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七一卷) 2000/10/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371
请掀开经本,阿修罗王偈颂第七首看起:
【世间所有众福海,佛力能生普令净,佛能开示解脱处,坚行庄严入此门。】
在长行里面坚固行妙庄严阿修罗王,他修学的法门是「普集不可坏善根净诸染着解脱门」。我们从这个法门名称里面,要体会他修行证果的方法。善根已经是很难得,又何况是不可坏的善根,因为只有不可坏的善根,才能够把我们无量劫种种的染着洗刷干净。尤其重要的是「普集」,从这两个字上,看到菩萨修行的真精进。偈颂里面,他为我们说出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特别的提示我们,世间人确实是不分国土、不分族类,没有一个不希求福慧圆满。圆满的福慧我们是不是能够得到?在佛法里面讲是肯定的。为什么佛说得这么肯定?佛给我们说,圆满的智慧德相是一切众生个个具足的;换句话说,这一桩事情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所以佛的话才这么肯定。
既然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现在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变成福慧全无?佛给我们说,这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业障,把自己的智慧德相障碍住。佛在经上有比喻说,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像太阳一样,阳光普照大地,我们的业障就像乌云一样,我们现在有一片乌云把我们的阳光遮盖住,不是阳光没有了,是遮盖住。现在人都懂得,我们乘飞机飞到云彩上面去,阳光依旧是普照。那飞机是什么?突破了乌云。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怎样突破我们的障碍。
障碍无量无边,说不尽,佛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障碍归纳成三大类。第一类叫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我们对世间一切人事物看法,看法是见解,想法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不符合,这错了,错了就产生障碍,属于这一类的叫见思烦恼。第二类叫尘沙烦恼,这是说一切人事物非常复杂,头数之多就像尘沙一样无量无边,我们对于这一些事相不明了、不清楚,造成了障碍,不了解它的真相。第三类叫无明烦恼,对于世出世间依正庄严的真相不清楚、不明白就叫无明,无明是你不明了。有这三类的烦恼,障碍住自性智慧德相,所以我们自性智慧德相虽有,不能现前,原因在这里。
性德不能现前,我们现前在世间的受用就要靠修德。这好比一个富贵人家,家里面有亿万财富受用不尽,但是现在出门去旅行,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带,你家财万贯也没有用,你救不了急。你今天要吃饭,你没有钱去付饭钱,这个时候怎么办?那只有打工。这个打工是什么?修德。你修的多,你生活富裕好一点;你修的少,你生活就要差一点,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我们的性德,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跟《华严经》上的毗卢遮那佛,无二无别,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我们家里也是黄金为地,一点都不希奇。可是今天极乐世界的人他得受用,我们不得受用;也就是说他们没有障碍,我们有障碍。所以佛之这样肯定的告诉我们,就是这些全是自性本具的,人人都平等,没有说哪个比哪个差一点,哪个比哪个好一点,没有这个事情,完全平等的。佛家讲平等是建立在这个理论与事实的基础上,理上如是,事上也如是。
六道众生,乃至于十法界,之所以造成不平等,就是我们对自性迷的有浅深厚薄不同。迷得浅的、迷得薄的,福报就大,这是六道里面的天法界。六道外面,四圣法界,迷得薄的、迷得浅的。迷得厚、迷得重,人法界、修罗法界,饿鬼、地狱、畜生,这五道迷得重。迷得最重的是阿鼻地狱,迷得最轻的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菩萨法界;完全破迷觉悟了,觉悟是本有的,本来就是觉悟,这个人就脱离了十法界,住一真法界。这个事实真相是佛在大乘经里面为我们说出来,我们才知道,我们为什么今天过这个日子,为什么会迷惑颠倒。由此可知,在世间法里面,第一桩大功德事业是什么?帮助人破迷开悟。这个事情谁能做?只有佛菩萨。他自己没有觉悟,他怎么能帮助别人觉悟?自己觉悟之后,才能帮助别人,这是一定的道理。能帮别人多少,要看你自己觉悟的程度,你觉悟的愈深愈广,你帮助别人就愈多。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我们学什么?我们学觉悟。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破迷开悟而已。
