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空恩师讲《广论》66讲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1

  法空恩师讲《广论》66.20030430文字讲义

  阿弥陀佛,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做加行。(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一次殊胜的因缘聚集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研讨《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

在学修听闻讲说中破除一切内外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

  我们已经讲解到念死无常这一章了,并将念死无常的法义跟大家反复的宣说过了,同时根据原文讲解了正宗分共下士道念死无常中的未修念死所有的过患以及修习的胜利。我

们知道不修习念死无常对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过患,如法修持可以消除我们修行中的障碍,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修习的胜利、不修习的过患。

  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壬三 当发何等念死之心

  如何发念死的心呢?现在我们根据原文给大家讲述一下,首先我们看一下原文:

  原文:第三当发何等念死心者,若由坚著,诸亲属等增上力故,恐与彼离起怖畏者,乃是于道全未修习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发彼心。若尔者何?(如果不能生起念死心,则

)谓由惑业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于死。故于彼事虽生怖惧,暂无能遮(暂时没有办法遮止),为后当来世间义故,未能灭除诸恶趣因,未能成办增上生因决定胜因,

即便没亡而应恐怖。若于此事思惟怖畏,则于此等有可修作,能令临终无所怖畏,若未成办如是诸义,总之不能脱离生死,特当堕落诸恶趣故,深生畏惧,临终悔恼。《本生论》

云:“虽励不能住(励就是努力;住就是指使生命住)。何事不可医?(任何事情都不能改变死亡的事实)。能作诸怖畏(诸怖畏就是怯懦、怕死)。其中有何益(光怕死有什么

用处呢)?如是若观世法性(世法性:死无常,念死的道理),诸人作罪当忧悔(所有的众生因为不了解生死无常的过患,对人身的价值和意义不了解,对因果又不畏惧,因此在

世间造作诸多恶业。在经典里也常说这么一句话:“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就是说:凡夫众生在造业的时候不想后果,只有恶趣果报现前了才害怕了,怕进地狱等等,在临终的

时候忧悔,但是在造业的时候谁也不怕因果,这就是凡夫于圣者的区别)。又未善作诸妙业(又没有做善业)。恐于后法起诸苦。临终畏惧而蒙昧(对于后世恐怕去恶趣,临终就

畏惧而蒙昧)。若何能令我意悔(若何就是何事,如果说造作恶业了,又没做善业,临终忧悔),我未忆作如是事(未忆:忆念),复善修作白净业,安住正法谁畏死?”(白净

业就是要做善法,积聚资粮,安住正法当中,虽然死亡来临但是不怕,不像有些人不懂此中道理,在死的时候就会忧悔害怕)。《四百论》(四百论·破常执品第一)中亦云:“

思念我必死(每个人都要思维我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若谁有决定,此弃怖畏故,岂畏于死主?”故若数数思惟无常,念身受用定当速离,则能遮遣,希望不离彼等爱著,由离此

等所引忧恼增上力故,怖畏死没皆不得生。

  应该发什么样的心念死?应该从这几方面思维法义:

  一是不修念死的过患对修行人是有重大的障碍的;
  二是修念死的功德胜利;
  三是应该要怎么样的心来修念死无常的发心。对这些道理我们应该时时处处串习思维。

  如果我们的心对念死无常不能生畏惧,那么对于我们修道来讲就是一个特别大的障碍,对此我们要数数串习。根据原文我们了解了念死无常殊胜的功德利益,就要生起修学的

心理。关于这点,祖师大德对我们也有很多开示,前面我们也给大家讲解了一部分,下面我们接着讲:

  十二、妥默让波大师(西藏的一个大成就者)又说:[修死无常一法,最为深刻!若此一法,心中生起,(对念死无常这个法如果你心中生起来的话),则最初能作令心入法

之因;(你修行能不能入法,念佛参禅、学习教理等对法是否入心,也就是不要说道理明白就可以了,关键就是这个法怎么样能入心呢?则必须从念死无常这个法来学修,如果能

生起来则最初能作令心入法之因),中间能作修行之鞭策;(我们刚开始认识到念死无常了,人这一辈子早晚会有死亡的一天,如果不抓住大好的人身和光阴,不用功修行,那么

自己后世去的地方就非常可怕了,我们必定要去的地方一个是善趣、一个是恶趣,而生死轮回中我们多数是会去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所以认识了念死无常这个法的重要了

