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十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9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十卷)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九页,倒数第三行看起:
 
  【复有无量干闼婆王。所谓持国干闼婆王。树光干闼婆王。净目干闼婆王。华冠干闼婆王。】
 
  前面讲到此地,这段是持国天王,这是四大天王的东方天王,他所统领这些鬼王,当然也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绝不是真正的鬼王有能力参与华严海会。用这种身分来代表第八回向,第八是「真如回向」,所以持国干闼婆王表中道,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第二位表树立光明,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一种类的建树,都是高度的智慧,依高度智慧,表高度智慧。第三尊「净目干闼婆王」,是以净眼来观察,因为回向这一章里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众生,要把服务的工作做好,观察就非常重要,这是用智慧来观察。
 
  第四尊『华冠干闼婆王』,「华冠」表庄严,「华」如本经经题所说「杂华庄严」,「冠」通常都表第一,我们常讲最庄严,最庄严并不是色彩缤纷的花朵,而是以德行。佛常常以花代表因行,果前不离因行,也就是说等觉以前都要认真的学习,认真的修学。成了佛之后,依旧不舍因行,不是说成佛之后就什么都不要做,不是的。成佛之后,《华严经》我们从头读到现在,后面还有很长,我们看到这些神众、天众,都是代表六道众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都在做,从来没有停止过。那就是说成佛之后,也没有舍离因行、因地上所修学的,乃至初信位菩萨所修的都没有舍弃。这是《华严经》所说「一即一切」,任何一位,我们说任何一位,诸位还很难懂,位是菩萨的位次,我们落实来说,任何一个众生,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圆满的华严行。在《华严经》上讲,普贤行,普贤行就是华严行,华严菩萨。谁是?你读了这个经,明白这个道理,依照这些方法去生活,依照这些方法去工作,你就是华严菩萨,你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不在峨嵋山,峨嵋山那是教学的象征,人人皆是。很可惜,我们没见到,什么时候你会见到?什么时候你真正修普贤行,契入普贤境界,你就见到了。然后才恍然大觉,原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在修普贤行,这就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我们现在见不到,正是因为自己迷而不觉,过失是在自己的迷情没有能够舍掉,我们讲台上常说,妄想分别执着没有能舍掉,舍掉你就见到。然后你才能体会到「华冠庄严」的义趣。这种庄严就是经题上讲的「杂华严饰」,译经的大师把这四个字省略翻成「华严」,所以华冠就是华严,华冠庄严。这个名号里面充满真善美慧,自自然然圆满了法喜充满,慈悲、方便遍及虚空法界,希望我们细心体会名号的表法。再看下面第五尊:
 
  【普音干闼婆王。】
 
  『普音』化众。「普」这个字里面,就具足四种无碍辩才,当然这里面最重要是慈悲普,清净的慈悲心,平等的慈悲心,面对着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不仅仅是有情,无情也包括在其中,显示出究竟圆满的爱心。对人,对善人、对恶人,对圣人、对凡人,对顺境、对逆境,平等的爱心,决定没有差别,这才叫大慈大悲。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普音就是方便,为一切众生说法。说法一定要契机,菩萨有能力遍契九界一切众生的根机,这个意思都在「普」中,所以「普」这个意思含义深广无尽。「音」这个字亦复如是,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更应当以慈悲法音觉醒一切众生。
 
  这个世间,我常常听人说,有一些人,不尽是学佛的人,他在社会上也有相当的身分、有相当的地位,而最近感叹到似乎有一些不对劲,好象是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我听好几个人有这个说法,有这种感触,这不是一个好预兆。可是有这种想法,这种人愈来愈多。而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世界本来没有灾难,大家天天都在想灾难,灾难就想来了,这个事情很麻烦。正如同一个人身体本来是健康,天天想老、天天想病,他当然老病就很快现前,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告诉我们,我们应当把佛的真实语,大量的尽心尽力的宣扬,大力宣扬,唤醒社会大众舍弃不正常的想法,舍弃不正常的看法,先求得心理的健康,然后我们生理才会健康,社会、世界也就健康。怎样来推荐、来介绍?无过于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是教导我们真正健康的思惟、健康的想象,对我们每个人,对于整体的社会,遍法界众生来说,有真实的利益。我们看到「普音干闼婆王」德号当中,就警觉到我们在今天,不但要自己认真努力的修学,还有义务将殊胜的佛法推荐给别人、介绍给别人,只要有人喜欢听,只要有人欢喜学习,绝不可以吝法。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吝法的果报是愚痴。第六尊:
 
