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十七卷)
请掀开经本:
【复有无量主河神。所谓普发迅流主河神。普洁泉涧主河神。】
上一次我们讲到此地。诸位都知道,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实在说每一尊菩萨的名号功德都是不可思议。所以常常念诵佛菩萨的名号,果然能够随文入观,都能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这是我们学佛同修应当要明了的。
上一次讲到『普洁泉涧』这个名号,还有很深的意思,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河流它有源头,我们讲发源地,像中国长江大河,它的发源源头也是泉水涧溪,小河流。从这个意思可以引申到我们起心动念,心里面的动念是我们无限时光、生命活动的泉涧。佛法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我们凡夫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在六道里面轮回流转,这种状况绝不亚于长江、黄河;长江、黄河实在讲并不很长,才五、六千里而已;我们生命的长河已经流过无量无边的劫数,流到今天是什么个状况?现在长江泛滥,成了严重的灾害。我们无量劫来在生死里头流转,流到今天也产生严重的灾害,严重到如佛所说的浊恶之极,经上讲「五浊恶世」,我们是浊恶到极处。五浊里面最重的是见浊、烦恼浊,这两个是核心。我们今天的见解错得太离谱,我们的烦恼那就不必说了,造成依正庄严的大灾难,所以我们读了这一尊主河神的德号,使我们有很深的感触。如何能够做到普洁?普是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的平等,平等就普,清净就洁。这个德号教给我们什么?起心动念要与清净平等觉相应,那就是「普洁泉涧主河神」。所以读这个名号要体会到这个意思,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
今天世间遭到这么大的灾难,可以说是举世之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每一个人都深深感触到惶恐不安。你要问:什么地方来的威胁?威胁可以说是四面八方而来,这个世间找不到一片净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实在讲是我们的见解跟思想,见浊跟烦恼浊,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了。少数人秉着过去生的善根福德因缘闻到佛法,虽然接触到佛法,闻法发心修持,可是看到世间许许多多人依旧还在作恶,也好象作恶是对的、是应该的,那么多人去做,我一个人断恶修善是不是错了?常常生疑惑心,我这样做有好处吗?人家那么做真有坏处吗?这些疑根不能够拔除,破坏了我们的道心,破坏了我们的修行,使我们的修行得不到结果,于是对佛法愈来愈怀疑,心里头不干净,妄想分别执着害了自己。极少数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的,遇到善友、遇到正法,遇到好的同参道友,在这一生短短时间之内,念佛真的往生、真的成就,这个比例非常的稀少。我们今天实在说非常幸运,能够居住在新加坡这个地区,遇到居士林这殊胜的道场,每天在这个地方接受大乘经教的熏习,念佛堂日夜无间的熏修,这种殊胜的因缘到哪里去找?
李木源居士昨天跟诸位报告,亲眼所见,亲手去帮助料理,这些年来念佛往生,瑞相希有。昨天听到还有一位站着往生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坐着走的,有几十个人之多。这些人都是来给我们做见证的,说明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生在世,你要说是有成就,什么叫成就?只有这桩事情才叫真正的成就。除此之外,你在世间再辉煌、再轰轰烈烈,死了以后还要搞六道轮回,还要搞三恶道,那叫什么成就?这些我们必须要警觉到的。世法里面大家都羡慕学问,什么是学问?什么是真正的学问?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这是大学问。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觉正净相应,觉正净就是本经所讲的大方广,不相应的统统放下,这个人真的有智慧,真有学问,真正把问题解决了。不但解决你自己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社会问题。如何说他解决社会问题?这里面的理事很深很广,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示,诸位要细细的去思惟、去观察,你就明了了。我们接着再看第三尊:
【离尘净眼主河神。】
