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0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3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0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时分天长行,第三句:
 
  【无尽慧功德幢天王,得灭除一切患大悲轮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注得很简单,「悲摧惑苦,故名为轮」。天王所学的法门,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而且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有忧患,大患,经文里面虽然没有说出,清凉大师跟我们说出,「惑、业、苦」,他当中把「业」省掉了。古人用文字,四个字一句,说「惑」、说「苦」,当中就含着有「业」。惑业苦是『一切患』的根源,要怎样才能够灭除?我想这不仅仅是佛法,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无不是针对这个问题而发的。宗教家们、教育家,甚至于世间这些政治家、科学家,无一不是想解决一切众生这个根本问题。但是做是做了,千万年都在做,效果并不显著。不但效果不显著,如果我们就历史演变来观察,好象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传到我们这个时代,对于古圣先贤这种教学,我们都打上许许多多的问号,它有效果吗?还值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值不值得我们去推广?甚至于有许多人几乎肯定,这个旧的东西落伍了,应当把它当作垃圾处理掉,这一种看法想法的人愈来愈多。如果把它废除掉,有没有新的东西可以代替?新的东西能不能比旧的东西更有效果?一个头脑清晰的人,具足聪明智慧的人,一定会想到这些问题。
 
  迷惑、造业、果报三个大问题,古圣先贤的教诲不能够帮助我们断除疑惑,现在大家靠什么?靠科学,科学能够帮我们破除迷惑吗?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可是现在的教育提倡科学,把古圣先贤的教诲排斥了,用科学取而代之。科学的教育也实行了这么多年,社会效果又怎样?如果我们细细从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平,这几个标准来观察、来考量,似乎我们今天的处境不如古人;不但是远古我们比不上,半个世纪以前,一个世纪以前,这是我们记忆犹新,都比不上。所以现在有一些人有新的觉悟,对于科学技术的教育提出了怀疑,疑来疑去,始终找不到一个好方法。实在讲,我们的思考,深度、广度不够,所以对于这个病根找不出来。对于古今这些贤哲,他们教诲的理论与方法,我们没有能力选择,这就是我们自己思考的范围太浅、太狭小。我们对于古大德提出了许多质疑,为什么从前的人那么老实,对于古人有那么样的信心,似乎提到是孔圣人说的、佛菩萨说的,他就能接受,他就不怀疑,问题很容易解决,现在为什么不行?现在人自己以为非常聪明,自视过高,不肯服人。孔子有什么了不起?释迦牟尼佛有什么了不起?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得太多。实在讲,对于古人缺乏认识,不但对古人缺乏认识,连自己对自己也不认识,这个问题才真正叫严重。
 
  今天讲「一切患」,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严重,惑严重、业严重,苦也跟着严重。千百年来,古人所讲的世界末日,我们遇到了,他们讲的世界末日明天就到了,可是今天我们还没有看到有末日的迹象,这是我们的心很粗,实际上,这几天的磁场真的不一样,跟平常不相同。这个磁场影响地球,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我们也包括在内。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情绪,都受到干扰;只有有定力的人,为什么我们提倡念佛,这几天加紧念佛,希望那个影响力对我们少一点,不至于太严重,这一点我们做到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定慧,抗拒这种影响,用定慧来保障自己,也能够帮助别人。
 
  前两个星期,傅来成居士告诉我,他听到一位天主教神学院的院长,谈到这次的劫难。这个劫难,他们宗教里也讲魔王,这个魔王早该下来了,现在不知道什么事情耽误了,没来。他说有一种力量,好象在拦住他,但是他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他们觉得这个魔王应该要来了,不知道什么缘故耽误他没来。这就说明不是没有灾难,灾难可能是延缓一段时期。为什么事情耽误?什么力量在拦阻他?我们心里头有数,只有自己认真努力修行,还是要顺从古圣先贤、佛菩萨的教诲,决定正确。如果顺从今天科学技术,对这桩事情真的是感到无能为力,科学家遇到就是听天由命,他有什么办法?他知道这个事情严重,知道这个事情可能发生,但是没有办法避免,到最后只好归于上帝,上帝发脾气了,上帝不高兴了,上帝要惩罚人。也许我们大家现在念佛,很多宗教徒都在那里祈祷,上帝看看心里稍微平和一点,也许就是这么一个原因。这不能说没有道理,从他们那个角度观察,也能解释得通。由此可知,我们要认真的忏悔,要彻底去改过,这样上帝就欢喜了,希望这个灾难不至于发生。千万不要以为明天没事,千百年的预言家说错了,我们不要相信他。如果产生这个错误的观念,自己依旧迷惑,加倍的去造业,恐怕灾难降临比预期的还要严重,这是事实。
 