  【乐摇动妙目干闼婆王。】
 
  前面第三位有「净目」,第六位是『乐摇动妙目』,诸位想想,他这是表什么意思?他的眼妙,妙在哪里?眼能传神,不要说话;他眼睛会说话,那才妙,眼能传神。「摇动」是动众,他上面有个「乐」字,乐是欢喜,正显示出四无碍辩才里面「乐说无碍辩」。这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这意思,欢喜帮助人,欢喜教化众生,而且教化有很好的效果,效果就是摇动,确实能动人心弦,这是说教化的效果。他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效果?总不外乎佛家讲的原则:慈悲、方便,这是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大家。慈悲、方便诸位都知道,你有没有做到?知道,没做到,为什么没做到?说实在的话,你那个知是含糊笼统的知,并不是真的知道。真知道你一定会做到,为什么?这位干闼婆王他做到了。做到就是他真的知道,所以他才能做到。
 
  慈悲是爱心,用现在的话来说,关怀别人、爱护别人、欢喜帮助别人,这个心就叫做慈悲心;别人,除自己之外都是别人。而且关怀、爱护、帮助是平等的,没有亲疏、没有好恶。这个人跟我是亲戚,我帮助他,他跟我没有亲属关系,我对他就薄一点,这不是慈悲,所以没有怨亲的念头你才平等。一切众生赞叹你、尊敬你,你爱护他、照顾他、帮助他;另外一个众生毁谤你、嫉妒你、陷害你,你还是同样的关怀他、爱护他、照顾他,这叫平等。虽然爱护一切众生,心地清净,绝不染着。凡夫心不清净,染着,《金刚经》上讲着了相,着相不清净。不清净当然不平等,清净跟平等是一桩事情,心地清净一定平等,心平等一定清净。换句话说,从清净、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爱心,这叫慈悲。
 
  以这个心为本,干什么?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就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里面,我们可以说是第一方便无过于见闻,见是眼,闻是耳,我们今天帮助人也离不开这个原则。赠送经书、佛像是叫他看,讲经说法是叫他听,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原则。前面「普音」是说法让他听,此地「摇动妙目」是请他看。一切众生当中根性各个不相同,在我们这个世间,大多数人耳根最利,但是有也少数人眼根很利,我见过,他看东西比听东西清楚,喜欢看,不喜欢听。对这一类众生,第六尊天王就对他产生很大的效果,摇动妙目,在见色当中他领悟了,契入境界。这个例子,在中国古代宗门教下都有,见色而开悟都是属于这一类。佛菩萨摇动妙目,这意思很广,不一定真的是用他的眼,他借我们的眼也行,而且是常有的事情。我们在境界里面观察境界,豁然有了悟处,你眼根对外面色境,色就是眼根所对的这些现象,都叫做色尘。色尘是摇动的,能在这地方领悟就见性,从色尘里面见色性,这叫妙目。所以名号里面的含义很广,决定不能从一面去看,你要从面面去观察、去体会。第七尊:
 