迷太多太多了,见思之迷破除掉了,你才出六道;尘沙迷惑破除了,这才脱离十法界;然后还有四十一品无明,无明烦恼分四十一品就从厚薄里头分的。四十一品破一品,《华严经》上这个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破两品是二住菩萨,破三品是三住菩萨,所以菩萨的位次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是这么来的。愈往上面去,无明愈薄,到等觉菩萨还剩一品生相无明,这一品无明破了,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事情六道众生个个都具足,所以在佛菩萨眼睛里面,看所有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只是迷悟程度上不同而已。迷得深的往下坠,觉悟广的往上升,就这么一回事情。
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世间就干这一桩事情。虽然《楞严经》里面跟我们讲,诸佛菩萨没有定相,没有一定的身相,他的示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在中国古人里面所说的感应道交,众生心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诸佛菩萨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随机说法。随类现身,随机说法,都是没有局限的,但是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就是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的。因为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所以佛菩萨应现的方式就不一样;在佛经里面通称为仪式,现在我们讲方式。不但是对各个众生不相同,对同一个众生示现也不相同,为什么?譬如说菩萨去年给你示现的、今年给你示现的、明年给你示现的,这同一个人,但是三个时期你的迷悟程度不一样,去年迷得很重,今年稍微轻一点,明年可能更有进步一点,所以他示现的不一样。他给你说法也不相同,决定令你现前就得利益,这个利益决定是破迷开悟。
佛菩萨对众生的恩德没有能够相比的,父母爱护儿女实在讲止于一生,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爱护生生世世,永远没有间断,永远没有舍弃。众生纵然造作极重罪业,堕阿鼻地狱,无量劫之后,他从阿鼻地狱出来,佛菩萨还是照顾他。在阿鼻地狱里面受苦的状况,佛菩萨天天还是看见他,为什么不帮助他?他不肯回头。这个不肯回头就是坚固的执着,什么时候放弃坚固执着,回头了,听话了,我们常讲放弃自己的成见,无论是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不再随顺自己的成见,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佛菩萨就来了。你还要坚持自己成见,不接受佛菩萨教诲,佛菩萨不来;为什么?来了没有用。他在旁边看着,你哪一天回头,他哪一天就来,慈悲到极处。你没有回头,佛菩萨不能来,为什么不能来?大慈大悲。为什么不来是慈悲?因为他来了,你造业更重,你要毁谤佛菩萨,你造更重的罪业,所以他不来,不来是慈悲。来是慈悲,不来还是慈悲。
菩萨偈颂里面,第一句『世间所有众福海』,「众」是众多,无量无边的福报。「海」在此地是比喻,比喻广、比喻深,福报像海洋一样的深广,无量无边的福报。这一句话人人喜欢听,哪一个不想求福?福从哪里来?『佛力能生』,我们要想得大福报,不能不求佛。于是世间人读了这四句经文,「佛力能生」,赶紧到庙里面去烧香许愿,去求佛菩萨保佑升官发财;结果你那些供养全部落空,官也没有升,财也没有发,那些供养白丢了,这是不懂佛的意思。「佛力」,佛是觉悟,佛力是什么意思?你觉悟了,那个力量就能生福。你迷惑是不会生福的,你一定要觉悟。
末后这三个字更重要,『普令净』,「普」是普遍,「净」是清净。《无量寿经》的经题,汉朝翻译「清净平等觉经」,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觉悟的人心清净、念清净,念头清净,身清净,居住环境清净,这福报不就现前了吗?真正的福报!实在讲世间人连祸福都不能辨别,把祸害当作福报,什么叫福报他不知道。五欲六尘的享受是福报吗?如果五欲六尘的享受是福报,释迦牟尼佛当年为什么要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我们今天念三皈偈,「皈依佛二足尊」,二就是福与慧,足是圆满、满足。释迦牟尼佛那个生活方式,那个福满足了吗?确实满足了。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凡夫把那个生活当作祸害,这个太苦了,这还能受得了!凡夫把真正的福报看错,不认识,把祸害当作福。中国的文字好,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中国「祸」跟「福」这两个字形状,你要粗心大意就会把它看成一个字。古人造这个字就是提醒你,要仔细看清楚,它是福还是祸。福跟祸这两个字的形状非常接近,不能不留意,不能不谨慎。
