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没有怨恨的人
 
{返回 舍利弗的一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57


【没有怨恨的人】

在佛陀所住的祇园附近,有一群人聚在一起谈论舍利弗尊者高贵的品格,他们说: 我们高贵的尊者具有如此坚忍的功夫,即使人们骂他、打他,他也没有丝毫的忿恨。 

一位有邪见的婆罗门问道: 你们所说从不愤怒的人是谁﹖

当他们告诉他:「就是我们的舍利弗尊者」时,他反驳说: 那一定是没有人曾经激怒他罢了!

他们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婆罗门!

婆罗门说: 既然这样,我就来让他生气。

他们回答说: 你行,你就去激怒他

那婆罗门说: 看我的吧!我知道该怎么对付他。

舍利弗尊者进城托钵,那个婆罗门就从后面接近他,在他背上狠狠打了一下。舍利弗尊者说: 怎么回事﹖

甚至没有回头看一下,继续走他的路。

忏悔的火焰焚烧了这婆罗门的全身,他拜倒在尊者的脚前乞求宽恕,尊者温和地问他: 为什么呢?

懊悔的婆罗门回答: 为了要试验你的忍耐力,所以我打了你。

舍利弗说: 那好!我原谅你。

婆罗门说: 可敬的法师!如果您愿意原谅我,从今以后请您只在我家中用餐。

说完这些话,婆罗门就将尊者的钵接过来,而尊者也乐意交给他,他就带尊者回家并供养食物。

然而那些看到这暴力事件的人们群情激愤,他们带着木棍和石块拥到婆罗门家前,打算要杀他。当舍利弗尊者和持着钵的婆罗门出现时,他们喊叫着: 敬爱的法师!叫这婆罗门过来!

尊者问: 诸位居士!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答说: 这个人打你,我们要给这家伙应得的惩罚!

舍利弗说: 但你们是什么意思﹖究竟他打的是你们还是我﹖

他们回答说: 是您,敬爱的法师。

舍利弗回答: 如果他打的是我,我已经原谅他了,你们回去吧!

就这样他遣散了人群,也准许那婆罗门回家,然后伟大的尊者平静地走回僧院去。

这件事记载于《法句经》的注释中,佛陀便是在这情况下说了《法句经》的第三八九和三九○偈。在这些偈颂里,记载着佛陀认为成为婆罗门的定义,也就是正直的行为更胜于血统或阶级。 别让人殴打婆罗门,

也别让婆罗门反击,

殴打婆罗门的人多么可耻!

反击的婆罗门更加可耻!

限制心远离可爱的婆罗门,

他的收获实在不小,

想伤害人的念头消失得有多快,

痛苦的消退就有多快。

──《法句经》第389, 390颂 [38]

◎奉沙弥为师 舍利弗尊者的谦虚和他的忍耐力一样伟大,他愿意接受任何人的指正,而且不仅是认错,甚至满怀感激。在《天子相应.须尸摩经》的注释中(Devaputta Samyutta, SusIma Sutta)说到一个故事:有一次,由于一时疏忽,尊者底袍的一角掉了下来,一个七岁的沙弥看见了就指给他看,舍利弗尊者立刻站到旁边将袈裟整理成如法的样子,然后双手合掌站在沙弥面前说:「老师,现在正确了!」 (27)

关于这件事,在《弥兰陀王所问经》中也有说到,而这些偈颂被认为是舍利弗尊者所撰: 七岁的小孩,今日才出家,

若他愿教我,我低头接受,

只要看见他,热切尊敬他,

一次又一次,敬奉为老师。 [39]

◎佛陀的责难

有一次,佛陀温和地责备了舍利弗,因为他没有完全传达佛陀的教诲。一位名叫「陀然阇尼」(Dhananjani)的婆罗门躺在病床上,在他临终前,舍利弗尊者来探视他。尊者思考着婆罗门都是一心一意在梵天界 (即与梵天合一) ,于是教导此垂危的婆罗门,透过梵天住(Brahma-vihara) [40] 来达到梵天界,据说后来这位婆罗门真的转生于梵天。