  【妙音师子幢干闼婆王。】
 
  前面有「普音」,着重在普遍,着重在平等说法。此地加上个『妙』,前面用的是「妙目」,这地方是「妙音」,跟前面意思就不一样。这里面具足高度的善巧方便,才能够劝导一切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佛说法的法音,这里面包括他说法的理论、方法、义趣、境界,都在「音」字里面。「妙」是巧妙到极处,甚深难明之理,他的言词很巧妙,能够用很简单的几句话,让人体会甚深的道理,这个说法就巧。虽然具足巧妙,同时又不违背真理,这叫善。所以他的说法才能够动人心弦,才能够令大众欢喜接受,句句话都从真心里面流露出来,这是善。『师子幢』是比喻,师子比喻威猛有力,他的说法无论在理论、在方法、在技巧、在境界上非常有力。「幢」表高显,他的说法很高明、很显著,让人听了之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会误解,不会被人听错,他有这样的能力。回向是度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帮助大众,这种能力必须要有。可是这个话说得容易,真正要想得到这个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在佛法上说,至少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才有这个能力。凡夫之人,包括十法界里面这些三乘圣者,都达不到。那我们怎么办?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以真诚心求感应,不仅仅是登台说法要求三宝加持,在平常生活当中与人交谈,劝人学佛,也要求佛加持。求佛加持的心,求佛加持的愿,绝没有中断的时候。然后你自己才真正能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佛法之中,生活在诸佛如来大慈悲之中,也就是说你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护念,得到诸佛如来的爱护帮助。刚才说过,诸佛如来的心是清净、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得的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求?
 
  佛家常讲有求必应,「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肯求就有感应,你不求就没有感应。一念求一念感应,念念求念念感应,这个道理太清楚、太明白。我们求为什么不能感应?我们求不如理、不如法,所以就没有法子感应。那要怎样才叫如理如法?你用真诚心求、清净心求、平等心求,就如法。我们现在最困难的,心不清净、心不平等,面对一切芸芸众生心里有高下,我比别人高,别人比我总要差一点,这个心就不行,就没有感应。念念还有自私、还有自利,你的感应就没有了。我们要求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必须把障碍去掉,不平等的念头去掉,不清净的污染去掉,然后才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要紧,这是真实利益。我们在讲台上天天劝,常常劝,为什么这样做?天天劝、常常劝,你还是不肯舍分别执着,你还是不肯放下自私自利,那有什么法子?只好天天说,说一千遍、说一万遍,不多。你没放下,念佛也不相应。
 
  有些同修们到我们念佛堂来念佛,念了几天告诉我,他们说这个念佛堂磁场确实不一样,到底什么地方不一样?这个念佛堂里头真正有万缘放下之人,真正有念念相应之人,所以它磁场不一样。我跟大家讲,这个念佛堂有真佛在里头念佛,一念相应的人就是真佛,他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念佛堂里面有三个、五个,磁场就不一样,再有几十个,那还得了吗?它当然不同。所以真正关键就在放得下,念佛如是,参禅也如是,学讲经还是如是。你放不下,经里头的意思你看不出来,你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都无量义,没什么本事,你放下你就行了,这里头没有人专利。不是说菩萨、罗汉看的意思就多,我们凡夫看的意思就少,没那回事情。菩萨、罗汉是放下得多,他看的意思多,我们放下得少,看的意思少,差别就在此地。我们如果多放下一些,那跟他们看的意思有什么两样?问题在放得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身心世界,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人民、为一切众生,这个经本展开是无量义。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个东西。然后你的色相就是「摇动妙目」,你的音声就是「妙音师子幢」。
 
  由此可知,真正关键自己不认真修行怎么行?我们每个同修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念念都求着消业障。你的业障为什么消不了?你要把原因找到。找到之后,把原因消除,你的业障就消掉。如果你不肯找你的毛病,不愿意改正你的毛病,你的业障永远消不了,不但消不了,还要增加。有一些人坚固执着,这种人非常可怜,做错事情不承认,还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这种人在佛经里面叫一阐提。一阐提是印度话,中国意思叫断善根的人,这个人善根断了,没有善根;佛来了都救不了他,没有善根。什么人有善根?知道自己有过失,肯改过的人,这个人有善根。过去曾经有人问我,开悟是什么意思?佛门里面讲开悟,这个术语好象很玄。我说「开悟」这两个字很简单,什么叫开悟?你自己知道你有过失就开悟了。不知道自己过失是迷,知道自己过失是悟。你天天反省、天天检点,每天知道自己过失,你就天天在觉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彻悟,你不知道自己过失怎么行?知道过失立刻就能改,这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自己的过失,人哪能没过失?给诸位说,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他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就是他的过失。等觉菩萨还知过改过,何况我们?
 