于是我们在这里面体会到,凡是为自己的,完全为自己着想,不想别人,这是祸不是福,天天礼佛拜佛也是祸,也不是福,这个道理要懂。他天天礼佛、拜佛为什么?为自己,没有为别人着想。我修的福报要我享受,甚至于连自己的兄弟姊妹、父母,都不肯分一点给他享受,要自己独享,所以念佛、拜佛、诵经还是祸不是福,果报还是三途,来生人身都得不到。来生还能得人身,佛经典上讲得很清楚,得人身的条件是什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来生才能得人身。你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自私自利,天天拜佛诵经,现在很流行打水陆法会,搞这些东西,天天干,果报还是在三途。
福从哪里来的?福从心生,从觉悟的心生。祸从哪里来的?祸从迷惑心里头生。所以心迷所生的是祸,心觉悟所生的是福。福报的大小,看你的心量大小。如果你的心量念念都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着想,那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为什么?真是佛心。佛心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着想的,不是为这个地区,不是为这个国家、这个地球,这地球太小了,也不是为太阳系、银河系;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人是佛。如果你的心量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你的果报我们知道是天上,这不是凡人,这是天人,来生一定生天享天福。所以你修福报多大,完全在你的心量,这叫「佛力能生普令净」。
此地讲的「佛力」是双关语,有自佛力、他佛力。自佛力是我们自己觉悟了,念头转过来。我们怎么会觉悟?怎么会把念头转过来?这一定靠他佛力。佛菩萨教给我们,我们才觉悟;他要不教导我们,我们怎么会觉悟?于是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求佛应该怎么求?应该求佛陀的教导,这就对了。绝对不是迷信,不是供养佛菩萨形像,天天烧香,天天上供,天天许愿,那是假的,那完全是迷信。佛像要不要供?要供。为什么要供?这对老师的纪念,我接受老师的教诲,这个恩德太大。我们供养佛像是知恩报恩,中国古人讲返本报始,是这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比第一个意思还要重要,供养佛像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我们时时刻刻想起佛菩萨教我什么,这个意思重要。不供佛像常常把佛菩萨的教诲忘掉,一看到佛像,佛教给我要孝养父母,我要真做,佛教导我要奉事师长,佛教导我要修慈悲心、要修十善业,一看到像,马上就想到。所以这一尊像供养在那里意义就太大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向佛学习,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尊佛菩萨,用意在此地。决定不是迷信,决定不是拜偶像。
世尊教导我们,供养佛像要把自性的性德,真诚心、恭敬心引发出来,我们对佛的心真诚恭敬,然后把这一份真诚恭敬心,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我们自己就变成佛。不可以说对佛菩萨是一个心,对众生是另外一个心,那你就完全错了。一个心,没有两个心,我怎样敬佛,我就怎样敬人敬事敬物,这叫学佛。所以佛前面的供具不是供给佛菩萨看的,佛菩萨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要你这个东西干什么?供具是表我们自己的诚敬,没有办法表示,所以用这些供养具表我们自己一点心意,报恩的意思。供具里面最重要的是水,最简单的供具连香都不必烧,最重要的供具是供一杯水。水代表什么?水代表心,心要像水一样干净、清净,要像水一样平等,所以这一杯水它的意思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我们的心清净平等,要像水一样,没有污染。所以不可以供茶,茶有污染,那个颜色就不清净。我也看到有一些寺庙里供茶的,错了,这他不懂得,没有学过。
香,好香烧一支就够了,不要烧很多。烧很多,烧得乌烟瘴气,房子都熏黑了。我们看有很多寺庙里面的佛像非常庄严,但是几年之后,烧的香太多,佛像都熏黑了,都染污。所以香烧太多,是污染、是错误。什么事情都要讲求中庸之道,佛家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到。过分是错误,不到也是错误,一定要做到很如法。所以我们在家里面供养佛像,香只烧一支,寺院里面佛堂里面烧香也只烧一支,只有在庆典的时候、法会的时候,我们才烧三支香,平常只烧一支。香代表什么?代表戒定真香。所以闻到香的味道,晓得佛教给我们要修戒、要修定。六祖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五分法身香」,那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它表这个意思。我们看到香,闻到香的味道,就要想到五分法身,这个香就没有白烧了。不是佛菩萨喜欢闻香,那你搞错了。