德号里面『离』,离的是尘。大小乘佛法里面将『尘』代表烦恼,尘是污染。我们这个房间再干净,微尘还是能进来,从什么地方证明?我们桌子擦得干干净净,三天不去动它,三天之后再来看看,手摸一摸手上有灰尘,所以佛将这个字代表污染。现在说到污染,大家的印象都相当深刻,因为每个人都晓得,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已经遭受严重的污染,各个地方政府都呼吁要保护环境的生态,所以我们现在对污染印象就很深刻。单单说保护环境的染污,实在说那还不够,环境是怎么被污染的?环境污染的根源在哪里?大家没有留意。佛告诉我们,环境污染的根源是众生的心地。佛家常讲「境随心转」,环境是随心转;又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是心理、思想,这是说出一切污染的根源,根源是心地。我们的心被污染,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什么人的心被污染?九法界众生的心都被污染了,只是污染程度不一样。菩萨都被污染,如果你的心要没有被污染,你就成佛了,就叫佛,佛的心没有被污染,等觉菩萨就被污染。怎么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就被那一品生相无明污染;这是染污最轻的,染污最重的是阿鼻地狱的众生。由此可知,十法界是怎么分的?是心性被污染程度不同而分的,分这十个层次。
由此可知,尘在此地意思很深,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是尘垢,这个经是大乘经、一乘经,所以此地讲的尘,不能单单说为见思烦恼,那是讲不通的,这个尘是包括无明烦恼在内。四十一品无明要离,要知道离,决定不要受污染。怎么离法?从总纲领上说,妄想分别执着要舍掉,你就离尘,妄想分别统统舍掉。如果你听了我的话,你很难得,你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舍掉,你做得有没有错?给诸位说,你完全错了,你错到哪里去?你错到无想天去了。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舍掉,你得无想定,生到无想天,还在六道轮回里,没有出去,那怎么办?有妄想分别执着错了,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也错了。这个地方叫你离,有妄想分别执着要离,无妄想分别执着也要离,那就对了,二边都要离。
二边离就很麻烦,怎么离法?大乘佛法给我们讲空有二边都不着,着有这边错了,着空那边也错了,那怎么办?大乘法里头我们常常看到「离即同时」,这叫真的离。这就告诉你,事上有、理上无,相上有、心上无,这是真离,这是空有二边都不住。事上,众生有分别,我也有分别,众生有执着,我也有执着,这不离空;虽然我也有分别、有执着,只是事上的分别执着,相上的分别执着,心上、理上决定没有,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不着有,这叫空有二边都不住。迹象上跟一般人和光同尘,心理上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叫离;不是连相上都离,那就完全错了。所以佛法教我们放下、教我们离、教我们断,都是从心上说的,用现在的话说,从观念上讲的,不是从事上讲的,事没有关系。特别是《华严经》上说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有什么障碍?所以说心里面要清净,不可以有污染。
心清净,六根就聪明、六根就利,聪明、猛利,这个地方只取了一根,眼根,净眼。什么叫『净眼』?清净眼,你眼根的能力恢复了,你能在相里面见性,在事里面见理,这也叫慧眼开了、智眼开了。怎么开的?离尘,还是《无量寿经》总纲「清净平等觉」,你的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就「离尘净眼」了。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不是说这个经念一遍,念一遍有什么用处?《华严经》很长,通常念一遍总得要半个月,常常读《华严经》的同修都知道,一部经念半个月,一个月念两部,念了有没有功德?不见得,比骂人好一点。真正要懂得这个意思的话,一、二句名号你的受用就不可思议。所以诸位要晓得,不是经文念得多、遍数念得多就有功德,不是。念了要懂得它的意思,懂了之后要依教奉行,功德就殊胜。所以这里头任何一尊菩萨的名号都能够入法界,入华藏法界、入一真法界,都能,才显示出法门无量,殊途同归。这在《华严经》上太明显了,字字句句都是法门,法就是法性,契入法性之门。第四尊:
【十方遍吼主河神。】
江河水流都有音声,尤其是遇到滩头,水的声音更响亮。这德号里面显示水流动的音声是『遍吼』,吼是音声。这意思显示修行人的德行遍布在世间,现在人讲知名度很高,大家都晓得名号,听到名号都赞叹恭敬,这就是「十方遍吼」的意思。落实在我们行门里面,不仅仅自己要真正依教奉行,还要热心将佛法推荐给大众,普遍介绍给大众,就是平常讲弘扬佛法、流通佛法。唯有佛法能救世间,诸位相不相信?世间法再殊胜、再好,如果不得佛法就不能够救度世间,什么道理?佛法教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世法里头没有,唯有真相明了之后,那个人才会彻底断恶修善,才能真正做到舍己为人。世间法发展得再好,今天讲高科技的时代,人没有忘记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着自己的利益,就不能够普度众生。起心动念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面,怎么能够利益众生?