  佛法、菩萨道没有别的,浅而言之,就是知过改过而已。真正改到自己无过可改,确实没有过失,你就成佛。佛的果位上就是没有过失,菩萨有过失,阿罗汉有过失,辟支佛有过失,只有圆教的佛果没有过失。诸位想想对不对?从初发心到成佛没有别的,天天反省、天天知过、天天改过,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来学习。过失无量无边,不仅是起心动念,我们在生活上从早到晚犯些什么过失?工作上犯些什么过失?处事待人接物犯了些什么过失?佛法修学上犯了些什么过失?过失真的无量无边。可贵的是自己能够发现,自己能够觉察到,平时很不容易觉察,到念佛堂念几声佛号,坐下来止静就发现。这个时候,你有没有觉悟?你在那里一止静,妄念纷飞,那就是你的过失,你怎么会有那么多妄想?还有一类,一坐下去打瞌睡,睡着了,这是过失,昏沈,昏沉是无明。你想想看你的生活,不是生活在无明里面,就是生活在妄想里面,这个过失多严重!
 
  最近洛杉矶有个居士寄一本书给我,是外国的预言故事书,用小说体裁写的,写得很生动,像看小说一样。里面讲九个觉悟,第十个还没找到,书就没有了。我把这个书浏览一遍,书里所讲最高的境界没出六道,大概是《楞严经》上所讲的仙道,不错!很难得,人能够成仙也很可贵。怎样才能成仙?他里面第一个也是叫你改过。他说一切人有一个基本的错误,这错误是什么?喜欢控制别人。话说得很有道理,喜欢控制别人,喜欢管别人。他说这个意识从小培养,分析得也相当有道理。他也承认人有过去世,里面也讲到现代科学的观念,讲到太空,讲到太空物理,讲到量子力学,牵涉的范围很广。这些过失,在佛法里面把它归结到总纲领,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它也出不了这个范围。
 
  所以我劝导同修,我们在佛法修学里头,要想在一生成就,一定要记住一个大原则、大前提,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自己顾自己都顾不了,还有什么时间去顾别人?这是给你讲真话。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时间非常短暂,无论是世法、是佛法,你要想成就,我也常常跟同修们讲,你一生当中一定要有一个方向、要有一个目标,你的一生才会有成就。如果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你这一生决定空过。你确定方向、确定目标,其他的都不要管。我是在二十六岁,方先生指导我这个方向,把佛法介绍给我,我听了欢喜;而后亲近章嘉大师,决定目标,就发心专干,专修专弘。所以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十年只有一桩事情,跟他学讲经,除此之外不闻不问,为什么?与我不相干,我问它干什么?我只问这桩事情,只把这桩事情做好。我学成之后,到台北讲经遇到韩馆长,她帮助我三十年,帮助我什么?帮助我不要离开讲台,我就求这么一桩事情,她做到了。我三十年没有离开讲台,每一个星期至少讲三次,有一段时期大概有三年这么长的时间,一个星期讲三十六个小时,上午、下午、晚上都讲,那时年轻有精神、有体力。我记得好象我是第二次到洛杉矶,第二次还是第三次,每天讲九个小时,洛杉矶还有老同修应该记得。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我站在讲台上讲,下面人坐在那里听,他坐累了,我站得不累,这种精神、体力就是一个摄受力。所以学讲经就是讲台,如果没有讲台、没有听众,那搞什么?其他的事情我就不管。我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我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什么都不管,只要她常常照顾我,给我找讲经的场所,照顾听众,我就很满足,我就很圆满。也就是说,只要把自己方向目标抓住,其他统统放下,我们才能成就。谚语里常讲,「做事难,做人更难」,你能跟一个人相处三十年谈何容易?一般夫妻三个月都吵架,三年恐怕都要离婚,什么原因?彼此都想控制对方,他怎么不打架?他当然会打架。我跟馆长相处三十年,我不控制她,她也不控制我,只要你把讲台给我准备好就行,其余的全是你的,绝不过问。所以我有时间读书,除了读书之外,念佛、拜佛,我的生活很简单,没有欲望、没有奢求。
 
