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六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2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六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时分天长行,第九句:
 
  【光照天王,得超出一切业障,不随魔所作解脱门。】
 
  天王所修学的法门,对我们来讲非常契机,因为我们现前业障没有办法超越。这个地方首先要讲解清楚,就是『业障』这两个字。「业」是造作,我们世间一般人讲「事业」,正在造作的时候称之为「事」,这个事情结果称之为「业」。造作,佛给我们归纳,造作得再多,总不外三类:第一类口的言语,我们讲口业;第二类身的举止动作,这身业;第三是念头,念头的起灭,这是意业。每一个众生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日夜不断的在造业;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中还在造业。这个样子,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所累积的这些业障,无量无边。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如果所造的业,它要是有形相的话,哪怕形相再小,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原子、电子、粒子,小到这个程度,无量劫累积下来的业障,尽虚空都容纳不下。我们想想佛这句话,比喻得并不过分,因为什么?我们这个造业,从来没有中断过。如果造业中断,你就超越一切业障,你就成佛、成菩萨了,不会再在六道。所以业障确确实实可怕,日夜不停的在造作。
 
  造作业,就有障,障什么?障我们的自性。佛法修学,禅宗所说的,目的就是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我们学佛目的何在?今天讲「见性成佛」,这四个字的意思很难理解,我们换句话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话大家好懂。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见性。明了的人、见性的人就叫做佛,所以见性就成佛了,就是个明白人。《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见性,就是成佛。我们现在不见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一天到晚在胡思乱想,这个思想是意业,它不中断。口业、身业有中断的时候,意业没有中断的时候,意业的力量最强,身口造业还是受意的支配,意清净了,身口就不造业。由此可知,造业的根源就是意业,起心动念,它障碍了我们见性。
 
  自性里面本具无量智慧,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非常明显的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智慧广大,智慧无边际。看看经上所说的,一生说法四十九年,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真实智慧。佛告诉我们,这个智慧每一个众生统统都有,不是他一个人有,所以佛法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什么?德是能力,佛的能力无量无边;相是相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世尊当年为我们示现的。实际上,大经上说「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在往生经上看到,依正庄严,不可思议,这是性德。性德,虽然我们大家统统都有,可是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所以智慧不能现前,德能也不能现前,相貌也不能现前。佛在经上说,这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什么时候你回头了,你见性了,你的智慧德能相状统统都恢复。
 
  现在因为造业才有障。『一切』这两个字是形容词,说这个业无量无边,再小的业都产生障碍。业障,佛在经论上具体而言,佛将它归纳为两大类:二障;也有时候归纳为三大类,叫三障。二障是烦恼障、所知障,这两大类。烦恼是事上你所造作的,所知是从思想、见解上造作的。说三障,这是讲惑、业、苦,这三障。惑是迷惑,业是造作,苦是果报,三途六道是果报。果报从哪里来的?果报是从业因、业缘,后头就有业果。《地藏经》上以这三桩事情归纳为三品经文,说明苦报的根由。明了事实真相,人心定了,纵然受苦难,也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作自受。不了解事实真相,总是埋怨别人,总是以为老天不公平,佛菩萨不慈悲,没有保佑我。有这种念头,他又再造业,又再造极重的罪业,他怎么会有好果报?所以真正清楚明白人,他不造业了,晓得自作自受,不怨天、不尤人,这是个转机,他的命运就开始好转。还是有怨天尤人这个念头,没有转机,在六道里头愈陷愈深,愈过愈苦!
 
  佛在此地教我们如何超出业障,这个地方讲『超出』,一些大乘经上讲「消除」,消除跟超出是一个意思。通常我们讲消业障,业障怎么消得了?业障要消了,你才能超出,消不了你怎么超出?佛的教导就是教我们消除业障,所以佛先跟我们说明什么叫做业障,我们搞清楚了,什么是业,什么是障。消除的方法很多,佛法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消除业障的方法。我们随便选一门,只要认真努力去学,就能够消除业障。可是修学,不管哪个法门,都要懂得如理如法的修学。理是佛跟我们说的,方法也是佛教导我们的,决定随顺佛陀教诲,我们业障就能消除。
 
  可是现前我们学佛学了很久,学了几十年,业障不但没消除,天天还在增长,这是大多数学佛同修的现象。是不是佛说的理论、方法有了问题?我们要仔细去检讨、去反省。不是佛所说的理论、方法有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学习有错误,错在哪里?错在依旧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有随顺佛的教诲。我们就现实环境而论,我们随顺佛的教诲一、二成而已,百分之一、二;换句话说,还有百分之九十八、九,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怎么能成功?说个老实话,我们能够随顺佛一半,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一半,都不能成功。要怎样在这一生当中才真正能成功?要把自己烦恼习气完全放下,百分之百的随顺佛陀的教诲,这个人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就。可见得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有多大的成就,不受别人控制,完全是自己作主。如果自己不能够随顺佛陀教诲,那就没法子了!
 
