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更殊胜的沙门果
 
{返回 菩提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18

更殊胜的沙门果          
       
40. 大王,谛听及谨慎注意

注:在此,「谛听」一词是避开耳根方面散乱的命令;「谨慎注意」则是加强注意、避开意根方面散乱的命令。前者是为了避免对文词的曲解;后者是为了避免对义理的曲解。借着前者,佛陀吩咐听者聆听佛法;借着后者,吩咐听者将所聆听的法谨记在心、仔细思惟法等等。借着前者,佛陀显示:「此法具足文词(sabya¤jano),是故应当听闻。」借着后者,佛陀显示:「此法具足义理(sàttho),是故应当谨慎注意。」或者「谨慎」(sàdhuka§)一词可以与(「谛听」及「注意」)两词合在一起解释,如下:「由于此法在教义方面深奥、在教法方面深奥,因此应当谨慎谛听;由于此法在义理方面深奥、在通达方面深奥,因此应当谨慎注意。」

41. 在此,大王,如来出现于世间

注:有三种世间,即:器世间、有情世间、行世间。这里的世间是指有情世间而言。当如来出现于有情世间时,他不会出生于天界或梵天界,而只会出生于人界。他不会出生于人界里的其它世界系,而只会出现于此世界。他不会出生于此世界的其它地方,而只会出生于中区(北印度)。不只如来是如此,辟支佛、上首弟子、八十大弟子、诸佛之父母、转轮圣王、以及其它卓越的婆罗门与居士也都只出生于此地。

从如来(在证悟的前夕)接受善生(sujàtà)供养的蜂蜜与奶饭起,到他证悟阿罗汉道这段时间,称为如来「正在出现」;在他证悟阿罗汉果时,称为「已经出现」。或者从他出家、或从(他从)兜率天(下降)、或从他在燃灯佛(Buddha Dãpankara)足下(发成佛之愿)起,到他证悟阿罗汉道,这段时间称为「正在出现」;证悟阿罗汉果时称为「已经出现」。在此,「出现」一词指的是第一种说法中所解释的已经出现的情况。因此,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如来已经出现于世间。」

 

他以亲身现证的智慧了解

注:这句话排除了推理的智慧等。

疏:推理的智慧、相似的、暗示的意义等都被排除了,因为诸佛世尊只有一种智慧,他们透过无碍慧根的作用,而以直接的认知来明了一切。

 

这个有诸天、诸魔、诸梵天等的世间

注:在这里,「诸天」一词包括欲界天里下面五层天的天神。「(有)诸魔」一词包括欲界第六层天的天神。「(有)诸梵天」一词包括梵天的随从等。「有诸沙门与婆罗门」包括敌视、反对佛教的沙门与婆罗门,以及真正平息与排除诸恶的沙门与罗婆门[42]。「这个世代」一词包括有情世间。「有诸王与人」一词包括传统的天(即国王)及其余的人[43]。如此,这里前三个(形容世间的)词包括了有情世间及物质世界;「世代」及它的两个形容词则只包括有情世间而已。

另一种解释法:谈到「有诸天」就包括了无色界的天神;谈到「(有)诸魔」就包括了六层欲界天的天神;谈到「(有)诸梵天」就包括色界梵天的天神;谈到「有诸沙门与婆罗门(的世代)」等就包括有传统的天(国王)及四种姓阶级的人间,或者包括其余的所有世间众生。

再者,借着「有诸天」一词,佛陀谈到他明了整个世间,以最高的一界来划分。〔因为在五趣当中,天趣的诸界是最好的。其中,由于无色界具有特别的素质,因此更为殊胜;这些素质例如:免除烦恼之苦,具有安宁、崇高、不动的住处,以及寿命极长。〕然而,有些人可能会想:「魔王的神通广大──他是六层欲界天的统治者。难道佛陀也明了他吗?」为了去除这些人的疑惑,佛陀说:「(有)诸魔」。另外有些人可能会想:「梵天的神通非常广大,他能够以十指放光遍照一万个世界系,而且他享用无比的禅那之乐。难道佛陀也明了他吗?」为了去除他们的疑惑,佛陀说:「(有)诸梵天」。然后有些人会想:「有许多反对佛教的沙门与婆罗门,难道佛陀也明了他们吗?」为了去除他们的疑惑,佛陀说:「有诸沙门与婆罗门」。如此显示他明了最殊胜的阶层之后,佛陀说:「有诸王与人」显示他也明了其余的世间众生,借着其中最殊胜的份子即传统之天(诸王)及其余人类来划分。这是借着心态来陈述用词的顺序。〔借着他人的内心倾向。〕

然而,古代的大德说「有诸天」一词是指天神以及世间的其余众生;「(有)诸魔」是指诸魔以及世间的其余众生;「(有)诸梵天」是指梵天以及世间的其余众生。因此,佛陀以这三词来包含三界的一切众生,而用三个不同的观点来描述。然后以接下来的两个词──「这个有诸沙门与婆罗门、诸王与人的世代」──再次涵盖整个世间。如此,就以这五个词,由不同的观点来描述整个三界。

 

他说法初善、中善、后善等

注:基于对众生的大悲心,世尊甚至离开无比的独住之乐,而为众生说法。无论他说的多或少,所说的法都具有初善、中善、后善等特质。他使所说的法在开始、中间与结尾都完美、悦耳、无瑕。

(个别)一次说法(desanà)有开始、中间与结尾,而整期教化(sàsana)也有开始、中间与结尾。就一次说法而言,即使在一首四行偈中亦然:第一行是开始,接着的两行是中间,最后一行是结尾。在讲述单一组含义的经中,前言是开始,「世尊如此开示之后」这一句是结尾,这两者之间的部份是中间。在讲述多组含义的经中,第一组含义是开始,最后一组含义是结尾,二者之间的──无论是一、二或多组含义──是中间。