  佛用什么方法教导我们消灾免难?实在说,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做个比较,唯独佛法究竟,因为佛法知道灾难是怎样起源的。就跟大夫治病一样,好的大夫,你跟他一接触,他就知道你这个病是怎么来的?你为什么会得这个病?他用药就高明,决定不会用错,药到病除。如果遇到一个医生,他对你的病源并不了解,要做很多次的试探、试验,那你就有苦受了;他找不到根源,要慢慢来试探,这种医生我们也见过。真正高明的大夫也不是容易遇到,病人与医生,说实在话也是缘分。
 
  佛告诉我们灾难是怎么发生的?是业力感召得来的。善业感召的是善果,《华严经》上讲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是众生善业形成的。佛在经上讲得那么清楚、那么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是善业吗?不是小善,上善;上善是圆圆满满具足「净业三福」,西方极乐世界是这么形成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要遭大灾难了,是什么形成的?是众生广造无量的十恶业感召的,就这么回事情,这是真的。唯有大圣才能把这个病根抓到,科学家没抓到,科学家讲这是太空星球运行的变化,他是从物理上来探讨;而佛法是从心理上来追究,现在人相信物理不相信心理,心理比物理深得太多了。
 
  佛跟我们讲物质从哪里来的?科学家到现在没有法子找到,物质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它是从哪里来的?它是怎么发生的?这个事情佛讲得清楚。尤其是相宗,相宗不仅仅是高深、圆满的心理学,也是物理学。佛讲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是物质;我们世间人讲的心理,心理是阿赖耶的见分;见相同源,也就是说心理跟物理是同一个根源:自证分。自证分就是性宗讲的自性,所以心理跟物理是同一个法源,都是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自性怎么变现出来?迷了之后变现出来的,先变见分,后变相分,相分是依见分而变现出来的。所以佛治病很厉害,他是真正找到根源,他的处方决定正确、决定没有错误,这是世间聪明智慧人不能跟他相比的,他是佛经上常说的「彻法底源」,他有这个能力。
 
  佛告诉我们彻法底源,这一种究竟真实的智慧,决不是他一个人具足的,人人都有。你们都有这个智慧,都有这个能力,你们的智慧能力不能现前,是因为你有烦恼把它障碍住了。所以佛说只要你把烦恼放下了、舍弃了,你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德能都现前了。所以佛有没有办法度众生?没有,他说得很好,佛不度众生。谁度众生?是你自己觉悟自己度的,佛才说真话。佛把他自己得度的经验、历程、方法,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他是怎么样破迷开悟的?他怎么样修行证果的?这些经典无非是提供他的经验跟方法。今天这么多天王,每一个人提供经验方法,这是他帮助我们的。我们对于这些经验方法,听了之后懂得了,接受了,参考他的方法,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做,那我们也就恢复了、也就成就了。
 
  『无尽慧功德幢天王』,名号前面跟诸位解释过了,重要是「慧」。慧从哪里来的?慧从定来的。什么是定?清净平等心是定;什么是慧?清净平等心起作用就是慧。《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体,觉是用。慧是从定当中来的,定是我们自性的本体,慧是自性的起用,所以佛家修行的枢纽就是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华严经》这里展示给我们看,我们在这里看到这么多的天王,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就是说明无量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都是修定。我们今天采取持名念佛的方法,持名念佛方法希望达到什么境界?达到一心不乱。诸位要晓得,一心就是禅定,不乱就是智慧。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定、修慧,方法尽管不同,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是一个。
 