  我们习气里头最深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自私自利,贪著名闻利养,贪着五欲六尘的享受,不肯舍弃,不肯放下。这个样子你这一生,消业障就谈不上了;不但你的业障没消,天天在增长。你学佛,佛法也天天在增长,佛法增长百分之一、二,烦恼习气增长百分之九十以上,你学佛力量抵不过你的烦恼习气,所以你还是要搞轮回,还是要堕三途,道理在此地。真正觉悟的人,心里头一丝不挂,生活一切随缘;不但生活随缘,在佛法,我们出家人唯一的事业是度化众生,度化众生也随缘,你的心才干净。心里头要有「讲经说法,度化众生」,那是业障。连度化众生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清净。什么样的事情放在心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们今天在此地,在新加坡,帮助这个社会推行多元文化,有没有放在心上?没有。事随缘,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头只有佛陀对我们的教诲。我们依教奉行,这一生才有救,这一生才能超出一切业障。
 
  所以下面这一句,就是教给我们怎样超越。这个学习的纲领是『不随魔所作』,要随顺佛所作,我们就成功了。什么是「魔所作」?《八大人觉经》大家念过,经上给我们讲魔有四大类;《楞严经》上说五十种阴魔,那是把魔归纳成五十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五十大类。五十大类,也不出《八大人觉经》上所讲的四大类。这四大类,第一个是「五阴魔」,我们有没有办法超越?答案是有,相当不容易。五阴:色、受、想、行、识,就是讲我们的身心,我们的身心就是个魔障。四大是色法,我们的身体、肉身,肉身会生病、会疲劳,这是障碍。饮食不适合,身体就有病;寒暑没有留意添减衣服,就受风寒,就受病苦,所以这个身体要小心去照顾。除了身体之外还有心理:受,感受,「苦乐忧喜舍」的感受;想,起心动念;行是讲你的念头生灭不住,叫行,你的念头不会停在那里,前念灭了,后念又生,这是无常的,这心理的现象;识是讲心理的体,你所造的业都储存在识心里面,识心像是一个仓库一样,这就是指阿赖耶识,唯识经论里面称作「业习种子」。这个种子没有形相,无量无边。种子遇缘起现行,它就起作用,起作用果报就现前。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八识田中什么样的种子都有。我们有成佛的种子,有成菩萨的种子,我们也有地狱种子,也有饿鬼种子,也有畜生种子,十法界业习种子我们统统具足。
 
  在十法界里面感得的果报,这是怎么回事情?佛在经上说,你这个种子哪一个种子力量强,又遇到缘,它就起现行。这个种子起现行,其他的种子都隐藏在里面。十法界,佛用比喻的方法讲,一法界现行,九法界隐没。这个果报报尽了,不一定又哪一个种子起现行,那就叫来生的果报。这一桩事情对我们的关系太大太大了,古大德警惕我们,说得好,「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娑婆世界六道轮回业因非常复杂,但是第一个业因是什么?男女的情爱,这是六道轮回第一个因素。男女情爱要是不断,你永远脱不了轮回。佛在经上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这五条根里头最严重的是什么?是色。我们要问,我们今天念佛要求生净土,这个念头还有,佛念得再好,去不成,这是「地狱五条根」,根牵着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必须要想清楚,要看明白,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就是这个没有断掉,所以生生世世修行都没有结果。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这个缘太殊胜了,不容易。我们听清楚了、看清楚了,下定决心舍掉,知道这个东西假的,不是真的。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男女之间,虚情假意,不是真心,会变心的。今天好了,明天闹了,你能好多久?所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古德这些话是经验之谈。
 