如果再有能力供灯,在从前是烧蜡烛、燃油灯。灯代表智慧,更深的意思它代表燃烧自己,照耀别人,我们在佛前供灯,要懂得这个意思。在社会上,我们要舍己为人,就是供灯的意思。蜡烛烧自己、照别人,佛在这里取这个意思,我们在社会上要牺牲自己,为社会、为众生造福,不是享福,是舍己为人,它取这个意思。佛前种种供具都有它很深的教学义趣,你不懂,那灯也白点了。
这些都是属于「佛力能生普令净」,我们真正要想得到,天天提醒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为什么?六道凡夫尤其现前这个阶段,业障太重,转眼之间就忘掉,非常健忘,烦恼习气很重,改不过来。自己一定要警觉到,改不过来,果报就是三途。如果你要是问,你这个话是不是吓唬人的,未必有这么严重。我要是把话说穿了,你要真是明白人,你就懂得了。我说的话完全是真实的,丝毫不假,为什么?你不是佛教徒,你的罪过轻;你是佛教徒,你的罪过重。重在哪里?你做的不如法,让社会大众看,「学佛是这个样子的」,把整个佛教让人家看轻。是因你做的不如法,连累着一般人对佛教产生误会,而生的毁谤,这个罪过你完全要承当,你不堕落谁堕落?
尤其是出家人,所以出家人这个衣服不好穿、这个饭不好吃,要不能做佛菩萨的好学生,社会大众人的好榜样,你就堕阿鼻地狱。世间行业很多,你为什么选这个?有些人想到我这里来出家,要我给他剃度,我不肯给他剃,他都不晓得什么原因。我把你剃了,就把你送到地狱去了。我明白这个事情,知道得很清楚,我不害人。已经发心出家的,一定要常常读经、常常听经,你才会懂得,你才会明白。果然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功德很大,这佛经讲的,都不是假话,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你是社会大众的楷模,你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的行为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你一句话都不要说,你就过这种日子,就已经度化很多众生,叫潜移默化,做榜样给人看。我们要是做一个坏的样子,不是个好样子,果报在三途。这个道理要懂,事实真相要清楚、要明白。古人感叹的说,「袈裟之下失人身」,这是最令人痛惜的事情。这个事情实在讲很多,所以谚语里面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些话其来有自,不是空穴来风。
我们四众同修在一起,不必说好听的话,不必说客气的话,那没有用处;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避免在这一生堕三途,这才是真实利益。应当一心求净土,《华严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菩萨劝化的这些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都是上上根人,生到极乐世界都是生实报庄严土。怎么晓得?从十大愿王就晓得。他教人在现前依照这十个纲领去修学,求生极乐世界,果报是实报庄严土。第一条「礼敬诸佛」,哪些是诸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我们要以尊敬阿弥陀佛的心、尊敬毗卢遮那如来的心,尊敬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人往生生实报庄严土。决定不敢有丝毫虚伪的心、傲慢的心、染污的心,决定不能有。功夫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做,点点滴滴、起心动念处去修行,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样修礼敬。普贤的心就是我们现在结归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普贤心,用这样的心修礼敬就是普贤行,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
「称赞如来」,这个名词我们要特别留意。礼敬是讲诸佛;称赞,他不说诸佛,说如来。如来跟诸佛一不一样?决定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说两个名词,在中国文学里面,这就有了毛病。两个名词决定是两个意思,说礼敬诸佛,诸佛是从形相上说,平等的礼敬,决定没有分别;称赞是从如来上说,是从性德上讲,不是形相。所以礼敬决定是平等,称赞不平等,你的思想见解言行与性德相应称赞,与性德不相应不称赞,礼敬不称赞,差别在这个地方。
凡夫有没有随顺性德的地方?有;有没有违背性德的地方?也有;于是对于违背性德那些部分不赞叹,相应性德这个部分赞叹。我们中国古人讲隐恶扬善,违背自性是恶,不说话、不赞叹,也不批评,不要批评、不要毁谤;善的这一面赞叹。让他接受之后,他自己会感动,改过自新,「我做多少坏事,人家都原谅我,一句话不说;我才做一点点好事,他都这么称赞」,那个人会回头、会改过。现代人不会回头,原因是什么?他行的善没有人赞叹,他做的恶事,别人大肆宣扬,「好,你们宣扬,我做更多一点给你们看」,起反效果。今天的社会资讯里头都是隐善扬恶,这还得了吗?所以搞得整个社会动乱不安,原因在此地。