  天王在此地是用『大悲』,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讲,「悲」能够摧灭迷惑、苦难,所以称之为「轮」。这个话,初学的人听起来,还是不好懂。轮的意思是代表圆满;换句话说,他这个教学的方法是非常圆满的,我们把这个方法称之为轮。世间所有一切器皿当中,确实「圆」能够代表圆满的理论与事实真相。譬如佛常常跟我们讲,「相有性空,事有理无」,这个轮就能代表。轮那个圆周是相,圆心就是性;圆,相确实是有,但是圆心确实不可得。圆心有没有?决定有,有而不可得。所以圆在佛法里头表法,是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理事不二,它表这个意思。
 
  这种教学才真正圆满,为什么?你真的明白了,体会到了,空有两边都不住,智慧就开了。你着在有这一边,你造业,凡夫;你如果执着空的那一边也造业,堕落在无明里面。楞严会上世尊喝斥小乘人:声闻、缘觉,堕无为坑,那就着空,还是不能成就。菩萨聪明,了解事实真相,菩萨行中道,两边不着。中道有没有?如果执着有个中道,空有两边不着,他行中道,不错!算是菩萨,权教菩萨。给诸位说,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他还执着个中道。实教菩萨,就是真实的菩萨,中道也没有,所谓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心才真的干净,那才叫称性;还有一个中道,还不称性。这个境界就高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灭除一切忧患。
 
  这个教学的最初方便是什么?也就是我们要问,从哪里下手?从哪里入门?从哪里做起?菩萨在此地显示得很明白:「大悲」,大慈悲心,从这里下手。什么是大悲?大悲的样子是什么?如果我们搞不清楚,我们就没办法学习。大慈悲就是要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这才叫大悲。我们要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看作是自己,你就入佛的境界,这是究竟果佛的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成佛,成究竟圆满佛。这个说法太高了,我们做不到;我们虽然做不到,但是要向这个方向、要向这个目标去做。怎样作法?舍己为人,那就是佛教给我们的两句话:「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从这个地方下手。遇到一切众生有苦难,这众生是我父母,我要不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佛又教给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我对于一切佛要不要尊敬他?对于父母要不要孝顺他?这就是佛真实明白的教诲,我们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要以孝顺父母的心、尊敬诸佛的心来对待,这就是「大悲轮」。你要去做,你不去做,这里头的意思你体会不到;也就是说,这是佛菩萨的境界,你入不去。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你做到一分你契入一分,你做到两分你就契入两分,你要不是用真诚、孝顺心、恭敬心,你就不得其门而入。
 
  这个修行的结果是如何?结果是灭惑,结果是消业。灭惑是断无明烦恼,消业是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人家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有效吗?为什么有效?我们冷静去思惟、去想想,它真有效,为什么?用这种想法,在我们讲是观想,一切众生不是诸佛、不是我们父母,我们要把他想作父母、想作诸佛,这是观想。可是在诸佛如来眼光,他确实是一体,他是真的,他不是观想。所以我们要从观想这边下手,宗门里面讲观照,从这里下手;然后功夫提升,就照住;再往上提升,就照见。《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像他们大菩萨,照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你要能够照见,你就成佛了,最低的、起码的你也是圆教初住菩萨,法身大士,分证位佛,你是分证佛,你是真佛不是假佛,你真正见到了。我们现在没有见到,没有见到,假设,把他当作,这叫观照。当作,要真干!众生有苦难就是我父母有苦难,老师有苦难,这个老师是佛,佛是我们亲教师,我们要全心全力去照顾。
 
  今天我看到有电子邮件,有一个居士写了封信给我,里面提了十个问题,我还得找时间来答复他,但是他如果常常听我讲经,这些问题都解答了。他其中有一个问题:「现在苦难的人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我实在没有力量!穷苦的人太多了,我没有那么多钱财去布施,要不要布施?」要,没有力量也要勉为其难,减少自己生活所需,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如同看到自己父母在受难一样,我们要不要减衣、减食去帮助他?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肯尽心尽力去做。
 