  我们要晓得,六道里头人没有真心,全是妄心。所以佛在经上很坦白的告诉我们,决定不要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全是假的,全是错误的。佛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你才能相信自己意思?见思烦恼断了,贪瞋痴慢没有了,你证得阿罗汉果,这个时候你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佛这个话是方便说,真正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没有意思了,还有意思就又回头、又堕落了,哪还有什么意思?你们诸位想想,有意思你就有我执,「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具足,你是六道凡夫,那哪里是阿罗汉?阿罗汉以上,决定没有自己的意思,无我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还有什么意思?这是事实真相,佛不跟我们说出来,我们自己怎么会觉悟?怎么会想到这些事情?都以为自己的想法看法是正确的,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都高人一等,人都不如我,贡高我慢。不知道这些都是业障,这些都是「魔所作」。
 
  「魔」这个字,诸位现在看经文上,这下面是个「鬼」字。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字,古时候下面是个石头,磨是讲折磨,梁武帝认为折磨痛苦,把那个石头换个鬼,造成这么一个字。我们要懂得它的本意,魔不是鬼,魔是折磨。五阴是魔,什么时候你才能超越这个魔境?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面告诉我们,《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五阴魔没有了。由此可知,破五阴魔要智慧,要高度的智慧。
 
  宗门里面修行,它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观照,实在讲,我们现在连这个功夫都没有;你真正修观照,你的功夫就得力了。我们现在功夫为什么不得力?连观照的能力都没有。什么叫观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一接触你就想到佛的教诲,这叫观照。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应当做;佛教我们不做的,我们决定不应当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落实佛陀的教诲,这就是观照。观照久了之后就变成习惯,变成习惯的时候叫照住,照住就得定,功夫深了,照住了。照住,决定不随顺烦恼,完全随顺佛的教诲。观照的时候自己烦恼习气还常常现行,但是观照有功,妄念虽然起来,他能够控制得住,古德所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他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随顺佛陀,把自己妄想分别执着控制住,这功夫得力了。到照住那就是得定,也就是说他有能力不被外境诱惑,内里面如如不动,这是照住,所以得定。
 
  照住久了就开智慧,智慧一开,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明了,五蕴身就看破了,五蕴皆空。对这个身还有没有执着?不执着了,一丝毫都不执着。我身,人身;我身,畜生身;我身,树木花草身;我身,山河大地身,同一个身。不但你的心是包太虚、周沙界,身也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你说那个多自在!真正体现到佛在经上讲「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那是事实真相,心境一如;那是「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苦厄都没有了,苦厄是果报,没有了。这一关最难透,但不是做不到,只要你如理如法的修学,这个境界可以证得的。
 
  第二类是「烦恼魔」,这个烦恼是指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见解,现在人讲你的看法,看法错误;你的想法,想法也错了,这是业障。佛将一切众生看法、想法也分为两大类,不只两大类,一般经上讲各分五类。见解上的错误,佛讲了「身见」,一切众生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这个见解错误。这个身到底是什么?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愚人把衣服当作自己,你说糟糕不糟糕?我们今天六道众生就把衣服当作自己,自己在哪里忘掉了,不知道有个自己,把衣服当作自己。
 
  真正自己是什么?真如本性,那个才是真正自己。真如本性迷了,迷了就变成阿赖耶,迷了就叫做阿赖耶。阿赖耶我们世间人讲「灵魂」,他会去投胎。可见得身不是自己,这个身他可以丢掉,他又去找一个身,舍身受身就跟穿衣服、脱衣服一样。舍身是脱衣服,受身是穿衣服,身决定不是自己。众生迷惑这个身是自己,为这个身的享受造无量无边罪业,这不叫冤枉吗?光是在饮食上,吃众生肉,满足谁的欲望?舌头,舌头只有三寸,喉咙下面就不知道味道了。为了这三寸舌,你们想想众生在一生当中造多少罪业,满足这个舌根,你说愚痴不愚痴?
 