圣人教导我们,跟现在人做的不一样。因此《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确实在今天学佛是必修的课本。你熟读之后,才真正了解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你才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才能认得清楚,这对于我们修行就建立了真正的根基。不在这上奠定根基,我们的修行费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得不到效果,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你没有扎根。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提倡这三本书,《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用这三本书给我们学佛的同修扎根。无论学哪一个宗派,无论学哪一个法门,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要从这三部书上扎根。
这三部书的内容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净业三福」。佛在《观无量寿佛经》讲净业三福,总共只有十一句话,这三种书是这十一句话的详细讲解,我们真正要懂得净业三福,要不把这三种书念熟,深解义趣,净业三福那只是口头禅而已,不起作用。善里面有真善、有假善,有大善、有小善,有圆满的善、也有偏邪的善,这些事情袁了凡居士给我们分析得很清楚、很明白。《了凡四训》有一个电视剧,希望多做,我们同修从外面来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带一片回去,多看,要把它记熟。
现在社会跟古时候不同,古时候的人心都比较厚道,从小接触圣贤教诲的机会比较多,现在没有人教,父母不教,学校老师也不教,距离圣贤愈来愈远,所以造成整个世界的社会动乱不安,天灾人祸频率愈来愈多。灾害的程度一次比一次严重,众生依然不觉悟,看这个样子发展下去,恐怕到世界毁灭,他也不觉悟。这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没有善根。诸佛如来都没有办法帮助他们,这是经典上常常感叹的,「可怜悯者」。我们这一生有幸,还能够接受到圣贤的教诲,多少还能懂得一点道理,不能不觉悟。
在这个世间想做一桩好事,要经过许许多多的折磨,障碍太多;反而你做坏事,很多人帮助你,容易成功,做好事太难太难。这一边李木源居士发心做「弥陀村」,我们在此地天天看着他,四面八方的障碍都来了,这个事情非常困难。现在最后是不得已,把居士林还剩的一点空地准备盖大楼,大概最近这几天就动工,这一桩事情与我们当初的理想差距很大。但是李居士一生当中,两桩好事他真做到了。第一桩好事是办培训班,第二桩好事是把新加坡九个宗教联合起来,这是史无前例;团结不同的宗教族群,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两桩事情的功德不可思议,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拥护。所以我们要晓得,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他做的是真善。培训班是续佛慧命,这在三界六道是第一等的功德,没有任何功德能跟它相比的。
过去我们在台湾,韩馆长她一生做了最大的一桩功德事情,也是举世没有人能跟她相比的,她提供讲经的道场,让我们在这个道场讲台上三十年不中断,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是在今天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人。其他不管她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不闻不问,单单这一桩功德是全世界人的榜样,是全世界人的模范,谁能做得到?她往生之后,她的儿子将图书馆收回,我们不能不离开。看上去这是一桩不好的事情,但是你细细去想,这个事情做得太好了;要不是他这样做,我们决定不能够离开图书馆,我们不能离开图书馆,此地培训班就办不成,联合不同的宗教族群这个事情也办不成。所以高贵民这个作法是逆增上缘,他这么一做,这两桩事情促成了。他要继续像他母亲一样的护持,我们今天还是在台湾讲经,我们的听众还只有一百多人,哪里像在这个地方听众有一、两千人?不可能。也不可能办培训班,为什么?中国的这些同学不可能到台湾去,两岸现在没通。所以馆长得诸佛护念,龙天威神加持,也加持他的儿子,教他儿子这样做,使我们替佛教、替一切众生,能够做的牺牲奉献更扩大,再向上提升。所以我们对于高贵民非常感激,我们没有丝毫怨恨的心,非常感谢,他做得非常正确。诸位想想,你就懂得,你就明白。