  有很多人疑惑,那个人来骗我,我要不要帮助他?佛法不是感情的,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法是智慧。所以有观音,为什么还有个大势至?观音慈悲,大势至智慧,他不是两个人,他是一个人,观音菩萨代表我们自性的慈悲,大势至代表自性的智慧。这个人来骗我,他骗我他是做好事,我还是要全心全力帮助他。这个人骗我,骗去做坏事,那我就可以不必帮助他,这就是有智慧;他在我这儿骗钱,骗去之后吃喝嫖赌,去做坏事,这个你要帮助他,就错误了。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就是守这个原则。可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什么原因?没有智慧的慈悲、方便就坏了,就造罪业;慈悲、方便要依智慧,那就成就功德。所以他这个地方有「悲」,慈悲,有「无尽慧」,可见得人家的慈悲是依智慧,不是依感情,所以才成就「功德幢」,功德幢是无量的功德。
 
  换句话说,慈悲是要做好事,方便是要做好事。什么是好事?利益一切众生,这是好事,决不是自利。我们与一切人相处,人不为自己,完全为众生,这个人是菩萨再来,不是凡人。凡人,我们跟他相处,他能够有一半自利,一半利益众生,我们就应当帮助他;他虽然得一半自利,他还有一半利他。完全是自利,我们就不必帮助他;这个人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十分之一,十分之九是自利,那我们就不要去帮助他。世间有许多慈善家,古人有一句话说得意思很深长,「慈善家,慈善起家」,你们想想这个话的味道。这就是说他是大慈善家,很多人送钱帮助他做慈善事业,他做的慈善事业只拿十分之一、二,十分之七、八自己起家,十分之一、二做一点慈善事业。这种事情自古就有,不过古时候少,现在多。所以很多人喜欢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慈善。没错!他现在慈善起家,大富大贵,受社会人赞叹,受社会大众供养,可是佛法是讲三世因果,来生怎么办?问题就严重了。
 
  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敢这么作法,知道现在所得的利益是很有限,时间也很短,将来受的苦报太长,得不偿失。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全盘托出,自己决定不保留一丝毫,因为他晓得将来这个作法才能得到殊胜的果报,才能得到长远真实的利益;不会为眼前小利而障碍了将来的大利,不能为这一世很短、几十年的利益,障碍了将来无有穷尽的利益。这个都要靠真实智慧,没有智慧的人被眼前小利迷惑了,所以他造业、他受报。这一些事理,只有佛讲得透彻、讲得明白,真正懂得的人、明白人,听了佛的教诲,恍然大悟,觉悟过来,真正回头,不再造罪业。不要说人家开口求我们帮忙,没有开口我们见到了,也主动去帮助他,还要等他开口吗?
 
  尽心尽力帮助人就是圆满功德,也不要去刻意攀缘,那也是错误,那个对自己的修学有障碍。有什么障碍?你心理上有负担,你的心就不清净。诸位要晓得,自己心地不清净就是最大的障碍,障碍我们读诵、听经,障碍开悟,障碍修行证果,也就是障碍我们契入佛菩萨殊胜的境界,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佛法的修学就是生活,修行如果说跟生活脱离了,那是完全错误。修行就是修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行为,什么是错误?随顺自己的知见是错误,我们自己的知见不正,这是首先自己要肯定的,决不能随顺自己的意思,要随顺佛陀的教诲,这个人就是个有福报的人。知过能改,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错误,不正确。自己,那个自己就是私;换句话说,都是你自私自利的看法、想法、作法,这就是佛法当中常常讲,「依轮回心,造轮回业」。可是你要知道,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只要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四相具足,你的心就是轮回心,你的造作就是轮回业,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相信佛菩萨,佛菩萨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他的教诲就是真实的。为什么?他不是轮回心,他讲经说法不造轮回业,值得我们信赖。
 