当舍利弗尊者回来时,世尊问他: 舍利弗!为什么当你还可以做得更多时,却教陀然阇尼婆罗门忆念较劣等的梵天界,然后从座起身而离开他了呢﹖

舍利弗尊者回答说: 因为我想:「这些婆罗门都是一心在梵天界」,难道我不应该指引陀然阇尼婆罗门与梵天合一吗﹖

佛陀说: 舍利弗!陀然阇尼婆罗门已经命终了,而他也已经生在梵天界了。

这个故事在《中部》第九十七的《陀然经》中(Dhananjani Sutta) [41] 可以找到,它有趣的地方是在于说明对一个可以完全止息轮回的人,投生于劣等的梵天界是不恰当的。佛陀有时也会单单指出通往梵天之路,例如《三明经》(Tevijja Sutta)所提到的;但这次很可能世尊看出陀然阇尼适合接受更高的佛法,而舍利弗尊者缺少他心通的能力(lokiya-abhinna),所以无法辨识出这个事实。结果是陀然阇尼必须在梵天界住上无以计数的时间,而且必须再转世为人才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舍利弗尊者另一次受到温和地责备,是当他问佛陀为何过去某些佛的圣教(Sasana)不能留传长久时。佛陀回答说:这是因为那些等正觉者不太宣讲佛法,没有为弟子制定学处,也没有诵出波罗提木叉(Patimokkha)。舍利弗说:现在就是世尊制定学处和诵出波罗提木叉的时候了,这样佛法的慧命才能长存。佛陀说: 舍利弗!随它去吧!如来知道如此做的适当时机,除非僧团出现腐败的现象,否则世尊不会为弟子们制定学处,或是诵出波罗提木叉 (28) 。

弟子对圣教是否能长久住世的关心,是舍利弗的特性,同时也是佛陀的特性,只是佛陀不希望制定学处,除非是到了绝对必要的时候。佛陀接着解释说:当时僧团中最浅学的成员已是一位预流者(或许舍利弗尊者并不知道这个事实),所以还不需要为比丘的生活建立规范。

《车头聚落经》(Catuma Sutta) (29) 记载尊者被世尊训诫的另一事件。本经的注释告诉我们,一大群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尊者新收的僧众,跟随两位尊者首次去顶礼佛陀。到达之后,他们分到了住处,就开始与车头聚落的住众聊天,佛陀听到了吵杂声,就召集常住众询问怎么回事,他们说是新到的比丘所引起的骚动。经文并没有说这些来访的比丘是否在场,不过他们应该是在的,因为佛陀告诉他们: 出去!比丘们!你们走吧!你们不该和我在一起。

这些新出家的比丘们就离开了,但有些人为他们说情,使他们获准回来。

那时,佛陀问舍利弗尊者说: 舍利弗!当我打发这群比丘走时,你怎么想﹖

舍利弗尊者回答说: 我想:「世尊不想挂心此事,而且想要安住在当下快乐的境界中,所以我们也不要挂心此事,而且要安住在当下快乐的境界中 [42] 。」

佛陀说: 好了!舍利弗!千万不要再有这样的想法!

然后佛陀转向摩诃目犍连,问他同样的问题。摩诃目犍连回答: 当世尊遣退那些比丘时,我想到:「世尊不想挂心此事,而且想安住在当下快乐的境界中,那么我和舍利弗尊者应该照顾比丘僧团。」 说得好!目犍连!说得好!

世尊说: 要不是我,就是舍利弗或目犍连应该照顾比丘僧团。

这经文的叙述,缺少些可以使这故事的全部意涵更容易了解的细节,因而难以完全明白它全部的含意,但由于被遣退的比丘们是舍利弗和摩诃目犍连的弟子,舍利弗尊者很可能是要表示对他们的不悦,并以他的冷漠来指出他们行为失当之处。

◎毁谤与诬陷

有一次,当佛陀住在祇园时,舍利弗尊者变成诬陷的受害者。这件事发生于雨季结束后,尊者向佛陀告假,带着他随行的比丘众外出游方,许多比丘也向舍利弗告假,在请他们离开时,舍利弗会叫那些他认识人的姓名。其中有一位比丘,尊者不知道他的姓名,但一股强烈的欲望在他心中升起,他认为大弟子在离开时,应该要叫他的名字。

然而,在一大群比丘中,舍利弗尊者并未给他这个殊荣,这个比丘觉得受到屈辱,他想到:「他没有像招呼别的比丘一样招呼我」,因而起了怨恨舍利弗尊者的念头。就在此时,恰好尊者的袈裟边缘碰到他,这更增加他的委曲感,他到佛陀面前抱怨说: 世尊!那舍利弗尊者一定私下想:「我是大弟子。」他打了我一记,还差点毁了我的耳朵,而且打了我之后,连道个歉也没有就出去游方了。

佛陀叫舍利弗到他面前,就在此时,摩诃目犍连和阿难尊者知道这诬陷的事将要被揭发,就召集了所有僧众,他们俩喊道: 比丘们!来啊!当舍利弗尊者见到世尊时将作狮子吼 (30) !

