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身苦与心苦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89
身苦与心苦
明法比丘

  苦有两种,身苦与心苦。身苦有时是今世四大不调的结果,有时是过去造作恶业的果报。四大不调可运动、生机饮食、断食、医疗来调整身体。过去的恶报,除非特别顽强的,否则净化身口意乃至加强保健、医疗的善缘,也可化解部分的身苦病痛。
  心苦(忧苦) 是现前生起嗔心(嗔、嫉、悭、恶作),是由心里(心脏是忧苦的所依处)直接产生的。此心苦不可能是过去造作恶业的果报,若经由回忆起不快的往事并生起忧恼,也是“现前的”。经由不断地觉知(正念),可以止息忧恼,甚至微笑面对。
  《杂阿含经》107经提到佛陀跟一位老人开示:“当于苦患身,常当修学不苦患心(“心”原作“身”,误。参见《相应部》〈蕴相应〉第一经)”由于他不太明白,舍利弗继续跟他开示:若色、受、想、行、识五蕴,坏了、变了,心随转境,就会生出苦恼,叫做身苦患、心苦患。若于五蕴的生起、消灭、味著、过患、离散,一一如实知,不生爱乐,不见五蕴之中有我、我所,它变了、异了,心不随境转,则不恐怖、挂碍,叫做身苦患、心不苦患。老人因此得到了法。
  佛法说苦、观察苦的目的就是要透视五蕴的本质,不管是苦是乐(乐也是无常),正念当前,心不随境转,顶多只受身苦,心可以完全不苦。若正念不足,境界现前难免陷入苦境。

(《嘉义新雨杂志》第28期)

{返回 明法尊者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观心念及其果报
下一篇:苦圣谛
 小朋友的法
 正确的经济生活
 泰国出家记(上)
 谤法
 四圣谛 苦灭圣谛
 五戒戒相
 修学佛法的省思要点
 「大师」释义
 四念处的实修与利益
 出三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比丘尼传 3 宋 建福寺道瑗尼[栏目:比丘尼传·白话文]
 侧记——南怀瑾先生访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七情六欲与地震[栏目:宣化上人]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三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唯识学在弘扬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禅修之旅[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谈三乘总持门[栏目:许智铭居士]
 死亡的实相&法流[栏目:清净的法流]
 最近我看到逸尘所著的《禅定指要》中,有修持心中心的法要...[栏目:空谷回音·达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