  所以学佛,首先教我们皈依,皈就是回头,放弃自己,回过头来依佛菩萨,依什么?依佛菩萨的教诲,这叫皈依。还是随顺自己的意思,你没有回头,你不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你没有依他。其实我说的这个「他」,「他」跟「自」是一不是二,如果把自他分成两个,你就错了,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怎么自他是一?同一个自性。他今天破了四相,不但四相破了,四见也没有了,「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都没有了,他回归自性,他的教诲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他的教诲就是我们自性的性德,信他是信我们自性的性德,这么一回事情,我们没有被他牵着鼻子走。他要没有破四相、要没有破四见,他的意思是什么,叫我们怎样,那是我们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为什么?那自他不是一,是二。所以佛跟法身大士那个「他」是自性,不是别的。
 
  我们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见解就完全不一样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字字句句是我们自性的流露,释迦牟尼佛自性流露,跟我们自性流露是一不是二。我们凭什么信佛?凭这个信佛。凭什么皈依?凭这个皈依,皈依自性,这是自性三宝,不是别的。换句话说,我们从烦恼回归菩提,是这么个意思;从生死回归涅槃,从六道回归一真。惠能大师说得好,从邪回归到正,从迷回归到觉,从染回归到净,这个讲法讲得太好了,觉、正、净三宝是性德,自性三宝,不是外面的。从迷邪染回归到觉正净,你看这个说得多好,谁能不服?所以我们一定是真实智慧,真实的善行,这个善行就是大慈大悲,我们要把它做到,这才是轮的意思,才圆满。能说不能行,那个不圆满,不能称之为轮;能行又能说,这才是轮,才是圆满的教学。
 
  我们努力认真去把佛陀教诲落实,这样才能够灭除惑、业、苦。苦是果报,没有办法消灭,消灭要从因上消灭,因缘上消灭。惑是缘,业是因,所以从惑业上可以下手,只要把这两个改变,果报就改变了。果报决定是从因缘生的,因缘改变,果哪有不改变的道理?所以佛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什么?相分;正报是什么?见分,相分决定是依着见分转的。如果我们真正懂得这个道理,这是根本的道理,我们就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容貌、改变自己的体质、改变自己生活环境,不是做不到,真做得到。世间看相的人虽然会说,他不懂得究竟的道理,他晓得相随心转,晓得风水也是随着转的。所以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要找什么好风水?修福就是好风水。他这是什么?他这是经验的累积,他知道有这个道理,但是根本的道理他不晓得;他知道当然的道理,他不知道所以然的道理。所以然的道理在大乘佛法里头,唯有大乘佛法告诉我们心理、物理。心理、物理从哪里来的?大乘佛法知道。所以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怎么来的?无量劫里头积德修善的果报,这么样现出来的。
 
  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千亿岁闻法,五劫修行,他是至善的解行,感得的依正庄严,这么来的。法藏菩萨不但一丝毫的恶业没有,一丝毫的恶念都没有,才能感得纯净的世界、净土。我们要是明白这个道理,求净土有什么难处,真的是轻而易举。那就是把自己心里头一丝毫的恶念都断掉,我跟大家说的纯一善心、纯一善意、纯一善行,一句阿弥陀佛就往生。这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你这个善与善感应,心净则佛土净。换句话说,很多人念佛,念佛人不能往生,什么力量障碍你?恶念、恶业,心不善、行不善,虽念佛不能往生。
 
  你要问什么原因?原因很简单,你的心行不善,念佛要往生到那里去,那个地方极乐世界,人都很和睦,你天天跟人吵架,天天跟人打架,你不是把极乐世界搞得一塌糊涂,这怎么能去?就这么个道理。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阿弥陀佛也不敢接引你,怕是接引你去,你到这儿大闹天宫,你会把极乐世界搞乱了。所以一定要等,等到你哪一天心行都善,阿弥陀佛才会接引你去,就这么个简单的道理。由此可知,求生净土最重要的是心净则佛土净,净就是真正的善,所以清净平等觉是真善、是至善。心不清净、心不平等,修十善业,那个善是世间善法,你所感得的是三善道的果报,不是佛菩萨那个善果。我们都要把它辨别清楚,都要把它搞明白,然后才晓得自己怎么个修法,以真诚、清净、平等的善心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修行,真的回头。
 
  念念为众生,为这些苦难众生,帮助他们得度。怎么帮助?要做个好样子给他看,让他觉悟。我们口劝他,写文章劝他,自己没有放下,表现的是不善,人家听了、看了不相信,还怀疑以为你在欺骗他,你在沽名钓誉,别人怎么肯真正发心念佛?纵然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他也学你这个样子,口念弥陀心不善,结果还是不能往生。所以自己一定要做好样子给人看,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常常劝导我们「为人演说」,演是表演。我们真正要把十善业道做到,这是表演,表演给人看,我们劝别人才能产生效果。自己的惑业苦不断,怎么能帮助别人断惑业苦?
 
