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附录一 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遗骨略记
 
{返回 舍利弗的一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03

【附录一】
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遗骨略记
 

 在波帕尔(Bho-pal)的桑淇山上,有十座佛塔遗迹,它们是印度当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从建筑风格和雕刻看来,它们总被认为是属于佛教艺术全盛时期的产物,而大多数石刻纪文的文体则显示出它们属于阿育王时代,也就是公元前三世纪中叶的建筑。这些遗迹有的仍然保存良好,有的则为岁月风化成石块与土丘了。

 当中的一个,即现在有名的「第三塔」,也就是亚历山大.康宁汉先生(Alexander Cunningham)于一八五一年发现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遗骨之处。几乎是同时,在沙塔达拉(Satadhara)的塔中,也发现了这两位伟大阿罗汉的遗骨,这座塔距离桑淇约六英哩远。

 从桑淇山上的塔中心部分,向下挖出了一个直立的坑道后,康宁汉发现了一块大石板,长度超过五呎,坐南朝北地陈放着。在石板之下则发现了二个灰沙岩的箱子,每一个的盖子上都以婆罗米文(Brahmi)[1] 刻着简短的纪文;南边的箱子写着「舍利弗的」 (Sariputtasa,舍利弗的遗骨) ,而北边的则刻着「摩诃目犍连的」 (Maha-Mogalanasa,摩诃目犍连的遗骨) 。

 最南端的箱子中有一个大而浅的白色滑石棺,超过六英吋宽、三英吋高。石棺表面坚硬且光亮,这在车床上被制成的箱子,无疑是个精美的作品。在石棺的四周有许多檀香木的碎片,相信是来自于火葬时所用的木柴。在石棺里的遗骨旁,发现了许多宝石。这石棺保存了尊者舍利弗的一截遗骨,长度不超过一英吋。

 石箱的北边有另一个滑石棺,和舍利弗的相似,只是比较小,表面也不那么坚硬,当中有两截摩诃目犍连尊者的遗骨,其中较大的长度不超过半英吋。

 每一个滑石棺盖的内侧都用墨水写下一个字母:在南边的是「Sa」,代表舍利弗;而北边则是「Ma」,代表摩诃目犍连。

 依康宁汉的描述:「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为佛陀的大弟子,且通常被称为他的左右手。因此在他们入灭后,遗骨也依他们生前在佛陀左右边的方向而保存下来。 (1) 」从此事实也可说明佛陀习惯面向东而坐。

 在沙塔达拉的塔中,康宁汉注意到的是被地方称为「佛陀遗迹」(Buddha BhitA)之处。在那儿,他发现了两个淡杂色的滑石棺,如同在桑淇的一般,他们也相对地被刻上「舍利弗的」(Sariputtasa)和「摩诃目犍连的」(Maha-Mogallanasa)等字。这个塔有被强盗破坏过的痕迹,但遗骨并未被动过。康宁汉似乎是个很有能力的考古学家,他对任何事物都留下了详细的报告,他的挖掘为这些塔以及其它古物带来了光明,而且也是因为他,遗骨的真实性无疑地被建立了。

 从两座塔所出土的遗骨被运到英国,安置在维多利亚和亚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中,但是康宁汉对石棺的描述和实际放置遗骨的箱子间的差异,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或是某个人将桑淇的遗骨迁移到沙塔达拉的石棺中,而桑淇滑石棺的情况到底如何,就无法确知了。

 神圣的遗骨被保留在维多利亚和亚伯特的博物馆,直到一九三九年摩诃菩提协会(Maha Bodhi Society)要求英国政府让它们返回印度。这请求立刻被接受,但由于那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基于安全的考量,实际的迁移活动延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四日。那一天,它们在维多利亚和亚伯特博物馆中被交到摩诃菩提协会代表的手中,而开始了回到故土的旅程。

 在回到印度之前,这些遗骨被带到锡兰,它们在那儿得到极大的尊敬和全面的欢喜。一九四七年的两个半月中,他们在可伦坡博物馆中展示并接受大众的礼拜。据估计,超过二百万的民众曾向它们致敬,人群中不只是佛教徒,印度教、天主教、回教徒等亦加入朝拜的行列。(2)