,一开始是我们入法的因,中间修行不敢懒惰,一想到死无常,不知什么时候一口气上不来就拉到了,所以就会畏惧死亡,中间修行就会精进。就不会懒惰、懈怠,对光阴和人身

就会珍惜),最后复能作获证光明法身之因。(最后修行就能证悟、成就、解脱、成佛)。以此这一法门,最为扼要!]著者选编至此忆及恩师昂旺朗嘉(因事称名)加持语说:

[观察来人根器,应观其善根厚薄,(观察他是利根的人还是钝根的人),善根厚薄,应观其言行,为善法加持?抑为魔力加持?如念死无常,与思惟业果法门,此本来是以现实

真法作为吾人之鞭策与棒喝,但世人有说:“佛教以死来吓唬人。”对于业果也有类似这样的说法。对于这般说者,应察知其为远离三宝加持力,(他既然能说出这个话说明他是

邪见的人,是远离三宝加持力的人),日益深得魔的加持力。这是魔入其心说:“拿死无常来吓唬你的,你不要怕,应当速作无义放逸事,(让你做无意思的、放逸的事情,让你

能享受就享受,不要去修行),尽你的贪情做去吧!(让你这一生该吃就吃,该玩就玩,该享受就享受,去做为名闻利养的事情)]可是直到你已堕落,摧毁了你,那时你也成为

魔的眷属了。应知这种有情为善根薄者。彼与三宝加持力相远,得魔的加持力特大(此种人最难合机)·以此吾人应自庆幸对死无常与业果之法能生感动,(能知道生命的价值和

意义就知道每天精进用功,安心办道,能生感动),此亦是具善根福德之故。此亦是过去生中善法熏习力,与三宝加持力,还未完全退失之故,而才能有如是感动之表现。(听到

念死无常、业果不虚而非常感动、生信,这是过去生中善根的熏习力和感召力,以及依三宝的加持力),并应知吾辈佛徒平常畏死,以死无常作鞭策,真到死时,早已有备,坦然

无惧。(死的时候就不会有遗憾,临终就不会挂碍,不会畏惧),而世人是没有死无常观念,加以魔力诱惑,平常不畏死,真到死时。大都是内心惶恐、悔恨、伤悲、无主、痛苦

而死。(尽管有少数临死外表表现不惧,但内心仍难免痛苦。不像真正修道的人,修道人死的时候是没有畏惧的,无挂碍的,坦然自在的。)]

  十三、大德敦巴珠默说:[生时所有黄金如山,死时一微尘许不能携去,如同粪土了。生时一句念诵(指修善法之念诵),死时可作资粮,以利后世。](世间的金银珠宝、

名利地位在临死的时候都不能派上用场,一分都不能带走,包括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臭皮囊最后都带不走,都变成了灰烬。)

  十四、大成就者迦打米遮说:[国主如是假借身,未病未老安乐住,即此时中修心要,(应该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这个时候就要用功修行,不要说我年轻我等退休以后在修

行,或者说我的孩子还没照顾大,孙子还要照看呢,没有时间,等有空在修,可是死亡不会跟你论时间,说不定你还没开始修,死亡就找到你了,佛经里也给我们开示说:“莫到

老来方学道,孤魂都是少年人。”我们想想坟头里埋的也有年轻人,太平间里每天也有年轻人,不是光老人呀!!我们要好好想想呀,死亡什么时候来不知道,因为我们应该趁年

轻用功修道)。于老病死作无畏,若时老病衰苦来,尔时虽念有何用!(如果你年轻就用功修行,到老死的时候就不会畏惧,如果你不用功修行,等老来再用功,但是老来各种衰

、病、苦恼缠身的时候,你忧悔想修行了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应该想想,人的一生当中吃饭睡觉本来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工作、发愁、痛苦又浪费了很多时间,修行当中走很多冤

枉路、歪路又浪费了很多时间,真正走到正路修行的时间又有多少?)


