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觉照的心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9

觉照的心—一 海涛 辑

1.修行的要点之一就在于思维。不思维,智慧就不会生起。佛陀教导我们去思维并测试事物,直到能够亲自清楚地认知为止。唯有如此,我们才有一个合宜的皈依处。

2.佛陀从来没有教导我们去皈依那些自己看不到或做不到的事物。

3.我们必须思考:该如何运用觉照与觉知,时时向内观察。因为没有其他人能代替我们认识这些,我们必须亲自去认识。

4.当事物湿软时,就会流走;当事物坚固不动时,就不会流动。当心虚弱而没有力量时,总是随时像水一样可以流走;可是当心有觉照与觉知时,当心是坚固而且具有真实努力的时候,就能抗拒烦恼之流。

5.约束感官的目的,在于去看看这颗心的活动,也就是眼、耳、鼻、舌与意的感官触是如何地转变成其他感受。

6.如果你真的想从痛苦中解脱,就必须付出真实的心力去修行。你必须放下,从外在的事物开始,然后向内用功。你必须让自己从追逐诱人的喜悦那种迷惑中解脱。

7.如果要放下任何事物,首先必须看到它的过患。如果你只是告诉自己「放下,放下」,心并不会轻易服从。你真的必须从这个紧抓不放的事物上看到过患,之后心才会自己放下。

8.就好比用手紧握着火,当你感受到炙热时,便会自行放开,再也不会想要抓取了。看清楚执着的过患,你就能真正放下。

9.贪爱的病毒就是让我们继续轮回生死的因素。贪爱感官乐的过患,很难察觉出来;可是更微细的东西,譬如像觉得有一个「我」的我执之心,就更不容易看出它的过患了。

10.当强而有力的欲望生起时,要运用你的坚忍力将欲望停住。当你能够忍耐一阵子之后,洞见就会得到所需要的力量,培养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么做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忍耐的价值,这真是一个好东西!

觉照的心—二 海涛 辑

1.一颗没有自己的家的心,也就是一颗没有以正法为家的心,必然跟烦恼同住。当烦恼生起时,心便去追逐;一旦这个烦恼消失了,另一个烦恼又在那儿生起,于是心又去追逐那一个了。因为心没有自己的住处,只能四处游荡胡为。

2.了断烦恼与痛苦的修炼,是一种高层次、渐次的修行,就好比耕种前必须先整地,并令它井然有序,才能开始播种。不要以为你可以什么准备都不做就能够修行。

3.一旦你为了嗜好而生活,所想的就只是要得到事物,以满足自己的胃口。如果你在初步阶段不培养知足的或惭愧的心,要修炼高层次的法就会有困难。

4.在修行的起步阶段,必须学习在戒行的层面控制自己的言语与行为,才能将言语与行为保持在正常状态,平静且受着约束,这样,心才不会屈服于粗重烦恼的威力。

5.戒律是一种长远又宽阔的视野,它给予我们智慧,以超越欺伪、混乱的方式活在人间。戒律能让人看到善行与不善行之间的关系。

6.戒律是为觉悟的行为预留空间,它明白我们何时会有自私行为,何时又能无私地付出。它了解我们的作为所遭遇的障碍,并能运用适当的对治之道。

7.对这个世界的勇士菩萨而言,最基本对治消极的方法,就是散发出爱与慈悲的热力。

8.具有大悲心的人,即掌握了佛陀的所有教法。悲心不仅止于怜悯他人而已,悲心意指无人我区别地全然开展。

9.所谓的悲心是一种跟所有生物自然相连无区别的感受,你的经验我感同身受,我的体会你也感同身受,你我之间毫无差异。

10.行善时,就让它是与其本性相顺的善,而不要执着于认为「你」是善的这种念头。如果你执着于这个念头,就会引起其他更多的执着。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断除我爱执
下一篇:修行点滴
 觉照的心
 菩萨圆满无碍法门
 修行的基本
 四摄法无尽
 菩萨得愿圆满法门
 行禅指南
 一颗调柔的心 1-4
 禅修世界
 正命与正业
 修行随笔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Lankavatara Sutra - Chapter XIII. Nirvana[栏目:A Buddhist Bible]
 欲求解脱的心力和如理如法的修行[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显密融合[栏目:星云法师]
 楼宇烈教授为《元音老人》一书作序[栏目:楼宇烈教授]
 慧灯之光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之六[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菩提心和功德[栏目:雪漠]
 忏悔的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忏悔的意义[栏目:台湾屏东·慧广法师]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七十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前行讲记 第二百二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发心-四无量心-喜心[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学佛的基本认识 第三章 流传人间的佛法 第二节 佛教经律论的成立[栏目:庄春江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