佛法确实是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们认识、我们明白就有义务认真来推动,来做这个工作。世间人不了解,往往用一种迷信的眼光来看我们,说我们是迷信,说我们是消极,说我们忽略现实,其实他们这些看法都是误会,没有看到佛法真正的面目。《华严经》展开在他面前,古大德的注解也摆在他面前,他还是看不懂什么意思。我们今天明了,几乎里面字字句句都是现代社会迫切的需要,我们明白了、做到了,社会哪有不安定?世界哪有不太平?大家哪有不幸福?这么好的教学,把它看作迷信,你说多可惜!十方遍吼主河神的德号,劝勉我们要流通如来的教法。接着第五尊:
【救护众生主河神。】
『河』,表法的意思很多,前面我们说它表佛法的大河,这是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离开水,古时候如此,现在也不例外。世界上文明古国,文化的发展与河流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有水,农作物得到充分水分的滋润,它才能生长,我们衣食才能足。佛将河比喻作如来的大法,佛法利益一切众生,像江河流注一样。但是河流也能够造成灾害,泛滥的时候许许多多众生被河水淹死,所以佛又把水比作生死瀑流、生死大海,你在生死大海里面漂流。主河神如何救度这些众生?这些掉在水里面,如何去救他们?由此可知,这个地方的河就比喻六道轮回,比喻三恶道。要救护这些众生,唯有佛法。佛法告诉我们,三恶道怎样形成的?六道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出现的?要是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科学家发现宇宙之间确实有不同的空间存在,他们讲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有六度空间,从理论上讲有无数度的空间,这是科学家发现的。这些不同的空间,从哪里来?什么道理形成的?什么样因素变现出来的?如何能把空间的界限突破?大乘佛法里面就讲得很详细、就讲得很明白。我们在这里看到菩萨法界,这里看到是神众,神众里头有一部分是天神,有一部分是鬼神,往后面去还有诸天,二十八层天天众。佛经里面说的这些,就跟科学家发现不同时空,实在讲一桩事情,他们生活的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见不到他,他们有时候可以见到我们,有时候也见不到我们。不过生活在高度空间里面看低度的容易,低度看高度不容易。譬如四度、五度空间的人看我们容易,我们看他看不到。同样一个道理,我们现在住在三度空间,我们看二度空间的动物看得很清楚,二度空间的动物不知道有我们存在。你把这些因缘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将它那个因素消除,时空就突破了。时空突破之后,现出来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宇宙人生真相大白,那叫一真法界,这才是彻底救护众生。
不能帮助众生突破这些障碍,在佛法里面讲业障,诸位要晓得这两个字,业是因,障是果报,障是报。为什么会有这个障?你造种种业,才起得这个障,业消了障就没有了,所以佛法常常讲消业障,连因带果都消除了。说到业就太复杂太复杂,业的根源是起心动念。佛教给我们修行最初方便,学佛从哪里下手?现在来讲,我们现前的环境,从听经下手。多听、多明了,听了之后要真正干、要真正修行,把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统统修正过来。邪正的标准在哪里?佛的经教就是标准,依照这个标准来修学,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做,教我们要舍的我们认真舍,依教奉行。你要不天天听经,你怎么会明白?经要天天听,三天不听又被外头境界转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第一个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自己做不了主,外面境界一勾引,毛病马上就发。每天听经是叫你觉悟觉悟,提醒你;经不能不听,经不能不读,道理就在此地。第二,一定要依教修行,如果单是听经不能照做,那个没用的。听了再多,说食数宝,自己得不到受用,听了之后真的去改过。
