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要把握在念念之间
 
{返回 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11
修行要把握在念念之间 
迦那伽罗仁波切
 
  要以什么样的心境来面对无常?对大多数人来讲,知识层面比较少,没有什么太高的理想和追求。萨迦班智达说的,“人如果是不懂得学习,不懂得获得充实的理智的话,那就等于是动物一样,除了吃和睡别的什么也不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真的理想很少,吃饱肚子睡好觉,就这样漫无目的的混下去,心只是停留在这上面,你跟他讲无常,只能促进了其他的感觉,“哇,这时间太珍贵啦,”就像有些人说什么,“人生无常及时恋爱,”有的人说:“人生无常及时享福”“既然这么无常的话,我还顾及什么呢,赶快该干的事就要干,”这样一来就全部乱了。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第一个要先建立因果。让人们明白因果是真实不虚的,要想明白因果,必须要有前生和后世的各种例证来证实就是有轮回。证实了有轮回,因果就显得很重要了,自然会取舍;知道了因果以后,轮回的痛苦,有转世的缘故,升天和堕落完全成立了。成立这一点,很直观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出离这种循环;要想出离这种循环,佛法就很重要了;可是修行佛法需要的是暇满的人身,而暇满人身的得到固然值得高兴,回头再一想,不行,因为还有无常。我们现在虽然得到人身了,但是我们过去造过的那种恶业,是不是允许我们有机会修行佛法?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很紧张,所以这时修无常才显得很重要。
  人不一样,各种层面都要有。相信轮回的人一讲无常就会精进修行的;不相信的这些人要先信因果;相信因果也相信无常,但是他对于自己做坏事、做好事这些善恶业不能把握的时候,跟他讲因果,讲轮回的痛苦。因为人的想法不一样,引导就不同。
  我们在修法上一定要踏实一点。先用理来说服自己,等你自己完全地心悦诚服了,依赖于自己所接受的这种道理,这个时候开始叫信;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点一点地修行,一点一点地才能产生功德。如果还没有能够说服自己,动不动突发奇想:“我修这个干嘛呀”这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的接受佛法。没有信,也就是你心情高兴的时候呢,对你没有伤害,锦上添花的事谁都可以干,当违缘重重的时候,马上觉得这是雪上加霜。
  这时候让你信佛法,“我本来就觉得特别的恼火,你还让我信这个信那个,”开始抱怨上了,就是这样,这就是人的习气。因此我们要对付自己平常的这些习气,心里要稳当一点儿,有违缘的时候就有违缘了,没违缘就没违缘,但是把顺缘落实到善缘上,把违缘全部扣在恶业上,出离违缘的时候你马上就很惭愧,“我恶业造了这么多,……”就像一个人一样,没病的时候你对身体的爱护上不注意,有病了,你就想我这么不爱护身体,结果搞出病来了,你还能说什么呢?就是这样的,有了病了你不能抱怨,“平白无故我就有病了,”谁说平白无故,现在你知道你病了,唯一的选择就是赶快吃药,或者赶快找一个大夫,这比你抱怨更有用。那么我们现在出现违缘的时候就知道这是恶业力,赶快忏悔,赶快去依止善知识来修行佛法,而不是抱怨。实际上你有顺缘的时候何曾说过这是因为佛法的缘故呢?那么有了违缘也不是因为佛法。这一切都是因为你的心造就的。所以说要习惯地把这种违缘和顺缘,因和果都能看得和自己的所行、自己的业力很般配的就行了。
  从各种修行的方法上来讲,人们都是需要一种基础,但是你达到某些基础的时候,就很多的事能够认可,因果的认可、轮回苦的认可、对无常的认可,还有对出离心的认可、暇满人身难得、自己珍惜的认可;这些都会有,真的要产生认可的这个时候,这就是你心完全放在了佛法上的时候,从这个时候开始,所作的一切都会和佛法相应。如果还没有认可这些的话,佛法和修行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真是无关痛痒,不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记住了。
  没有对轮回产生厌离的时候,跟你讲轮回苦你觉得毫无意义。因此你必须先把自己假设到了某一种环境当中:现在假设你面临某种环境你怎么样?要这样地考虑,切实的去考虑,这样考虑的时候你就发现你自己究竟欠缺的是什么。