  十五、甘丹派大德说:[所谓死无常,说者不须说,闻者不须闻即可知,一般皆以为易,然吾谓说者闻者皆未善巧,善巧者则知说有可说,闻有可闻。]此言虽知不能避免死

,然未死之前,及时学习正法,以利死后,早作准备,则临死之时,不致恐怖。

  十六、古德说:[少时心在父母,壮时心在妻室,老时心在儿孙,一生之中何时修法(而死已至!)。]宗喀教下大德敦巴珠默说:[未知修法二十年,(虽然有知识有文化

,身体也很强健,但是不知道用功修行就浪费了二十年),欲修欲修二十年,不能不能二十年,消耗一生之传记,如是而已](一生就这样刹那之间就虚度过去了)

  十七、又古德说:[为求现在圆满,不惜毁谤伤害,皆由执现世之恶心,唯死无常可对治。]

  十八、宗喀佛说:[能念死无常,于死无益事(与法不相合事),一切无心作,念死则能生,舍离此世心。]

  十九、班弹·洛桑却季绛称作有颂说:[悦意诸亲友(喜欢所有的亲朋好友),聚散本无定,犹如夏天空,所聚浮动云。经历干辛苦,成世欢喜宴,仍如南来风,吹散荷叶露

。青春悦意美,凡夫生欲乐,细观如美瓶,满储粪便秽。]又有颂说;[色力衰败渐废身,虽积百禄难受用,(虽积聚再多的钱财都很难受用),念衰智颓近死相,应观友辈老苦

情。四大不调百苦煎,未完乐欲无力依,百药罔效忧将死,病苦缠身痛且惧。美乐犹如莲花苑,非福狂象来摧毁,如是应观世衰相,苦忧如焚实可惊。纵有亲眷身受用,圆满富乐

猝将死,孑然独身速去世,此情智者应善思,死魔如雷骤降时,用权与兵难击退,咒物财色不可赎,智者善修能自主。](这个颂子的含义就是:人早晚会衰老,慢慢会死亡,不

管你有多少钱财、名利、地位,也不管你是有智慧的人还是没有智慧的人,亲朋好友等,世间的享乐再好也没法依靠,世间再好的妙药都不能让你不死,病苦缠身。我们应观世间

的衰相、苦忧、亲眷分离,必将会死。智者应该思维死魔像雷一样很快会降临,即使你有再大的权利和地位,有再多保镖、兵将等也挡不住;你用很多的咒语,很多的钱财都不能

赎你不死,智者应该对此好好思维。)

  二十、洛桑却季绛称大师因有许多对佛教能作饶益、有热望的弟子,突然逝世,以此生起无常概念,而作颂说:[自怕将近五十时,瞬届老年四五春,放逸之中人寿过,余寿

现如油尽灯,(自己怕死都将近五十了,一瞬间四五十岁就过来了,在名闻利养、贪嗔痴、世间八法当中,不知不觉人的中年寿命就这样过去了,现在就如同灯油快燃尽一样,快

接近于死亡了),就速如悬岩瀑布流,(就如同悬崖当中的瀑布暴流一样),浊世夭寿不到旬,(世间很多不到老的年纪的人、还没生出来就死的人),谁能捕持虚空电,思此复

何恋此生。尊卑长幼诸亲友,多被阎王把命吞,死主轮食难解脱,眼看将临到自身。转为难识之中阴,杳茫长途独行时,无欺友伴富侯粮,是否储备无悔失。此生富有诸圆满,亦

如梦中受用境,(不管这一生再有多么大的福报受用,都如梦中受用境),小义竟成销寿因,(为了世间一点点的名闻利养,就把这一生人身究竟解脱、往生净土的幸福给浪费掉

了),三毒种子堪唾弃,(贪嗔痴应该唾弃),纵多心爱之亲眷,(包括你心中放不下的六亲眷属),尽是恶趣中枷锁,(每个人都在恶趣当中受枷锁,互相牵连不能出离),犹

如岛中美罗刹,斩杀善趣刽子手,青春美伴尽情欢,亦如贪鲜饮毒鸩,无间腐尸泥狱中,长期受苦实可悲。可口美酒纵豪饮,成饮地狱烊水因,(你贪图世间吃喝,就像饮世间的

毒鸩一样,慢慢地就把尸体腐烂了,堕于泥溺地狱当中,长期受苦,实可悲呀!可口的美酒纵然再好饮用,都是将来饮地狱的烊铜铁汁的因),自处干万众生中,心虽安泰如狂疯

,于此混乱世界中,愚昧贪执成苦恼,恶习染污如坏梦,昼夜胡行度时光。(一天到晚稀里糊涂的就把人身虚度过去了),由于三毒习力猛,恶习放逸之心行,若不强制使远离,

仍有大苦待自受。有为法性为无常,浊世寿命本无待,不容无义行空过,现唯求取正心要。]