  破除迷惑没有别的,只有读诵大乘;要想加速度破除自己的迷惑,开智慧,唯一的办法是教学。学不能不讲,我学多少我就讲多少,只要肯认真讲、欢喜讲,遍遍都开智慧。同样一部经,每讲一遍,决定不会一样。我过去讲《华严经》,讲了不少年,可惜那个时候我们没有这一些科技设备,没有留录音,别说录影,录音带都没有。大概将近三十年了,跟现在讲的完全不一样。每一遍不相同,每一天不相同,这什么原因?孔老夫子讲「改过」,天天改过。改过是行门,改过就是增长智慧。你那个过改掉一分,你的智慧就长一分,改掉两分就长两分,天天改过,改过就是断烦恼,断烦恼就长菩提;天天断烦恼,菩提天天长,就这么个道理。智慧为什么不长?过不改,烦恼不肯断,你的智慧就不会增长。
 
  孔老夫子忧虑的就很有道理,他忧虑有两桩事情,值得他忧虑,除了这两桩事情,没有值得他忧虑的事情。第一桩事情「学之不讲」,他忧虑;「有过不能改」,他忧虑。他忧虑不是忧虑别人,自己,他替自己担忧;他不是替别人担忧,别人与他不相干,他不会放在心上,自己。自己所学到的不肯讲给别人听,这是佛法讲自行化他,你不肯教别人,不肯帮助别人,夫子的忧虑;自己有过自己不能改。我们从这个地方也就能够明了,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原来如此。我们要作圣人,跟他学就行了,喜欢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任何场合、任何机会都不失掉,这就是夫子「讲学」的意思。
 
  要真有这个心,帮助一切众生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接触佛法。自己每天认真去反省,要找到自己的过失。但是一个人见别人的过失容易,见自己的过失很难;从早想到晚,今天没有过失,看看别人的过失就很多。所以古大德教我们一个方法,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看到别人过失,回头想想自己有没有?于是就发现了,发现自己过失;看到别人一些优点、好的地方,想想自己有没有?才发现自己没有。我们能够把一切众生当一面镜子,看看别人马上回过头来照自己,自己的过失就发现了。别人的好处,我们没有,要跟人学;别人的过失,我们要有,赶紧改。那些人成圣、成贤、成菩萨、成佛,就是用这种方法成就。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就是不知道用这个方法,如果懂得用这个方法,决定是佛经上讲的「勇猛精进」,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我们也像无尽慧天王一样,决定得「灭除一切患」。
 
  我们在这里看的,他灭除一切患,「一切患」是烦恼、生死、惑业苦。他用的方法是智慧、慈悲,智慧跟慈悲一结合,圆满的教轮;自己圆满得度,也能够圆满的帮助别人。归结到最后,还是一个定、一个慧,一个悲、一个智,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定慧、悲智要如何落实?全都落实在生活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圆满。回头想想我们,我们生活在烦恼里面,生活在忧虑里头,生活在患难里面。对于佛菩萨,我们无限的羡慕向往,只要学习就能够契入他们的境界,把他们的境界变成自己的境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好,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七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盐块经》一[栏目:玛欣德尊者]
 中峰明本禅师传 第七章 参礼祖庭游大江[栏目:中峰明本禅师传]
 轮回之苦[栏目:界诠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二0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饮食简供的观修[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律宗纲要(凝然法师著)[栏目:律宗文集]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一二七六)[栏目:杂阿含经]
 佛教的称谓及职称[栏目:吴立民居士]
 英雄[栏目: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
 109 行医与学佛[栏目:智海浪花·历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