  过去的时候,虽然别人一个劲儿地跟我讲,你死的时候要有把握,我想我死的时候谁管得着呢,活的时候都顾不过来还管死。但是后来修行的心越来越细致的时候,越来越知道无常刹那即致,呼吸之间即是无常,转念之间即是无常。如果无常这么迅速的话,能否把握住,这就使我觉得越来越真切、实际了。因为心就安住在当下的缘故,所以才对无常产生了一种无畏的把握。它对我有用,这时候越说无常越是对大圆满的验证,所以你要把法义结合到自己的现实当中去,即便没有碰到,你可以假设,如果你碰到你怎么样去看待。就是这样,不断地这样希求,这就叫修行了。
  你要对每一个环节观察,不管是哪一个方面,都不能够稍微的有一点儿的缺失。比如说你觉得你的出离心够,那么你再假设,如果你看到一个好的电视节目的时候,这时候出离心呢?看到好吃的时候出离心?跟人吵架的时候出离心怎么样?然后最兴奋的时候出离心又怎么样?这样的时候那样的时候你都假设,还有在闭关修法的时候,观想念咒的时候,等等。任何的时候你考虑你的出离心跑到哪儿去了?好好地观察。这样就发现实际上我们的出离心只是一种情绪,未必就是在每念之间都是对自己起作用。“我对因果很谨慎了,”真是这样吗?好好观察一下,一观察就发现不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说时时刻刻,在每一个最细微的环节上观察。修行实际上是把我们粗的、笼统的、朦胧的一些概念把它变清晰起来,越来越细致起来,越来越明了,这样的话你这是修行。就像说现在什么叫世界呢?客观存在的这个世界是山河大地、日月天空形成的。宇宙就是这样,它是朦胧的一种概念,确切地说,人们不了解什么是宇宙。起了个名字叫宇宙,实际上你说宇宙都包含什么?不知道,根本不可能知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活得很朦胧。我们现在修行是让它确切下来,我们可以归类,我们可以归纳成地水火风四种自性,然后从地水火风四种自性当中我们又归纳成它们都是空性的,我们从空性当中也知道了因为它是空性,所以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空性,证悟了这个空性就等于证悟了一切的平等的自性,它就是互相的归纳,只要能这样地归纳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
  对自己的疑惑一定要善于去观察它,一个对法上非常粗的、没有完全了解的念头,通过观察,它会越来越清晰,心要越来越近,你的心越来越能够了解周围的世界,尤其是你自己心的本来面目,情世间和器世间的本质,你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了解,这就对了。
  你要这样地想一想,一定能行,真的清晰下来,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疑惑,问题出在心念太粗。你要把它落实在念念之间,所有的心念都落实在念念之间,未来的修行就能把握在念念之间。
  (根据仁波切的录音整理) 
 

{返回 阿贝迦那伽罗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迦那伽罗仁波切谈修行
下一篇:修法和妄想
 九乘修行次第略说
 如何理解“视师如佛”?
 共同前行
 《赞辞·大地美严》讲义
 求法、缘起与誓言
 见解与行为
 弘法和实修:不能闭关怎么办?
 修法和妄想
 迦那伽罗仁波切谈修行
 勇敢心灵的盛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回归佛陀的本怀——洪修平教授访谈录[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禅修开示 认清生命的本来面目[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佛学问题解答系列 12[栏目:佛学问题解答]
 《安乐集》讲记 第五十八集[栏目:安乐集讲记]
 自我成长 - 通灵预言可信吗?[栏目:方外看红尘]
 《往生论注序》慈法法师讲[栏目:慈法法师]
 认识虚云和尚——虚云和尚的生平及其启示[栏目:禅宗文集]
 比丘记事(之十二)[栏目:比丘记事]
 寄语我的上师(二十三)[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定解宝灯论 4 第三问题:善巧分别入定时有无执著的问题[栏目:定解宝灯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