然后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当世尊询问尊者时,他没有否认这项指控,而是说: 啊!世尊!一个人如果不能坚固地就身观身而住时,这样的人可能会伤到同修的比丘,而且不道歉就离去。

接着舍利弗尊者作狮子吼,他将自己的无瞋比作是能忍持一切无论是净或不净事物的大地;他平静的心,就有如去角的水牛、卑微的旃陀罗(Candala)青年;又如水、如火、如风;亦如罪恶的去除;他将自己色身所感受到的苦恼,比作是蛇和尸体的苦恼,而维持色身就如维持赘肉一般。他用九种譬喻来说明自己的德行,而大地因他真实的言语而震动了九次,所有的会众都因他发言的庄严力量而感动。

当尊者宣说他的德行时,不当地诋毁他的比丘受到良心的谴责,立即跪在世尊跟前,承认他的毁谤并认错。于是佛陀说: 舍利弗!原谅这愚痴的人,以免他的头裂成七块。

舍利弗回答: 尊贵的佛陀!我完全原谅这位可敬的比丘。

而且,他双掌合十地说: 假如我有冒犯之处,也希望这位可敬的比丘能原谅我。

他们就这样和解了,其它的比丘们充满了敬佩地说: 兄弟们!看尊者多么卓越的善行!他对这说谎、中伤他的比丘既不生气,也不怨恨,反而谦卑地向他屈膝,尊敬地伸出双手,并请求他的原谅。

佛陀说: 诸比丘!要舍利弗或像他这样的人心怀瞋恨是不可能的,舍利弗的心就像大地;就像门柱般安稳;就像一池静水。 无瞋似大地,安稳如门柱, 心似清净池, 如是德高人,不再受轮回。 (31)

另一件发生在早期僧团的类似事件,就没有这么圆满的结局了,因为毁谤者拒绝认错。他是一位叫拘迦利迦(Kokalika)的比丘,他面见佛陀并造谣中伤二位大弟子说: 世尊!舍利弗和目犍连有不良的意图,他们被邪恶的野心所支配了。

世尊答道: 不要这么说,拘迦利迦!不要这么说!对舍利弗和目犍连要有友善和信任的想法,他们有良善的行为,而且值得亲近!

但这误入歧途的拘迦利迦并没有把佛陀的话听进去,他坚持他的诬告,不久后他整个身体长满了脓疮,不停地溃烂直到死于此症。

这个故事广为人知,并记载于「经藏」中,如《梵天相应》第十(Brahma Samyutta) [43] 、《经集‧大品》第十(Maha vagga, No.10) [44] 、《增支部》(V.170)和《陀伽利耶青年本生经》(Takkariya Jataka, No. 481) [45] 。比较以上的两个事件,显示出忏悔的重要性。无论是舍利弗或摩诃目犍连尊者,对于拘迦利迦的敌意都没有丝毫的恶念,就算他向他们两位道歉,对这两大弟子的态度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对犯错的比丘本身却有帮助,可以使得他避免受到恶业所招来的恶果。以邪恶对付清白的人将受到邪恶的反击,所以拘迦利迦因他自己的行为,而被自己判决、惩罚。

【注】
(27)
这和在《长老偈》的注释中,所提到与舍利弗有关的偈颂略有不同。

(28)
见巴利律「波罗夷」前言的章节(见《汉译南传》vol. 1, p. 9-12)。

(29)
《中部》,67经(Majjh. No. 67),《汉译南传》vol. 10, p. 227。

(30)
「狮子吼」(sIha-nada)是一种语气强而有力,且带有信心的说话方式。

(31)
《法句经》v. 95(见《汉译南传》vol. 26, p. 22)。

 

 

【译注】
[38]
见《汉译南传》vol. 26, p. 53。

[39]
见《汉译南传》vol. 64, p. 239。

[40]
即四梵住: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41]
《陀然经》,见《汉译南传》vol. 11, p. 198。

[42]
即「现法乐住」,为安住于现前的法乐之意,得四增上心法者(四禅那)有现法乐住。《大毗婆沙论》卷26列举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三菩提乐等四种现法乐住;又此现法乐住唯限于色界四静虑,不通于近分及无色界。见《佛光大辞典》p. 4726下。

[43]
见《汉译南传》vol. 13, p. 251。

[44]
见《汉译南传》vol. 27, p. 183。

[45]
见《汉译南传》vol. 37, p. 118。

 


{返回 舍利弗的一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章 彼岸 偿还最后的债
下一篇: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尊者的亲人
 附录二 向智尊者略传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友谊
 附录一 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遗骨略记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没有怨恨的人
 第一章 出生至证得阿罗汉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成就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救助者
 第四章 与舍利弗有关的经典
 前言
 第三章 彼岸 偿还最后的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02.若知心不可见,佛何以故说如实知不可见心?[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十牛图颂[栏目:惟觉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