  我们今天看到外国,外国人福报比中国人大,有道理!外国人在饮食上不讲求味道,他讲求营养,我们中国人讲求味道。外国人也吃肉,他吃得简单,他们的主食牛、羊肉;我们中国人什么都吃,一样也不放过,造的业就重了。所以我们在澳洲,诸位晓得,在其他国家我们也能看见,这些鸟兽不怕人;可是在中国的鸟兽,还没有接近,早就跑掉了。所以鸟兽它也懂得,它也有灵性,晓得人不是善人,恶人要杀它、要害它、要吃它。所以从这上面你就想到,造作罪业无量无边。演变到现代,在社会上提倡竞争,起心动念都有竞争的念头。争的目的还不是损人利己,天天想这个事情,天天干这个事情,怎么样去掠夺别人,满足自己的欲望,就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身见之害!所以它摆在第一个。
 
  下面是「边见」,边是相对的。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全是对立的,我跟人对立,理跟事对立,族群与族群对立,国家与国家对立,家庭与家庭对立;甚至于在自己一家当中,丈夫跟太太对立,父亲跟儿子对立,你说这成什么话!现在演变成这种严重的问题。什么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门,不二法就没有对立。佛法是觉悟法,觉了就没有对立,迷了才有对立,觉了没有对立。佛菩萨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一个法身,我们在经上常常念到「清净法身佛」,什么叫清净法身佛?几时你真正能体会到,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佛。换句话说,对立没有了,边见没有了,破掉了。后面有「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我们中国人叫它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分两大类,一个是因上的成见,一个是果上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所以把成见分成因果两类来说,都是错误见解。后面还有一条,不属于前面四类错误的见解,都归到后面这一条:「邪见」,邪见是错误的见解。
 
  思想上的错误,佛也说了五大类。第一个是贪,悭贪。我们试问一问,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真的能得到吗?佛给我们讲真相,我们生命是有为法,有为就是生灭法。《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一句话是说我们的本质,说明它是虚妄的,是个幻相,不是真实的。这个幻相存在的时间多久?「如露亦如电」,所以你真正明了、真正懂得,这个幻相不存在,剎那生灭。了解事实真相,你的心多清净,真的是一尘不染。为什么?全是假的,一场空。所以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么东西是真实的?真性是真实的,心、真心,真心是真的。我们起心动念是妄心,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离了妄,真就现前。所以佛法是追求真心,是求明心见性,只有这桩事情是真的,除这桩事情之外,全是虚妄的。我们果然能够舍弃一切虚妄,一心求取真实,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了。佛的教学目的在此地,佛的愿望也在此地,希望我们人人都成佛,人人都得大自在。
 
  所以悭贪是最严重的烦恼,佛教菩萨从这里下手。佛教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头一个「布施」,布施度悭贪,布施就是对治悭贪的,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认真学习。什么都能舍,什么都放下,我所有的,别人喜欢,我都能够布施供养,一丝毫吝啬都没有。为什么?舍我的悭贪,舍我的业障,成就我的智慧法身。我们今天智慧不能现前,法身不能证得,悭贪烦恼障碍住了,应当放下。可是舍,还愈舍愈多,这个事情麻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愈舍愈多。你舍财得财,舍法得智慧,施无畏者得健康长寿,果报如此。佛教给我们「舍得」,这个意思很深。你布施,后来果报你得到了,得的那个也要舍,把那个得也舍掉,永远在舍。不能说是得到之后就不想再舍,不可以。得的多,舍得更多,真得大自在!要欢喜舍,肯舍,毫无悭吝的去舍。
 
  我们看世间,现在也有不少想做好事的人,财力很困难,找不到钱。我们在想什么原因?他不肯布施。想做好事,又不肯布施,所以他财源有枯竭的时候。好象那个水,它不是流水,它就那么一小潭水,天天在那儿取水,那个水会干。肯布施的人,那个水是流动的,像河流一样,永远不竭;这里流出去,那边又流过来,愈流愈多,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所以要肯舍,统统舍尽了,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是经上所讲的上升作天王去了。你布施的果报现前,你作天王去了,为什么?世间人没有这么大的福报,那只有到天上去享福,你修的福报太大了。所以我们要仔细观察,真正有需要的人,他真正是做好事,尤其是对社会做善事,我们应当要布施,应当要供养,应当要施舍;一定要突破种族、突破宗教。我们在每个地区,也不一定是在哪里,遇到这些缘,遇到布施的机会,我们要抓稳,这是我们修布施的时候、修供养的时候。
 
  上一次我到此地来,这一边尤里先生,是多元文化局的局长,带我到格丽菲斯大学去参观。去的时候他拿了一份图,说我们现在要建一个多元文化活动中心。我说:好事情!他就告诉我,这个中心建立的费用大概要一百三十万,我当时就给他十万块钱,机会来了。等于说这是一个社会好事情,我们投资进去,那我也有股东在里头,你们做的好事有我一份。不要以为那不是佛教,我们不要做;那个不是佛教的,我们也不要度。「众生无边誓愿度」,下头加括弧、加注解,不是佛教,其他宗教一律不度,佛经上是不是这么写的?一律平等去帮助,没有分别。
 