就一期教化而言,戒、定、慧是开始,因为经上如此说:「什么是善法的起点呢?那就是净戒与正见。」(《相应部》47:3/V.421)然后经上又说:「诸比丘,如来证悟中道。」(《相应部》56:11/V.421)因此圣道是中间。而结尾是圣果与涅槃。在下列这段经文中,圣果被称为结尾:「这是梵行生活的目标、实质、结尾──(不可动摇的心解脱)」。(《中部》29/i.197)而在下面这段经文中,涅槃被称为结尾:「贤友毗舍佉,梵行生活导入涅槃;涅槃是梵行的最终归趣,涅槃是梵行的结尾 。」(《中部》44/i.304)

此处经文所说的是指说法的开始、中间、结尾,因为当世尊说法时,一开始他先说持戒,中间说行道,结尾说涅槃,因此经上说:「他说法初善、中善、后善。」 其它法师说法时也以如此的方式说。


具足义理与辞句(sàttha§ sabya¤jana§)

注:有些人说法时谈论有关食物、男人、女人等的解释,如此不是「具足义理」的说法;世尊舍弃那些说法,而教导四念处等法,因此他说法「具足义理」。

有些人说法时缺乏各种完整的辞句,或各种发音混淆,如此称为「不具足辞句」的说法;世尊说法时辞句完整,各种发音分明不含糊,因此他说法「具足辞句」。


彻底圆满与清净

注:它是「彻底圆满」的,因为在它之中没有什么欠缺,也没有什么过度,不需增加,也不需减少。它是「清净」的,因为没有腐败。如果有人存着想要获得名誉及供养的心来说法,那么他的说法是不清净的。而世尊说法全然不在意世间的得失,他以慈悲柔和的心,充满为他人福利(之愿),以令他人解脱的心而说法。〔即内心存着使他人从一切烦恼与轮回之苦中超脱出来的悲愿。〕因此他教导清净的法。


他显示梵行

注:(诸经文中)提到的「梵行」(brahmacariya)有下列的含义:布施、服务、五戒、四无量心、不行淫、满足于自己的结婚伴侣、精进、布萨戒、圣道及整个教法[44]。在此,它是指教法而言。所以,应当如此理解这段经文:「他说法初善等……彻底圆满与清净。他如此说法以显示梵行,即包含(戒、定、慧)三学的整个教法。」


42. 平民、或平民之子

注:为什么佛陀先提到平民呢?因为他们谦卑,而且占大多数。一般而言,由剎地利家族出家的人会因为家世显赫而感到骄傲;由婆罗门家族出家的人会因为博学咒文而感到骄傲;由贱种出家的人会因为出身低微而无法妥善自立;而耕田的平民小孩腋下流着汗水、背上的汗迹闪闪发亮,他们没有前述的那些骄傲,因此是谦卑、不骄慢的。他们出家后不会傲慢自大,而会尽全力学习佛陀的所有教导,修行观禅,证悟阿罗汉果。而且,由其它种姓家庭舍俗出家者的人数不多,由平民家庭出家者则人数很多。因此,由于平民很谦卑而且占多数,所佛陀先提到他们。


在家生活是狭隘的、是尘扰之途

注:即使只是一对夫妇,住在广长一百由旬的庄园里,六十腕尺的房子中,在家生活仍然是狭隘的。这是因为在家生活涉及障碍(如贪欲等)与妨碍(如田园、土地等)。这是「尘扰之途」,即贪欲等尘劳生起之路。


出家则有如旷野一般开阔

注:出家生活有如旷野是因为不受障碍。即使出家人住在门窗关闭、屋顶覆盖的尖顶小屋、珠宝装饰的宫殿、或天宫等,他仍然是不受障碍、无拘无束的。再者,在家生活是狭隘的,因为行善的机会少。那是尘扰之途,就像不受管制的土堆,是尘土聚集的地方,意即烦恼之尘聚集之处。出家犹如旷野,因为它给与人尽情行善的机会。


彻底圆满、彻底清净的梵行生活

注:三学的梵行生活是「彻底圆满」的,因为它要被履行到心的最后一刻,要被保持得完整无缺,即使只有一天的时间。它是「彻底清净」的,因为它要被履行到心的最后一刻,要被保持得丝毫不受烦恼污染,即使只有一天的时间。


44. 他拥有良好的身语业,活命清净

注:提到「正当的行为与行处」时,良好的身语业已经被包括在内了;然而,活命清净戒并不存在于天空或树梢,而存在于身体与言语的门户。因此,为了显示它生起的门户,所以经文中说:「他拥有良好的身语业」。由于他拥有这些,所以他的活命是清净的。


{返回 菩提长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戒律章节
下一篇: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第一种可见的沙门果
 八圣道之正念--通往觉悟的基石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意生身智
 佛陀与他的启示(联合国首次卫塞节庆祝典礼上的发言)
 佛法可以不提轮回吗?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观智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第一种可见的沙门果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外道六师及其教理
 沙门果经 II 注疏篇 正念与正知 III. 屈伸肢体时的正知..
 八圣道之正定--纯然的专注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导读(节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正见的种子[栏目:永海法师]
 佛堂讲话 第六辑 一、念佛要发菩提心[栏目:道源法师]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A 642经:叙述三无漏根。此三无漏根分别为未知当知根、知根与具知根(无..[栏目:界定法师]
 钟不敲不响 人不学不灵[栏目:净慧禅语]
 你的心王如何摆布你?[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欲求解脱勇士之心宝(夏坝仁波切 讲授)[栏目:夏坝仁波切]
 念佛的修法[栏目:林钰堂博士]
 心镜光明彻三界[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