒)与教期(经律论三藏)。然依大遍知无垢光尊者观点而言,按照果期、教期、修期三次第各有三个五百年计算,则现今已经过了四千五百年中之等持修期,接近于智慧修期之末尾阶段,依前所说大概是戒律或经藏之现行期,如今大致已到三千五百年或四千年之际,是故佛陀教证二法仍住世间,即是时间殊胜圆满。】

  佛教住世五千年,是汉地和藏地共同承许的。佛教住世分为果期、修期与教期。果期时主要传讲的是果,比如预流果、一来果和阿罗汉果。初次修法期间就证悟,在果期是很多的。修期分为智慧、等持和持戒,比如在什么时期修学智慧,可以迅速圆满,什么时期修持等持最好,什么时候修持戒律最好等。教期分经、律、论三藏。依大遍知无垢光尊者的观点而言,按果期三个五百年、教期三个五百年和修期三个五百年计算,一共四千五百年。后面还有五百年形式圣教,加在一起是五千年。

  释迦牟尼佛成佛到现在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了。前面果期一千五百年,修期的时候智慧以上为二千年,等持以上为二千五百年左右,所以现前是等持修行期间,接近于智慧修期之末尾阶段,大概是戒律或经藏之现行期。所以现在要着重持戒,学习经藏。“如今大致已到三千五百年或四千年之际”,这个有各式各样的说法。比如在《七宝藏》的《如意宝藏论》中,在讲解现今到佛教住世四千五百年还有多少年时,很多导师都有各自的一些算法。比如有些说只有一百多年,有些说有几百年,有些说几十年……我想这些都是一种密意,目的就是告诫末法时代的信众,现前已经到了圣教末期,真正佛教住世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了。我们现前投生在佛教住世的地方,能听闻正法,真的应该心生欢喜,从今天开始就要精进修法。一旦错过这个时期,就不可能再具备以上所说的一系列条件,想精进修法也无从可修。所以在佛陀教证二法仍住世期间,也就是时间殊胜圆满期间,应该心生欢喜并精进修法。

  【彼随行者具上师善知识与僧团,即善知识殊胜圆满。

  尤其进入佛门之我等弟子,已具善知识慈悲加持与施主悲悯协助,即为增上意乐圆满。】

  入圣教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是善知识殊胜圆满,一个是增上意乐圆满。善知识殊胜圆满是指,在我们进入圣教时,有善知识为我们传法,有僧团作为我们行道的伴侣,使我们能依止导师的传承精进修法而成办解脱。尤其进入佛门后,我们得到善知识的慈悲加持和施主的悲悯协助,这就是增上意乐圆满。当然各人福报由于宿世善缘可能有大小,无论在导师面前求法,还是在生活方面得到别人的协助,总的来说,我们多方面的条件都是成熟的,这些都充分说明我们现前是非常幸运的人。

  【此五者以他法作为增上缘而圆满,故称为五他圆满。若如是具备,则堪名圆满十八闲暇之珍宝人身。】

  以上五者需要依靠他缘圆满,所以称为五他圆满。如果具备了八闲暇、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则名为圆满十八暇满之珍宝人身。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八)五他圆满之导师圆满、正法圆满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十)思维三相圆满之身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八)知母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九)观修无常而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五)第六识耽著之境界
 圣者言教 第三课(二十三)进入佛门修行佛法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禅定与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六)调伏内心而行持安忍度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五)居士如何为自己创造清净的修行地处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七)初步修行必须依靠改造意念之正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赤裸见解前要知道如何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六)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四二)[栏目:杂阿含经]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一[栏目:蕅益大师]
 如何不发脾气,不见世间过?[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七十四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佛法的判摄与抉择——兼谈印顺导师人间佛教的理念[栏目:黄国达居士]
 The Essence of the Buddhas Teaching[栏目:Others]
 禅宗诗歌境界 序言[栏目:吴言生·禅学三书]
 356.雪岩祖钦禅师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第二章:定学的一般教导 第二节:修定的注意事项[栏目:清净道论导读]
 解脱之道讲记 a31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八 业感说的价值[栏目:体方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