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身安道隆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94

  身安道隆

  佛五百弟子中,有二须菩提,一为解空第一须菩提,一为著好衣第一天须菩提,前出长者种,后出王者种。所谓天须菩提者;因其五百世中,常生天上,受胜妙乐,而今下生王家,食福自然,未曾匮乏。其出家后,因不惯佛制出家众之约身守节,粗衣恶食,草蓐为床等淡泊生活,意念退返王家。

  一日,佛受波斯匿王请,天须菩提即诣佛所,辞退而还。阿难见此情况,即语之曰:‘君何辞意坚决,且住一夜,明日再论。’天须菩提曰:‘尊者屋舍,尤为简陋,如何可止?且至白衣家一宿,明当还归。’阿难曰:‘但愿君住,今当装饰住所。’于是,即往王宫,借用种种座具,幡盖香华,严饰皆备。天须菩提便于中止宿,由是以适身心,意便得定,加以反复思维四圣谛法,至后夜时,即证得阿罗汉果。

  翌日,阿难白佛,一夜之间,天须菩提已证圣果。佛语阿难:‘夫衣有二种,有可亲,有不可亲,若著好衣,益其道心,此可亲近。若损道心,此不可亲近也。是故阿难,从好衣得道,或从弊恶衲衣得道,所悟在心,不拘形服,所以称天须菩提,为著好衣第一也。’
  按:修学佛法者,著衣之好恶,并不在其道心之有与无,山林水边之苦行僧,游方参访之云水僧,其衣著等,诚够得上所谓‘衣云带竹,帽海鞋江,随身二斤半,一钵千家饭,’并不亚于佛世比丘之生活。观夫城邑聚落之布教师,大寺小庵之住持僧,其衣食住之富丽,与前者对比,何啻云泥之别。因之,有一份重外表者,赞叹前者道隆,讥嫌后者放逸,其实真明佛法者,了知道悟于内心,非拘泥于外表,如因衣物之好恶,有调摄身心。增进道业,则不妨随各人之所好,以应所需。所以佛化众生,观机设教,所谓‘法无定法,定法非法’,目的唯在了悟自心也。

  《涅槃经》上有某比丘久行苦行,不得道果,后至佛所,佛命阿难,将其安住精舍,听任所需,未久即获圣果之故事,与此天须菩提之故事,可谓无独有偶。总之,修道者之资身之物,当崇尚随缘,勿以贪求为是。

 


{返回 法音集·佛教典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因泡悟幻
下一篇:爱为祸魁
 未雨绸缪
 念佛贵专
 戒之在色
 异熟果报
 放下解脱
 心忘罪灭
 身安道隆
 一月布施
 坚牢财库
 善恶果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略论法相义与唯识义异同[栏目:胡晓光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0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警世救人 功德无量(洪应明)[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贫苦时节,正好用功[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希望的方向[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禅不是哲学,而是……(阿部正雄著 王雷泉译)[栏目:王雷泉教授]
 洞山宗旨 六 介绍洞山五位的思想方法[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All About Change[栏目:Thanissaro Bhikkhu]
 “中观论”三字的意义(理净)[栏目:三论宗文集]
 我是新学员,来参加这一期的禅修,我能不能证到初果?[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