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28
 
明法比丘
 
    宇宙间所有因果现象由五种自然律所规范(见法集论注释《殊胜义注》Attasalani p.272):
 
  一、时节定律(utu niyama, niyama决定)。规范无生命物质的现象,如冷暖、风雨、季节等。
 
  二、种子定律(bija niyama)。规范生命现象的基因、成长、再生等。
 
  三、心定律(citta niyama)。规范心.心所的作用、他心通、宿命通等。
 
  四、宇宙定律(dhamma niyama) 。规范地心引力、速度、能量等。
 
  五、业定律(kamma niyama)。由造作身.语.意善恶行,而产生倾向于某种苦乐或善恶的果报(vipaka 异熟)。
 
     关于业的部份,最为佛教徒所关心与探讨。业(kamma)的原意为做、工作、行动、行为,在佛教的一般用法是造作身.语.意善恶行。《增支部》佛陀说:「诸比丘!我说『行』为业,『行』了之后,以身语意造业。」(A.Ⅲ p.415 )可以明白「行」(cetana 思、意志力)是业,再由「行」发动心.心所,再造作身.语.意善恶行。「行」是思心所(cetana cetasika),它领导心.心所法造作善恶。意志是行的特相,累积(业)是行的作用(执行任务),领导心.心所法合作是行的现起(呈现方式),与心.心所法同时生起是行的近因。
 
    佛陀又说:「诸比丘!圣弟子如是知业,如是知业的缘起,如是知业的差别,如是知业的异熟,如是知业的灭,如是知趣业灭之道,故知此抉择法是灭业的梵行。」
 
    「业的缘起」是「触」(phassa),感触,六根之一根与相对应的境触击,产生相应的识,如眼根对色境产生眼识作用之际即是「触」。造作贪.瞋.痴的「无明触」,将于今生、次生、或未来生受恶报或苦的果报。若是造作无贪.无瞋.无痴的「明触」,则将受善报或乐的果报。接触、感触是触的特相,撞击是触的作用,根.境.识三法和合是触的现起,出现于六根门的境是触的近因。
 
    「业的差别」是受报的差别,如长寿、夭寿、无病、多病、美、丑、有权势、无权势、贫、富、贵、贱、智、愚,及投生于天、人、饿鬼、畜生、地狱。善恶业规范着有情众生性格倾向及将受的果报。造业者若平时不修身、不修戒.定.慧,虽造作小恶,该恶业有机会在临终的「速行心」(迅速造业)显现,导入三恶道;若造业者平时修身、修戒.定.慧,虽造作同样的小恶,当生可能就已轻受现世报,在临终的速行心不会显现往昔造恶的所缘对象,亦即平时造善法的功德力,将强过造恶力,而再生于善趣。佛陀有一个譬喻:下一把盐在碗中,咸得难入口,若把盐洒入恒河,则河水不会有咸味。从譬喻中可见果报将随因缘改变。
 
    「业的异熟」是果报在因缘成熟时,出现现世报、下一生受报、未来生受报。
 
    「业的灭」是无明触的灭,亦即明触生。业、苦的彻底毁灭,就如断棕榈树之头,于未来世不再投生三界。
 
    「趣业灭之道」是八正道,灭业、灭苦的唯一道路,当下知法、见法是解脱的唯一时机。
 
    知晓业的实相,知晓「业」之外没有作者,「果报」之外没有受者,将帮助建立正见、修行梵行与迈向解脱,也能助益于摆脱:
 
 一、宿命论――任何事情都是命运或天运所注定,而不可改变。
 
二、无因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偶然的。
 
三、天意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梵天或上帝的旨意。
 
  参考经论:
 
1.《增支部》三集‧第四‧天使品; A.Ⅰ. pp.134~135
 
2.《增支部》三集‧第五‧掬盐品; A.Ⅰ. p.249f
 
3.《增支部》六集‧第六‧大品; A. Ⅲ p.415
 
4.《中部》第135《小业分别经》; M. Ⅲ 135
 
5.《清净道论》
 
(《嘉义新雨杂志》第30期)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停止报复
下一篇:马哈希西亚多略传
 生与死
 斋戒
 忆念戒、舍、天
 说法
 烦恼的边际
 善恶因果
 受持五戒
 以「法」为见面礼
 当下清凉
 地狱与天堂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放生鲤鱼运送[栏目:放生指南]
 树立僧格——佛教公众形象之关键[栏目: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
 钓鱼老手,口唇遭殃[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忏悔净障[栏目:卡塔仁波切]
 一个解脱自在的法门-放下[栏目:慧门禅师]
 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以对云南佛教的贡献为主(法缘法师)[栏目:虚云禅师思想研究与纪念文]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14集[栏目: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净空法师]
 第一三二 阿难一夜贤者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No Ajahn Chah《047》[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杂阿含经卷第一(二五)[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