  一切其他宗教都不度,我们还看到你常常放生,你们眼睛当中人都不如畜生,畜生你还要帮助它,还要救它、要度它,人就放弃掉了,你们存的是什么心?这是佛心吗?所以总要多想想佛所讲的道理,要把它想通,我们做事才真正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否则的话,你都会有过失。我们看看其他宗教,建养老院,建孤儿院,我们到那儿去参观,我们总要布施供养;换句话说,看到这些善事、好事,我们要去投资。说投资,大家心里很高兴,说布施供养,好不高兴,好难过。我换个名词,我到那儿去投资,你就很开心了,所以你们在玩文字游戏。
 
  真正智慧开了,明白了,天下每一个众生做好事,我都要加一份;就像做生意,你愈做愈大,每一个大公司都有你的股份,你都是股东之一,这怎么不自在?所以我换成这么一个说法,大家听了点头,就容易懂。我要说布施供养,我们佛教徒捐献这些钱,法师拿去糟蹋掉了,心里很不高兴。心里为什么不高兴?悭贪心没放下。悭贪心要是放下了,布施供养是平等的,布施供养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这才真叫「舍一得万报」,舍一得无量无边的果报,为什么?你是清净平等心布施的,果报不可思议。你自己画上圈圈去布施,你的果报决定超不出这个界限,为什么不把这个圈圈打破?所以在错误思想里头,头一个是贪心,第二个瞋恚,愚痴、傲慢、对于圣教的怀疑。「贪瞋痴慢疑」,疑不是别的,是对于佛菩萨教诲你半信半疑。这个对你的损失太大太大了,障碍你自己的善行,障碍你自己的成就,障碍你所修学的功德。所以我们要把魔认识清楚,这是讲到烦恼魔。
 
  第三种,经上跟我们讲「死魔」,死也是魔。死魔是讲你寿命不长,你修学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死了之后再去投胎,纵然你修得不错,你能够得人身,你想想看你一投胎,前世所修行的忘得干干净净,纵然遇到缘很殊胜,要从头来起,你说多辛苦!死魔能不能超越?能。这个意思就是说不能死,死不得,我过去讲经常常跟大家说,死了就不得了。这个问题确实是很难解决,也是很现实的,但是并不是不能解决。我们看到许多念佛人自在往生,他真的没有死,他活着往生的。他临终的时候看到阿弥陀佛,西方三圣来接引,跟家里人辞行,「我跟佛走了」,活着走的。走了之后,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他换「紫磨真金色身」。所以诸位要晓得,念佛往生是不死的法门。你要认为死了,那你完全错误,他是活着走的。死了就很难得度,不容易。
 
  所以帮助人往生,临终助念是第一殊胜的功德。助念的时候只守住一个大原则,决定要保持往生的人正念现前,这个很重要,就是要保持他念佛求生西方这个愿望。因为人在临终的时候,自己一生当中造作的业很多,还有过去生中一些冤亲债主,往往在临终的时候现前。这个我想许多人都有经验,临命终的人,他看到这个人,看到那个人在哪里、在哪里,我们看不到,他看到了。所看到的都是他认识的人,都是熟人,而且都是已经死了的人,他看到了,这是阴境现前。是不是真的他所见的人?不是的,《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都是他的冤亲债主,变化他的亲属来引诱他。他一断气,被他们拉去了,他就报复,《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所以一遇到这个现象,立刻提醒他,「不要理他、不要管他,一心念佛」,就这么一句开示。提醒他正念,不要让他想到,看到这个,看到那个,看到什么境界,这个不得了!
 