  我们应该数数思维其中的法义作为现世生活中的大义,我们对现世生活中的大义认识不上去,一就是对不念死的过患认识不清楚,认为念死不重要,都去求高法、大法,殊不

知,最基本的概念、现前的法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人对念死无常不在乎,不生畏惧;二就是不懂修念死的方法,不知道念死的胜利,不知道怎么样发心,在世间稀里糊涂几十年

,对修念死无常的方法摸不到头绪,是非常可怕的。作为我们来说要长期串习思维其中法义,将亲近三宝、思维恶趣等作为修行用功的重点。成佛之路——“道次第”里面告诉我

们,要对此获得决定信解,不论你是哪个宗派,也不论是经师、论师,都说明圆满“道次第”的重要。在阿底峡尊者的时代,每天有一个成就者出现,就是因为有圆满的教法,圆

满教法一定是质正量圆、次第无误的,如同做饭一样,没有米或者没洗好米,都不能把饭做好。这些好像是很难做到的,但是问题不在于难不难,而是在于你想不想成佛,如果想

,那么最正确、最圆满的路,就是照着次第去修、去走、去用功,认识到这点,听闻完整的教法以后,对教法生起极大的信心、意乐心,然后随份随力地从前面能修道的地方修起

,把握住圆满的次第,这样走上去,可以事半功倍。就如同挖宝一样,先要找出宝藏的地图,然后弄清楚怎么走,带好工具,样样都准备好了才出发,就能很快找到宝藏,把宝藏

取出来,修行的道理亦复如是。“若得圆满要教授,亦得生起后世心。”正修下士道的意乐,是生起希求后世增上意乐之心,思维这一世不能久住,一定会死,死了以后根据这一

世所造的业向上生或者向下堕落,向上就往生到善趣,向下堕落肯定是到地狱、饿鬼、畜生道的恶趣,为了求后世的安乐,必须在现世中好好修善。
  关于念死,不管是显还是密,亦不论念佛还是参禅,哪一宗哪一派,不论什么样的祖师大德都是非常强调的,能把握这个道理去修,没有不成就的。我们现在修不到、不会修

、不能认识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得到完整的教授。对这个道理不认可,没有学习明白,以及没有依教授如理地去修,所以不能认真修习。生死的心切并不是将“死”这个字贴在你

的额头上,精神一松“死”字就忘掉了,最巧妙的方法就是了知:不修念死有什么过患,否则的话,你天天念死、念死,时间长了就麻木了,就不会用功修行。所以,修了有什么

好处,不修有什么过患要知道,推动我们赶快修行,有了这个推动的力量,再有正确的方法指引,念死的心就会油然而生,然后在生活中,处处推动,策励我们去修行。

  “欲趣正修门,先破常倒见。”真正的修行外在的因缘要靠善知识引导,内存的条件需要有八有暇、十圆满的暇满的人身,得到了暇满的人身,正要修行的时候,却遇到了障

碍,就是常、乐、我、净这四个颠倒,把世间不永恒的当成是永恒的,把世间短暂的五官刺激等等快乐当成永久的快乐,把“我”看得很重要,实质上不知道“我”是四大组合、

五蕴非有,把世间不究竟、不清净的看作是清净的,这就是四个颠倒。

  先说常颠倒,只要常颠倒这个最严重的障碍去除了,其他三个自然就净除了。常颠倒就是无常执着为常,现在我们不能修行、放不下,就是这个原因。假如说明天就要死了,

还有哪一样放不下的呢?所以说常颠倒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最严重的一种执著、错误,对我们有特别大的伤害。尽管我们都知道这一生,不管是什么人,从出生就一步一步迈向死亡