  到这个地方来,李居士发心要建弥陀村,我很欢喜,他要办佛学院,我也很欢喜。我在这里面还是三不管,不管人、不管钱、不管事,还是三不管。我已经七十多岁,我总不能晚年连晚节都保不住,这不可以,这一定要原谅我。办佛学院,我绝不会去当院长,我不能去管事,我可以在里头教书。你要有什么问题,我可以给你出出主意,这个行。不能有任何身分职务给我,不可以,我不能够接受。所以诸位要是懂得这个原则,你的一生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善人是好朋友,恶人也是好朋友,真正生活在清净平等、诸佛菩萨慈悲大爱之中,常生欢喜心。这是我贡献给同修们的。
 
  放弃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就回归到大自然。今天大家说地球上生态不平衡,为什么?因为你控制它,所以它就不平衡。树自由自在的长多好,一定要把它剪掉,这就是控制大自然的意念很强。中国古时候读书人,朱夫子四时读书乐,诗里头写得很好,「绿满窗前草不除」,随它生长,看到多欢喜,活活泼泼,何必看到草长起来要把它剪掉?外国人剪草,中国人不剪草。这就说明外国人控制人、控制自然环境这个意识很强,中国人这一点比较弱,大自然让它自自然然的生长这个多好,何必要去控制它。所以我们能把这意念舍掉,回归到大自然,回归到大自然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快乐、真正幸福。你必须先要有这个认知,然后你才能欢喜去做,你的清净心一天一天增长,烦恼污染天天减少,这才是真正幸福。然后帮助众生也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无论你是讲经说法、是领众修行,领众修行就是「乐摇动妙目」,讲经说法是「妙音师子幢」,这个表法的义趣才落实。下面第八尊:
 
  【普放宝光明干闼婆王。】
 
  这尊名号里面的义趣是智慧高明。光明是智慧,『宝光』是极高明的智慧。不但自己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而且这个智慧笼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得利益。也许有同修会说:我没有感到。我们晓得在法界里面,诸佛菩萨的数量说不尽,无量无边,诸佛如来都是普放宝光明,我们身在光明之中,而不能够觉察到佛光注照,这什么道理?是我们自己本身有很厚、很坚固的障碍,保护自己不让佛光注照,那有什么办法?坚固的裹住我们这一层的东西是什么?见思烦恼,烦恼障,再加上一个所知障,两重障碍无比的坚固,所以诸佛的磁场,慈悲的大爱,我们没法子感觉。是我们自己,好比是自己把自己装甲,搞得这么坚固,跟外面完全隔阂。
 
  「普放宝光明」这句名号,实在讲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的「放大光明云」,跟那个意思一样。大光明云里面包括什么?无所不包,没有一样不大,没有一样不遍,遍就是遍虚空法界。佛在经上给我们举了十个例子,十跟《华严经》的表法完全相同,十代表无尽,十不是数字,无尽大光明之中举出十个例子而已。这十个例子里面,第一个「大圆满光明云」,圆满是什么意思?一样都不缺。实智圆满,权智也圆满,善巧方便、德能才艺样样圆满,现在社会人都希望升官发财,发财也圆满。这是佛光的加持,很可惜你没有看到圆满,就是你自己两种障碍障住了。所以《地藏经》上圆满光明云,我们可以把它说作受用,现在讲享受,诸佛如来是圆满的享受,一点没有欠缺。佛光加持我们,我们也得圆满的享受,如果我们得不到圆满的享受,诸位想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能得圆满?为什么说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就得到圆满的享受?他那两种障有没有除掉?没除掉。虽然没除掉,他两种障不起作用,阿弥陀佛本愿加持他,使他两种障不起作用。所以他得弥陀光明普照,同时又得一切诸佛光明的注照,就这么个道理。
 