  所以在助念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注意这桩事情,决定不能让这个往生的人有杂念、有幻想,无论他见到什么境界,听到什么音声,一概都不理。他如果说见到地藏菩萨,见到药师佛,都要提醒他不理,一概不理,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来接引,才能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一概不理会,因为妖魔鬼怪会变其他佛菩萨来诱惑,这是关键,关键的时刻。许许多多念佛人念一辈子佛,到最后在关键的时刻又迷了,又出了差错,那是真可惜!这些都是魔境,都是魔障,都是自己业力变现的虚幻境界。
 
  在这个时候,只有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三圣,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那是相应的,那是正念。我们要想在临终保持正念,平时念佛就是训练,平时是练兵,临终是打仗,成败就在临终最后一念。所以助念是无量的功德,助念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怎样去帮助别人。你能够常常帮助人,将来你自己临终的时候有因果,就有人来帮助你。我们不肯帮助人,到那个时候也没有人来帮助我们,很重要!这个也是无畏布施,临终助念是属于无畏布施,圆满的布施。所以死魔能够超越的。
 
  末后一个叫「天魔」。天魔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外境的诱惑,这就是属于天魔。现在外境诱惑的力量很强,你到市中心去走走,商品店里面展览你们去走走,那些东西样样都在诱惑你。真的,名利在诱惑你,五欲六尘在诱惑你,这是属于天魔。对付天魔,这得用禅定、用智慧,不受诱惑,不随魔所作。
 
  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么多魔在你的身边诱惑你,你必须要以「戒、定、慧」这三种方法来消除魔障,你才能超越一切业障。造业的因是我们自己本身的,但是要没有缘,业也造不成。缘是什么?缘就是魔所作。所以要认清楚「魔所作」,不上当,不受他的诱惑,自己能做得了主宰,才能够真正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当我们还禁不起诱惑的时候,佛祖告诉我们,跟他保持距离,少接近,少往来。所以为什么从前在中国,世尊当年在世,也极力提倡阿兰若。阿兰若是什么?修行人所住的,在古时候都住茅篷。茅篷建在什么地方?建在人迹不到的地方,很偏僻的地方,很安静的地方。为什么建在这些地方?少诱惑,尽可能避免诱惑。我们凡夫禁不起诱惑,话说得很好听,可是境界现前就禁不起诱惑,就又堕落了。所以修行处所建立在很偏僻的地方好,愈清净愈好。
 
  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喧闹;「阿」翻作无,「兰若」是个热闹地方,就是没有喧闹,没有声音吵杂。在古时候的标准,是牛叫的声音听不到。古时候农业社会,农民农村都养牛,牛叫的声音他那边听不到。我们想想在现代,现在不行,现在牛叫的声音很小,车的声音、飞机的声音听不到,所以那个标准现在要提高。交通不能够太方便,交通太方便,人来人去多了,你还修什么行?你没法子修行。所以一定要找偏僻,交通不便,找这样的地方,对于我们修学就有帮助。所以真正修道人,生活愈简单愈好,愈清净愈好。
 
  我们想想当年,净土宗慧远大师他那个办法好,很值得我们效法。我也很想学他,缘不足,这也就是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他的道场修行人是固定的,不是说来来去去,没有来来去去的,一百二十三个人,是固定的。划一个界线,就在这界线里面学,外面不接触,这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成就了,那有大福报!我们哪有那么大的福报?找个清净地方居住,四事供养有人护持,现在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有这个福报,但是它有副作用,来往的人太多了。四事供养是没有问题,他真做到了,但是往来的人太多了,道场不清净。所以道场一定要建筑在深山里头,人迹不到。真正求生净土的同修,人数不拘多少,像觉明妙行菩萨十二个人,真正在一起共修。
 
  所以我上一次在伯斯,看到小乘,我很有感触。他们做得如法,他们道场在深山,很少人去,在那边修行;但是在市区,他有个讲堂,市区里讲经说法接引大众。所以自行化他都兼顾到,这个很如法,值得学习,值得提倡,他分成两部门。所以我们将来,如果图文巴,我们藏经楼这里搞好之后,那一边盖一个念佛堂,真正修行到那里去,这个地方做接引弘法道场。为什么?我们要报施主恩,要报佛恩。所以自己修行跟弘法利生要分开来,修行决定不受干扰,我们才能成就。自己真正有定有慧,这个标准就是不受外面一切境界诱惑了,你才可以下山去帮助一切众生;否则的话,就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要说是你度众生,没几天就被人家度跑掉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提高度的警觉。所以小乘那个作法我很欣赏,我看到也很欢喜,他们有需要帮助,我都很乐意的去帮助他们。他们很难得,在伯斯市区有个讲堂,在雪梨他们有一个网路中心,都是他们搞的,有自行,有化他。看看我们的福报,我们有福报也应当这样作法。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0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一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一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