,但只是嘴巴上说一说,行为却跟它不相应,即使到了临终的时候,还在想:今天不会死,明天不会死。当我们生病时,假使能真正生起无常的概念,必定马上拼命念佛,还会急

著找医生,只要给我瞧好,全部家产给你都行。这种状态我们不想不知道,一想心里就很清楚。老是想着不死那一面,如果不作意对治,心就会被蒙蔽,看不见事实的真相。

  念死无常,可以发大精进,用功办道。古人所以成就是因为能够安贫乐道,不执着世间五欲、世间的名闻利养不在乎,就是身贫道不贫。我们现在是道贫身不贫,光追求五欲

的享受,根本不在乎修道,把所有修道的时间都用在吃喝玩乐上了,一天到晚忙现在的生活,当然就不会观察后世的事情,以及将来的解脱,乃至一切智、无上的佛法都不珍惜。

即使偶然生起趣修后世之心,但因为对死无常的概念没有经过对治,所以修了一段时间,这个贪著现世的病根又起来了。如此,所修的善业力量就减弱了,并且与这一世恶行罪缠

在一起,造下恶趣的因。所以能生起无常的心,不被常所覆盖,没有夹杂恶趣因的纯净修法,难能可贵到极点。我们现世念佛、修行用功,也无非是想求平安、想求发财,还是世

间五欲,这个心还不是纯净地修学佛法,根本就不明白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学佛,学佛的重大义利没有弄清楚,还是为了追求现世的利益去修行。即使努力提起心力要修后

世,刚开始尚称精进,过了些时候,脚步就放慢了,忙于睡觉、昏沉、闲言碎语、吃喝玩乐等事,把有暇的生命都浪费掉了,那时候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发大精进,在善法上面如理

如法修行。因为被常所覆而颠倒,所以觉得我要永远生活下去,为了活下去,自然就对利养、恭敬贪著难舍!因而引起猛利的贪嗔痴等等大烦恼及随烦恼,那就太可惜了!

  眼前最重要的:凡是忙于现世的这个念头生起来的时候,能够想到:这个是我们的贼,又要来害我们!这样就不会被骗得太离谱,就有机会爬上去了。如果你麻木、不在乎,

时间长了,一下子就堕落了,你在解脱上就把握不住了。无常心不能生起,不能畏惧,对于人生串习的力量就达不到,所以念死无常,可以发大精进。“法镜自己观照,非去照他

”,用佛法的道理听闻学修,目的是对照身语意,不是拿这面镜子去照别人的毛病和缺点。我们造的不善业,最严重的就是谤正法。造了五无间罪,佛菩萨还能救我们,但是谤法

的罪是没有办法可以救的,佛菩萨也救不了你。

  很多修学佛法的人,往往学了一点,就执着自己对,然后轻易地诽谤别人,这个毛病非常容易犯,而且非常可怕。佛出世,用种种方法接引众生,哪怕这一个人念一声佛,看

见佛像低一个头,都可以成就佛道,佛所说的每一部法,都是舍头目脑髓换来的,结果传法的时候,你说这个不如法、那个不如法,就象把人家的无价之宝丢到火里面去烧了一样

,你赔得起吗?所以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在非常愚痴的状态中,然后千万不要看别人的过失。佛法的道理是越学越透,透了以后净化烦恼、调伏习气,最重要的就是修心,你怎

么能把心性调伏了。不是说你只要念念佛、磕磕头、烧烧香就行了,最重要的是将你心的习性、习气毛病对治了、调伏了,使佛陀的品质生起来,菩提心的品质的量生起来,这是

最重要的。看别人的不对就错了,看自己的不对就对了。

  “修学相应,终成气候,”你修学只要相应了,最后终能解脱成佛。真正的妙善之法,是对治贪嗔痴,救我们脱离生死轮回。听懂了甘露正法,就要照着去修行,这才是正规

的次第。可是有些人根本不好好地听,或者听过以后书就扔到一边做别的去了,有些人听懂了又想去修,但是觉得修不到心里面,苦恼、心里非常的不欢喜。另一种人是听懂了,

修的时候,照着自己的方法去修,这些人终究是浪费时间,没有成就,一点用处都没有。所以修和学要如实地相应,才能成为气候,自己才能解脱。

  认识流转的真相,无常即是在心。我们一直在生死流转当中,不了解死无常的道理,无知地觉得在这里很舒服,沉迷在无明的大梦之中,要了解生命之流是一刻不停留的,每

过一刹那,生命就损失一刹那,活一天少两响,出来一口气,就少活一口气。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拼命地去修学,即便在生活中也能体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因为没有真正了知死后能带走的是什么,所以忙种种不相干的事情,对于亲朋好友贪,对敌人嗔恨,对非亲非友的忙于愚痴,造作种种的恶业。如法地修行,是把死这个