  下面给我们说了九种,九种合起来就是圆满,一种都不缺。「智慧」,大智慧光明云,我们简称智慧。智慧是什么?我们生活所依的,凡夫生活是依烦恼,生活在烦恼之中,苦不堪言;佛菩萨生活在智慧之中,生活所依的不是烦恼,是智慧,高等的智慧,圆满的智慧。上头有个圆满,圆满一下就贯下去,下面九个都是圆满的。再其次是般若,般若是什么?断惑,断尽一切迷惑所依的。接着后面一个「慈悲」,慈悲这个时候才能现得起来。你想想看,你自己不圆满,没有智慧,还有迷惑颠倒,没断惑,你的慈悲心怎么能生得出来?这慈悲是圆满的慈悲,大慈大悲。慈悲的光明云,大光明云里面的慈悲,慈悲是圆满的,样样圆满。不是说大光明云里头有一分慈悲、一分般若、一分智慧,不是的,统统圆满,不是哪个一分,样样都圆满。
 
  有慈悲之后才有「吉祥」,吉祥是义利所依的,我们今天讲道义、利益。道义跟利益所依的吉祥,我们用最简单言词来说,是你应当得到的,这个利益是你应当得到的,这是吉祥;不应当得到你要是得到,你就有灾难,那就不吉祥。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一饮一啄,我们都要想想我应不应该得到。如果说不应该,是别人的,我夺取他的,这个后头有祸害,这个不吉祥。无论用什么方法、无论用什么手段,不是人家真正情愿布施供养你,你要把它取来,在佛法都叫盗戒。盗戒里面,特别是三宝物,盗三宝物,《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佛不能救。破戒,佛能救;盗三宝物,佛不能救,这个诸位要知道。最重的罪,盗三宝物,破和合僧,决定堕阿鼻地狱。一个正法道场,你把它毁灭掉,那个罪极重,它不是正法道场那另当别论。正法就是真正佛家教学的场所,真正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么样一个道场,你障碍它、你破坏它。过去我们在此地讲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里面讲得很清楚,所以要知道怎样才吉祥。吉祥是中国人常常用来祝福别人,这里头意思很深,我们看到这两个字自己要有警惕。
 
  吉祥之后才有「福德」,福德是助道所依靠的。我们今天在此地修道,这个道场是助道的因缘,没有这个地方我们怎么能在一起学习?没有念佛堂我们怎样才能够共修?所以此地更进一步,还要建弥陀村,还要办佛学院,大福德,这是我们助道依靠的。助道的缘具足,能不能成就在功德。功是什么?修行功夫。诸位要记住,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决定不是说到道场里面捐一点钱就是功德,错了,那不是功德;在这个地方做义工也不是功德,福德,那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什么?念佛、修行,刚才讲把自己的毛病过失找出来,把它改掉,这是功德。知过是功,功夫,改过那你就德;改过是功,自己清凉自在,智慧现前,那是德。换句话说,我们所标榜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都是德,你有没有得到?你不修功,你怎么会得到?离开一切虚伪、虚假,那是功;真诚心现前,那是德。远离一切染污是功,清净心是德。舍弃一切分别妄想,因为你有分别妄想,你的心就不平等,舍弃一切分别那是功,平等是德。这是要真干才行,功德两个字就代表真修,你不会失掉,永远保持。佛在金刚般若会上告诉我们,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持,你不能忍你就保不住,所谓是「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保不住会失掉。只有能忍的人,那才是大福德相,能忍的人他的功德不会失去,不能忍的人功德很容易失掉。
 