救护众生,头一个要知道救自己,自己是众生。众生两个字,这个名词它的意思一定要懂得,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众生。我们这个身体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这个身体叫众生。救度众生先救度这个众生,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身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众生,这里头没有我,对于我这个执着渐渐就淡了,把它淡化了。所以佛家,不仅是在道场里面,我们见到别人道场,常常会问,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人?说这个话外行,一听你不懂佛法。真正内行人是,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众?不说住多少人,住多少个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破我执。不但道场出家人是这样问,在家也是如此,你家里头住几个众?不能说,你家有几个人?有几个人,《金刚经》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都落在四相里。所以言语当中技巧,常常提醒你,你家里有几个众?意思都是叫你破四相,救护众生。我们执着,对于四相的分别执着,害得我们实在讲太惨,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就是这个原因。几时你能把四相破了,知道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没有自性,就无我,缘起性空。才真正体会到,佛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肯定、你相信、你承认,你也入这个境界。
每天我们搞的是梦幻泡影,就能够学《华严经》,就能够过「佛华严」的生活了。佛华严是什么生活?梦中佛事,水月道场,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过的是这个生活。这个生活是大自在,这个生活无障碍,这是经上讲四无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就得这个受用,你说多自在、多幸福。所以佛华严的生活并不是不可及的,我们可以做得到,问题是你懂不懂《华严经》,你真懂《华严经》,你就能过佛华严的生活。念佛求生净土,给诸位说,上上品往生,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这正是善导大师所说,「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你在这一生当中同时遇到《华严经》、遇到《无量寿经》,这个太希有了,这个缘无比的殊胜,不但你决定往生,你决定生实报土。你遇不到《华严》,说实在话,你依《无量寿经》念佛往生,实报土真的很困难,同居土跟方便土决定有分。遇到《华严》,现在就能过佛华严的生活,把你的品位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希有的因缘。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所说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遇到了,你说这个缘多殊胜。遇到之后不能轻易放过,要知道下一次再遇到的话,不知道到哪一个无量劫之后去了,很不容易。所以机会要抓住才能够救护众生,救自己也救一切众生。出家同修们,你们如果发大心将来弘扬这个法门,能不能做到?能,只要发心就得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你哪有做不到?可是发心之后,那个心是个愿,要依行践愿;你要是没有行,那个愿是空愿,没用处,要以行去实践你的大愿。怎样行?经上所讲的我们统统要做,真的去干,你就一定得到诸佛如来加持;你不肯做,那是没法子,一定要照做。第六尊:
【无热净光主河神。】
『热』就是烦恼;「无热」就是清凉,无热就是断烦恼。烦恼要用什么东西去断?要用智慧。定功只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定能伏烦恼。伏的功夫有浅深不同,在我们念佛堂里面来讲,功夫浅的烦恼伏住了,这一句佛号字字分明,确确实实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烦恼不生,功夫成片,浅的。深一点的,不念佛的时候也是这个境界,烦恼也不起现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应酬里面,无论什么场合你都保持清净心,烦恼都不生,那个功夫深了,那叫事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三昧,功夫深的。理一心不乱,你是法身大士,无明破掉,完全是华严境界了,展开《华严经》,你看经文就像李木源居士昨天在这里讲演一样,一点不费力。为什么?讲的都是自己的事情,连草稿都不要打的。你入了华严境界,你真的是见了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自性,经文展开说你自己的事情,你还有什么困难?明心见性是个什么样子?这部《华严经》就是明心见性的样子。你没见性,拿到手,你还是不懂;你见性,一展开,你就点头了,一点没错,哪里费力?
