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依止 第八章:免除依止
 
{返回 坦尼沙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10

第八章:免除依止

     根据《大品‧大犍度‧诵品8‧53之4段‧100页》受戒后达到五年戒腊的比丘,如果已经贤能通达,则可以免除依止。如果他尚未贤能通达,则必须继续依止。如果他一直无法贤能通达,则终其一生都必须依止。律注补充说:如果必须终身依止的比丘找不到贤能通达的上座比丘,则他必须依止贤能通达的下座比丘。
     要符合免除依止资格的所谓:「贤能通达」,比丘必须具备与合格依止师相同的许多条件,除了他不需具备照顾弟子的能力,以及戒腊最少五年这两项之外。在这里,律典并没有像判定依止师资格那样,分成理想条件与基本条件,然而,那样的分判法在此也是适用的,于是我们得以条列如下文。

理想条件
     比丘必须具备阿罗汉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比丘必须具备信心、惭耻、愧惧、精进、不失正念。比丘必须不违犯轻、重诸戒,并且具足正见。

基本条件
     比丘必须博学聪慧,娴熟通达僧、尼二部波罗提木叉(patimokkha),了解什么是犯,什么是不犯,什么是轻罪,什么是重罪,以及如何忏悔。最基本的条件是:在他受比丘戒之后,至少已达到五年戒腊。《大品‧大犍度‧诵品8‧53之5至13段‧100页》
     律注扩充此处「博学」的含义,说明比丘必须背诵:
1.两部波罗提木叉(patimokkha),比丘及比丘尼戒。
2.四种诵分(bhanavara):乃是祝愿吉祥的念诵,至今仍为锡兰比丘固定背诵的内容。
3.作为讲经说法的依据的经典。(律注举例:Maha-Rahulovada Sutta《大教诫罗喉罗经》〔中部‧62〕、Andhakavinda Sutta《暗陀迦频陀经》,以及Ambattha Sutta《阿摩昼经》〔长部‧3〕)。
4.三种回向祝福anumodana的念诵(随喜他人的功德):斋食用、喜事用(如:新居落成)、丧事用(如火化仪式)。
     律注补充说:比丘也必须明了僧团的各种羯磨规则,如:每半月布萨诵戒、安居后自恣等。并应熟知趋证阿罗汉果的止观禅修方法。
     这项对于:「博学」的定义并不是普遍地被接受,有些部派将它重新定义,这是另一个不同僧团会有不同见解的地方,明智之举是:只要自己僧团所施行的规约符合上述律藏中的基本要求,比丘就应该遵守奉行。
     一旦弟子免除依止之后,就不需再履行「弟子对依止师的义务」中所述的第4与第5项义务。

 


{返回 坦尼沙罗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依止 第九章:回复依止
下一篇:依止 第七章:暂时免除依止
 布施先行
 行禅: 动中之止
 一言蔽之论修持
 依止 附录 四大教法
 定的三层次
 慈悲的教育
 优婆夷清-那那容
 禅定在面对苦痛、疾病与死亡时的作用
 护卫禅
 正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周易禅解》看藕益大师的会通儒佛观(陈建华)[栏目:禅宗文集]
 二十一度母[栏目:手绘唐卡精品图集]
 心在哪里?如何变大、变小?[栏目:宽运法师]
 种善因得善果 (第五讲)[栏目:因果原理]
 佛家是怎么解释“不破不立”?[栏目:理净法师·问答集锦]
 相应76经 灭经[栏目:相应部 46.觉支相应]
 素食是健康长寿之本(陆忠培)[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八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1971 净土境观要门(元 怀则述)[栏目:净土宗人之著作]
 转识成智成就慧命[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