 在回到为了再度奉祀它们而在桑淇所建立的新寺院之前,下一个旅程是去加尔各答(Calcutta)。在那儿,也为了让大众礼敬遗骨,而在摩诃菩提协会印度总部的法王寺(Dharmarajika Vihara)展出遗骨,而同样的宗教朝拜盛况也在那儿出现。在二个星期中的每一天,从早到晚,人潮不断地排着队经过安奉遗骨的圣地。大部分的朝拜者是印度教徒,但也有多数是回教徒,人们所表现出的虔敬实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许多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向伟大印度之子的遗骨致上敬意。

 接着缅甸也提出遗骨应在该地展览的要求,这请求被欣然地接受了,该国以古老的盛典和宗教热情欢迎它们。为了让缅甸的每一个人都有朝拜遗骨的机会,他们安排了河流之旅,沿着伊洛瓦底江(Irrawaddy),从曼德勒(Mandalay)一直到仰光(Rangoon)。运载遗骨的轮船伴随着饰有缅甸传统风格的小船,在每个沿河的城镇上岸,并在当地主要的寺庙接受大排长龙的朝拜人潮。在此同时并举办法会,吸引了邻近村落无数的群众前来诵经及闻法,这样的活动通常彻夜地进行着。

 之后,在尼泊尔和拉达克政府(Ladakh)的请求下,遗骨也曾在该地展览。

 在遗骨回到印度之后,缅甸政府要求遗骨的一部分应由缅甸保管,摩诃菩提协会同意了这项请求,于是缅甸首相亲自前往加尔各答迎接它们。一九五○年十月二十日,遗骨正式转送到他手上。分给缅甸的遗骨后来被安奉在靠近仰光的世界和平寺(Kaba Aye Zedi)中,该寺建于第六次佛经结集之处。遗骨安座及寺院落成的典礼,从一九五二年三月五日一直进行到十一日。

 另外有一部分遗骨送给锡兰,并被安置在摩诃菩提协会锡兰分会所建的新寺院中。在笔者撰写的这一年,它们被放在可伦坡摩诃菩提协会的寺中,等待建筑的完成。

 一九五二年的十一月三十日,在为了迎接它们而建的新寺——支提耶山寺(Chetiyagiri-VihAra)完成时,其余的遗骨顺利地安奉于桑淇。在那儿,它们成为每个佛教国家的朝圣者最尊敬的对象,也使人永远地缅怀那些遵奉佛陀教法,而达到最高果位的生命。

【注释】
(1)
 见《比尔沙佛塔》(Bhilsa Topes) p. 300。
 
(2)
 见《桑淇里令人瞩目的事》(The Cynosure of Sanchi)p. 28。 
 

【译注】
[1]
 波罗米文(Brahmi):为一种文字体系,除佉卢(kharostI)文字外,是所有印度文字的祖先。它的形成可追溯至公元前八世纪或公元前七世纪,当时闪米特人(Semitic)把这种文字传给印度商人。(见《简明大英百科全书》vol. 3, pp. 379-380,台北,台湾中华书局,民77年5月)

 


{返回 舍利弗的一生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附录二 向智尊者略传
下一篇:第五章 《本生经》中的舍利弗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友谊
 第三章 彼岸 《支罗经》的记载
 附录二 向智尊者略传
 前言
 附录一 舍利弗与摩诃目犍连遗骨略记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没有怨恨的人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救助者
 第四章 与舍利弗有关的经典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成就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尊者的亲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条买不到糌粑粥[栏目:用好你的富缘·嘎玛仁波切]
 烦恼沉重是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呈现的最大障碍[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为什么学佛 第一章 心 2.确实有却看不见的心[栏目:能弘法师]
 二七○ 枭本生谭[栏目:第三篇]
 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金刚乘灌顶[栏目:大手印教言·催动空行心弦]
 我们还能为法显大师作些甚麽──国际合作丝路研究计划报告书草案[栏目:李志夫教授]
 在修学的过程中,看别的经典好处很多,可以天天念诵吗?这样算不算夹杂,或是对本传承缺乏信心?[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第九册 佛教问题探讨 第十二课 人生[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九册]
 须菩提长者[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悟:禅宗的存在价值[栏目:铃木大拙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