他不这么做,我不可能到新加坡来。我这个人一生重视道义,人不能没有义气,图书馆那个小道场,我们三十年的时间苦心经营,那是我们发迹的一个根,决定不能够离开,决定不能够忘本。我的一生对于我有恩德的人,我终身不忘;只要他对我有一天的恩德,我都不会把他忘掉。最简单的例子,有同修送一盆花来给我,这是恩德;花会谢,我一定照几张照片,永远存到,永远留念他,他什么时候送一盆花给我,我是这么一个人。所以要想我离开图书馆,简直不可能的事情;他这个方法,叫我不能不离开。所以一切都是佛菩萨最妥当的安排。
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有跟佛一样恭敬的心来看待,这是学佛、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理。一定要把内心里面,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连根拔除,希望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做到纯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才是「众福海」,这是「佛力能生普令净」,我们真的得到受用了。佛的这几句话,我们也真的懂得了,理解了。
『佛能开示解脱处』。「解」,解除我们的烦恼,解除我们的习气。我们常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佛的教诲能帮助我们解除。「脱」,脱离苦难,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解是从因上说,脱是从果报上说。如果没有佛菩萨的教导,我们哪里懂得?换句话说,我们心里面的烦恼情结永远没有办法解开,生死苦海永远无法脱离,这一定的道理。于是我们就晓得了,怎样学佛。学佛一定要从经教里面学习,佛陀在世,我们许多疑难的问题可以向释迦牟尼佛求教,佛灭度之后,法宝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法宝是经典。
经典我们看不懂,不能解其义,求教于有修有行的人。真正有修有行不分在家、出家,如果我们要一定执着非出家人不可,那你就错了,在家有修有证的大德不少。那我们出家人能不能向在家人学习?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在世,就示现给我们看,把这个问题给我们澄清了。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大居士,维摩诘居士。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维摩居士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须菩提、舍利弗、目犍连,这都是著名的大弟子,常常去听维摩居士讲经。听经的时候,也是见面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没有两样。这一种示现就是告诉我们,求学只跟有德行的人去学,不论他是在家、出家。如果说他是在家,他身分就低了一等,错误了,佛法是平等法。低了一等是你烦恼起现行,你自己要觉悟。普贤行,你就更不能修了,普贤行完全是清净心、平等心修的。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这是在家居士,他创办一个佛学院,这在中国佛教史上都很有名的,「支那内学院」,这个学院里面就有不少出家的法师是他的学生。他在院训里面,这个院训我看过,大声疾呼「佛法是师道」,要认识清楚。师道里面,老师第一大。不论他是在家、出家,是男女老少,只要他居老师的地位,他就是第一大。我们身是出家人,受过三坛大戒,但是是学生,见到老师就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尊师重道。三福里头第二句讲的,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这个是在家人,或者是在家女众,或者是这个女众还是个年轻人,只要她是老师,我跟她学,我就把她看作佛一样。这一桩事情,密宗里面比显宗做得如法,密宗上师第一。这个上师是个在家女众,如果我要跟她学法,必须按照规矩来。密宗做得比显宗如法,好的一面我们要学习。
显宗现在严重的问题就是自尊自大,所以显教今天是一落千丈,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要多想想。不肯学习,对于认真学习的人,不但不护持,还嫉妒,还想尽方法来破坏。这正是《楞严经》里面所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佛不是不知道,佛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现象了如指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佛的真实智慧。我们学佛,唯有多多的读诵大乘,深解义趣,依教奉行,我们才能得真实利益,才能够不受群魔的干扰。我们一心向道,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是坚行阿修罗王他所修学的法门,在此地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