念头系在心头,想到死的时候,一切的亲眷朋友财物,没有一样能带走,对一切的贪爱,自然都会遮止,然后由施等门乐取坚实,赶快修行,舍掉没有用的,带走对下一世真正有

帮助的。佛法是要我们把做错的事情改过来,而且一定人人做得到,它是一个最完整的教育,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世间的名闻利养就像空谷壳一样,没有真实的内涵,而且还有害处。了解这个道理,就能够遮止诸罪恶行。如果能用这个不坚实的身体恒常、

殷重、精进的去修习「皈依净戒诸微妙业」,就能得到各式各样坚固、殊胜的实在的果报,不只能够自利,也能利他。佛经上以种种的比喻赞叹说明无常修法的殊胜利益,甚至到

最后,佛将要涅槃的时候还谆谆教诫我们「一切想中,无常死想是为第一」,它能摧坏降伏一切的贪嗔痴、无明、我慢、邪见、种种的颠倒、破烦恼恶行。我们现在就是欠缺完整

的理论和如理的思维修习,能够消除烦恼,转过来,马上就能趣入殊胜微妙大法之门,一切法都是最好的法,都能成为自己修行解脱的资粮,成办所有的好事情。我们应该了解身

体像瓦器一样,一碰就破,是不究竟、不永恒的、无常的,而我们所对的一切万事万物如同阳焰一样,本质是虚假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能够了解这一点,那是不容易的,就是

明白了,真正能达到觉受、生起这种心量来,要时常地串习、熏习这种法义,时间长了,了知这一点了,串染成性了,就象世间的习气毛病一样,已经改不过来了,那就好了。常

用念死无常去熏习,世间的一切名闻利养就没有办法利诱、威逼你,这样你就有机会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否则的话,你贪著世间五欲,你何日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对于念死无常不能生畏惧,终究不能从轮回里解脱出来。我们要思维,如果我们一辈子没做过善业,死了以后还得了?如果我们做了善业了,生死有把握了,决定自己能到善

趣了,那还可以。如果决定不了自己能去善趣,到了恶趣就很难解脱生死了,因此只有好好用功才能成办现前的利益。

  能够生起念死无常的心,就能知道人身的价值和意义,如果对无常不生畏惧,不知道不修的过患和修念死的殊胜利益,不知道这一辈子得到人身,闻到佛法,怎么样去用功修

行,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懒惰懈怠当中虚度光阴,那是非常可怕的呀!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几十年一刹那之间就过去了,如果你对这个法义不明白了解,不能认可

,不能生信心的话,是不会解脱的,不要说成佛了,这一辈子从轮回中跳出去,往生净土都是问题。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你执着于现世的五欲、世间八风,你如何解脱生死?所

以我们一定要把念死的心生起来了,要想到死的时候任何东西对自己都不会有帮助,这是发心的重点。
  壬四:修念死理(如何修念死者,谓应由于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门中修心)分三:

  一 思决定死
  二 思惟死无定期
  三 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什么叫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呢?

  一、思决定死:无论是你什么身份,你是大学生,教授,你很有水平,很有知识,或者你是傻子,不分富贵贫贱,皆不能免于一死,死是决定的。

  死决定的三种因相是什么呢?

  1、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无常大鬼早晚会找到你),此复无缘能令却退(没有办法令他退却、能够不死)。

  2、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就是活一天少一天,不是越活时间越长,没有增加只有减退)。

  3、思于生时亦无闲暇修行妙法,决定死。就是说对于生的时候没有时间修习妙法,这辈子不对暇满大义生起信念,那么就会使这一辈子的人身唐捐掉了。如果你投生到三恶道

你如何修行妙法?

  对这三种因相的修习,要产生一个决断,必须修习正法。我们死后是善趣还是恶趣自己没有把握,不能作主,所以知道这三种因相以后应该立即修习正法。

  二、思惟死无定期

  1、思赡部洲寿无定:思维南瞻部洲的寿命是无定的,有十岁就死的,有百岁还不死的。

  2、思惟死缘极多,活缘少:怎么样死很难说。

  3、思惟其身极微弱,故死无定期:思维其身极微弱,生命特别脆弱,故死无定期。

  知道这三个因相了,就要决断从现在而修正法,不推脱。不要说我等退休了,或者我有时间再修吧,要马上用功修道,现在就立即修习正法。

  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

  这个也有三个因相:

  1、亲友极大怜爱而相围绕,然无一人是可随去。(也就是再亲爱的眷属朋友、丈夫、妻子等等围绕,但自己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能随自己去死,没有一个可以带走。)

  2、尽其所有悦意宝聚,无尘许可得持往。(就是有再多的珍宝、名利地位死的时候,一点也带不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3、俱生骨肉尚须弃舍,况诸余法。(跟了自己一辈子的臭皮囊、骨肉都要舍掉,何况其它的呢?更带不走了。)

  知道这三个因相了,除了法以外,其余皆不可带走,如经典上常讲的“万般皆不去,惟有业随身”。这就是三根本、九种因相。我们要思维其中的法义,我们现在再从原文讲

解一下:

  一、思决定死。初中分三:1、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

  思惟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者,谓任受生何等之身,(不管受生人还是畜生,不论那一类的身),定皆有死。《无常集》云:“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须舍

此身,何况诸庸夫!”(《无常集》《略论释》286页告诉我们是为诸阿罗汉汇集佛语之所成,不管是诸佛、缘觉、声闻,都要舍弃身而示涅槃相。何况我们凡夫俗子?)任住何境

(不管你住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其死定至者,(死一定会找到你),即彼中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你住在什么地方死会找不到你呢?这样的地方没有

,不是说你藏、躲,无常大鬼就找不到你),空中非有海中无,(你躲到天上去也不行,躲在海里也不行),亦非可住诸山间。(或者你住在山间里躲躲,也是躲不了的。)”前

后时中诸有情类,终为死摧等无差别,(每天每日都被死亡摧残),即如彼云:“尽其已生及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这一生的寿命舍掉了,又到别处去投生),智者达此悉灭

坏,(有智慧的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一切都是成住坏空,这是坏灭之法),当住正法决定行。”于其死主逃不能脱,非以咒等而能退止,(不能以咒语或者别的什么方式来遮止

不死),如《教授胜光大王经》云:“譬如若有四大山王,坚硬隐固成就坚实,不坏不裂无诸陨损,至极坚强纯一实密。触天磨地从四方来,研磨一切草木本干及诸枝叶,并研一

切有情有命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脱,(并非容易逃脱的),或以力退,(或者什么力量能把它赶走的),或以财退,(或以财物贿赂他使它退却),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

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极大怖畏来时,(四大:生老病死),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

病坏无疾,衰坏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谁能逃脱生老病死呢?),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静息。”迦摩巴云:“现须

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这就是凡夫于修行人不同的地方。)

  我们应该时常念死无常,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要认识,这就是第一个思维死主决定当来,没有任何能力能退却它,把它赶走,死一定要来的,这是从原文上认识死决定当中的第

一个。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个:2、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

  思惟寿无可添,无间有减者。(思维寿命不会有增加的),如《入胎经》云:“若于现在善能守护,长至百年或暂存活(百年以后也免不了一死)”极久边际仅有尔许(活到

百岁以后还是有死亡的一天),纵能至彼,然其中间寿尽极速(就是能活到那一天,但是这中间的寿命很快就会结束了,刹那间几十年就过去了),谓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

亦为昼夜尽销,(一年可以用月来计算而很快消耗尽了,月可以用日计算一天天消耗尽了,一天又可以用昼夜计算很快消耗尽了),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

少(要思维一天一天很快就会过去,寿命的总量是短少的),此复现见多已先尽,(比如你五六十岁才入的佛门,这个时候你的寿命就已经消耗了一大半了,人活七十古来稀,除

非你很小就学佛了,是非常有幸的,有的人二三十岁才闻到佛法,那么你二三十年的光阴就这样白白过去了,剩下的光阴就像灯油一样慢慢的耗,什么时候耗尽了,如灯油烧尽了

人也就死亡了),所余寿量,虽刹那许亦无可添(所余的寿命刹那间也不会增加,只能削减),然其损减,则遍昼夜无间有故。《入行论》(《入行论·忏悔品卷二》)云:“昼

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白天你活动寿命在消耗,晚上你睡觉了,你觉得是休息了,但是光阴依然过去了,寿命的消耗昼夜没有暂停),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没有一天增加