  福德圆满,功德圆满,下面「皈依」就圆满了。皈依,平常我们是讲原则、讲纲领,给你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切实际,你要懂得皈依如何落实。惠能大师所说的也是纲领,从意思上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如何落实?我心里妄念才起来,我们知道错了,赶紧回头。不管是顺境、是逆境,顺境生欢喜心,逆境心里不高兴,你要晓得你迷了,你邪了、染了,赶紧回头。怎么回头法?阿弥陀佛,把你念头全都压下去,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觉正净,你真皈依。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交际应酬当中,念头才起,「阿弥陀佛」,就回归到觉正净,决定没有一个邪念,决定没有污染,以一句佛号把妄想分别执着打掉。要知道妄想是迷,分别是邪,执着是染,迷邪染,这个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处去做功夫,这是功德,这不是福德,功德。功德里面当然包含着福德,福德里面不含功德。有功德的人一定有福,有福德的人不一定有功德。所以你要晓得,皈依之后如何落实皈依,你真的皈依了,你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宣誓,有名无实,那有罪过,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清楚。
 
  十种大光明云,九种都是属于自利,成就自己,只有末后一句「大赞叹光明云」,利他。赞叹是什么?现身说法,把佛法介绍给别人,讲经说法是赞叹,念阿弥陀佛也是赞叹。只有自己真正得利益,他才懂得赞叹,他才欢喜赞叹,他把赞叹当作一生唯一的事业,一切时、一切处他都懂得,如何以善巧方便来赞叹。这是世尊在《地藏经》上给我们说的一段话,这段话那个意思包括全部圆满的《华严经》,你想想看《华严经》里头,哪一段、哪一个字能出得了大光明云范围之外?出不了,所以那一段是教理,不是教义,那一段是通一切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没有离开这十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宣无量无边妙法也出不了这十句。所以要是有一个人常常能够观想,自己确确实实生活在诸佛如来大光明云之中,就是此地「普放宝光明」之中,他生活怎么会不自在,怎么会不快乐?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都被佛光注照消失掉。为什么我们不肯接受?《地藏经》上这段念了,念了就忘了,再也想不起来。跟你讲的时候,当时好象明白,出了讲堂忘得干干净净,还是搞迷邪染,还是妄想分别执着,那有什么办法?这不能怪佛不慈悲,怪我们自己,《地藏经》上讲得没错,「刚强难化」,确实是刚强难化,不肯接受,这就没法子。名号里头含义的确非常的深广。第九尊:
 
  【金刚树华幢干闼婆王。】
 
  大乘法里面凡是看到『金刚』,都是表般若智慧,唯有般若智慧能破无明,能转烦恼。诸位要晓得,通常我们都讲要断烦恼,其实烦恼断不了,烦恼要断掉那还得了!烦恼的自性就是真如本性,烦恼要断了,我们自性不就断掉了吗?没这个道理。转,转烦恼为菩提,这是金刚智慧,金刚般若,能破无明;无明是迷惑。能破迷惑,能转烦恼,转见思、转尘沙为无量智慧,你的生活是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不生烦恼。这个说法我们能相信吗?谁曾经过过这个生活?还真有这么一个人,《坛经》六祖惠能大师他见五祖的时候所说,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可见得他不生烦恼。我们要是遇到五祖,一见他:弟子心中常生烦恼。这就说明惠能已经有能力把烦恼转变成智慧,他不生烦恼,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里面他都欢喜,常生欢喜心,他不生烦恼。为什么不生烦恼?所有烦恼他都转变成菩提。
 
  你要转烦恼成菩提,你需要金刚般若。而金刚般若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转四相,把这观念转过来。佛教给我们,凡夫他执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佛菩萨不执着,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无寿者相,金刚般若。你果然无四相,见思、尘沙烦恼就转了,无明也破了,这是功夫。如何落实?我们在生活里面,面对一切人事物,心里起烦恼,什么烦恼?喜怒哀乐,动了这个念头,你马上把《金刚经》这四句念一念,「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喜欢个什么?你忧愁个什么?没有,什么都空,一场空,这是修金刚般若的方法。金刚般若方法里面,修的纲领有好几条,这是一个方法。
 