我们开始断烦恼,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诲,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老师现在不在了,老师不在没有关系,老师讲的这些道理,讲的话在,我们今天展开经卷,这里面记载的全是老师所说的,只要依教奉行就行了。佛教给我们不贪、不瞋、不痴,我们要真干;佛教给我们不杀、不盗、不淫,真做。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从五戒十善下手,从《观经》净业三福入门,真正做到无热恼。
『净光』是讲你的心地,烦恼少,心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光是智慧。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读《六祖坛经》,我学佛第一部读的经就是《六祖坛经》,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也没人介绍。这是有一年度假的时候,我大概有二十几天的假期,我到台中去看一个老朋友,实际上是我父亲的同事,在台湾遇到,非常难得。我在他家里住了一个多星期,他家里面收藏的书还不少,偶尔之间就翻到一本《六祖坛经》,丁福保的注解,我就在那里翻着看,愈看愈有味道。我第一次看经,那时还没有正式学佛。《坛经》里面记载,能大师去见五祖,他跟五祖讲「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了这一句非常羡慕。我们今天要遇到人,「弟子心中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我们常生烦恼,怎么能跟人家相比?为什么人家有这么好的基础?他没烦恼就有智慧,我们有烦恼就没智慧,就这么个道理。烦恼是什么?见思二惑,这大家都晓得。我们坚固的执着,身见,执着这个身体是我;边见;见取见、戒取见,这两种我们现在人叫它做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主观的见解,这里面分成两种;一种是在因上,一个是从果上讲的。从因上讲主观观念叫戒取见,见取见是果上说的,因上说是戒取见。还有不属于这四大类的,一切错误的见解统统叫邪见,错误的见解。这是烦恼,见解上的错误。
另外一类是思想上的错误,你起心动念,贪瞋痴慢疑,这个疑是说对于圣教的怀疑。我们对圣教有没有疑?有疑。为什么知道有疑?听了不肯去做就有疑;你知道,你做不到就是有疑。如果你没有疑的话,你知道一定会做到;做不到就是没搞清楚,还有疑惑。哪有说是知道而做不到的,没这个道理。在佛法里面,确实是知难行易,做很容易,知不容易。我们净宗若论去做,《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不难;但是你要把《弥陀经》净宗的道理搞清楚,佛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要不得佛力加持,他也搞不清楚,说明知难行易。所以你还不肯行,行得不彻底、不究竟,毛病出在哪里?毛病出在对知上有怀疑,你的信不是真信。勉强恭维你几句话,说得好听一点,你是正信,正信不是真信。正信说明你这个信没有错误,你信得很对,但是你信得并不真。真怎么样?真就肯干,那才是真的;你没有真正去干,你的信不是真的。所以「净光」,清净光明,清净心生智慧。统统用主河神,主河神流通佛法,都是从流通佛法里面得来的殊胜功德利益。第七尊:
【普生欢喜主河神。】
这个名号意思好懂。皆大欢喜,这是蒙佛法的教诲,真正明白、认识佛法,明了佛法,通达佛法,得到佛法,哪有不欢喜的道理?现在我们自己明白了,我明白,社会大众还不明白,我们还要受大众共业之累,我们生活得不自在。要想自己生活自在快乐,必须要让社会大众也要认识佛法,也要明了佛法,共业才能够转得过来。这就一定要做宣扬佛法的工作,如何将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从哪里介绍起?一定要从认识佛法介绍起。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极力的阐扬佛法是师道,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他说「佛法是今世所必需」,这话说得肯定、这话说得真实。欧阳大师距离我们现在七十年,七十年前的事情,我们现在读到他的书,看到他这句话,「佛法为今世所必需」,我们听了感触很深,确实是今世所必需。为什么?唯有佛法能够救护众生,能够挽救这个劫运。这个工作如果做得有效率,一定要大家都去做,靠一、二个人还是不行,每位同修都肯认真发心努力去做,挽救劫运的大事业,这不是小事。怎么做法?要从两方面去做,第一个自己要依教奉行,第二要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这两方面都做就行了。现在要做得快,迟了就来不及,我们眼看着灾难就在现前。所以要不快速去做,那无济于事。凡是接触到,真正了解明白,没有不生欢喜心的。社会大众对佛法误会歧视,甚至有意无意侮辱破坏,我们不能怪他。我们看到了要自己责备自己,他的举止是正当的,没有人教他,他不知道。我们做佛弟子的人,无论在家、出家表现形象是迷信,是我们自己做错了,他没有错,我们没有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明白人!实在讲,佛在《无量寿经》上也说:先人无知,无足怪也。前面人没好好的教他,没有给他说清楚,他的误会,他的这种举止,我们怎么能怪责他?佛菩萨都不怪他,我们更没有理由去怪他。我们自己要做出一个好样子来给人看,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懂得机会教育。讲清楚、讲明白,让大家都认识、都欢喜,佛教育就能普及一方、普及世界,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第八尊:
【广德胜幢主河神。】
『德』是讲德行,德行无量无边,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我们抓纲领,掌握着原则,这样就好。儒家的标准是「伦常八德」,这是基础,古代小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就是这个,就是伦理道德,一定要从小培养。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常是讲做人的原则,必须要遵守的基本条件。常道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跟佛法里面五戒的宗旨相当;不杀生是仁慈,不偷盗是大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儒、佛在基础教育科目里面完全相同。从这个基础上再发扬光大,这才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另外也有个说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个说法都好。人人都遵守这个原则,社会祥和,天下太平。在佛法里面,大乘法德行的纲领是菩萨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高的法身大士们所修学的普贤大士之德,那真正是「广德」,所以此地的广德,确实它所指的就是普贤大士之德,本经末后讲的十大愿王,这是广德。可是十大愿王一定要以六波罗蜜做基础,而六波罗蜜又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这才殊胜。
『幢』是高显。德高,智慧就显了,就称为「广德胜幢」。我们学佛的人从哪里下手?一定要先从五戒十善做起,要认真的去做。每天以五戒十善来反省,你是个真正修行人。我们净宗同学编了一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好象印得很多。这里面是从《无量寿经》节录出来的,将佛陀最重要的教诲节录出来,总共节了几十条,不多;又从《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也节录了几十条;合起来大概有一百多条,要做,这是「广德胜幢」。印成小册便利大家携带,常常带在身上,常常翻开来看看,把它当作戒经来读。出家人半月诵戒,那个戒未必能做得到,实在讲每一条戒条里面的含义,你也未必清楚,你也不晓得从哪里做起,所以半月诵戒都流于形式了。不但诵戒是形式,传戒也是形式了。
明朝末年,蕅益大师对于戒律很有研究;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也很有研究,可以说弘一大师在戒学是继承蕅益大师的。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没有比丘,怎么能得比丘戒?这不可能。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个比丘传戒,你才能得戒,不能少过五个。蕅益大师当时,根据他的研究,已经没有比丘,中国没有比丘了,这个戒都是形式上的戒,不是真的。所以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在佛菩萨面前退戒,他一生持沙弥戒、菩萨戒。所以看他许多著作,他称菩萨戒沙弥,不称比丘,这个很有道理。沙弥戒跟菩萨戒没有比丘传,自己在地藏菩萨面前发愿,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面讲轮相的方法可以得戒,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沙弥戒、菩萨戒,在家居士受戒,用这个方法都可以得戒。弘一大师秉承遗教,我们在他著作里面看到很多,他讲得很清楚。我们出家人还要不要受比丘戒?要受,但是自己决定不可以称比丘,你要称比丘叫大妄语;不是比丘而称比丘,这个罪过很重。为什么要受形式戒?受形式戒之后好去研究戒经,免得别人说闲话,戒经没有受过大戒不可以阅读的;你去形式上受一下,然后你去读戒经。