的,我们能不死吗?)”此复应从众多喻门,而正思惟。谓如织布,虽织一次仅去一缕,然能速疾完毕所织(但是很快就能把织的东西完成了),为宰杀故,如牵所杀羊等步步移

时,渐近于死。又如江河猛急奔流,或如险岩垂注瀑布,如是寿量,亦当速尽。又如牧童持杖驱逐,令诸畜类,无自主力而赴其所,其老病等(生老病死等),亦令无自在引至死

前。此诸道理,应由多门而勤修习,如《集法句》云:“譬如舒经织,随所入纬线,速穷纬边际,诸人命亦尔。如诸定被杀,随其步步行,速至杀者前,诸人命亦尔(人命就在呼

吸之间没有了),犹如瀑流水,流去无能返(流走了就不会有返回的时候),如是人寿去,亦定不回还。艰劳及短促,此复有诸苦,惟速疾坏灭,如以杖画水,如牧执杖驱,诸畜

还其处(就如同在急流当中以杖画水一样,印迹是留不住的,刹那就会失去而不留任何痕迹,也如同牧童执杖驱赶畜生一样,一步一步的接近处所,接近死亡),如是以老病,催

人到死前。(人是以老病来催促我们,到死亡的近前)”如传说大觉沃行至水岸,谓“水淅淅流,此于修无常极为便利。”说已而修。(说完以后就修)。《大游戏经》亦以多喻

宣说:“三有(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等观戏:就是等同观看演戏一样,这里比喻无常),众生寿行如空电,犹崖瀑布速疾行。”又如说云:“若有略能向内思者

,一切外物,无一不为显示无常(没有一个不显示无常的)。”故于众事皆应例思,若数数思能引定解,若略思惟,便言不生(简单的思维一下是很难生起来的),实无利益,如

迦摩巴(批评弟子的话)云:“说思已未生,(你虽然说了但是思维却没生起畏惧无常的心理),汝何时思(你什么时候思维了呢)?昼日散逸(你白天晚上到处放逸),夜则昏

睡(晚上昏睡),莫说妄语。”非但寿边为死所坏,而趣他世(流转生死的时候),即于中间行住卧三,随作何事,全无不减寿量之时(寿命行住坐卧都在减少)。首从入胎,即

无刹那而能安住,惟是趣向他世而行,故于中间生存之际,悉被老病使者所牵,惟为死故导令前行,故不应计于存活际(不应该心存我不会死,或者我年轻身强力壮不会死),不

趣后世安住欢喜,譬如从诸高峰堕时(比如从高峰往下跳的时候),未至地前空坠之际(没有掉到地下的时候,在空中悬着的时候),不应欢乐(不应该欢喜,不应该觉得我肯定

掉不下去,我掉的时候树杈接住了等等,因为你还没掉下去呢,你在空中悬着的时候不要欢乐)。此亦如《四百颂释》(《四百论释·明破常执方便品第一》)引经说云:“人中

勇识如初夜(佛陀曾于《本生经》中言:“众生于初夜入胎住世间,日日所作,唯是速趋于死。”),安住世间胎胞中,彼从此后日日中,全无暂息趣死前(慢慢趋向于死亡)”

《破四倒论》亦云(四倒就是常乐我净四种颠倒)“如从险峰堕地坏(就像从险峰跳下堕到地上就摔坏),岂于此空受安乐(怎么能在空中悬着的时候就美的不得了呢?觉得自己

没有坠下来死不了。这个是比喻),从生为死常奔驰,有情于中岂得乐(我们虽然没有从空中掉到地上,但是我们每天都在生死线上奔驰,每天忙忙碌碌,有几个有情从中得到真

正的快乐)”此等是显决定速死(每个人决定会死亡的)。

  这就是第二个法义。第一个死是决定的;第二个是思维寿无可添。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原文就讲到这里。

  回向......

  界恒、寒冬恭敬整理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67讲
下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65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6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72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98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97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70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79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48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5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112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66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依师的真义[栏目:择师知见]
 对峙中的兴衰——当新兴思想与传统主流思想相碰撞时(释青平)[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生死小义[栏目:普寿寺僧众园地·修学体会]
 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栏目:界定法师]
 无死的金刚心 第9章 有趣的辩论[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C 第275经(难陀经):本经主要传述佛陀赞叹难陀所具有的种种功德。[栏目:界定法师]
 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 苦圣谛[栏目:佛学研究论集]
 了解放逸的源头[栏目:慈法法师]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栏目:圣严说禅]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