  更简单的方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关键的时刻你能够提得起来,你就不迷了;「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你看破了。经上又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万法缘生,凡是缘生之法皆无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得上,你的心多清净,你多自在、多快乐!你才真正能做到自在随缘,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面所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里头有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就是一切人事物都能够随顺,都能够随喜,随喜里面成就真正的功德。这个功德是什么?看破、放下。看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随喜成就这个功德。这是《无量寿经》上讲「住真实慧」,这才叫住真实慧。真实慧就是金刚般若,此地讲「金刚树华幢」。从金刚般若里面树立菩萨六度万行,就是这个意思,「树」是树立,「华幢」就是六度万行。名号的意思多美满。末后一句:
 
  【乐普现庄严干闼婆王。】
 
  『乐』是欢喜,喜欢。喜欢『普现庄严』,「庄严」两个字,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美妙,或者是世间人常讲的真善美,我们佛法称之为庄严。真善美这三个字,实在讲并不好懂,用美妙比较好懂一点。「普现」是平等的现,平等的示现。身示现,形示现,我们讲座总标题「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示现,为社会广大群众示现做表率、示现做模范,一定要真正做到才行。今天中国大陆,这是我们的同胞,遭受严重的水患,现在水虽然退了,房屋破坏了;尤其是北方现在已经是冬天,夜晚已经是零下几度,没有房子住、没有棉被、没有寒衣,你晓得那是多么痛苦。我们听到应当怎么做?应当全心全力去帮助他们,这是应该要做,不能居功;你做这么多好事,你心已经被污染。应当要做的,本分的事情,绝不居功,绝不受人家赞叹。去标榜我们做了多少好事,那绝不是学佛的同学,学佛的同学绝对不会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如果有这个念头,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被污染,你的心不平等,你修的是福报,不是功德。
 
  怎样把福报变成功德、变成称性,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才能够脱离三界,超越轮回,才能这一生当中成就圆满的智慧,才能成就大圆满,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做了,全心全力在做,做了之后痕迹都不染,心地清净无为,你说这多自在、多快乐!我们无需要人家赞叹,无需要人家褒奖,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没有两样,这个才叫「普现庄严」。这不过举一个例子,对待一切众生都应该是这样的心态,用这样的行为。末后这一句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于大法深生信解。欢喜爱重。勤修不倦。】
 
  这一句是叹德,他们的德行。『大法』是佛法,如果狭义的说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代表圆满的佛法,就是一切法;这部经里面所说,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性相、理事、因果无所不包,这是大法。『深生信解』,他的信解不是浅的,深的,深信深解,所以才能够『欢喜爱重』。生活在「佛华严」当中,生活在大圆满之中,生活在光明遍照之中,自己『勤修不倦』。特别是证得无上佛果,还带果行因,才是真正的勤修不倦。不是说到成佛了,毕业了,这下可以休息,没有,世间人有退休,佛门里头没有听说退休。
 
  「八部四王众」到这个地方讲圆满,下面是「月天子」,底下一共有十二段,是讲欲界天、色界天,他们在大会当中也表法。表十回向还没有圆满,还有两段,「月天子」表第九回向,「日天子」表第十回向,所以我们这段还有两段在下面。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十一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十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十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十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十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三十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十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十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诸事不顺,该如何化解?[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深水无声,才是处世之道[栏目:看开]
 身在闹市 心在乡野[栏目:慧语禅心]
 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栏目:徐文明教授]
 至尊门措上师祈祷文(二)[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转心四思惟·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栏目:创古仁波切]
 大悲咒句偈 14.萨婆阿他豆输朋 SA PE E TWO DO SHU PENG[栏目:大悲咒句偈·宣化上人Great Compassion Mantra Verses]
 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栏目:净界法师]
 佛教入门 序[栏目:佛教入门]
 你的生活中有太多开悟的机会[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