我早年学佛,那个时候好象还没有皈依,章嘉大师教给我,教我学戒。他怎么教?做到一条算一条,你真正做到,你就受了一条。形式上受戒,受了又做不到,那是假的,那个有罪。菩萨戒受了,受了一条也做不到,变成什么?冒充菩萨。冒充菩萨,这就有罪了;你不是菩萨,冒充菩萨,你还得了吗?不受戒,没事,没有罪过;这一受,罪名来了,冒充菩萨,冒充菩萨是犯法的,何必去干这种傻事情!应当怎么做?应当先去持戒,我真正能做到,我再去受,再去形式上受。其实形式上有没有都无所谓,形式上没有受戒,世间人不承认你,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菩萨承认你,你真做到了,诸佛菩萨看你是真正受菩萨戒的菩萨。诸佛菩萨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世间人重形式不重实质,错了。所以我们要晓得自己从哪里做起,我们自己真正的身分是什么?出家优婆塞。我们能够做到的,说老实话,也是五戒十善而已;沙弥戒我们都做不到,别说比丘戒了。头一个自称出家优婆塞的,更早的我不晓得,我所看到的是成时法师。成时是蕅益大师的弟子,对蕅益大师很有贡献,蕅益大师的著作能够流传给后世,都是成时整理的,成时给他刻版流通。因为他的老师蕅益大师,师父是蕅益大师,自称菩萨戒沙弥;他就低一级,他自称菩萨优婆塞,出家的,出家的菩萨优婆塞。这种称呼名符其实,我们要晓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分,要认真修行,广积功德。第九尊:
【光照普世主河神。】
这个名称我们一看,跟前面对比,前面着重在自行,这个名号着重在化他。化他一定要用平等心、清净心,才能做到普照;心里面有分别、有执着,普就做不到了。佛法的弘扬推广,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只辨别邪正,不辨别彼此,这一点非常重要。他是正法,正法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都赞叹、都礼敬。他要是邪法,我们对他礼敬不赞叹,这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有礼敬没有赞叹。《华严》末后五十三参有很好的榜样,这是我们跟社会大众接触的时候,一定要遵守的原则,这才是「光照普世」。我们是以理智,不是感情用事,我们辨别邪正是非,不分彼此。末后一尊:
【海德光明主河神。】
主河神里面以「普发迅流」开端,用「海德光明」总结,这个意思很深。十个名号都讲流通之德。佛法要流通,实在跟诸位说,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要流通,要不流通就生病,麻烦就出来了。流通是活的,不通是死的。平常一般讲话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现在我们办的叫活动,活了就动,不动就不活了,不动就死了。生活,生才是活的,死了就不活了,平常这些术语里面意思都很深。所以动决定是活的,不动就是死的。主河神教给我们一切都要动,动起来。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从上到下,从林长一直到底下作义工,我们全体都动起来了,道场兴旺。如果不动了,不动就死气沉沉,谁还到这里来?念佛堂要动,天天要有人在念佛。主河神重要的第一个意义,就是教我们要流通德行。十个名号,德行的十个纲领纲目,我们要记住如何去修。
『海德』,海是比喻,比喻大、比喻深。海既深又广,形容我们的行德。今天我们的行德不要说得太高,我们只讲到五戒十善,只讲到世法里面的伦常八德,我们只要把这一点认真去做到、彻底去做到,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也算是「海德光明」。当然就《华严》来说,海德是十大愿王愿愿具足,那是真正的海德。这个德行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到以后还给诸位细说。上首就介绍到此地。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无量数。】
从经文这一段前面的标示,后面的总结,都很清楚、很明白显示出尽虚空遍法界,这是讲华严法会。末后这一句叹德︰
【皆勤作意。利益众生。】
这个叹德里面说得好,真正是教我们凡夫要作意,也就是说不是无意的,有意的,一定要发心去利益一切众生。这八个字文字很简单,我们读起来没有生字,可是它的意思非常之深广。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如何去作意,如何利益众生,这个事情很广、很复杂,一定要有智慧,随机、随缘才能把利益众生的事情做得圆满。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时时刻刻要存利益众生的心,时时刻刻有勤于做利益众生的事业。所以这句话里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存心;一个是常常遇到有这个机缘,自己一定要去做,不能够懈怠懒惰。懈怠懒惰就像河流一样,这个水不流了。要勤于作意,常存这个心,常存哪些心?十位上首德号里面所标明的就是纲领,纲领只举出十条,每一条里面也是无量无边。我们现在没有高度智慧,看不到微细的境界,你能够守住这十条就不错,掌握到这个原则,常存此心,常勤此行,我们这一段经文就没有白念了。当流通的时候要发心流通,当救护的时候要发心救护,经论里面我们常常读到「应机说法」,要懂得这个原则。在一切时、一切处,譬如在生活里面,生活每个人不能离开家庭,在家庭里面怎么样修法;你每天还要去工作,工作里头如何修法;乃至在交际应酬里头怎么样修法?要在这里头去体会、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